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农商社会”说的学术背景与理论资源 下载:51 浏览:378

葛金芳1 柳平生2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农商社会"说是在21世纪初学界重新概括中国传统社会特质及演进轨迹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理论假说。该假说认为,从产业变迁角度看,两宋时期经济结构已经发生部分质变——即汉唐时期的单一农业为主此时转变为农商并重,中国传统社会由此进入"农商社会"。"农商社会"以两宋为历史起点,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并于20世纪后期逐步进入现代工商社会。"农商社会"理论的提出主要依赖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史实基础,也得益于一些理论资源的启发,如区域经济史理论、"唐宋变革期"理论、超长期增长理论和新制度经济理论等。同时宋代政要和学者对其自身所处社会农商并重经济结构之观察也给"农商社会"说以有力佐证。

《资本论》及其手稿对历史唯物主义内在矛盾观的深化 下载:74 浏览:493

唐正东 《哲学研究进展》 2018年12期

摘要: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等文本中所阐明的是历史观层面的内在矛盾观,主要说明的是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关系形式。而他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所阐明的是资本逻辑这种具体问题分析层面的内在矛盾观,主要说明的是资本关系本身的发展过程是如何把内在矛盾不断地生产与再生产出来的。强调马克思的内在矛盾观在后一层面的转化或深化,不仅对于我们在学术辨析的维度上正确认识国外学者在《资本论》解读上的相关观点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自觉地把握当下社会实践活动的规律性也具有重要的启发性。

败坏的去远性之形而上学灾难——维利里奥的《解放的速度》解读 下载:69 浏览:384

张一兵 《哲学研究进展》 2018年12期

摘要:
在数字化资本主义的网络信息技术建构起来的远程登录中,我们面对的世界已经龟缩为一个电视-电脑屏幕和手机显示屏的间接光建构起来的电子窗口,人将不再真实地踏上道路,而当光速的远程在场消除了存在论上的景深时,基于路途性之上的一系列的形而上学(世界观)体系都会失去自己的立足之处。甚至,彻底颠覆形而上学的海德格尔的思想在路上的深刻构境也被光速瞬间击穿。

从文本分析到过程研究:数字叙事理论的生成与流变 下载:62 浏览:356

甘锋 李坤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随着数字叙事时代的到来,研究者试图摆脱传统叙事理论的束缚,从核心概念与阐释框架两方面入手创生新的理论范式。早期数字叙事理论倾向于从已有的叙事理论传统中寻求灵感,"新亚里士多德主义""新普罗普主义"便是其中的代表;随着网络交流活动交互性的增强,非洲的口语叙事传统开始受到重视,研究者试图从传授过程、交互性及作品形态等方面在数字叙事与口语叙事之间建立连接;而电子游戏兴起之后,面对游戏学的挑战,数字叙事理论试图革新"叙事"概念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数字叙事实践。

新时代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基于三螺旋理论的视角 下载:69 浏览:456

刘飞1 王欣亮2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8年9期

摘要:
在我国军民融合理论研究滞后的背景下,以提升军民融合科技创新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基于三螺旋理论,在对新时代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主体构成及职能定位进行理论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主体、结构及机制协同入手提出新时代我国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的路径。

无机晶体材料热膨胀系数理论计算及实验研究 下载:86 浏览:252

王于静1 赵静1 陈稳1 杨军2 《物理进展》 2020年2期

摘要:
为解决实验测量晶体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局限性,文章介绍和发展了一种基于量子力学的理论计算方法。通过焦绿石结构陶瓷晶体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实际计算,并与实验测量值比较,验证了理论计算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为快速计算晶体材料热膨胀系数提供了一种可靠的理论方法。

否定性的批判实践——论文化研究与文化批评的分立 下载:23 浏览:416

周志强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1期

摘要:
学者经常把"文化批评"和"文化研究"看作是同一个领域的问题,或者干脆把文化批评当成了文化研究的基本方法。格拉斯·凯尔纳认识到了文化研究和批判理论的分歧;而秉承马克思主义的现代社会批判思想,"文化批评"并非旨在对世界的阐释、分析和矫正,而是指向拆解、抽空和阻断。文化批评的否定性体现为这样一种否定性:它不是令人解脱,而是令压迫感更强烈,不是让现实变得美好,而是让现实变得更能呈现其内在的自我否定。

决策理由、行动和后果对决策后悔的影响 下载:52 浏览:241

范宜波1 吴晓静2 刘志雅2 《心理学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探讨决策理由(合理与不合理)、行动(做与不做)和后果(严重与轻微)对决策后悔的影响,以2×2×2被试内设计,设置8个决策情境进行实验。结果:不合理决策的后悔体验比合理决策更高,严重的后果导致的后悔比轻微的后果更高,行动无主效应,但在后果轻微,理由不正当条件下,行动也就是"做"导致更多的后悔情绪。结论:决策理由的合理性与后果的严重性是影响决策后悔的重要因素;只有理由不正当且后果轻微时,才存在"做效应"。

