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 下载:26 浏览:285

张冷 李玉魁 张鹏展 徐志国 陈正宇 《电路系统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基于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课程的教学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这包括合理安排授课次序,对比各个单项工艺,将知识点生活化,及时更新教学材料,以及借助软件模拟开展实验教学等。

半导体物理与材料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 下载:27 浏览:305

张鹏展 于咏怿 张冷 李方政 李玉魁 徐志国 陈正宇 王正昱 《电路系统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半导体物理与材料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好教学大纲规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加入思政元素。探索改革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从而取得成效。

国产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城市绿地提取研究 下载:83 浏览:500

刘培1,2 李莹2,3 马威4 张晓颖1,2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3期

摘要:
针对国产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在城市绿地信息提取中分割尺度选择问题,选取国产高分一号(GF-1)和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CBERS-04)遥感数据,在数据融合的基础上,采用控制变量法选取影像分割与合并尺度进行绿地信息提取,通过信息提取精度评价确定最优分割尺度。实验结果表明,对于GF-1和CBERS-04国产遥感数据,面向对象的方法均优于基于像元的方法,其中5m分辨率CBERS-04数据,面向对象方法绿地提取精度为90.53%,基于像元方法绿地提取精度为86.54%,推荐分割尺度与合并尺度为(25,70);2m分辨率GF-1数据,面向对象方法绿地提取精度为97.09%,基于像元方法绿地提取精度为83.49%,推荐分割尺度与合并尺度为(45,80)。研究结果能够为国产高分遥感数据城区绿地信息提取和地物分类过程中尺度选择提供借鉴和支持。

矿用超声波气体流量计的研制 下载:12 浏览:423

胡嘉豪1 全太锋2 《传感器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针对当前复杂的煤矿瓦斯抽放环境条件存在的接收信号干扰大、温度变化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由自带增强型DSP处理指令以及具有浮点运算能力的STM32F4微处理器测量的系统设计。基于时差法检测原理,提出了发送端同步激励信号驱动电路、接收端两级信号放大处理电路以及温度补偿电路的具体解决方案,设计了一种矿用双声道超声波气体流量计,并在流量算法上进行了温度补偿和流场系数修正。该系统设计既简化了电路设计复杂性又保证了精确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流量计测量精确、测量下限低且具有极高的稳定性。

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电涌保护器温度控制设计 下载:11 浏览:429

王昊1,2 杨仲江1,2 申东玄1,2 马俊彦1,2 《传感器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为解决电涌保护器运行时内部氧化锌压敏电阻发热导致功率损耗及热崩溃的问题,基于半导体制冷片设计电涌保护器温度控制系统。该系统以STM32F4系列微处理器为基础,通过测温模块对电涌保护器及内部的压敏电阻实时测温,温度数据经WiFi通信模块传递给温度控制模块,驱动制冷片制冷以保证电涌保护器处于合适的工作温度。经实验测试,该系统能确保电涌保护器处于合适的工作温度,可降低工作时的功率损耗并长期稳定运行。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台风灾害应急策略研究 下载:94 浏览:390

于小兵1,2 曹杰1,2 王旭明3 蔡玫2 《当代管理》 2018年3期

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灾害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基于系统动力学,构建了考虑市民恐慌程度和损失率的多目标动力学模型,探索台风灾害应急管理策略。不同于现有台风灾害研究,该模型将台风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引入研究框架。通过多主体建模和仿真理论,梳理政府、防指、市民等多元主体在台风灾害应急管理中的行为机制。以2013年台风"菲特"造成的浙江余姚水灾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政府应急调度水平、防指协同度和市民参与度直接影响到台风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恐慌程度;且以数值仿真分析论证上述三个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基本相当。本研究在理论层面上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特别是台风应对方法有所贡献;对构建包括政府、防指、市民等多元主体积极、主动响应台风灾害提供理论依据。

