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现代市场经济理念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下载:33 浏览:309

胡冠红 《当代市场营销》 2020年3期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此同时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理念的深入实施,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文章首先探究了公路运输和经济管理内涵及关系,分析了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对目前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最后结合实际基于现代市场经济理念视角分析了加强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具体措施。

VISTA-Ig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包涵体复性研究 下载:86 浏览:507

张成龙1 康巧珍1 汲振余2 郭勋1 杜娟1 达甜甜1 汪文1 刘鑫1 《生物技术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构建VISTA-Ig融合蛋白表达载体,进行诱导表达获得VISTA-Ig融合蛋白。[方法]以C57BL/6小鼠脾脏细胞c DNA为模板,扩增小鼠VISTA胞外段基因,利用重叠延伸PCR的方法合成VISTA-Ig融合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 ET-22b-VISTA-Ig,在大肠杆菌表达菌株E.coli BL21(DE3)中诱导表达。[结果]VISTA-Ig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变性后,利用镍柱纯化,通过采用氧化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GSSG)复性体系,复性效率达到80%以上,提高了复性效率。利用r Protein A柱对目标蛋白进一步纯化,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能与Ig G Fc(HRP)抗体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 ET-22b-VISTA-Ig,纯化的VISTA-Ig包涵体蛋白复性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为后续VISTA-Ig免疫学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白龟山水库防洪调度风险研究 下载:65 浏览:494

徐章耀 刘永强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18年8期

摘要:
为了挖掘白龟山水库调蓄能力,协调兴利与防洪之间矛盾,探讨提高汛限水位的可能性,在分析白龟山水库调整汛限水位所涉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系统分析水库防洪调度的主要风险因素,利用蒙特卡罗(MonteCarlo)模拟技术,研究建立白龟山水库防洪调度风险模型,结果表明适当抬高白龟山水库汛限水位增加的系统风险是可以接受的。

浅析新疆伊犁河流域50余年降水时空分布 下载:87 浏览:465

杨昕馨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本文利用1960—2013年伊犁河流域6个气象站点的降水数据,采用线性回归、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和Mann-Kendall突变性检验等方法,分析了流域50余年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来看,在0.05显著性水平上,除春季降水呈现明显减小趋势外(-6.23mm/10a),其他季节和全年降水量的变化均不明显。EOF分解结果显示:全年和四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存在总体一致型和东南——西北区域反位相型的分布类型。

坑道工程口部陡劈坡植被恢复客土稳定性分析 下载:89 浏览:471

马栋良1,2 白彦光1,2 杨大峰1,2 刘国权1,2 陈昌兵1,2 查吕应1,2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9年10期

摘要:
坑道工程口部陡劈坡伪装的一个重要措施是植被恢复,而客土层的稳定性是植被恢复的关键。在深入分析客土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极限平衡法对不同阶段客土稳定性进行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陡劈坡上采取相关措施后,客土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均大于1.25,可以在施工期、施工完成后至植被长成前和植被长成后的运行期三个阶段保持稳定。

我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对青年人的就业效应研究 下载:67 浏览:378

李磊1,2 席恒1 《当代管理》 2019年1期

摘要:
从国际经验看,延迟退休年龄是许多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政策手段,但该政策对就业的影响,尤其对青年人就业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主要对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如何影响青年人就业数量、质量和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发现,对于就业数量,该政策在短期内对青年人就业会产生一定的就业"挤出效应",但在长期内会产生一定的就业"吸纳效应";对于就业质量,该政策对应届毕业大学生不会产生负面影响,而对青年农民工会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对于就业结构,该政策在大部分行业内不会对青年人就业产生显著影响。

肉鸡沙门氏菌感染的防治策略分析与研究 下载:10 浏览:471

张松建 《当代畜牧兽医》 2018年6期

摘要:
文章在阐述肉鸡沙门氏菌内涵的基础上,总结肉鸡沙门氏菌感染的危害,并结合肉鸡沙门氏菌的来源、途径思考怎样防治肉鸡沙门氏菌感染,旨在保证肉鸡的健康和人们饮食的安全。

