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改性棉籽壳对铬(Ⅵ)的吸附效果研究 下载:65 浏览:470

张雯1,2,3 陈晓燕1,2,3,4 秦璐1,2,3 陈丽1,2,3 杨林红1,2,3 阴俊齐1,2,3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4期

摘要:
重金属铬是一种毒性较大的金属,铬污染也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本文研究开发一种高效低廉的铬吸附材料——农林废弃物棉籽壳,并对其进行改性,以提高对铬的吸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未改性棉籽壳的最佳吸附条件为:温度为35℃,p H值为6,棉籽壳投加量为2 g,吸附时间为48 h时,Cr(Ⅵ)的去除率最高,达到72.42%,吸附容量为0.21 mg/g。采用Na Cl和交联改性方法改性后的棉籽壳对Cr(Ⅵ)的去除率有大幅提高,Na Cl改性棉籽壳吸附Cr在48 h的去除率为96.34%,交联改性棉籽壳在48 h吸附Cr(Ⅵ)的去除率为99.80%,分别比未改性之前提高了23.92%和27.38%。后续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期在将来制备出高吸附性能的吸附剂并实现工程应用。

一次轧程高硬度酒精罐用镀铬板的开发 下载:44 浏览:431

任振远 吕苗苗 《冶金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某生产厂此前采用二次冷轧轧程生产镀铬用二次冷轧材,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线效率,推荐客户选取适宜原材料进行试验。通过优化冷轧、退火、平整工艺后,成功开发DR8酒精罐用镀铬板,产品性能满足要求。达到了采用一次轧程代替二次轧程生产的目的,生产效率提高一倍,成材率提高了1%,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

煤矿井下巷道围岩控制方案研究 下载:76 浏览:449

张清山 《冶金技术》 2020年1期

摘要:
提出了一种新的井下巷道围岩控制方案,以巷道采空区的顶板卸压机制为基础,建立了一个新的巷道围岩支护体系,通过液压支架临时支护、单体支柱支护等综合支护体系共同实现对巷道围岩变形的控制。根据实际应用表明该巷道围岩控制方案能够有效地降低作用在巷道围岩支护结构上的负荷,同时极大地缩短了巷道围岩支护流程,具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转炉吹氧法生产中碳铬铁试验研究 下载:88 浏览:488

马川 《冶金学报》 2018年12期

摘要:
对中碳铬铁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重点对吹氧法生产中碳铬铁的冶金原理进行了描述,同时对转炉吹氧法生产中碳铬铁的试验过程进行了叙述和总结,提出了后续的工作方向和注意事项。

高强高导铜铬锆合金的最新研究进展 下载:86 浏览:492

胡号旗1,2 许赪2 杨丽景2 张恒华1 宋振纶2 《新材料》 2018年9期

摘要:
随着社会发展,对在电机制造、交通运输、电力、电子等领域应用的铜合金的导电性和强度提出了更高要求,铜铬锆合金是满足这些要求的理想材料之一。针对近年来铜铬锆合金的研究热点,综述了铜铬锆合金合金化设计以及加工工艺方面的研究进展,详细总结了目前对铜铬锆合金研究最多的几种加工工艺及其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高强高导铜铬锆合金的热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某电镀厂含铬废水处理设施的调试与运行研究 下载:57 浏览:375

米天龙 《冶金技术》 2018年1期

摘要:
主要对电镀含铬污水处理设施的调试运行等进行研究。调试前期采用离子树脂法治理含铬废水,后期采用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CASS)主体工艺综合处理后,同时经过几个月的调试期,含铬电镀废水已经基本稳定,最终出水,水质可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国家标准。