长期施肥对旱地红壤磷素饱和度的影响 下载:45 浏览:446

许杏红1 王艳玲1 殷丹1 樊剑波2 《土壤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磷素饱和度(Degree of phosphorus saturation, DPS)能够有效评估土壤磷素的流失潜能及地表水磷富营养化问题,可用于评价土壤磷素环境风险。DPS值通常由酸性草酸铵提取态磷(Pox)与提取态铁铝(Feox, Alox)的摩尔质量比除以校正常数(Corrected constant,α)计算得到,而α是通过建立土壤饱和吸磷量与影响土壤磷吸附的土壤特征值间的相关关系而计算得到的数值;α的取值大小(常取0.5)会直接影响到DPS的准确估算。因此,本文以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28°04′~28°37′N,116°41′~117°09′E)为依托,以长期施肥(1988~2014年)的旱地红壤为研究材料,通过两种计算方法得到了土壤的DPS值,分析了校正常数α=0.5在长期施肥的旱地红壤DPS计算中的适用性,并确定了长期施肥旱地红壤DPS计算中α的适用性阈值。研究结果表明:校正常数α=0.5虽适用于长期施肥旱地红壤DPS的估算,但易导致旱地红壤DPS的过高估算;对比计算发现,长期施肥旱地红壤DPS计算时,校正常数α的最适取值范围为0.71~0.81。但是,不同环境背景下旱地红壤DPS计算公式中校正常数α的适应性阈值仍需进一步校正与验证,从而提高红壤区土壤磷素环境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基于词性软模板注意力机制的短文本自动摘要方法 下载:47 浏览:341

张亚飞1 左一溪2 余正涛1,2 郭军军1,2 高盛祥1,2 《人工智能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任务中,带有直观主谓宾结构的摘要句语义完整性较强,但词性组合对该结构具有约束作用.为此文中提出基于词性软模板注意力机制的短文本自动摘要方法.首先对文本进行词性标记,将标记的词性序列视为文本的词性软模板,指导方法构造摘要句的结构规范,在编码端实现词性软模板的表征.再引入词性软模板注意力机制,增强对文中核心词性(如名词、动词等)的关注.最后在解码端联合词性软模板注意力与传统注意力,产生摘要句.在短文本摘要数据集上的实验验证文中方法的有效性.

多速率误码和光功率集成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下载:10 浏览:424

李姗珊1 全智1 卢媛媛2 《传感器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针对国内市场上光模块检测设备检测速率较低、检测功能单一的现状,设计了一种集成多速率光模块误码和光功率的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四通道并行收发模式,提供SFP+、QSFP28两种光模块接口,支持10G/25G/40G/100G光模块误码检测和光功率测量,支持光模块的业务信息实时监测和上报显示,适用于IEEE802.3标准和ITU(OTU2/OTU4)标准。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测试性能准确、可靠,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和通用性。

基于虚拟仪器的激光探测装置测试仪的设计 下载:14 浏览:400

贺伟 冯天源 《传感器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针对激光探测装置在生产测试中测试仪器复杂、显示通道不足、装订时序难以把控等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虚拟仪器的激光探测装置测试仪。该虚拟仪器的硬件部分以同步数据采集系统为核心,软件部分由LabVIEW作为开发平台。实践证明:该虚拟仪器满足测试需要、操作简单、装订时序可控。相比传统人工测试,效率和可控性得到了明显提升,具有使用价值。

物联网及其安全性分析研究 下载:63 浏览:344

周镇宇1 刘金虎2 《数据与科学》 2018年1期

摘要: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它综合了多个研究学科,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领域,其核心理念在于全面感知、有效传输、智能控制。物联网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和生产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其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对物联网及其安全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首先介绍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及体系架构,从国内和国外研究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现有的物联网标准体系,其次阐述了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最后对物联网的关键安全技术进行了研究。

基于多关系循环事件的动态知识图谱推理 下载:55 浏览:340

陈浩 李永强 冯远静 2020年8期

摘要:
针对现有动态知识图谱推理方法大多存在同时间多关系下推理能力有限的问题,文中提出基于多关系循环事件的动态知识图谱推理方法.利用改进的多关系邻近聚合器融合目标实体邻域信息,获得更准确的实体邻域向量表示,并通过优化信息融合简化文中方法.同时加入关系预测任务,扩大处理特定范围内两个实体间关系冲突的能力.在大型真实数据集上的实体预测和关系预测的实验表明,文中方法有效提升动态知识图谱的推理能力.

电路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分析 下载:35 浏览:288

刘新 杨文君 宋东方 《电路系统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以电路课程为例,根据课程特点,在电路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和德育内涵,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种氧化锆氧传感器测氧系统的设计 下载:12 浏览:417

叶龙伟 何小刚 《传感器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分析了氧化锆传感器的测氧原理,对能斯特方程做了修正。基于STM32 F3系列单片机设计了传感器加热电阻丝的温度检测和补偿电路、温度控制电路、氧浓差电势检测电路及恒流输出电路。系统采用PID算法,能有效精确地控制传感器的工作温度,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基于GA-BP神经网络温度补偿的红外温度传感器设计 下载:12 浏览:411

