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我国沙障固沙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下载:87 浏览:487

丁新辉1,2 刘孝盈1,2 刘广全1,2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9年2期

摘要:
利用文献荟萃法,对我国沙障的类型及其固沙技术进行了研究。目前,沙障固沙技术的理论尚有待完善,沙障的规格、材料选取没有相应的规范,沙障固沙体系布局不合理,沙障对沙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不充分,重大工程中的沙障效益评价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材料科学的发展,我国沙障治沙技术研究趋势为:(1)重大工程沙障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在现有沙障设施内,开展沙障—沙生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3)防风固沙体系模式的优化研究。

关于新常态下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和应用的研究 下载:55 浏览:425

谢晖颖 卢德湖 《当代市场营销》 2019年4期

摘要:
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推动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和实施,有效地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企业内部资源要素与外部资源要素的对接,利用社会资源将企业成本社会化,降本增效,提升企业竞争力,这样才能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各项要求,更好地服务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使企业在发展中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这一目标。

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复合系统协同演化及实证研究 下载:28 浏览:445

张文娟 曹烨 陈定 《管理与科学》 2018年12期

摘要:
2016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229.7万亿,同比增长6.1%;社会物流总费用达到11.1万亿,同比增长2.9%,占GDP比重为14.9%。物流业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关于制造业和物流业协同发展,目前的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演化机制、协同发展的现状、协同联动措施、协同联动模式等问题,而且基于定性研究的较多。另外,对于近些年来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现状,协同发展的协同度等定量研究研究还较少。通过阅读国内外文献,对协同理论及协同度计量问题进行了梳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优化了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度计量模型,并对模型中的参量进行了选择和定义。然后,基于我国2007—2015年制造业与物流业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计算,得出了我国2007—2015年9年间的制造业与物流业复合系统协同度。最后,结合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就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演化路径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和思考。

我国省域水土流失面积变化与影响因素关系的动态分析 下载:93 浏览:103

赵培 何炳华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8年10期

摘要:
水土流失和贫困问题是我国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面临的两个重要难题。为研究两者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基于因子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对我国4个时期省域尺度的水土流失普查数据和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农业和经济3个方面的8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水土流失面积比与经济水平、自然因素和农业状况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即农民越贫困、自然环境越差、农业状况越糟糕,水土流失状况越严重;经济状况对水土流失面积比的影响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尤其是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民收入的多元化,使得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更易获得基本生存的物质基础,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降低,进一步减轻了水土流失。

我国执业(助理)医师需求集成预测——基于GM、ARIMA和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下载:33 浏览:237

李蕾1,2 李超3,4 丁雪辰1 乔晗1 《当代管理》 2018年7期

摘要:
医疗卫生人员需求预测对于我国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深入推进医药卫生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本文通过建立GM(1,1)、ARIMA和VAR模型,分别对我国执业(助理)医师需求量进行了建模预测,基于集成方法的思想,将上述三个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集成分析,有效地提高了预测精度。集成预测模型的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执业(助理)医师需求量恰与同期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目标吻合,但2030年规划目标值低于居民的需求。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以"扩大规模、稳定队伍、拓宽渠道、节约利用"为思路的若干政策建议,可供国家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论我国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 下载:53 浏览:420

李思睿 《当代市场营销》 2019年2期

摘要:
我国修改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于2013年10月25日通过,自2014年3月15日起正式实施。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实施,给予了我国消费者更多更实际的保护,其中对消费者公益诉讼方面做出的新动态也是其一大亮点。本文将从建立保护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问题、完善等各个角度进行论证,详细阐明维护处在弱势地位的普通消费者权益对我国法制化建设的里程碑作用。

我国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回顾、现状和展望 下载:11 浏览:125

刘久斌 朱红霞 崔晓波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我国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变化。简要回顾了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发展历程,总结和分析了电厂热工自动化的现状,探讨了控制系统优化、现场总线、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自动启/停机控制系统(automation plant start-up and shut down system,APS)、数字化、集中化和智能化等技术,提出了未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

