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独穴疗法探究 下载:500 浏览:4815
摘要: 现如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的身体健康情况也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穴位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发现并积累起来的用于防治疾病的特殊部位。远古时代,人们在病痛之处按揉,治病时大多是独取一穴以砭石刺病、以草木施灸。《灵枢·经筋》也有“以痛为腧”的记载。故早期的针推疗法,大部分是独穴疗法。独穴疗法是指在准确辨证的前提下,精准选取一个穴位,充分发挥穴位效专力宏的优势,运用推拿手法在该穴上久推来治疗疾病,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具有取穴少、收效快、疗效好、简便易行等优点。该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对于“独穴”疗法的认识较少,散在的研究大多也仅限于临床经验总结。独穴疗法作为中医学宝库里耀眼的明珠,亟待我们去挖掘、研究、继承和发展。
脐静脉置管联合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早产儿治疗中的应用 下载:506 浏览:4981
摘要: 目的文章主要针对脐静脉置管术(UVC)联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早产儿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病房的早产儿67例,其中32例为观察组应用UVC联合PICC输注法,35例为对照组应用PICC输注法。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90.6%)明显高于对照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较对照组更早,住院日数较对照组缩短,观察组患儿PICC置管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PICC穿刺点渗血、导管堵管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VC联合PICC输注法能提高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保护早产儿血管,降低PICC静脉炎发生率,缩短早产儿的住院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疼痛及生命体征的影响效果评价 下载:511 浏览:4857
摘要: 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新生儿的护理要求越来越高,观察疼痛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将80例新生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用药护理及皮肤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新生儿疼痛刺激前后生命体征变化,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中度和重度疼痛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疼痛刺激后两组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呼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效果显著,能够明显地减轻新生儿的疼痛程度,保持新生儿生命体征稳定,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 下载:591 浏览:5506
摘要: 目的文章主要针对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并发症常见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其主要的危险因素制定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简单的分析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28例行UVC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运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新生儿UVC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128例UVC新生儿中,总共有3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28.9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不同分娩方式、不同营养支持方式、有无先天性疾病、置管位置和深度是否标准、置管时间长短等因素之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不同营养支持方式、置管位置和深度是否标准、置管时间长短是发生UVC并发症的独立因素,其中,早产、低出生体重、肠外营养、置管位置和深度不标准、置管时间过长是发生UVC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足月产、正常出生体重、肠内营养、置管位置和深度标准、置管时间适宜是发生UVC并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新生儿UVC并发症危险因素较多,发生率高,护理人员应加强UVC的护理,尽量减少UVC并发症的发生。
细节护理在提高儿科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538 浏览:5800
摘要: 在当前医疗技术发展的今天,静脉穿刺仍然是是儿科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因此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保障静脉穿刺的顺利进行,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及家长满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的:研究细节护理的应用对于提高儿科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作用。方法:在我院儿科输液室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中选出400例,随机分入两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对比两组的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94.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2.5%,且观察组的护理纠纷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的11.5%,p<0.05;观察组患儿或家属对静脉穿刺护理的满意度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85.5%,P<0.05。结论:细节护理的实施有利于尽量减少或消除儿科静脉穿刺失败的因素,提高穿刺成功率,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鸟巢式护理用于新生儿的护理效果及满意率研究 下载:549 浏览:5887
摘要: 众所周知,新生儿刚出生非常脆弱。自身免疫系统功能和对外界不良刺激的抵抗力水平相对较差,如果在治疗期间选择的护理方法不善,新生儿身心受到严重危害的可能性较大。鸟巢式护理模式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于新生儿的一种全新的护理干预模式,新生儿的生理发育过程中的各种需求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但现阶段还没有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目的:探讨鸟巢式护理用于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及护理满意率情况。方法:将研究选取的165例新生儿分为观察组(83例)和对照组(82例),分别按新生儿常规护理方案和鸟巢式护理模式予以护理。对其效果及护理满意率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观察组胎便转黄时间、排便次数、睡眠时间、进奶增加量、体温波动值依次为(45.8±13.6)h、(5.6±1.2)次/d、(5.4±0.3)mL/d和(0.3±0.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7.6%)显著高于对照组(86.6%)的护理满意率(P<0.05)。结论:鸟巢式护理用于新生儿护理中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率,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下载:577 浏览:5854
摘要: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越来越好。而人们对护理要求也在不断上升,而儿科科室,患者年龄较小,疾病发展迅速,家属对于患者的病情较为担心,情绪上难免有一定波动,从而使儿科科室成为一个高风险的科室,对于儿科护理的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是儿科护理人员尤为注意的地方,现针对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进行一定的分析。目的: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方法:选取1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而实验组患儿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意外情况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护理的对照组,且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中采用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减少儿科护理意外情况的发生率,提高临床的护理质量。
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下载:587 浏览:5446
