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冷冻球囊消融术后复发预测模型构建 下载:79 浏览:529
摘要:
目的构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冷冻球囊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模型,并对其效能进行验证。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于陕西省勉县医院及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行冷冻球囊消融术的12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术后12个月内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38例)及对照组(8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以及患者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等相关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心房颤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R软件建立心房颤动复发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从纳入病例中随机抽取20%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复发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及术前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组(t=4.086、4.021、4.647、4.325、3.357,均P <0.05),孤立性心房颤动人数明显少于未复发组(χ2=5.207,P <0.01);两组患者心房颤动分类、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无统计学意义(χ2/t=0.340、1.597,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示年龄、病程、左心房内径及术前高hs-CRP均是心房颤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9、1.097、1.699、1.485,均P <0.05),而孤立性心房颤动则是心房颤动复发的保护因素(OR=0.015,P <0.05);术后列线图预测心房颤动复发发生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74(95%CI=0.759~0.931)。结论高龄、久病、左心房内径过大等危险因素构件的列线图可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冷冻球囊消融术后的再复发进行有效预测,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现状分析 下载:57 浏览:487
摘要:
目的调查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现状,评价抗凝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729例,分别予CHA2DS2-VASc和HAS-BLED评分系统进行血栓危险分层和出血风险评估,据《201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房颤动治疗指南》评价规范化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组241例和非抗凝治疗组488例,分析两组一般资料特征,比较缺血性脑卒中主要临床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差异性。结果住院患者CHA2DS2-VASc评分中高危者708例(占97. 12%),均有抗凝指征,实际抗凝治疗共241例(33. 06%)(华法令229例,新型口服抗凝药如拜瑞妥12例)。其中评分高危者646例,抗凝235例(36. 38%),评分中危者62例,抗凝6例(9. 68%),抗凝组华法令达标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治疗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TTR)来评估,TTR>60%156例(64. 73%),既往有脑卒中史抗凝率(18. 26%)高于非抗凝治疗(9. 43%)。在年龄、检测INR不方便、HAS-BLED出血风险评估、患者独居比例上抗凝治疗组均低于非抗凝治疗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缺血性脑卒中抗凝治疗组发生率(7. 05%)比非抗凝治疗组(11. 8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抗凝治疗组TTR <60%占76. 47%,两组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低,尤其在CHA2DS2-VASc评分中高危者仍以抗血小板为主,不符合抗栓治疗指南,高龄、出血高风险、独居者均限制了抗凝治疗,但抗凝能预防脑卒中发生,不增加出血风险,TTR <60%抗凝疗效不足,新型口服抗凝药尚未推广使用。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左心房血栓的诊断价值 下载:82 浏览:508
摘要: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参数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左心房血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沧州市中心医院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60例,均给予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是否发生左心房血栓分为血栓组(n=20)和无血栓组(n=140),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血栓组和无血栓组患者性别、年龄、心房颤动病程、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血栓组左心耳舒张末期容积(EDV)为(8.01±1.32)m L,明显高于无血栓组(7.22±1.20)m L(t=2.720,P <0.05),而左心耳最大排空速度(PSV)和左心耳最大充盈速度(PDV)分别为(0.30±0.12)m/s和(0.31±0.14)m/s,明显低于无血栓组(0.51±0.20)m/s和(0.56±0.24)m/s(t=-4.572,-4.541,P <0.05);血栓组和无血栓组CHADS2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高风险比例分别为45.00%和16.43%(χ2=7.234,P <0.05);PSV、PDV与CHADS2评分呈负相关(r=-0.303和-0.294,P <0.05)。结论食管超声心动图参数EDV、PSV、PDV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左心房血栓有一定关系,同时PSV、PDV与CHADS2评分存在负相关。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下载:80 浏览:506
摘要: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31例非瓣膜性A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经食管心脏超声(TEE)检查结果分为血栓组(n=38例)和非血栓组(n=93例)。收集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NLR与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预测左心房血栓的价值。结果与非血栓组比较,血栓组非阵发性AF比例、左心房内径(LAD)、CHA2DS2-VASc评分、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比积(HCT)、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NLR均较高,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淋巴细胞计数(LYM)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NLR第一四分位分组到NLR第四四分位分组,左心房血栓发生率逐渐升高,且四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13,P<0.01)。Spearmen相关性显示,NLR与CHA2DS2-VASc评分、LAD、CRP呈正相关(P<0.05),而与LVEF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NLR第四四分位分组水平(>2.31)是非瓣膜性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8,95%CI:1.39~5.11,P=0.01)。NLR预测左心房血栓形成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敏感度78.91%,特异度85.00%,最佳诊断截点为2.20。结论高水平NLR显著增加了非瓣膜性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风险,可能是其形成的独立预测因素,应当引起临床的密切关注。
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口服抗凝药物使用情况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87 浏览:815
摘要: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口服抗凝药物使用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收录2022.7——2023.7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共计200例,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及CHA2DS2-VASc,回顾性分析影响患者口服抗凝药物使用情况的因素。结果:200例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有121例,占比60.50%,未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有79例,占比39.50%,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占比更高,P<0.05。CHA2DS2-VASc评分≥2分的患者有172例,其中,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有104例,占比60.47%,未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有68例,占比39.53%,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占比更高,P<0.05。影响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接受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因素,与患者年龄、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血管疾病、卒中史、出血史、ACS手术史、PCI手术史、房颤消融术史、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药物相关,高龄、CHA2DS2-VASc评分低、HAS-BLED评分高是降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有血管疾病史、出血史、ACS手术史、PCI手术史、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服药率更低,P<0.05。结论:高龄、CHA2DS2-VASc评分低、HAS-BLED评分高是降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有血管疾病史、出血史、ACS手术史、PCI手术史、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服药率更低,临床应加强用药指导及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开展药学监护,提升院外管理力度,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口服抗凝药物使用情况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158 浏览:2001
摘要: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口服抗凝药物使用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收录2022.7——2023.7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共计200例,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及CHA2DS2-VASc,回顾性分析影响患者口服抗凝药物使用情况的因素。结果:200例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有121例,占比60.50%,未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有79例,占比39.50%,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占比更高,P<0.05。CHA2DS2-VASc评分≥2分的患者有172例,其中,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有104例,占比60.47%,未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有68例,占比39.53%,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占比更高,P<0.05。影响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接受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因素,与患者年龄、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血管疾病、卒中史、出血史、ACS手术史、PCI手术史、房颤消融术史、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药物相关,高龄、CHA2DS2-VASc评分低、HAS-BLED评分高是降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有血管疾病史、出血史、ACS手术史、PCI手术史、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服药率更低,P<0.05。结论:高龄、CHA2DS2-VASc评分低、HAS-BLED评分高是降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有血管疾病史、出血史、ACS手术史、PCI手术史、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服药率更低,临床应加强用药指导及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开展药学监护,提升院外管理力度,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1/1]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