自由贸易协定与我国进出口贸易关系研究 下载:19 浏览:223

王昌荣1 王元月2 《当代管理》 2018年6期

摘要:
自由贸易协定对我国所产生的经济效应正逐步深入。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深入分析FTA的签订对我国所产生的进出口贸易效应。理论分析中,主要研究FTA的外部影响,分为进出口贸易创造效应和进出口贸易转移效应。实证分析中,借鉴已被广泛用于国际贸易实证分析的引力模型,选取我国2003-2012年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数据,通过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一方面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对我国所产生的进出口贸易创造效应小于贸易转移效应;另一方面FTA的签署对我国所产生的进出口贸易效应随时间趋势递减。

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63 浏览:496

周宁康 《管理与科学》 2018年1期

摘要:
本文以2010—2012年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233例并购事件为对象,对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研发投入和企业规模对并购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企业年龄对并购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支付方式对并购绩效有正向影响,而持股比例和行业相关性对并购绩效则无显著影响。

我国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研究 下载:88 浏览:500

许琦 《当代市场营销》 2018年3期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供求关系和商业竞争的愈演愈烈,企业产生了赊销的问题,而伴随着赊销的出现,应收账款应运而生。应收账款如果管理得当,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增加中小企业的现金流入量与加速企业资金周转、降低企业资金成本并最终增加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果;如果管理不当,会使企业财务陷入困境,最终将影响中小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甚至导致中小企业最终的破产。文章根据中小企业相关的管理制度,首先针对中小企业现状提出了企业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其次总结了企业应收账款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中小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比较研究——基于利润表差异的实证检验 下载:48 浏览:258

周嘉南 贾巧玉 《当代管理》 2018年3期

摘要:
我国2007年起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质趋同,但二者在准则内容及报表格式上仍存在差异。文章以2007-2014年A+H交叉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通过评估按照我国会计准则披露的盈余数据和经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调整后的盈余数据的信息含量,来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在准则内容差异方面,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披露的H股净利润能给投资者带来增量信息,且投资者关注的准则内容差异主要有资产重估、收入、固定资产和资产减值四大类。(2)在报表格式差异方面,扣除财务收益和其他投资收益的H股经营利润持续性高于营业利润,且能给投资者带来增量信息。文章为我国正在进行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提供了理论依据。

我国金融市场系统重要性机构的评估及政策启示 下载:12 浏览:212

张天顶 张宇 《当代管理》 2018年2期

摘要:
本文引入成分期望损失方法,借助上市金融机构在资本市场上的日频交易数据,针对我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以及信托业等金融部门的系统重要性机构进行测量和评估,同时针对研究结果采用条件在险价值的方法考察稳健性。实证研究发现:我国金融部门中系统重要性机构相对稳定,而且针对系统性风险测量表明风险主要集中于少数金融机构。根据不同金融部门的成分期望损失贡献度的相对比较,银行业在我国金融部门系统性重要机构评估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次为保险业,证券业居其后。本文随后根据我国金融机构成分期望损失的贡献度对系统重要性程度划分了三个类别,政策制定者据此可以对处于不同类别中系统重要性程度不同的金融机构施加具有差异性的监管要求。最后,本文结合样本外成分期望损失值的预测,进行了稳健性分析,并结合研究发现提供了相关研究思路和政策启示。

我国天然气法立法研究 下载:56 浏览:433

刘夏兰 段言志 刘辉 胡俊坤 周小雨 《天然气进展》 2019年7期

摘要:
随着我国全面依法治国、油气体制改革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制定一部规范天然气全产业链市场交易行为的天然气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日益突显。借鉴国外天然气行业立法的经验与启示,分析梳理了我国天然行业及法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我国天然气行业改革方向作为引领,提出了我国天然气法的框架思路和基本制度设计。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天然气法应定位为天然气行业经济法,重点对天然气市场行为和政府监管行为进行规范,调整范围不涉及其他法律已经规范的内容,主要涵盖天然气市场监管、基础设施运行、市场交易、价格、供应安全等,将已有的相关重要制度和管理经验上升到法律层面,同时开展第三方准入、独立监管等前瞻性的制度创新。结论认为,我国应借鉴国外处于相同天然气市场发展阶段国家的立法经验,通过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制度设计,分阶段逐步解决制约我国天然气行业发展的问题,从而使我国天然气行业得以健康、有序的发展。

