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变于观念:美国肺结核疗养院的兴衰 下载:24 浏览:193

刘黛军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9期

摘要:
受传统疗养观念的影响,19世纪美国流行自然疗养观念,此时美国的肺结核疗养院采用自然疗法治疗患者。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疗养院逐渐发展壮大。这时,尽管有人对疗养院存有质疑,但直到20世纪中叶,绝大多数美国人依旧信任肺结核疗养院。后来,疗养院的监禁性质、有限的病床数量、社会各类防治肺结核组织的出现、疗养院与普通人生活产生冲突等都使得美国人的自然疗养观念发生转变。现代医学的兴起更是人们疗养观念转变的本质原因。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肺结核疗养院时代以疗养院的相继关闭为终结,肺结核疗养院最终退出了美国历史的舞台。

基于多维度分析法的鲁迅三种文体比较研究 下载:29 浏览:269

范楚琳 刘颖 《中文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该文从鲁迅书信、小说和杂文中提取出376个语言特征,采用随机森林和k-means聚类算法筛选出58个能够对三种文体取得较好区别效果的特征。该文采用比伯的多维度分析法对这些语言特征进行因子分析,得到7个比较重要的因子。根据每个因子中具有显著负荷值的语言特征,该文将7个因子解释为4个能够体现文体在写作角度、叙述视角、形式、语言系统等方面差异的维度,以及3个能够体现文体存在某种特点的特征组合。书信和小说在互动性上相似,然而书信更具议论性、文言性和详细的写作特征,小说更具描写性、白话性和简短的写作特征;书信和杂文在议论性和详细的写作特征上相似,而书信互动性较强,杂文互动性较弱;小说和杂文则没有相似的维度。

危机与应对:靖康之难困境下王朝赓续的尝试——以北宋末年“帝姬和亲”事件为视角 下载:32 浏览:247

赵耀文 《历史教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和亲是中国古代的外交策略之一,汉唐和亲久负盛名,宋朝"无和亲"说广泛流传。北宋末年的"帝姬和亲"事件在靖康之难的政治生态下具有特殊的政治内涵,是北宋王朝在应对亡国危机时的无奈选择。宋钦宗企图以此来化解危局,应对灾难,实现赓续王朝的目的。金廷受其内部政治纠葛的影响,解决策略从"帝姬和亲"转变为"废立异姓""。帝姬和亲"作为赓续王朝世系的决策被推向前台,承载着宋金两朝处理靖康事件的政治考量。

“大众化”之辨:“文协”与1940年代的文化政治之争 下载:63 浏览:384

殷鹏飞 《中国文学》 2020年9期

摘要: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创会伊始将"大众化"视作其工作的重心,作为国共合作下的文化组织,"文协"对"大众化"问题的重视凸显了"大众"在国家政治当中的重要位置。而国共两党对"大众化"洽释和实践的迥异不仅牵连着国共两党对于"文协"乃至1940年代文化领导权的争夺,同时也折射了两党在重组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时,对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不同理解。在抗战的背景下,文艺的"大众化"不仅牵涉了文学的形式问题,而且还涉及政党在进行"大众化"的文化实践时,如何在强化"文化控制"与拓展"文化参与"之间保持辩证统一关系的问题。

《奔月》:鲁迅自我疗救的文学追忆之作 下载:63 浏览:359

王昭鼎 《中国文学》 2020年8期

摘要:
《奔月》是处在精神困境中的鲁迅以自我疗救为目的而展开的文学追忆之作,有着繁复的心理背景与文本勾连。从心理背景上说,"个人情感""职业生涯""社会活动"三层面的危机所形成的精神困境,是推动鲁迅写作《奔月》的重要诱因。从文本勾连上说,同时进行着的追忆之作《坟》《朝花夕拾》,也为《奔月》的写作提供了一定的文本支撑。这就意味着《奔月》既具有个人层面上的自我疏解、自我反思的意义也具有民族共同体层面上的精神解构式发扬的价值。

从诗刊看中国诗歌会的后续发展 下载:46 浏览:391

卢晓霞 《中国文学》 2019年10期

摘要:
中国诗歌会后期的主要刊物计有《时调》《五月》《行列》《春草集》《战歌》《诗创作》《中国诗坛》《新诗歌》八种。它们对于聚合该群诗人、推进抗战诗歌和革命诗歌的创作起了较大的推进作用。

镜与像:《新石头记》与吴趼人的观看之道 下载:55 浏览:398

贾立元 《中国文学》 2019年9期

摘要:
本文对晚清最重要的科幻小说《新石头记》进行了深入的解读。通过分析作品对《红楼梦》中"镜"与"梦"等意象的戏仿,指出作者吴趼人有意识地使用了"真/幻""中/西""文明/野蛮"等镜像群,以实现双向审视:既通过西学塑造的现代理性眼光,来重新审视本土文化,试图融合"科学"与"国粹",又明确地以受压迫者的自觉意识,以本土眼光审视西方,戳穿其"文明"假面,重构"文明"话语内涵。最后,通过借鉴科幻这一新的小说类型,吴氏试图使一个东西方都尚不存在的"真文明"显形。尽管这一叙事策略制造了时空断裂,暴露了"国粹"乃是为已死之物招魂的真相,但也表达了对民族进步和世界大同的渴望,使得他对黑暗现实的谴责获得了最终意义上的完成。

