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声波测试的煤矿深井巷道围岩松动圈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83 浏览:440

成宽亮 《中国能源进展》 2020年9期

摘要:
声波测试是当前测试煤矿深井巷道围岩松动圈范围的一种比较准确的方式。随着深井巷道的推进,巷道附近一定范围内的围岩由于前期爆破和后期围岩内部应力调整,会产生较多的裂隙和形变。而围岩的岩性、裂隙发育程度、应力分布情况都会显著影响声波在围岩中的传播速度。通过监测迎头推进过程中的围岩波速变化情况,分析了迎头推进距离、岩性、巷道位置等对围岩松动圈的影响。

浅谈超深井定向随钻扩孔工艺优化技术 下载:29 浏览:378

邓小卫 汪露 《中国石油工业》 2018年8期

摘要:
定向随钻扩孔在塔河油田二开制侧钻井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面临随钻扩孔螺杆及配套钻头技术不够成熟、施工参数对工具及扩孔效果的影响认识不足、超深井小井眼钻具组合受到限制、轨迹控制难度大等难题。通过剖析高效螺杆工作特性及配套技术措施,对现场实践进行分析对比,总结出一套"以7LZ120×7.0-L-7螺杆及MB1363系列钻头为基础,优化钻具组合,优选钻井参数,强化轨迹控制"的定向随钻扩孔优化措施,在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降低老井侧钻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深井软岩巷道破坏机理及支护技术研究 下载:88 浏览:490

孙志国 《冶金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基于对矿井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情况的现场调查,分析了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点,研究了巷道围岩的破坏机理,提出了深井热力耦合巷道的控制对策,针对矿井深井热力耦合巷道支护存在的问题,采用以内注浆锚杆为核心的锚注联合支护体系,用过矿压监测验证了锚注联合支护方案的合理性和支护效果,并优化了支护方案,得出了适应于该矿的支护方案。监测结果表明,该矿深井热力耦合软岩巷道支护技术以锚网喷索+锚注联合支护是合理的。

新型抗高温水泥浆体系的研究及应用 下载:65 浏览:439

瞿志浩 孙晓杰 朱海金 史为纪 雒闯 殷天龙 《天然气进展》 2019年9期

摘要:
为了解决塔里木油田高温高压深井存在的水泥浆稠化时间突变、水泥浆沉降稳定性变差、水泥石强度衰退等一系列问题,需要研发新的抗高温体系以提高水泥浆体系抗高温能力及浆体稳定性并降低其温敏性,以确保高温深井固井施工安全、提升固井质量。研究内容包括:①新型抗高温缓凝剂A研发及性能评价,缓凝剂A是以AMPS和IA(衣康酸)为原料合成的共聚物,耐温达到180℃,无温度倒挂现象;②新型抗高温悬浮剂B研发及性能评价,悬浮剂B是AMPS、丙烯酰胺(AM)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的共聚物,悬浮能力强,耐温可达200℃;③新型抗高温水泥浆体系综合性能评价,配套使用细目硅粉,可防止水泥石高温强度性能倒退。应用效果及结论:①新型抗高温缓凝剂A对温度、掺量不敏感,具有良好的缓凝作用,适用温度高;②加入新型抗高温悬浮剂B的水泥浆无包心、稠度下降的现象。经200℃高温养护形成的水泥浆上下密度差小,达到了提高水泥浆高温稳定性的目的,并且该高温悬浮剂具有适应温度范围宽、配伍性好等优点;③新型抗高温水泥浆体系应用温度范围为100~180℃,综合性能优良,后期高温强度稳定,该体系在克XX井进行了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报废深井复活措施与效果 下载:68 浏览:421

杨俊山 《能源学报》 2018年6期

摘要:
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一直使用地下水。但由于深井使用年限长,报废率增加,汲水量下降,影响了公司的正常生产。针对这一现状,经过技术论证,对深井进行复活,取得了理想效果。

千米深井防灭火技术研究与应用 下载:57 浏览:370

李星坤 《煤炭技术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根据古城煤矿的自然发火特点,分析了不同地点、不同条件的自然发火原因,采取了调整通风系统、注氮、压注防火材料、封堵进回风隅角等综合防灭火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为以后自然发火防治提供了技术依据。该技术对防治大采深、强冲击、高地压、高地温煤炭自然发火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深部及复杂地层中PDC钻头综合改进方法 下载:408 浏览:431

王滨1 邹德永2 李军1 杨宏伟1 黄涛1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深部及复杂地层条件下岩石普遍具有硬度大、非均质强、可钻性差、研磨性高等特点,因此钻速慢、寿命短、成本高等问题一直是制约PDC钻头在上述地层中高效应用的主要技术瓶颈,开展PDC钻头改进方法研究十分必要。通过对国内外PDC钻头最新产品及相关技术进行研究,从提高破岩效率、延长使用寿命、增强稳定性、优化定向性4个方面系统地提出了深部及复杂地层条件下PDC钻头综合改进方法,进而应用该方法设计了6只PDC钻头用于华北、东北等油田的花岗岩、硬砂岩、砾岩等难钻地层,均取得了优于常规PDC钻头及牙轮钻头的破岩效率和使用寿命,说明该综合改进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使用价值。研究成果可对深部及复杂地层条件下PDC钻头个性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综合降水技术在胡麻岭隧道富水粉细砂地层中的应用 下载:73 浏览:505