摘要: 众所周知,细节护理是护理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完善传统常规护理的漏洞和不足,真正实现患者康复时间的缩短和费用的节约,提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具有良好临床推广价值。由于儿科患者属于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年龄小、活泼好动及语言认知能力较差等特点,导致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交流障碍,使患儿对护理工作的配合度较低。护理工作中的某个细节疏忽,都会导致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满意。因此,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与亲和的态度,才能将护理工作做好。目的:探讨儿科患者护理过程中细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26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给予儿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细节护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纠纷发生率及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等均存在显著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患者护理的过程中,细节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运用缩短了患儿的住院时间,降低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提高了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人性化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下载:580 浏览:5450
摘要: 众所周知,儿科是医院最重要科室之一。目的:对人性化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本院在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20例患儿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有60例,其中实验组的患儿采用人性化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管理,对两组的临床效果、护理纠纷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是98.33%,对照组为88.33%,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护理出现纠纷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为1.67%、100.00%,对照组为11.66%、88.33%,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患儿为中心,提供人性化管理的临床护理管理,有助于促进医患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及家属的满意度。
论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 下载:540 浏览:5493
摘要: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儿科病区收治患者特殊,具有病情变化快、突发事件多、护理操作难度大的特点,因此是风险事件的高发科室。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地区医疗机构儿科护理细节方面引起的护理纠纷问题的原因以及对应的防范对策进行了研究,希望可以为儿科护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非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587 浏览:5495
摘要: 当前,非语言沟通在护理工作当中越来越重要。而在与护理工作人员与患者交流时,除了语言以外就是肢体沟通,肢体语言能够有效传达信息,在儿科护理过程当中,非语言沟通护理也可以称为哑科的特殊护理,儿科患儿年纪较小,有些甚至无法进行语言交流,因此采用非语言沟通对患儿进行护理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研究非语言沟通运用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儿科收治的患儿80例,根据患儿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患儿采用语言沟通方式,研究组患儿在语言沟通基础之上采用非语言沟通,对比2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儿护理满意度97.5%显著高于参照组患儿护理满意度82.5%,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非语言沟通运用在儿科护理中能够有效拉近护理人员与患儿的关系,对患儿治疗具有重要帮助,也使儿科护理工作能够顺利进展。
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下载:587 浏览:5487
摘要: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高,人们对于医疗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儿童自身的机体功能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自身的免疫力比较差,所以病情的变化也较快,其病情比较复杂,尤其是在儿科护理中有不同程度风险存在。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儿科于2014年4月开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选择2013年5月-2015年4月在医院儿科接受护理服务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3年5月-2014年4月实施优质护理前的56例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5月-2015年4月实施优质护理后的56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6%(P<0.05)。结论:儿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提升医院在社会的整体形象。
个性化护理在儿科患者护理中的探讨与应用 下载:568 浏览:5547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以及健康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行业竞争明显增强,医疗护理服务工作急需完善。由于儿科患者自身的特殊性,年龄小,对父母依赖性强,治疗期间困难较大,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充分考虑多方面问题,因此儿科护理工作的完善更为迫切。个性化护理是近年来临床新兴的护理服务模式,其秉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护理工作发展的要求以及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目的:进行儿科患者护理中个性化护理应用效果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120例儿科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接受个性化护理措施,进行两组护理效果的对比。结果:观察组60例患儿中26例患儿痊愈、18例患儿显效、12例患儿有效,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60例患儿中15例患儿痊愈、12例患儿显效、8例患儿有效,总有效率为58.3%。观察组有效率明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0例患者中58例为满意、2例不满意,满意率96.7%。观察组60例患者中39例为满意、21例不满意,满意率65.0%。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患者护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满意率和护理有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下载:598 浏览:5152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显著提高。而在心理护理中,心理状态的改变常常为机体的功能改变提供早期信息,有经验的母亲常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在躯体疾病的初期,往往表现为情绪烦躁、好哭、不安等。在护理工作中,护士既要配合医生治疗小儿疾病,又要考虑小儿的心理要求,并要顾及家长的情感需求,给予恰当的心理护理。护士要成功地完成一项护理措施,必须懂得心理护理的原理与有关知识,具有必要的动手能力。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坚持做好心理护理,不仅是医学模式转变、丰富整体护理内涵的需求,也是树立良好形象、促进医院发展的保证。目的:探讨儿科临床护理中行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总结儿科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间于我院接受诊治的患儿14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成常规护理组(74例)和心理护理组(74例),其中前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后组患儿在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在接受临床护理干预一段时间后,心理护理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5.95%,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4.3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开展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如果可以给予科学、完善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那么可以显著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儿科护理中安全隐患及安全护理对策 下载:544 浏览:5157
摘要: 众所周知,儿科护理对于儿童康复的重要性。儿科是医院救护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学科,其护理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探索儿科护理中存在的诸多隐患,并对其隐患进行解决,则可以提升儿科护理成效。目的:探讨儿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确保护理安全。方法:长期深入儿科护理工作,对儿科护理工作中不安全的情况进行分析,并依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对儿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总结之后,对患儿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这样显著减少了儿科护理中隐患的发生概率。在儿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存在很多导致安全隐患的因素,对此临床护士要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应对,以提升护理质量,提高儿科护理的安全性。
![]() |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
![]() |
联系电话::400-188-5008 |
![]() |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
![]() |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