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特色田园乡村景观构建——以张家港凤凰镇双塘村肖家巷为例 下载:31 浏览:217

张伟1 苏奇2 《设计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随着乡村建设中城市化的现象日益严重,为了保持乡村的原乡田园景观和风貌,提升地域文化特色。通过对苏州周边的乡村实地调研及文献资料整理分析,研究特色田园乡村景观的发展现状。并以凤凰镇双塘村肖家巷田园乡村景观设计为例,尊重村民意愿、引导村民共建为原则,探究田园乡村景观设计方法和路径。完成一套完整的特色田园乡村规划设计实施方案。以期达到实践示范效果。

浅议特色田园乡村内涵、背景及特点 下载:63 浏览:351

汪晓春 张伟 《中国城镇》 2018年10期

摘要:
2017年江苏全省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探索乡村振兴的江苏路径。本文从内涵、背景及特点三个角度提出对于特色田园乡村的理解,认为特色田园乡村是江苏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顺应时代背景及城乡发展规律、回应乡村发展实际需求的必然举措,并在先期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案例阐述特色田园乡村的做法和特点,以期增强各界对于特色田园乡村的认知,更好地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从全域到村庄:南京市江宁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路径探索 下载:54 浏览:426

张川 《中国城镇》 2018年10期

摘要:
本文系统梳理了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美丽乡村建设历程,将江宁区乡村发展归纳为试点示范、示范区建设、全域规划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品质发展四个阶段,通过对各阶段的背景条件、发展目标、组织方式、建设内容等进行梳理分析,试图廓清乡村建设发展历程的路径与阶段特点,为我国县域乡村规划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田园为底、特色为脉、富民为本——以常州市回民村陡门塘特色田园乡村规划为例 下载:46 浏览:317

黄勇 潘奕 巍严寒 《中国城镇》 2018年10期

摘要:
为贯彻落实国家层面关于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和江苏省级层面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的总体部署,本文以入选江苏省首批试点的常州市武进区回民村陡门塘的规划实践为例,从村庄的空间价值、民俗文化和产业发展等角度对陡门塘如何实现"村美民富"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做了一些探索和总结,旨在为新时期我国类似村庄的规划建设和后期运营管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陪伴式”乡村规划与实践——以苏州市树山村特色田园乡村为例 下载:77 浏览:345

彭锐1,2 杨新海3 芮勇3 《中国城镇》 2018年9期

摘要:
目前,乡村振兴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各地纷纷先行先试,探索乡村振兴的地方路径。"特色田园乡村"即是江苏省根据自身情况提出的乡村振兴创新举措。本文以苏州市首批特色田园乡村——树山村为例,结合持续五年的规划编制与在地实践,针对乡村规划建设的痛点问题,提出规划引领、双创引进、文化引擎、要素引入、活动引流五大"博引策略",探索"陪伴式"的乡村规划路径,以期对特色田园乡村的创建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所裨益。

较高发展水平地区乡村规划路径探索——以盐城市东台市特色田园乡村规划为例 下载:72 浏览:313

刘志超 《中国城镇》 2018年9期

摘要:
特色田园乡村规划是江苏省针对所处的特定发展阶段和乡村面临的主要问题,以乡村振兴为主要目的开展的一次重要实践。东台市是江苏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本文以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特色田园乡村规划为例,突出问题导向,在创新调研方法、落实空间边界、提升产业效益、共建乡村文明、保护传统风貌等方面拓展规划内涵,调整规划思路,试图探索符合较高发展水平乡村阶段性特征的特色田园乡村规划路径。

