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不同仿生散热筋的高速动车组制动盘温度场分析 下载:54 浏览:438

黄晓华 商跃进 王红 李振华 杨朋朋 《中国机械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为了提高高速动车组制动盘的散热性能及服役寿命,借鉴自然界中生物高效散热的特点,类比自然界中三种与生俱有的高效物质交换的生物特点,建立了三种可以提升散热效果、预防疲劳热损伤的带有仿生散热筋的高速动车组制动盘模型。依据摩擦功率法提出热流配比系数法,采用有限有软件ABAQUS分析了高速动车组从时速300 km/h紧急制动下三种带有仿生散热筋制动盘的温度的大小及变化规律,并与常规圆柱散热筋制动盘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散热效果的优良次序依次是:螺旋型散热筋、板型散热筋、根型散热筋、圆柱散热筋。表面积增加导致的对流换热加剧是散热降温增强的的主要原因。上述分析为今后仿生散热筋在高速动车组制动盘高效率散热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隔板对流系统的热流特性及热量输入与传递特性 下载:46 浏览:374

林泽鹏 徐圣卓 包芸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采用DNS方法对隔板对流装置进行模拟计算,研究系统中热流特性以及热量输入与传递特性.讨论了热流的纵向和横向输运特性,在此基础上对传热通道和狭缝区域的热通量以及对应底板外界输入热通量进行了定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道中低温流体向下冲击底板而后转入水平运动,流入狭缝区域并不断被加热,只进行水平的热量输运.流出狭缝后的高温流体在传热通道中汇聚形成向上喷流,进行热量传递.水平热量输运的区域对应的底板外界输入的热通量很大,占总输入热通量的92%,狭缝区域底板外界输入热通量占总量的64%,纵向热量传递区域对应底板外界输入热通量很小.不同几何参数隔板对流系统都具有增强传热效果,狭缝高度较小时对应的增强效果较强.隔板数n=11及狭缝高度d=0.01时系统传热Nu数值最大,是无隔板时的3倍以上.

等效零折射率材料微腔中均匀化腔场作用下的简正模劈裂现象 下载:49 浏览:333

徐小虎1 陈永强2 郭志伟3 孙勇3 苗向阳1 《现代物理学报》 2018年10期

摘要:
研究了零折射率材料微腔中人造原子与腔模的相干耦合现象.首先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在二维光子晶体微腔中填充阻抗匹配的零折射率材料后腔模的场分布.结果表明零折射率材料的引入使得原本以驻波场形式存在的腔模分布在整个微腔中变得近似均匀且值最大.其次,将人造原子放入腔中的不同位置并与腔模耦合,结果从频谱上观察到腔模的劈裂与人造原子在腔中的位置无关.最后,利用微波实验,通过开口谐振环等效的人造原子与一维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等效的零折射率材料微腔之间的耦合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该结果为腔量子电动力学中量子点对位难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案,同时零折射率材料微腔也为今后研究原子与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1060 MW燃煤机组烟道流场性能诊断与优化 下载:12 浏览:134

马海彦1 周雷1 王庭文1 周静2 谭厚章2 金立梅3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燃煤机组烟道结构和布置形式不仅决定了烟风系统阻力的大小,而且影响相关设备的运行状态。某2′1060 MW机组引风机至脱硫塔之间的烟道设计不合理,使两台并联引风机中的一台振动严重,致机壳开裂,导致机组长期低负荷运行,影响机组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该文采用流体动力学计算软件对该部分烟道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烟道设计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现场条件提出最优改造方案。改造实施后,该部分烟道的整体阻力降低为300 Pa,并联引风机出口静压偏差低于3%,将引风机振动由4.6 mm/s以上降为2.5 mm/s左右,控制在安全运行允许的范围内。该次优化解决了引风机振动问题并使烟道阻力大幅降低,为电厂创造了经济效益。

氧化铝纳米流体临界热流密度机理模型研究——物理模型 下载:81 浏览:333

何晓强 余红星 江光明 《核工业与技术》 2018年11期

摘要:
针对现有纳米流体临界热流密度(CHF)模型存在的不足,基于气泡力平衡分析方法,考虑接触角和毛细现象带来的影响,构建了针对氧化铝纳米流体CHF的机理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可模拟CHF随纳米流体浓度(cNF)变化的规律,随着cNF增加,CHF开始增加;但增加至某一浓度之后,CHF不再增加而维持恒定值;模型表明CHF与纳米微粒直径(d0)无关,这与已有实验结果吻合;随着接触角或倾斜角增加,模型计算得到的CHF减小。

基于辐照与热流固耦合的反应堆金属反射层温度分析 下载:47 浏览:486

陈圣杰 方健 吴铦敏 石琳 冉小兵 《核工业与技术》 2018年7期

摘要:
金属反射层在反应堆压力容器内受辐照和热流作用,其温度分布是一个复杂的热流固耦合问题。为了更准确地模拟金属反射层的温度分布,本文在考虑辐照释热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三维模型的热-流体耦合与热-固体耦合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通过流体稳态热分析和结构稳态热分析迭代计算,获得金属反射层的温度分布及自然对流换热系数。与现有方法相比,该分析方法在分析过程中施加的边界条件更全面,计算结果更可靠。

