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抗战胜利后“行总”及其分署贪腐问题述论 下载:32 浏览:161

王春龙 《历史教学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抗战胜利后,行总及其分署在主持中国善后救济事业的过程中,为防范贪腐问题的出现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收效不大,贪腐问题在行总及其各分署中屡见不鲜,形式包括缺斤少两或克扣工粮、哄抬物价或盗卖物资、挪用或侵吞援助款物、官员任人唯亲等。问题出现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主要有当时中国社会大环境的黑暗、制度不健全和管理不到位、官员缺乏自律、包庇纵容等。贪腐问题呈现地区范围广、涉案官员多、打击不力等方面的特点。社会各界对此深恶痛绝。

城市群体系的规模分布结构及其经济增长效应 下载:33 浏览:463

周晓波1,2 倪鹏飞3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7期

摘要:
从特征事实、定量测度与经济增长效应三个维度研究中国城市群体系的规模分布结构得出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结论。中国存在一个城市群体系为中间环节的城市体系,城市群体系人口规模分布向着齐普夫法则分布收敛,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总体上也接近齐布夫法则分布,并向其收敛,但存在过于均衡或过于非均衡的形态。中国城市群体系结构的齐普夫幂律值与其对应的人均GDP增长率之间为倒U形关系,优化中国城市群体系可以释放城市化的巨大潜力,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此外,利用齐普夫幂律值可以研究和发现城市群体系(包括城市群之间以及每个城市群内部)的失衡程度与优化潜力。上述发现对中国城市群的未来规划和发展带来重要启示。通过顺应城市群发展规律的政府作为既可以优化、培育合理的城市体系,也可以促进区域和全国经济的增长及其充分均衡的发展。

信用货币制度下银行存款创造与转移研究 下载:78 浏览:426

王兆东1,2 郭娜2 魏云捷3,4 《当代管理》 2020年9期

摘要:
基于2007—2017年我国167家商业银行微观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约束机制、地方债发行的货币效应和利率市场化下存款货币转移三个主要问题,分析了信用货币制度下存款货币创造与转移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银行存款货币创造受到借款人意愿、利率水平、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润等因素约束,其中国有大型银行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较低,区域型银行对货币政策价格和数量工具以及贷款利润水平均较为敏感。(2)新增地方债发行对银行存款货币创造具有显著滞后影响。(3)在利率市场化推动微观经济主体存款转移过程中,价格作用相对有限。据此,本文就如何实施差异化货币调控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效率和银行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对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推动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以及提升商业银行经营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发展问题探讨 下载:70 浏览:477

卜振兴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作为能够实现风险隔离和风险转移的一种重要的衍生金融产品,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产生可以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本文在回顾国内外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发展的现状后,分析了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发展中存在的诸如法律法规有待完善、会计处理有待解决、定价机制需要建立、投资机构需要优化、业务能力有待提升等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在政策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未来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

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风险控制与管理研究 下载:145 浏览:1354

高俊美 《金融研究杂志》 2022年8期

摘要:
本文在对普惠金融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从数字技术的层面与普惠金融有效结合在一起的角度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对数字技术和普惠金融融合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且结合我国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成功经验,共同分析发展现状。找出在普惠金融发展中与数字技术相结合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