学习进阶研究述评及其对我国科学教育的启示 下载:64 浏览:487

周丐晓1,2 刘恩山2 《生物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当前,国际上关于学习进阶的研究已步入成熟阶段,学习进阶的研究为课程、教学和评价等教育元素的整合提供了更多理论基础和实践途径。基于学习进阶的意义、源起、构建和验证方法及应用,对学习进阶相关理论和研究进行系统追踪和综述,为我国科学教育的课程标准设计、课程开发、学业评价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提供若干启示与支持。

我国煤炭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下载:88 浏览:479

张同功 赵得志 《能源学报》 2018年4期

摘要:
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煤炭价格作为一个特殊的指标,其不仅反映了煤炭市场的供求状况,也反映了中国能源市场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本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运用逐步回归法,实证了煤炭产量、煤炭进出口、下游产业产品产量以及国际石油价格等影响因素对我国煤炭价格的影响程度,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电力消费变化规律 下载:83 浏览:470

陈彬 《能源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电力消费的变化趋势,可以很好把握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走向。实践证明,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具有同步波动的特征,随着经济周期起伏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也将波动,人均电力消费在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后趋于稳定。经济结构变化将深刻影响用电量的变化,高耗能行业用电比例将随产业结构调整逐渐降低。生活用电量将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并且城乡居民的生活用能水平将逐渐趋同。

我国核电站乏燃料管理立法思考 下载:85 浏览:504

李宏业 张琦 《能源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是实现清洁能源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而乏燃料长期安全管理一直是制约核电规模化发展的瓶颈之一。为了保障乏燃料后处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应加快有关领域的立法工作,为我国乏燃料的科学管理提供制度保障。本文从我国乏燃料管理的现状出发,分析了该领域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给出了有关建议。我国乏燃料管理领域立法应完善核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相关主体责任,进一步提高乏燃料管理基金利用效率,重视公众参与,切实保障我国核能可持续发展。

我国天然气供需现状、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 下载:85 浏览:491

孙德强1 张涵奇1 卢玉峰2 饶远1 冯棋3 王智锋4 《能源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缓慢复苏背景下,中国天然气供需基本平衡,供应渠道更加多元化,保障能力稳步提高,储运设施逐渐完善,消费增速快速回升。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政策和试点措施正在深入开展。但受国外气源国供气量突然减少、我国冬夏季天然气峰谷差距拉大以及"煤改气"等因素影响,2017年冬季出现一段时间"气荒",这种气荒前些年也曾出现过,这是我国天然气供需矛盾的又一次集中体现。本文将从我国天然气供需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三个方面开展分析与研究,希望对我国天然气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改革回顾与评价 下载:89 浏览:502

刘小丽 《能源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体制机制改革步伐明显加快,一系列改革政策和措施相继推出,涵盖了上游准入、市场化定价、管网改革、市场监管、原油进出口管理等。201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从顶层设计上指明了我国油气行业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路径和任务。油气行业改革的各项举措有效地增强了市场活力,促进了市场对油气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国内油气行业持续稳步发展打造了良好政策环境。

我国建筑行业温室气体减排机会分析 下载:85 浏览:447

张建国 杨宏伟 《能源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我国建筑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且增长快,建筑建造和运行阶段是建筑行业减排的重点环节。本文分析了建筑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从技术进步、能源结构优化、建设模式转变三方面识别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十大减排机会,并对每个减排机会进行了具体分析,为建筑行业碳减排提出了建议。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