给水旁路调节下高压加热器的瞬态应力分析 下载:24 浏览:260

王建华1,2 范佩佩3 石峰1,2 种道彤3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灵活运行下的设备安全性是燃煤电站深度调峰过程的重要问题,高压加热器作为大型高温承压换热设备,在机组灵活性调节中承担重要作用,同时也面临安全性问题。针对某660 MW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1号高压加热器,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给水旁路调节过程下的瞬态温度场、热应力场、机械应力场、耦合应力场分布,并针对水室出口、蒸汽入口、管板上下侧4个关键区域进行应力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热、机械、耦合应力的波动幅度均随着给水旁路程度的增大而增大;热应力最大部位为蒸汽入口管处,机械应力和耦合应力最大部位分别对应管板下侧、管板上侧;管板上侧区域为高压加热器最危险部位,需重点关注和提前检修。

生态足迹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下载:96 浏览:505

王丽萍 夏文静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1期

摘要:
生态足迹是跟踪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与自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服务需求的一种方法,可以衡量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是可持续评价的一种有效工具。为了系统梳理相关研究成果,准确理解该理论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掌握其适用性,本文首先详细阐述了生态足迹及其指标体系的含义与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生态足迹在不同尺度的研究内容,大到全球尺度国际间的比较,再到国内省级区域的生态足迹测算,小到城镇(微观)尺度研究,揭示了不同层面的研究思路和发展方向,并对比分析了生态足迹各种计算方法的优缺点,从旅游业、城市交通、国际贸易等领域的应用实践展示了生态足迹的强大功能和实用价值,为生态足迹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拓展了空间。其次,对影响生态足迹计算结果的参数选择与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均衡因子、产量因子以及社会因素、人口因素、城镇化率、进出口贸易等,为生态足迹的科学计量提供了指引。最后,指出当前生态足迹模型研究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相关学者提供有益启示和参考。

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利用技术方案研究 下载:11 浏览:125

王秀红1,2 盛伟1 刘全山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超临界电站锅炉排烟热损失量很大,对锅炉尾部烟气余热进行回收利用可以有效提高电厂的热经济性,减少煤耗,降低环境污染。目前火电厂最广泛提高烟气余热利用效率的方式是加装低温省煤器装置。对某超临界机组锅炉余热利用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不同低温省煤器布置方案,提出采用双级低温省煤器回收电站锅炉余热利用技术方案,即采用低温烟气与低加凝结水换热技术、前置式空气预热器与低温省煤器组合的能源梯级利用方式,实现最优节能及最佳投资收益。

无线电设备检测演练的通用性要求 下载:99 浏览:503

罗振华 李元兵 闫鹏 《无线电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对于无线电设备检测演练的开展,前期应制订详细的方案和实施细则,做好测试设备的比对和被测设备的选定工作,演练活动应组织严密、环环相扣,效果评估应把握好原则和尺度。应重视活动后的总结讲评环节,达到以演练促提高的目的。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的乡村聚落韧性评价——以河南省汤阴县为例 下载:79 浏览:455

岳俞余1 高璟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9年3期

摘要:
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应对我国乡村聚落环境污染、经济衰退、人口流失、社会结构瓦解等问题,实现乡村聚落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下乡村振兴的迫切目标。本研究通过对韧性理念及乡村聚落韧性的研究,以适应性循环理论为基础,提出基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的乡村聚落韧性的实证分析框架。文章以河南省汤阴县非城镇建设区内的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构建汤阴县乡村聚落社会生态系统发展演变的评价体系,通过对汤阴县5个典型乡村聚落30年来各个关键指标的演变趋势研究,判断乡村聚落各个子系统的发展演变阶段与路径,研究外部干扰下汤阴县乡村聚落韧性特征和相对韧性值,从而提出韧性乡村聚落的培育策略。

DG接入对微电网电流保护的影响 下载:23 浏览:259

丁婧1 王欣1 郑淑文2 陈宇3 孙仕奇1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分布式电源(DG)接入微电网后,微电网由单源变为多源系统,会改变原有网络的潮流分布以及故障短路电流流向,造成原有保护的灵敏度下降,出现误动拒动等现象。分析DG接入位置与接入容量的不同对微电网保护的影响,并在PSCAD软件上搭建微电网模型,接入DG,验证DG接入位置不同以及接入容量不同对微电网电流保护的影响。