碳酸钙改性滑石施加量对土壤重金属铬的形态影响研究 下载:50 浏览:492

林华1,2 王义安1,2 陈功宁1,2 KONG CHHUON3 《土壤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通过将碳酸钙与滑石按照摩尔比2∶1混合后,在马弗炉中1150℃焙烧2 h后得到改性滑石,然后利用XRD、FTIR和BET对其进行系统表征,最后通过土壤培育实验探讨碳酸钙改性滑石不同施加量(添加量分别为0%、0.5%、1%、2%、3%和4%)对土壤铬形态动态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碳酸钙改性滑石主要物相组成为Ca2Mg(Si2O7)和少量的Ca3Mg(SiO4)2,疏松多孔,平均孔径为18.809 nm,通过FTIR可以观测到明显的特征峰Si-O-Si,改性滑石有效硅含量高达19.09%。施加该材料在土壤中可以通过形成硅酸盐络合物来改变土壤铬的形态,有助于降低土壤中重金属铬的可交换态含量,最大降低幅度能够达到60%以上,并且对碳酸盐结合态有着明显的降低效果,但对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的影响不大,对于有机物结合态含量同样有着降低的效果。在第60天的时候,施加量为0.5%时,土壤中铬的残渣态含量增加了15%。过量的施加该材料会导致土壤的pH变成强碱性,因此适当的施加该材料有助于改变重金属铬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有助于降低铬的生物有效性,从而可以治理重金属污染。

沱江干流内江段沉积物汞和铬污染状况研究 下载:49 浏览:404

张金洋 何艾红 何蝶 王露 谭锐 《环境科学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采集沱江干流内江段的6个位点的沉积物样品,测定其中有机质、汞和铬含量,分析此区段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沱江干流内江段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范围是在9.129~27.323 g/kg之间,总汞含量范围是在0.055~0.160 mg/kg之间,总铬含量范围是在87.4~146.8 mg/kg之间。将有机质、总汞和总铬含量和我国土壤环境标准对比,沱江干流内江段有机质含量大多处于四级,五级阶段;总汞含量处于一级、二级阶段;总铬含量处于二级阶段。根据地累积指数分析,该区段中游地区受到轻度污染;根据生态风险单项指数分析汞生态风险大多处于中低状态,只有白马镇地区汞生态风险较重,铬生态风险普遍处于低状态;由污染负荷指数分析,该区段重金属污染处于中度污染状态,并有加深污染的趋势。

铬酸酐电催化合成过程阳极稳定性与析气效应研究 下载:25 浏览:265

李成未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3期

摘要:
针对铬酸酐传统生产技术存在的高污染、高消耗、工艺落后等问题,研究了以重铬酸钾为原料,电催化合成铬酸酐绿色新技术。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阳极的电催化性能,扫描电镜分析了表面形貌。结果表明,自制钌/铱/钛氧化物复合阳极在阳极电解液中具有较低的析氧过电位和稳定的高催化活性。实验测得不同反应条件下阴极析氢速率,建立了析氢速率和析氢量随阳极液重铬酸钾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指出阴极析氢速率可用于定量表征铬酸酐电催化反应进程,讨论了析氢速率和析氢量的影响因素。

土壤中铬的迁移转化研究进展 下载:74 浏览:484

容群1 罗栋源2 边鹏洋1 高何凤2 陈何潇2 狄瑜2 金晓丹2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随着工业的发展,土壤铬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人体和环境产生巨大危害。了解铬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行为对于预测其变化趋势和控制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对土壤中铬的来源、价态、危害及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作用进行了综述,并重点指出影响铬迁移转化的土壤p H值、有机质、氧化还原电位、土壤类型和微生物作用等因素的研究现状,以及就进一步研究土壤中铬迁移转化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含铌中铬耐磨铸钢的摩擦磨损行为 下载:52 浏览:401

张拓滕 铝丹 臧其玉 杨弋涛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使用立式MM-W1型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含铌中铬耐磨铸钢的室温干滑动摩擦磨损实验,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观察磨损表面形貌和亚表层的组织变化,研究了Nb含量对这种钢的磨损行为和磨损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0.2%(质量分数,下同)的Nb形成的不连续棒状铌碳化物和晶粒细化提高了试验钢的耐磨性能。但是,Nb含量过高则使钢发生严重的组织变形和生成粗大网状碳化物,使磨损表面脱落而降低耐磨性能。随着试验载荷的增大,含0.2%Nb试验钢的磨损机理从轻微磨粒磨损向黏着磨损和氧化磨损转变。