“左联”时期的“墙头小说”──以楼适夷、叶以群为中心 下载:57 浏览:391

阮芸妍 《中国文学》 2019年8期

摘要:
在"一·二八事变"激起的变动下,配合"左联"制定的"文艺大众化"方针,"左联"成员楼适夷在《文艺新闻》上开设"墙头小说"栏目并翻译日本无产阶级作家漥川稻子作品《千人针》,提供推广此大众化形式的平台与借鉴资源;叶以群编译川口浩著作而成的《文艺创作概论》则将中国的"报载墙头小说"实践,嵌入包括德国和日本在内的世界无产阶级文学脉络中,这些工作为"左联"的"文艺大众化"运动提供了具有国际视野的切实支持。

何其芳的自传性写作与自我检讨 下载:64 浏览:382

刘璐 《中国文学》 2019年8期

摘要:
何其芳写于延安的自传性诗歌充满了矛盾、分裂和自我检讨,这与他追求进步的意愿和解释自己的压力相关,也与抗战初期延安鲁艺同志亲密交往的文化环境和日常性生活检讨会的制度有直接关联,何其芳追求自我成长的内在逻辑与具有鲜明革命指向的延安文化逻辑之间不免微妙的偏离与彼此"错认"。正是超然的抒情方式和"青春情结"使他始终陷于"看风景"的结构中而与周遭世界相疏离,难以突破主体状态,也带来了主体的矛盾和苦恼。

意外的收获——刘梦苇诗作拾遗记 下载:47 浏览:385

解志熙 《中国文学》 2018年7期

摘要:
本文以刘梦苇《孤鸿集》的"序诗"及鲁迅存留下来的刘梦苇遗诗之发现为例,说明比勘校读在文献整理工作中的作用,并提示了关注学术资讯、寻踪追查的重要性。

刘梦苇与《青年文艺》的关系考述 下载:65 浏览:392

程帅 《中国文学》 2018年7期

摘要:
考察《青年文艺》的出版情况,可见刘梦苇在该刊发表诗文26篇,大都是不为人知的佚文,大大丰富了刘梦苇的文学遗产,有助于重新认识刘梦苇的文学成长道路。

小说《爱的死》作者考 下载:62 浏览:385

赵珮卿 《中国文学》 2018年7期

摘要:
1925年7月新加坡《新国民日报》副刊《南风》上所刊署名"梦苇"的小说《爱的死》,确为刘梦苇所作。目前中国书报期刊并未见此小说,作为刘梦苇唯一传播海外的小说,颇有研究价值。小说当中不少有关刘梦苇的信息,与其生平情况相符,同时也提供了新线索,作为进一步考证刘梦苇生平的依据。如今可知刘梦苇作品不仅流传于中国,更远传至海外,其影响不可小觑。

刘梦苇的两部剧作校读记 下载:66 浏览:351

曹学聪 《中国文学》 2018年7期

摘要:
除对新诗形式运动的重要贡献外,刘梦苇还创作了两部多幕剧《情蕉》和《渴慕的玫瑰》。后者为五幕剧,结构成熟,人物个性鲜明,且为《中国现代戏剧总目提要》所遗漏。对这两部多幕剧的整理校注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刘梦苇的感情经历、思想倾向,更可重新评价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中国文化为何盛行境界论? 下载:52 浏览:325

方朝晖 《国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再到现代新儒家,境界论在中国思想史上从未中断、甚至一再被推崇。在当代中国学界,境界论也一直受到重视。为什么境界论在中国思想史上如此盛行?本文提出,中国文化中之所以一直盛行境界论,与中国文化此世取向(this-worldliness)的预设有关。在此世取向世界观预设下,如何与当下事物相处、在做人做事中达到圆熟,乃至在最高层次上与天地合一以找到不朽,是成为中国人实现生命价值的重要方式,这是导致境界论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受到推崇的主要原因。

“故事—世界”与小说的时空体——论麦家《人生海海》的叙事及其他 下载:55 浏览:437

林培源 《文学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作为一名有着深刻自省意识和宏大野心的小说家,麦家显然不满足"谍战""特情""新智力小说"等类型文学的标签。新作《人生海海》便是体现这一自省意识和宏大野心的转型之作。在这部长篇中,麦家经历了"自我典型化"的蜕变,从依附于当代中国的"少数文学"(谍战、特情、反特)谱系中突围,一跃进入由乡土叙事、家族史诗等为主要构成特征的"多数文学"之中。不论就故事题材、叙述形式还是写作意图,这部作品都与其前作判然有别,是一次成功的自我颠覆与超越。本文将《人生海海》置于文学史中作文本细读,揭示这部小说所承载的叙事美学。

汉语谐音与语义双关语的认知神经加工差异——ERP证据 下载:45 浏览:328

杨思琴1 徐文玉1 江铭虎1 张骁晨2 《当代中文学刊》 2020年3期

摘要:
该文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观测汉语谐音双关语与语义双关语两者是否存在认知神经加工上的差异。结果发现,语义双关语的正确率明显低于谐音双关语以及不符合逻辑语篇的正确率。谐音双关语组、语义双关语组和不合逻辑语篇引发的脑电波数据在300~900ms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语义双关语和不合逻辑语篇都引发了N400效应。脑电波形图和脑电波地形图显示,前者引发的N400效应略微晚于后者引发的N400效应,但数据统计的结果不显著。在600~900ms,谐音双关语引发了P600效应。研究由此推论:汉语谐音双关语与语义双关语认知层面的加工差异与双关语的呈现形式和表达效果密切相关。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