稠油开采技术及研究进展 下载:70 浏览:370

刘晓瑜1,2 赵德喜1 李元庆1 郭健1 齐从温2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介绍了稠油开采技术,包括热采方式和冷采方式。热采方式有蒸汽吞吐、多元热流体吞吐、蒸汽驱油、蒸汽辅助重力卸油、火烧油层、THAI、微波加热采油;冷采方式有适度出砂冷采、化学驱、CO2采油、微生物采油。对各种稠油开采技术的原理、特点及适用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水平圆管临界热流密度实验研究 下载:58 浏览:290

李昊翔1 彭传新2 昝元锋2 《核工业与技术》 2018年6期

摘要:
对水平圆管内低质量流速临界热流密度(CHF)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实验研究发现,水平流动圆管沸腾临界发生在圆管加热壁面顶部。通过对沸腾临界发生时圆管出口的质量含汽率和流型进行分析发现,本文研究的参数范围内沸腾临界时的出口含汽率高,流型为环状流,沸腾临界类型为干涸型(Dryout)。将经验公式预测值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Bowring公式和Lookup table的预测值远大于CHF的实验值。导致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为:Bowring公式和Lookup table是基于竖直流动CHF实验数据开发的模型,水平流动时在重力的作用下环状流液膜呈非均匀分布,顶部液膜干涸提前触发沸腾临界造成CHF值降低。

紧密排列棒束燃料组件临界热流密度实验研究 下载:72 浏览:351

谢峰 徐建军 黄彦平 杨祖毛 王鸿韬 《核工业与技术》 2018年6期

摘要:
基于高转换比紧密布置堆芯研究背景,针对堆芯紧密排列螺旋绕肋棒束组件开展了临界热流密度(CHF)实验研究,获得了棒束在不同热工条件下临界热流密度。研究结果表明:紧密排列棒束燃料组件CHF主要发生在热棒元件,临界发生时加热元件壁面温度迅速升高,同时压力升高,流量降低;系统压力、质量流速、含汽率、入口过冷度等热工参数对组件临界热流密度影响较大;获得了CHF计算关系式,计算值与实验值偏差在±10%以内。

某履带车辆盘式制动器制动盘的瞬态热分析 下载:88 浏览:452

米召阳1 穆洪斌2 廖桐舟1 徐冰1 杨志勇1 《动力技术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针对某履带车辆盘式制动器,对其在紧急制动过程中的最高温度变化情况进行理论与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制动初始阶段,相对摩擦速度最大,摩擦产生能量最多,制动盘温度急剧上升,随着制动过程的进行,相对摩擦速度降低,温度上升速度也降低,最高温度将达到525.36℃.当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速度小于对流散热时,制动盘的温度开始逐渐降低.结合制动盘工作时的温度场分布,得到制动过程中制动盘内部应力应变分布情况。

基于Ansys仿真技术的电子产品热设计研究 下载:144 浏览:861

王春生 石柳 卢永福 朱春燕 朱宗安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4年9期

摘要:
随着电子设备微型化、高频化、高功率化趋势的发展,电子设备热散设计成了一大挑战。为提升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文采用Ansys仿真技术对电子产品的热设计进行研究。具体方法是通过建立电子设备的3D模型来进行热流分析,再运用仿真优化算法进行热设计。研究结果表明,通过Ansys仿真技术,能有效预估电子产品的热性能和散热效果,从而有助于实现电子产品热设计的优化。此研究为电子产品的热管理设计提供了方法支持,有利于产品的性能提升与寿命延长。

煤炭漏斗车局部热流量理论分析 下载:142 浏览:1536

李静 陈燕 《煤炭技术研究》 2024年1期

摘要:
根据传热学理论以及煤炭漏斗车防冻设计要求,确定煤炭漏斗车局部热流量理论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在车厢内部增加一层煤泥导热层,将车体局部热流量模型简化为一维稳态多层平壁复合传热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出煤炭漏斗车局部热流量,为电伴热功率设计提供参考。

基于数据驱动PHM方法在预测海洋条件下核反应堆CHF的应用分析 下载:189 浏览:1992

韩丞智 鞠伟 《核工业与技术》 2022年7期

摘要:
以预测技术为核心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Prognostics and Health Management)系统能够提高核电厂的运行安全性和维护经济性,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目前现有的PHM系统主要分为基于可靠性模型(Reliability-based)的PHM;基于物理模型(Model-based)的PHM;基于数据驱动(Data-driven)的PHM;融合型PHM方法等。同时,海上浮动式核电站以其调度灵活,有利于核电出口等优势受到业内广泛的重视,成为未来核电发展的趋势之一。其中,核反应堆堆芯临界热流密度(CHF,Critical Heat Flux)限值是必须严格监视的热工参数,对于热能的传递与转化过程中各种依靠控制热流密度运行的换热设备,对核反应堆燃料棒束以及各种动力发动机等来说,一旦热流密度超过CHF值,将导致传热系数迅速下降,极可能造成设备烧毁口。因此,本文通过采用基于数据驱动的PHM方法,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海洋条件下核反应堆燃料棒束中的CHF数值进行预测,同时为进一步构造完整的核电PHM系统进行展望。

高热流密度电子设备液冷技术研究进展 下载:356 浏览:2593

​元宇 《电路系统研究》 2022年6期

摘要:
近年来,电子工业和半导体技术飞速发展,微组装能力、高频、高集成度和小型化已成为电子设备的发展方向,固体激光晶体、电阻阵列、氮化镓功率芯片等电子设备的热流密度已达并超过100W/cm2。。冷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高热流电子设备中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满足散热要求,还考虑了冷却效率和冷却基础设施的成本。因此,如何解决电子设备核心部件的高效散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