乡村振兴视野下乡村风貌空间重构及序参量识别——河南省长葛市石固镇实证研究 下载:78 浏览:438

王敏1 张凌羽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9年2期

摘要:
本文梳理了1960年以来河南省长葛市石固镇乡村风貌空间重构的表现形式、影响因素和演化特征,借助有序度—贡献率—协调度模型,定量解析这一过程的序参量及其演变。研究表明:(1)乡村建设的主观、随机、非系统思维造成了生态破坏、个性丢失、品味低下的风貌问题。(2)解决乡村风貌"特色危机"需总结、尊重并响应风貌空间有序化组织规律。(3)经济活力是当前乡村风貌优化最重要的序参量,社会经济子系统与美学感知系统、生态环境系统的协同作用差、耦合度低。(4)识别乡村风貌空间重构的序参量,引导序参量的有序化协同动力机制,是乡村风貌振兴和特色村庄营造的关键。

基于光纤通信的高校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下载:47 浏览:455

刘瑾 《数据与科学》 2019年5期

摘要:
实验室是大多数高校中必不可缺少的基本构成单元,科学合理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效益,为此提出了光纤通信的高校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从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对高校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设计,硬件主要利用光纤构建出通信网络,而软件设计主要借助硬件实现管理员功能、教师功能以及学生功能,经过对该信息管理系统的测试确定该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实现了实验室数据安全共享。

稻秸还田方式对酸性和碱性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及油菜生长的影响 下载:41 浏览:301

梅沛沛1 余常兵2 吴言凤2 李银水2 胡喜巧1 黄玲1 《土壤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本研究于2017~2018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网室,以油菜为供试作物,用土培盆栽的方法,设秸秆不还田(对照)、秸秆焚烧后灰烬与土壤混匀还田、秸秆粉碎与土壤混匀还田、秸秆粉碎覆盖还田4个处理,研究稻秸还田方式对酸、碱性土壤养分形态与含量、微生物数量和油菜生长的影响,以期选出适合酸、碱性土壤的稻秸还田方式。结果表明:(1)稻秸还田方式对油菜各生育时期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影响显著。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以秸秆粉碎与土壤混匀还田处理增加最多,该处理成熟期在酸性土壤上比对照、秸秆焚烧后灰烬与土壤混匀还田和秸秆粉碎覆盖还田处理各养分平均分别增加48%、10%和47%。(2)4种稻秸还田方式对土壤真菌、细菌、放线菌的数量变化均产生影响,但是秸秆粉碎与土壤混匀还田在酸性土壤上促进真菌数量的增加,该还田方式在碱性土壤上对增加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效果显著。(3)各生育时期油菜生物量以秸秆粉碎覆盖还田方式为最高,且酸性土壤高于碱性土壤。总之,秸秆粉碎与土壤混匀还田在酸性土壤上效果最好,更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油菜生物量;而在碱性土壤上则以秸秆覆盖还田方式最好。可见根据土壤酸碱度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的秸秆还田方式是必要的。

红花吸收矿质元素及其在器官中分配研究 下载:68 浏览:287

胡喜巧1,2 黄玲1 陈红芝1 杨文平1 梅沛沛1 孟丽1 《土壤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以红花株系‘2-3’为材料,通过检测红花幼苗期、花蕾期、成熟期不同器官N、P、K、Na、Ca、Fe、Mn、Cu、Zn、Pb、Cd等矿质元素含量,探计了红花生长过程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及吸收后矿质元素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特点。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红花对矿质元素吸收、器官分配差异明显;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器官N、P、K含量不同,幼苗期叶中N含量最高,茎中P、K含量较高,从幼苗期到成熟期N、P、K向花和蕾转移,根、茎、叶N、P、K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花中K含量上升最快;N、P、K需求量高于Fe、Mn、Cu、Zn等元素,氮磷钾三元素比较,花蕾期累积能力为P> K> N,成熟期累积能力为P> N> K,Na在红花的根和茎中累积能力最强,Ca在叶中累积能力最强,Fe和Cu在幼苗期累积能力最强,Fe、Cu、Zn在花蕾期和成熟期均以花蕾和种子生长中心累积能力最强。

