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红I号”灌肠液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寒湿瘀滞证)的作用研究 下载:28 浏览:206

吴丹1 陈晨1 刘树民2 丛慧芳1 胡兰锐3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通过代谢组学研究中药"红I号"灌肠液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寒湿瘀滞证)的作用。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寒湿瘀滞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患者28例直肠给药,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另选择5例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初步探索中药"红I号"灌肠液通过直肠给药方式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寒湿瘀滞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收集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寒湿瘀滞证)患者的粪便样本,共设5组,分别于第1天、第5天、第10天、第15天、第20天抽提并获得粪便菌群DNA。用代谢组学方法筛选出关键的生物标志物或与疾病有一定相关性的标志物,从而分析药物的吸收功能、代谢功能以及生物利用度等的影响。结论:寒湿瘀滞证SPID患者粪便代谢物中存在有差异的关键化合物,其中寒湿瘀滞证SPID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粪便中潜在干预靶点比较,4个上调,4个下调。这些代谢化合物的异常表达可能是SPID的重要发病机制。

循经取穴合血府逐瘀汤对瘀血阻络型胸痹心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79 浏览:434

孙宏1 刘凯2 蔡国锋2 尚莉莉3 全爱君3 李冀1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9期

摘要:
目的:观察循经取穴合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阻络型胸痹心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瘀血痹阻型胸痹心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血府逐瘀汤组和针刺协同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血府逐瘀汤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血府逐瘀汤,针刺协同组在血府逐瘀汤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比较治疗后各组间的疗效、24 h动态心电图、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及cTnI、cTnT、BNP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Holter显示,心肌缺血频率、心肌缺血时间及缺血总负荷方面比较,针刺协同组较血府逐瘀汤组和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AQ量表显示,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针刺协同组及血府逐瘀汤组较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cTnI、cTnT、BNP变化情况针刺协同组与血府逐瘀汤组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循经取穴合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阻络型胸痹心痛优于常规西医治疗,能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分消走泄法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下载:72 浏览:504

王义南1 李思澄1 姜珊1 王有鹏2 《当代中医药》 2019年7期

摘要:
通过分析叶天士分消走泄法的治湿之义及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因病机,总结临床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体会。指出湿热体质因素贯穿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始终,在治疗过程中,以明辨湿热体质为本,并结合外感、内伤等病因病机因素,遵发作期、缓解期、稳定期三期分治法治疗原则,应用分消走泄法及其代表方温胆汤加减临证施治,标本兼治。

大黄蛰虫丸对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TNOS、iNOS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下载:83 浏览:534

​回雪颖 郭伟光 滕林 张海丽 于洋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8期

摘要:
探讨大黄蛰虫丸对大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TNOS、i NOS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建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观察大黄蛰虫丸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鼠模型TNOS、i NOS及光、电镜下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大黄蛰虫丸可升高大鼠血清中TNOS的含量,降低血清中i NOS的含量,光、电镜下发现可保护血管内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蛰虫丸具有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