陪伴渐进式村庄建设规划及实施的经验探索——以常州市龙王庙特色田园乡村创建为例 下载:54 浏览:349

栾峰1,2 殷清眉1 杨犇2 廖航3 《中国城镇》 2020年9期

摘要:
乡村规划的编制及建设实施过程,应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层面理解空间布局调整和项目建设实施背后的利益关系调整,采取陪伴渐进的方式,动员村民和多方外来机构及人才,重塑乡村集体能力,为后续村庄集体的可持续提升改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本文结合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镇梅林村龙王庙创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案例,秉承陪伴渐进式规划理念,从5个方面归纳总结陪伴渐进式建设规划及实施的实践经验,包括引智与开拓并举,提升草业经济水平和延伸产业模式;导控与放开并举,打造更多设计和建设单位示范项目以扩大推广并发展考察经济;鼓励与奖励并举,渐进发动更多村民参与庭院农宅整治及整体乡村风貌塑造;探索低效用地盘活与构筑平台引入发展资源并举,共同推动乡村新经济发展;渐进探索,从湿垃圾就地肥化到创新有机种植和精准扶贫的典型案例。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特色田园乡村发展分析——以南京市江宁区钱家渡村为例 下载:82 浏览:238

史莹1 金质佳2 曹仁勇3 费文君4 《中国城镇》 2018年9期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农业资源综合效益,更是以传统农业与新型产业的有效互动带动乡村转型升级。在这一背景下,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顺势提出。文章融合了国家省市层面相关政策,在综合指引下提出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发展方向和内容,并以首批入选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试点的南京市江宁区钱家渡村为例,从环境美化、政策优化和产业强化的视角,对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进行分析研究。在新时代新战略的顶层设计下,结合村庄规划设计提出有效发展对策与建议。

废旧生产建筑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的重生——以苏州吴中区黄墅村匠心工坊设计为例 下载:65 浏览:339

向刚1 郭海鞍2,3 刘海静4 《中国城镇》 2018年9期

摘要:
2017年,江苏省开展了一系列"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为中国乡村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很荣幸受托于当地政府,为苏州吴中黄墅村的发展贡献菲薄之力。黄墅村是历史上著名的工匠之村,现在村里仍有很多人以装修行业为工作,于是笔者希望为村子建造一座匠心工坊,用以发扬当地传统文化。工坊选址于村口的一些废弃生产建筑。结合工坊设计,探讨乡村中废弃的生产建筑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的再利用方法。在农村经济搞活的时期,乡村中建设了大量的生产建筑,用以提高村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当下这些房子虽然已经失去原本的功能,但是已经融入乡村生活,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特色乡村的印记。如何更好地实现乡村废旧生产建筑的更新与发展,是当代进行乡村建设工作时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EPC模式在乡村地区的探索与反思 下载:86 浏览:423

陈清鋆 《中国城镇》 2018年9期

摘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地区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政策、资本、技术密集"下乡",各地开展了丰富的探索实践,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代表的民生项目和以乡村旅游为代表的产业设施大幅增加,在设计、建设、运营、治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EPC是近年比较热门的工程建设模式,也是未来工程设计行业的一种发展趋势,本文以设计机构在乡村地区的EPC项目实践为基础,总结EPC模式在乡村地区具有的独特优势和发挥的积极作用,对其存在的不适应性进行剖析反思,试图为其他地区的乡村建设发展提供参考,也为设计机构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新的视角。

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众包模式应用策略探析 下载:69 浏览:385

刘海健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7期

摘要: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政策的落实,需要更切实有效的公众参与技术支持。众包模式已在商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亦可被引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实践。众包模式依托互联网技术,以乡村资源禀赋和社会文化为基础,设置项目发包平台,将各类主体链接起来,实现地方政府、外来资本、本地精英和普通农民之间的良性互动。众包平台将乡村治理任务纳入其中,重视对接包者动机与行为进行过程管理,优化乡村创业政策环境,最终提升接包主体经营能力与项目实施绩效。众包模式不仅是一种市场服务平台,也是一个优化乡村治理的手段,其成功运行有赖于对乡村自然禀赋、产业基础和民情样态的深入理解。

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探析 下载:274 浏览:2776

张凯 《农业研究进展》 2021年10期

摘要: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党中央的一项重要“三农”工作部署。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么建设乡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各地围绕乡村建设投入了大量资资金,实施了大量项目,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条块化、部门化、碎片化问题突出,成果难以巩固,工作难以持续,很难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现阶段我省为探索乡村振兴路径,提出了在全省开展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本文以坪生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例,对工作情况进行了简要总结和提练,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意见,供相关人员借鉴和参考。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