王胜国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地层,具有复杂敏感的水稳特性,开挖后随时间推移受地下水的补给,围岩含水率和稳定性具有显著变化的特点。经过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确定洞内采用分部台阶轻型井点降水、超前水平真空降水、重力深井负压降水,洞外采用地表重力式深井降水。通过含水率现场测定,得到降水时机—围岩含水率的关系,确定了富水粉细砂地层隧道施工的最有利降水时机。实践证明,在富水粉细砂地层开挖支护过程中,洞内超前水平真空降水应在开挖前3d进行,洞内分部台阶轻型井点降水及重力深井真空降水应随时跟进,洞外地表深井降水应超前15d进行,可稳定控制围岩含水率在10%11%,达到预期降水效果。

某核电站海水深井泵的套筒联轴器改造及拆卸工具研制 下载:87 浏览:945

徐猛 张微 刘星 杨国凯 昝映辉 《核工业与技术》 2024年7期

摘要:
某核电站海水深井泵的套筒联轴器因海水中泥沙等固体颗粒物进入,导致套筒联轴器与泵轴卡死无法拆卸。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该类型泵的套筒联轴器结构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套筒联轴器进行了密封改造。改造后的套筒联轴器运行状况良好,未再发生套筒联轴器与泵轴卡死的现象。同时,通过专用拆卸工具的研制,大大提高了检修效率。

千米深井冲击地压矿井负煤柱布置防火技术研究与管理 下载:278 浏览:2869

​张德飞1 张庆林2 《冶金学报》 2021年4期

摘要:
千米深井冲击地压矿井负煤柱或无煤柱布置,在冲击地压灾害防治中应用逐渐被推广。在千米深井冲击地压矿井负煤柱应用中存在漏风严重、老空连通、防火压力大、灾害防治难等情况。为此在华丰煤矿以4层煤负煤柱巷道布置为研究背景,通过调整负煤柱布置的层间距、强化特殊地段的防火堵漏处理等措施;实现千米深井冲击地压矿井负煤柱布置期间的防火技术管控,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生产,为相似条件下的矿井防火提供了经验和参考,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深井首采面复合动力灾害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下载:356 浏览:4006

许喜雷 《动力技术研究》 2021年7期

摘要:
煤与瓦斯突出与冲击地压耦合灾害成为深部矿井瓦斯动力灾害治理的难题。以朱集西矿11-2煤层首采面为工程背景,基于冲击地压及煤与瓦斯突出致灾因素,研究确定了首采面复合型动力灾害特征,采用综合指数法及瓦斯地质法对工作面进行了危险区域预测;试验了大直径钻孔卸压、煤层注水、顺层钻孔预抽、采空区埋管抽采等综合防治措施。现场实践表明,回采区域最大钻屑量为4.4kg/m,回风流瓦斯浓度维持在0.45%以下,实现了工作面安全回采,有效防止了复合型动力灾害的发生。

复合劈裂注浆加固技术在深井软弱围岩巷道的研究应用 下载:148 浏览:2568

赵静雅 《中国科学研究》 2021年11期

摘要:
通过平煤一矿戊一回风上山长期矿压监测分析,并结合室内试验情况,分析并揭示了巷道破坏变形机理,提出了复合劈裂注浆加固技术,可以让一层次支护与二层次支护在浅部和深部岩体中形成的承载体互相协作形成组合承压拱结构,共同承载,形成一个整体,充分改善围岩整体物理结构和力学环境,形成强度较高的“砼”结构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从而确保巷道围岩的长期稳定。工业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技术对深井软弱围岩巷道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试论有色金属矿山深井采矿技术 下载:900 浏览:1011

杨帆 《矿山工程与技术》 2024年8期

摘要:
随着资源开采的深入,有色金属矿山深井采矿技术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本文介绍了深井采矿的定义、特点和面临的挑战,重点讨论了高地应力卸载、结构可靠性保证等技术在有色金属矿体深部开采中的应用。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深井充填采矿法、面板室立柱法和其他深井开采技术的要点,并提出了技术应用中的关键管理问题,如废物管理、岩爆问题的处理等。最后,文章强调了技术创新在提高深井开采效率和安全性方面的重要性。

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共用接地极电气特性研究 下载:195 浏览:2562

李芃 《能源学报》 2021年11期

摘要:
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在迅猛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直流输电一般采用双极两线-地制构成方式,接地极线路从换流站引出到接地极,接地极尺寸近100万平方米。随着华南地区直流输电线路的增加,接地极的建设选址愈发困难,同时造成大量的土地占用,并且两变电站间若存在较大电位差将引起交流系统的直流偏磁效应。为此研发了深井接地极和共用接地极技术,建设世界首例千米级深井接地极,节约极址占地面积90%,接地极电阻减少2/3,接触电势降低80%。依据中国南方电网实际直流工程介绍EHVDC的建模仿真方法,分析了两条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和直流线路与接地极线路同塔架设对共用接地极及其线路电气特性影响。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