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下两岸刑事司法互助新探索——以跨境电信诈骗犯罪为例 下载:58 浏览:355

熊琼1,2 章瑛3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12期

摘要:
受历史、政治等因素影响,两岸刑事司法互助进展一直较为缓慢。近年来,跨境电信诈骗犯罪借助网络化、科技化手段已从我国台湾向祖国大陆蔓延,这对海峡两岸刑事司法互助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视角,以跨境电信诈骗犯罪为例,探究其中的主要问题,诠释两岸刑事司法互助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特征,探索两岸刑事司法互助的新模式,以切实保护两岸民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两岸互利共赢。

当代文学批评话语实践及其对文学理论的启示 下载:20 浏览:404

时胜勋1,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1期

摘要:
在文学理论研究遭遇危机之际,作为一个替代方案,文学批评在今天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使命。它能拯救理论吗?回答这一问题之前需要对文学批评做出新的分析。文学批评是一种话语实践。当代文学批评话语形态表现为学院派批评和大众媒介批评两种,它们背后都有潜在的价值诉求,即本体价值诉求与功能价值诉求。二者从顶层上设计了文学批评的话语机制,即介入写作与介入社会。作为这一话语机制的落实,文学批评的物质性力量、社会学力量、人文学力量,各尽其职,由此完成文学批评话语实践的整体进程。通过这一复杂的文学批评话语实践,文学批评成为"活的""有力的"文学批评。就此而言,用批评拯救理论并非不现实。文论或可借由这一话语实践观照自身的危机,反躬自省,实现理论的自我救赎。

文化堕距理论视角下农民工市民化“困境”与“出路”的分析 下载:56 浏览:401

张桂敏 吴湘玲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12期

摘要: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在市场、政府、社会三者的推进下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作为民生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与聚焦点,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并未达到理想状态。事实上,在农村退出、城市进入、社会融合三个环节中农民工市民化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深层次剖析后,会发现这些问题进一步反映在物质、制度以及精神等文化层面,这与奥格本用于解释社会变迁中产生诸多问题的文化堕距理论不谋而合。目前,中国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因此有必要从文化堕距理论的三种文化变迁视角探析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及原因,并进一步整合相关社会资本,尝试构建一个适合中国特色的理论框架。

多维项目反应理论补偿性模型参数估计: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集合 下载:52 浏览:356

王鹏1 孟维璇1 朱干成1 张登浩2,3 张利会1 董一萱1 司英栋1 《心理学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运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方法对小样本多维项目反应理论(MIRT)补偿性模型的项目参数进行估计,尝试解决传统参数估计方法样本数量要求较大的问题。MIRT双参数Logistic补偿模型被设置为二级计分的二维模型。首先,模拟二维能力参数、项目参数值与考生作答矩阵。其次,把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的前两个因子在每个题目上的载荷作为区分度的初始值以及题目通过率作为难度的初始值,这两个指标的初始值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集成100个神经网络,其输出值的均值作为MIRT的项目参数估计值。最后,设置2×2种(能力相关水平:0.3和0.7;两种估计方法:GRNN和MCMC方法)实验处理,对GRNN和MCMC估计方法的返真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小样本的情况下,基于GRNN集成方法的参数估计结果优于MCMC方法。

科技扶贫系统:理论模型、机制构建及保障架构 下载:50 浏览:260

乌兰 李沃源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8期

摘要:
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的全面激发是实现稳定、可持续、高质量脱贫的重要保障。科技扶贫是以科技创新驱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升贫困人口内生发展能力的重要扶贫举措。科技扶贫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科技扶贫系统运行机制包括动力机制、耦合机制、协同机制、利益共享机制和评估机制。为打赢新时代脱贫攻坚战的实践中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需要从制度、组织、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构建保障架构。

旧学新义:后期陈三立诗学的现代观 下载:57 浏览:398

潘建伟 《文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陈三立的诗学大致可以新文化运动为界分成前后两期,从早期在创作实践中慢慢形成的、但并不稳定的诗思在后期逐渐得到凝定与升华。后期陈三立的诗论集中体现于他的《顾印伯诗集序》一文提出的"约旨敛气""洗汰常语""综贯故实"与"色采丰缛"四个方面,这些主张虽与早期新诗理论截然相对,却与1930年代现代派的诗学观点极相吻合。由于后期陈三立处于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的背景之下,总结、归纳他的诗论,比较分析他与现代派诗人在论诗主张上的相通相应,可以让我们深入思考新旧诗学之间的关系,并重新认识他对于中国现代诗学发展的意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宏观解读——以十九大报告文本为中心 下载:52 浏览:357