ICP-AES法测定钴铬烤瓷合金中钨、钼、铁、钌、镓、镉、铍、镍的含量 下载:83 浏览:500

王津 熊晓燕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通过对样品前处理方法、分析谱线、氢氟酸用量及酸度、钴铬基体影响以及杂质元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等因素进行试验,确定了最佳样品溶解方法和最佳测定条件.建立了用王水+氢氟酸、微波消解溶解样品,再用ICP-AES直接测定烤瓷合金中钨、钼、铁、钌、镓、镉、铍、镍含量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选定的条件下,钴铬基体对所测元素无影响,钨、钼等8种杂质元素间也没有干扰.本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98.0%~102.0%之间,与分光光度法及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测定结果一致.本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在1.04%~3.23%之间,能够满足快速、准确测定钴铬烤瓷合金中多种元素的需要.

节能环保型建筑铝型材粉末涂装技术与应用 下载:92 浏览:491

朱世安 吴斯忱 徐连军 王志艺 项胜前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针对粉末涂装技术逐步向节能环保型方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绿色环保新型粉末、无铬前处理和涂装过程中余热利用技术与应用三方面阐述涂装技术与应用的发展趋势.

合作学习形式化的根源及改进策略——基于威廉·格拉瑟选择理论 下载:53 浏览:391

欧昌铬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威廉·格拉瑟选择理论指出,所有的学习行为都是为了满足内在心理需求。合作学习形式化的根本原因是课堂未能满足学生内在心理需求。通过建立与学习目标相适应的组织形态、培养小组契约精神、重塑教学活动设计、开展持续性多元评价,让学生内在心理需求的满足成为合作学习改进的基本价值取向,重建愉悦的合作学习图像,改进和优化合作学习。

血清嗜铬粒蛋白A检测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79 浏览:482

吴俊 卢仁泉 郭林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嗜铬粒蛋白A(CgA)在神经内分泌肿瘤(NE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63例NEN患者(NEN组)、16例胃肠胰肿瘤患者(消化系统肿瘤组)和30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CgA及糖类抗原(CA)19-9水平。记录NE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肿瘤原发部位、肿瘤分级、有无远处转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CgA诊断NEN的效能。结果 NEN组血清CgA水平明显高于消化系统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消化系统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远处转移的NEN患者血清CgA水平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的NEN患者(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原发部位、肿瘤分级的NEN患者之间血清Cg 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以正常对照组为对照,血清Cg A诊断NEN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89,最佳临界值为47.31 ng/mL,敏感性为95.5%,特异性为92.3%;以消化系统肿瘤组为对照,血清CgA鉴别诊断NEN的AUC为0.948,最佳临界值为50.97 ng/mL,敏感性为84.8%,特异性为90.9%。血清Cg A与CA19-9联合检测鉴别诊断NEN的AUC为0.956,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81.8%。在32例经手术治疗的NEN患者中,有25例患者手术后血清Cg A水平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有7例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g 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g A可用于NEN的辅助诊断和疗效监测,在预测肿瘤转移中也有一定的价值。

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嗜铬蛋白A的性能评价及临床应用 下载:89 浏览:500

胡玉懿1 吴蕙1 韩序2 张春燕1 郭玮1 楼文晖2 潘柏申1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验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嗜铬蛋白A(Cg A)的性能,评价其初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方法学验证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15-A、EP6-A和EP17-A文件,对项目的精密度、线性和定量检测下限进行验证。采用厂商提供的质控品验证正确度。检测66例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41名健康对照者和65例疾病对照患者的Cg A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g A对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诊断能力。结果 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Cg A的批内变异系数(CV)<14.00%、批间CV<8.00%;正确度验证测定值的均值在标示浓度范围内,相对偏移为4.51%;在8~740 ng/m 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Y=0.793X-3.791,r2=0.988);定量检测下限为7.93 ng/m L。神经内分泌肿瘤组、健康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之间血清Cg 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Cg A鉴别正常人与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1,最佳诊断界值为47.18 ng/m L,诊断敏感性为78.8%,特异性为68.3%。结论 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Cg A试剂盒具有良好的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和定量检测下限,检测性能符合临床要求。血清Cg A水平在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中显著升高,因此可用于鉴别健康人和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

