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颈动脉结构及其血流动力学改变所致视网膜动脉阻塞与视网膜静脉阻塞差异分析 下载:58 浏览:386

郑文丽 罗云霞 曹阳 田敏 周琦 吕红彬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DFI)对颈动脉进行检查,以观察视网膜动脉阻塞(RAO)和视网膜静脉阻塞(RVO)与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关系,探索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所致RAO和RVO的发病差异,从而为RAO和RVO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日至2018年6月20日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住院,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确诊为视网膜血管阻塞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CDFI检查,检查项目包括颈动脉结构及其血流动力学参数,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126例(128只眼),年龄32~85(60. 34±11. 688)岁,其中RAO 51例(52只眼),年龄39~83(61. 68±10. 817)岁,RVO 75例(76只眼),年龄32~85(59. 23±12. 194)岁。颈动脉结构检查的阳性结果包括颈总动脉(CCA)和颈内动脉(ICA)斑块形成及内-中膜增厚。在126例患者中,颈动脉结构检查结果阳性者91例(72. 22%)。其中,RAO 51例,颈动脉结构检查阳性者46例(90. 20%); RVO 75例,颈动脉结构检查阳性者45例(60%); RAO的颈动脉结构检查阳性率与RVO的颈动脉结构检查阳性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查指标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以及PSV/EDV。结果发现,与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无明显异常的患者相比,RVO患者颈动脉结构异常的PSV和EDV均明显降低,而RI和PSV/EDV均明显升高(P <0. 05);而RAO中颈动脉结构异常的患者较颈动脉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患者相比,各参数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 RAO和RVO与颈动脉异常均存在密切相关性,相比而言,颈动脉结构异常更容易导致RAO,而颈动脉结构异常所致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则与RVO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

血管构筑异常所致Willis环变异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对颅内单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影响 下载:73 浏览:508

​张炘 姚智强 段传志 李西锋 何旭英 郭慎全 陈运昌 刘文超 李然 范海燕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目的从影像学和血流动力学角度分析血管构筑异常所致Willis环变异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对颅内动脉瘤(IA)破裂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的IA患者223例,按有无破裂出血分为破裂组(182例)和未破裂组(41例)。通过DSA检查及三维重建图像观察IA位置、大小、形态,判断Willis环变异类型,测量瘤体大小、载瘤动脉直径、瘤颈部横截面积、IA倾斜角以及双侧大脑前动脉A2段起始部夹角,计算IA颈部横截面积与载瘤动脉直径比(AD)、瘤体与瘤颈比(AR);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监测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切应力(WSS)、环壁张力(CWT)大小;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颅内单发IA破裂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IA患者左侧A1优势征(即Willis前环变异)的发生率均高于右侧,Willis前环变异的发生率略高于Willis后环变异;与未破裂组比较,破裂组患者年龄较大,动脉瘤倾斜角较大、AD较小,WSS降低、CWT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A倾斜角、AD、WSS、CWT对评估IA破裂出血的风险均有意义(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6、0.618、0.396、0.63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Ⅲ级、IA倾斜角、AD和CWT是IA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A1优势征、小动脉瘤(2~5mm)和WSS是IA破裂出血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IA患者存在明显的Willis环变异。年龄、高血压Ⅲ级、IA倾斜角、AD和CWT、A1优势征、小动脉瘤(2~5 mm)和WSS与IA破裂出血密切相关。准确评估这些因素对于IA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D-DSA三维重建联合TCCD评估Willis环变异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对AcoA动脉瘤形成的影响 下载:94 浏览:514

​张炘 段传志 何旭英 李西锋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采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三维重建联合经颅彩色双功超声(TCCD)评估Willis环变异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前交通动脉(AcoA)动脉瘤形成的影响,为颅内动脉瘤高危人群的筛查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经DSA检查证实的81例颅内单发AcoA动脉瘤患者(AcoA动脉瘤组),采用3D-DSA检查及三维重建图像分析患者的血管构筑特征,判断A1优势征及Willis环变异情况;同时采用TCCD检查获取患者的颅内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切应力、环壁张力大小。选取同期DSA检查结果阴性的118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在血管构筑特征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方面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评估Willis环变异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对AcoA动脉瘤形成的影响。结果AcoA动脉瘤组和对照组在A1优势征分布、双侧大脑前动脉(ACA)-A2段起始部夹角及切应力大小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双侧ACA-A2段起始部夹角、切应力用于判断AcoA动脉瘤的形成有显著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高血压Ⅱ级、Willis环变异(OR=14.152,95%CI:1.006~199.012,P=0.049)和A1优势征(OR=25.048,95%CI:1.438~436.337,P=0.027)是AcoA动脉瘤形成的危险因素,而糖尿病(空腹血糖正常)、切应力(OR=0.053,95%CI:0.011~0.249,P=0.000)和双侧ACA-A2段起始部夹角(OR=0.037,95%CI:0.007~0.211,P=0.000)是AcoA动脉瘤形成的保护因素。结论Willis环变异、A1优势征、切应力和双侧ACA-A2段起始部夹角影响着AcoA动脉瘤的形成,准确评估这些因素对于今后AcoA动脉瘤的防治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