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PVP和PK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下载:65 浏览:370

杨琳 魏冬霞 杨璞静 《中国护理学报》 2019年9期

摘要: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与护理。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研究组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视觉疼痛评分(VAS)和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前视觉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 d、3个月、6个月的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变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采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可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变化,且治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PVP和PK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下载:68 浏览:384

杨琳 魏冬霞 杨璞静 《临床医学杂志》 2019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与护理。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研究组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视觉疼痛评分(VAS)和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前视觉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 d、3个月、6个月的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变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采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可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变化,且治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基于集对分析的疗效曲线在银屑病血热证典型方剂选优中的应用 下载:76 浏览:531

茹意1,2 蒯仂1,2 许逊哲1,2 魏冬慧1,2 华亮1,2 王一花3 吴人杰1,2 李欣1,2 李斌1,2 赵克勤3 《中国中医药》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索基于集对分析四元联系数疗效曲线在银屑病血热证治疗方剂优选中的应用,以求进一步提高疗效。方法:先利用文献资料法筛选出具有地域代表性的银屑病血热证的治疗方剂,建立每首方剂治疗组和对照组与完美疗效四元联系数的距离,以距离小优于距离大,按差值大小给出这9首方剂的优劣排序,确定出最优方剂、次优方剂等。结果:在9首方剂中,土槐菝葜汤排序第1,清热解毒汤排序第2,犀角地黄汤加味排序第3,与中医临证用药经验相符。结论:可以在银屑病血热证临床方剂选优中应用基于集对分析四元联系数的疗效曲线,对其他疾病临证用药选优时也可参考应用此疗效曲线及其算法。

浅谈新时期消防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 下载:285 浏览:1470

魏冬 《无线电研究》 2022年8期

摘要:
突发事故发生以后的救援难度大,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了解到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必须要有完善的通信条件,以使得在救援工作的进行中,处于事故现场和外部的人员,可以展开相应的信息交流,在良好的通信条件下组织救援,提高救援效率。由于当下进入了信息时代,消防应急救援通信保障的建设中,应将信息技术充分到其中,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就当下我国消防应急救援通信保障的信息化建设来看,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未来需加大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

复杂灾害现场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提升对策 下载:218 浏览:1764

魏冬 《无线电研究》 2022年8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和新型灾害事故频繁发生,灭火救援工作呈现出处置难度大、专业化要求高、作战时间长等特点。跨区域协同作战越来越频繁,应急通信保障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通信手段,打破不利因素的影响,有效实现灾害现场和各级指挥部之间语音、图像、数据信息的对称性传输,确保在复杂灾害条件下信息畅通,强化通信保障专业能力,提升救援效率,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职业现状研究 下载:295 浏览:2976

魏冬梅 《环境科学研究》 2022年1期

摘要:
在现代化传播环境和媒介融合发展的趋势下,信息传播平台的丰富,信息传播途径的多元化,增强了受众主动选择信息的意识。在这一过程中新闻记者已经不再是以前社会大众眼中的“无冕之王”,受众与传播者之间拥有对等信息量的趋势日渐鲜明,受众较为主动的参与到了信息的传播环节中,实现对传播者的监督,加强了媒介传播要素之间的互动,但也为新闻记者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记者团队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媒介的融合才会是欣欣向荣的充满活力和朝气的,才能够有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和新闻事业的发展。因此,本文所研究的内容是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对于未来新闻记者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材料化工基础》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下载:456 浏览:3474

李洪彦 刘洪丽 魏冬青 李海明 郑英晗 《新材料》 2021年4期

摘要:
作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材料化工基础》有别于《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化学》等理论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高分子材料化工合成中的“三传一反”过程,处处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是后续高分子加工与成型、高分子建筑材料等方向专业课学习的重要的先修课程。课程建设以“理论教学-信息资源-实践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为主线,将夯实理论知识、培养实践意识、深化实践思想、提升创新能力、搭建实验平台、建设实习基地、产学研结合等内容贯穿于主线内,以期通过本课程体系的学习与实践,深化学生对于高分子材料化工合成的理论与实践深度,培养实践能力,拓展创新视野。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