蛋氨酸铬对鲤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及IR、GLUT2和SGLT基因表达的影响 下载:42 浏览:419

崔培1 尹帅1 孙金辉1 程镇燕1 白东清1 乔秀亭1 张宝龙2 翟胜利2 《中国水产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为探究蛋氨酸铬(CrMet)对鲤Cyprinus carpio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及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酪蛋白为蛋白源,豆油为脂肪源,配制7组纯化饲料,其中Cr3+水平分别为0(对照)、0.1、0.2、0.4、0.8、1.6、3.2 mg/kg。选取初始体质量为(40.95±4.80)g的鲤,随机分为7组,分别投喂7种饲料,每个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60尾鱼,饲养8周后,检测其肝胰脏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禁食48h后再投喂,再投喂0、3、6、12、24、48h时检测Cr3+水平为0(对照)、0.8、3.2mg/kg时鱼肝胰脏IR、GLUT2和肠道SGLT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添加0.8mg/kg Cr3+组的组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磷酸果糖激酶(PFK)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磷酸酵式丙酮酸激酶(PEPCK)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添加Cr3+并未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活力产生显著影响(P>0.05);投喂24、48h时,0.8mg/kg Cr3+组IR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0、3.2mg/kg Cr3+组(P<0.05);投喂3h时,0.8、3.2mg/kg Cr3+组GLUT2 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2、24、48h时,0.8mg/kg Cr3+组GLUT2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0、3.2mg/kg Cr3+组(P<0.05);而不同Cr3+添加水平对鲤肠道SGLT mRNA表达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CrMet能够提高鲤对糖的利用能力,建议Cr3+添加水平为0.8mg/kg。

铬-纳米金刚石复合镀影响因素的研究 下载:90 浏览:507

​王柏春1 许向阳2 朱永伟3 谢圣中4 《纳米技术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在对市售纳米金刚石进行适当的机械化学改性、分散及分级,制得粒度分布在150nm以内、浓度可调、分散稳定、不含污染镀液成分的复合镀用纳米金刚石悬浮液的基础上,研究了工艺条件、纳米金刚石粒度和表面状态、镀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对铬-纳米金刚石复合镀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硬铬电镀工艺同样适合于铬-纳米金刚石复合镀;纳米金刚石团聚体解聚、粒度分布均匀和在镀液中稳定分散是得到高性能镀层的前提条件;颗粒能否在阴极粘附足够长的时间形成强吸附是颗粒沉积的关键,标准镀液中加入纳米金刚石镀层显微硬度反而降低,添加表面活性剂镀液中的复合镀层晶粒明显细化、显微硬度提高可达35%。

航空铝合金Alodine氧化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 下载:76 浏览:1036

吴丹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4年11期

摘要:
航空铝合金Alodine法形成的铬酸盐膜能够与漆层相结合,整个过程无需消耗较多电能,而且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铝合金处理工作,使其在航空企业生产制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要了解Alodine氧化工艺流程,确定铬酸盐转化膜的形成机理,同时也要掌握膜层质量的影响因素,在实际应用这一方法对铝合金进行化学氧化处理的过程中需加强质量控制,增强其耐腐蚀性,保证航空铝合金工件外观质量良好,延长其使用寿命。

重金属消解仪加热法测定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下载:296 浏览:2855

谢黄琼 《中国土壤》 2021年6期

摘要:
有机质含量是土壤环境监测的重要指标。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对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测定,得到重金属消解仪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最佳消解温度为200℃,消解时间为8 min。在最优条件下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有机质含量,平行测定6次,相对标准偏差为0.22%。而采用石墨炉加热法和油浴加热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86%和1.70%,说明重金属消解仪加热法精密度优于石墨炉加热法和油浴加热法,而且操作过程简单、安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