石冠彬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10期

摘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即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中国共产党人理论联系实际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中国法治实践过程、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所必须坚持的行动指南,是中国法治建设和法治发展的新理论。党的十九大报告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以"新时代"的内涵:为法治中国目标的实现进行了顶层设计;全面依法治国上升为国家基本方略;"树立宪法法律至上"这一法治理念是对"三个至上"理论的修正,属于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内涵的进一步准确把握,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新时代社会矛盾论为法治建设指明了建设和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判断标准;其余诸如"依法立法""以良法促善治""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和明确党组织不具有超越宪法法律特权,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对原先法治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从“传统”到“现代”: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现代悲剧理论 下载:56 浏览:325

何信玉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9期

摘要:
悲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领域。马克思以现实的革命运动为给养,在《致拉萨尔》的信中首次真正意义上提出了"现代悲剧"的理论概念——一种革命悲剧理论,从历史必然性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现代悲剧的本质内涵,不仅为悲剧研究开辟了崭新的理论视域,也对随后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悲剧观念产生重要的影响。概括说来,在现代,"悲剧"已然成为一个与政治、与历史、与人们日常生活和情感经验都密切相关的广义文化概念,因而在对现代悲剧的研究中需要综合运用精神分析、审美人类学等理论方法,使美学研究切入到对社会现实问题的阐释与人的深层情感经验的表达,以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现代悲剧理论也为反思中国现代悲剧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契机。

混空轻烃燃气密度计算方法的研究 下载:48 浏览:476

樊玉光 魏嘉 张硕 史冬雨 《中国石油工业》 2018年11期

摘要:
燃气的密度对混空轻烃燃气的生产和安全有重要意义。在CJ/T 341-2010《混空轻烃燃气》中没有明确地给出密度计算方法。通过分析混空轻烃燃气的特性,类比天然气的计算标准,提出了混空轻烃燃气密度的理论计算方法,并对具体混空轻烃燃气实例进行计算验证。

从“传统”到“现代”: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现代悲剧理论 下载:57 浏览:380

何信玉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9期

摘要:
悲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领域。马克思以现实的革命运动为给养,在《致拉萨尔》的信中首次真正意义上提出了"现代悲剧"的理论概念——一种革命悲剧理论,从历史必然性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现代悲剧的本质内涵,不仅为悲剧研究开辟了崭新的理论视域,也对随后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悲剧观念产生重要的影响。概括说来,在现代,"悲剧"已然成为一个与政治、与历史、与人们日常生活和情感经验都密切相关的广义文化概念,因而在对现代悲剧的研究中需要综合运用精神分析、审美人类学等理论方法,使美学研究切入到对社会现实问题的阐释与人的深层情感经验的表达,以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现代悲剧理论也为反思中国现代悲剧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契机。

笛卡尔的真理理论:一种间接要求融贯性的符合论 下载:85 浏览:477

张伟特 《哲学研究进展》 2018年11期

摘要:
学界对笛卡尔的真理理论还没有形成决定性的共识和系统性的见解,这篇文章旨在澄清该理论:(1)首先区分两种笛卡尔的"真/假"概念:在判断中的形式性真/假和观念的质料性真/假;(2)分析和补充部分学者对笛卡尔真理规则所涉"真"概念的符合论解释;(3)论述另外学者的融贯论解释所依据的理由并不充足;(4)提出一个新解释:虽然目前支持融贯论解释的理由是糟糕的,但是却可以基于其它理由接受其解释中的某些合理要素,因而主张笛卡尔的真理理论是一种间接要求融贯性而直接要求符合性的真理理论。笛卡尔的认识论同时设定了符合性和融贯性两个原则。

人口红利理论与中国人口红利问题研究 下载:36 浏览:418

张俊良 张兴月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12期

摘要:
文章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讨论了人口红利的理论内涵,进一步分析人口红利的性质,以此为基础,实证描述中国人口数量红利和质量红利的现状与未来趋势。研究发现,人口红利是指特定时空背景下人口年龄结构中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状况可能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利性或机会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实质上就是一个前置条件,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基础和前提。根据对中国目前及将来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供给状况的研判,劳动力供给相对过剩和结构性失衡是两大长期的基本矛盾,随着技术进步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这两大基本矛盾将会更加尖锐和更加复杂。因此,未来中国,只有通过深化人事制度、退休制度改革,完善教育机制、产业机制及生育政策等,方能更好地收获人口红利。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