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226例角膜及结膜肿物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下载:54 浏览:382

杜满1,2 张莉1,2 李鹏1,2 齐洪梅1,2 李晓凤1,2 鹿秀海1,2 王婷1,2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分析角膜及结膜肿瘤的构成、分布情况及发病特点。方法对我院病理科2011年至2017年6年间收集的226例角膜及结膜肿瘤患者的发病年龄、发病部位和病理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肿瘤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9.7岁,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大于良性肿瘤的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41,P﹤0.001),本研究中恶性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40岁)。良恶性肿瘤的病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Z=-0.618,P=0.537)。从发病部位来看,角巩膜缘肿物最常见98例(43.36%),其次是球结膜肿物68例(30.09%)。不同部位新发肿物的恶性率以穹隆结膜的恶性率最高(33.3%),其次是角膜(25.0%)、睑结膜(15.4%)、角巩膜缘(13.3%)、内眦(12.5%)和球结膜(4.4%)。良性肿瘤202例(89.4%),恶性肿瘤24例(10.6%)。良性肿瘤中以皮样瘤最多见65例(32.2%),其次是囊肿43例(21.3%)、色素痣21例(10.4%)等多见。恶性肿瘤中以上皮内瘤变最多见15例(62.5%),其次为原位癌4例(16.7%)、淋巴瘤和鳞状上皮细胞癌各2例(8.3%)。结论本研究发现不同角结膜肿瘤具有各自的临床病理特征,以良性肿瘤为主,角巩膜缘部位肿瘤最常见,以穹隆结膜新生肿物的恶性率最高,这些不同有助于指导临床对角膜和结膜肿瘤的诊断。

胃癌组织中Romo1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研究 下载:82 浏览:429

韩峰楼 《诊断医学》 2019年2期

摘要:
目的探究胃癌组织中活性氧调节因子1(Romo1)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2016年7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30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检测胃癌组织中Romo1蛋白表达,比较胃癌组织中Romo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其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有淋巴转移、TNM分期为Ⅲ期、肿瘤浸润程度为T3-T4患者胃癌组织中Romo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转移、TNM分期为Ⅰ、Ⅱ期、肿瘤浸润程度为T1-T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或未分化患者胃癌组织中Romo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中或高分化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织中Romo1蛋白表达与淋巴转移、TNM分期及肿瘤浸润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Romo1在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转移、TNM分期及肿瘤浸润程度呈正相关,有助于诊断胃癌及监测病情发展。

分化型甲状腺峡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下载:62 浏览:460

何玉书 《现代康复医学》 2018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峡部癌(DTI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DTIC患者80例,其中接受甲状腺全切术者43例记为观察组,接受甲状腺大部切除术者37例记为对照组,进行1年随访后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治疗结果及生存率。结果:两组乳头状癌及滤泡状癌的病理切片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侵出腺体包膜外癌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腺内型癌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侧淋巴结的复发转移率为2.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22%(P<0.05);两组治疗后喉上/喉返神经损伤及短暂性/永久性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1年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论:DTI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中,侵出腺体包膜外癌的发生率较高,甲状腺全切术的疗效较好且生存率较高,值得推广。

中华鲟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 下载:88 浏览:492

邸军1 张书环2 黄君2 杜浩2 周勇2 危起伟1 《水产研究进展》 2018年1期

摘要:
为了确定中华鲟养殖基地一尾死亡子二代中华鲟的病原,利用传统病原菌分离方法,从濒死的中华鲟肝脏、脾脏和腹水中均分离到一株优势菌EM,采用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结合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进行鉴定,确定菌株EM为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进一步对健康子二代达氏鲟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其致病性;同时通过观察患病子二代中华鲟组织切片分析其病理特征;并对菌株EM进行药敏特性研究以期指导临床用药。结果显示,被感染子二代中华鲟肝脏、脾脏及肾脏组织中铁血黄素沉积、实质性细胞空泡变性,溶血严重。菌株EM人工感染健康子二代达氏鲟,发现其对达氏鲟具有致病性,且从人工感染患病的达氏鲟肝脏中再次分离到相同的病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中华鲟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对米诺环素、克林霉素、克拉霉素和麦迪霉素4种药物敏感,对四环素、头孢噻肟和头孢西叮3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其余28种药物不敏感,呈多重耐药性。本研究首次发现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可感染中华鲟,并对达氏鲟也具有致病性,并初步研究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病理特征和药物敏感性,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胸膜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下载:105 浏览:921

李清姣 《肿瘤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胸膜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4月—2024年4月期间收治的24例胸膜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肿瘤样本进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组织学形态多样,典型者可见卵圆形或梭形细胞不规则排列,间质中可见粗大的胶原带、鹿角状血管及管周透明变性;免疫组化染色STAT-6、CD34、Bcl-2、CD99、SMA阳性率分别为95.83%、91.67%、91.67%、79.17%、25.0%。结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多发于胸膜内,若发生在其他部位,则可通过免疫组化表型和组织学特征进行确诊。

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卵巢癌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分析 下载:222 浏览:2394

张红雨 柯柳华 易娟 梁卡 《肿瘤研究》 2022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了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卵巢癌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从而针对性的做好患者预后处理,以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方法:以我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选择了46例,并联系患者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每组患者为23例,之后对比患者的血清HE4、CA125、YKL-40水平,探索三者之间的关系,对患者的有效预后方法进行有效把握。结果:恶性患者在血清HE4、CA125以及YKL-40浓度与良性组患者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在对不同组别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要注重联系HE4、CA125以及YKL-40指标做好有效地把握,从而联系患者病情做好有效治疗,以提升预后效果。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卵巢癌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有着密切关联性,在对患者病情进行处置过程中,要做好积极应对,以提升预后效果。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