吕鸣晨1,2,3 刘清惓1,2,3 孙星1,2,3 李东升1,2,3 《传感器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为减少环境温度对红外测温的影响,并提高测量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热电堆与热敏电阻的红外探头、Cortex-M3 ARM处理器及高精度低噪声测量电路的红外温度传感器。利用梯度下降法建立红外探头的输出电压、环境温度和目标温度的BP神经网络模型,用遗传算法对其初始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并将基于该模型的算法嵌入ARM处理器,求出目标温度。该红外温度传感器实现了对物体温度-10~+50℃范围的测量,平均绝对误差为0.033℃,均方根误差为0.035℃。

摆动式电磁能量收集装置的设计与仿真 下载:12 浏览:406

张端1 陈挺任2 王满州2 《传感器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为了实现无线传感网络节点的自供电,提出一种摆动式电磁振动能量收集装置。经Ansoft Maxwell静态仿真,分析装置气隙宽度、导磁材料相对磁导率和摆动磁轭磁齿的厚度对铁芯中磁感应强度的影响,得出参数的优化值。动态仿真显示装置在1 Hz摆动下,可产生感应电动势为2.24 V,最大有效功率为103.2 mW。该装置很适合为无线网络节点供电。

太阳能集热在清洁能源供热的应用 下载:82 浏览:424

刘威1 刘春雷2 《能源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随着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能源开发呼声的不断高涨,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其开发和利用也成为了人类寻求新能源的热点,具备广泛的发展前景。文中先对太阳能集热的工作原理及清洁能源供热基本内容进行分析,再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其在实际项目当中的应用情况,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可以成为今后太阳能碟式供热系统的推广应用基础。

半自动纳米量子点检测仪设计 下载:18 浏览:339

杨晓昆 张正平 张灿 《传感器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为填补纳米量子点研究领域中自动检测试验样本这一空白,结合现有量子点特征,自主设计出了一套专门检测纳米量子点的半自动化设备仪器。经过对几代产品结构的不断改进,并对检测仪器必须设备光谱仪等二次开发,驱动板卡PCI-6722、图像传感器CCD、光谱仪和MEMS微镜等硬件功能与PC软件高度集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检测系统。并且,在实际检测期间,针对PC上位机和下位机遇到的精确度问题,设计了专门算法以使该检测仪器能够更加直观、高效、准确地为科研人员提供便利。

基于参考点选择策略的改进型NSGA-III算法 下载:55 浏览:386

耿焕同1,2 戴中斌1 王天雷1 许可1 《人工智能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针对多目标进化算法忽视种群在决策空间的分布信息,未考虑待优化问题Pareto前沿形状的问题,文中提出基于参考点选择策略的改进型NSGA-III算法.首先,根据种群在决策空间的分布特征,借助信息论中的熵思想,计算相邻两代种群的熵差,判定种群的进化阶段.然后,根据种群在目标空间的分布特征,借助参考点关联个体数目的统计信息,评估参考点的重要性.最后,在种群进化的中后期,依据参考点的重要性特征剔除冗余的无效参考点,使保留的参考点适应种群规模与Pareto前沿面,利用筛选后的参考点引导种群进化方向,加快算法收敛及优化效率.在测试函数集上的对比实验表明,文中算法在收敛性和分布性上均较优.

贵州喀斯特区域土壤湿度持续下降时期气象要素对土壤湿度影响研究 下载:43 浏览:400

袁淑杰1 何兴潼1 谷晓平2 潘媞3 于飞2 《土壤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基于贵州喀斯特区域10个自动土壤湿度观测站2011~2015年逐日土壤湿度、降水量、气温、地表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日照时数资料,应用统计方法,分析了不同农业气候区土壤湿度持续下降、气温持续上升或下降阶段,气象要素对土壤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气象要素对土壤湿度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其滞后时间为10~25日。(2)累计降水、气温、地表温度和相对湿度与土壤湿度相关性均较好,相关系数为0.61~0.96;风速与土壤湿度相关性较差,相关系数为0.38~0.57;辐射与土壤湿度的相关系数仅在气温上升时期>0.64。(3)累计降水量越大、气温越低,累计降水滞后时间越长;气温和地表温度越高、累计降水量越少,气温和地表温度滞后时间越长。(4)滞后时间内累计降水小于11.5~70.9 mm(气温持续上升)或20.9~65.0 mm(气温持续下降),降水是影响土壤湿度的主要因子,其它气象要素的变化不能改变土壤湿度的降低趋势。(5)不同农业气候区气象要素与土壤湿度回归模型误差<7.50%,相对较小,能反映出气象要素对土壤湿度的影响规律。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