氮磷肥减施对露地蔬菜农田氮磷淋溶及蔬菜产量的影响 下载:43 浏览:265

骆晓声1 寇长林1 王红建2 李见君2 《土壤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过量氮磷肥施用导致菜田氮磷淋溶严重,对水环境及人体健康产生较大威胁。本研究在河南蔬菜种植区选取典型露地菜田,采用田间渗漏池法,研究洋葱、甘蓝菜田氮磷肥减施后氮磷淋溶及蔬菜产量变化。试验设置常规施肥(NP),常规氮磷肥减量20%(JNP1),常规氮磷肥减量40%(JNP2)。结果表明:通过氮磷肥减施,JNP1和JNP2处理淋溶液总氮、可溶性总氮、硝态氮浓度比常规平均降低12.9%、18.2%和20.5%。JNP1处理总氮、可溶性总氮和硝态氮淋溶量分别比常规处理降低5.3%、11.9%和10.3%。JNP2处理总氮、可溶性总氮和硝态氮淋溶量比常规处理分别显著降低33.6%、36.2%和32.6%(P <0.05)。所有处理硝态氮平均淋溶量占总氮淋溶量60.1%,占可溶性总氮淋溶量的79.0%。两个蔬菜季氮积累量236.0~256.1 kg hm-2,磷积累量25.3~29.9 kg hm-2。氮磷肥减施后,蔬菜的产量略有降低,不同处理差异并不显著。

氮磷肥减施对露地蔬菜农田氮磷淋溶及蔬菜产量的影响 下载:32 浏览:202

骆晓声1 寇长林1 王红建2 李见君2 《土壤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过量氮磷肥施用导致菜田氮磷淋溶严重,对水环境及人体健康产生较大威胁。本研究在河南蔬菜种植区选取典型露地菜田,采用田间渗漏池法,研究洋葱、甘蓝菜田氮磷肥减施后氮磷淋溶及蔬菜产量变化。试验设置常规施肥(NP),常规氮磷肥减量20%(JNP1),常规氮磷肥减量40%(JNP2)。结果表明:通过氮磷肥减施,JNP1和JNP2处理淋溶液总氮、可溶性总氮、硝态氮浓度比常规平均降低12.9%、18.2%和20.5%。JNP1处理总氮、可溶性总氮和硝态氮淋溶量分别比常规处理降低5.3%、11.9%和10.3%。JNP2处理总氮、可溶性总氮和硝态氮淋溶量比常规处理分别显著降低33.6%、36.2%和32.6%(P <0.05)。所有处理硝态氮平均淋溶量占总氮淋溶量60.1%,占可溶性总氮淋溶量的79.0%。两个蔬菜季氮积累量236.0~256.1 kg hm-2,磷积累量25.3~29.9 kg hm-2。氮磷肥减施后,蔬菜的产量略有降低,不同处理差异并不显著。

基于地球化学基线的内蒙古东来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下载:22 浏览:349

李樋1 李随民1 王轶2 焦建1 张雪菲3 《土壤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目前,在中、小尺度上确定环境地球化学基线并准确实现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是研究陆表环境变化过程的基础性工作,仍需深入研究。在野外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及取得内蒙古东来地区土壤重金属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标准化法确定了内蒙东来地区的表层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Cu、Cr、Ni、Pb、Zn、Hg、As、Cd的地球化学基线值,分别以研究区土壤背景值及地球化学基线值为参照,使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污染指数法对研究区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价,并对几种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地累积指数法确定研究区土壤Ni、Zn、Pb、As、Hg、Cd元素达到轻-中度污染水平的样品占比分别为4.9%、3.4%、3.8%、7.9%、6.0%、6.2%,其它元素未达到污染水平;由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可知,Hg和Cd元素具有较重潜在生态风险,达到较重及以上潜在生态风险等级的样品占比依次为9.1%和2.1%,其它元素风险较低;不同参比值的选取对评价结果有一定的影响,整体看来以地球化学基线值为参比值的评价效果较好于以土壤背景值的评价效果。达到一定污染等级的元素集中分布在东来镇东北部及西部地区,其原因可能与人口分布及通过该区的铁路、公路有关。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但个别元素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较高,应加强管控及预防重金属污染。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