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增广拉格朗日方法的电动汽车聚合商分散充电控制策略 下载:83 浏览:463

赵小波1,2 严正1,2 冯冬涵1,2 许少伦1,2 《电力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在电动汽车保有量日益攀升的背景之下,研究了配电网中电动汽车聚合商的分散充电控制策略。考虑配电网的系统约束以及所辖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约束,以分时电价机制下的电动汽车聚合商充电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电动汽车聚合商的集中充电控制模型。针对集中控制策略在实际应用中所存在的通信量大、通信成本高、计算效率低以及用户隐私泄露等问题,在集中控制模型的基础上,构造增广拉格朗日函数,引入交替方向乘子法,最终提出了电动汽车聚合商的分散充电控制策略,实现了由个体电动汽车根据本地信息计算充电方案的目标。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该分散充电控制策略可以保证电动汽车聚合商的充电收益最大化,而且有着较高的计算效率和较快的收敛速度。

基于自适应下垂控制的直流微电网群分层协调控制 下载:72 浏览:492

张金星 于艾清 黄敏丽 《电力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为了确保配网故障时直流微电网群的稳定运行,本文根据子微网的运行工况,将微网划分不同的运行模式,提出一种基于储能自适应下垂控制的协调控制策略来确保母线电压稳定。该策略通过微网中央控制器实时检测公共直流母线电压波动控制各子微网间并联或独立运行,从而来维持各子微网直流母线电压稳定。同时,采用自适应下垂控制协调并联运行的子微网中储能单元根据各自荷电状态和最大输出能力自动分配负荷功率。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直流微电网群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可协调直流微电网群母线电压稳定并可自动分配不同储能单元之间的负荷功率。

基于节点流量重要度的电网关键节点辨识 下载:76 浏览:439

傅裕斌 葛梦昕 樊友平 孙晓瑜 邹显斌 陈子涵 《电力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当电力系统发生大规模连锁故障的时候,电网中的某些关键节点可能会对故障的扩大起着推动的作用。为了提高关键节点辨识的准确性以及更好地预防大规模连锁故障的发生,本文提出了基于节点流量重要度的电网关键节点辨识方法。该方法通过定义节点传输贡献度指标和节点传输效率,然后基于电网节点潮流传输贡献重要度矩阵,计算各节点的节点流量重要度并进行比较。最后,通过对IEEE 39节点系统和南方某区域电网进行仿真,所得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计算的指标可以定量表征某个节点在潮流传输及其在电网拓扑结构中的重要度,可以有效、准确地辨识出电网中的关键节点,判断它们在交直流电网自组织临界演化过程中的作用,对预防系统向连锁故障临界状态演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基于概率法的交直流混联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分析与改善 下载:85 浏览:503

贾庆宇1 边晓燕1 宗秀红2 《电力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高压直流输电广泛运用于区域电网互联,使得传统交流低频振荡问题越发复杂。大多数对交直流低频振荡的研究都是针对单一运行方式的,本文采用概率法研究多运行方式下交直流混联系统的低频振荡特性并加以抑制。利用插入式建模技术(PMT)建立交直流输电系统和附加直流功率调制的小干扰模型;计算多运行方式下的概率潮流,采用混合中心距和半不变量结合Gram-Charlier级数展开的方法求解概率特征根。基于含交直流混联的四机两区域系统,分别使用中心频率法和测试信号法设计电力系统稳定器(PSS)和附加直流功率调制器(DCM)。根据控制效果提出DCM和PSS参数分步设计的协调原则,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小干扰概率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

基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 下载:36 浏览:445

刘畅 《电网技术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综合水平提升。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人们对于这项技术的认知并不深入,因此如何能够在电子工程当中实现更加全面的应用,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微网规划综合评价精细化指标体系研究 下载:73 浏览:490

朱兰1 杨淑红1 唐陇军2 王忠秋1 蒋红进1 《电力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为了在规划评价中更客观、合理地评价各类型微网,本文在建立可靠性、经济性、环保性、弹复性等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针对微网中微源组合方式多样、负荷类型部分可控、运行方式灵活多变等特点,根据不同形式微网增加体现各类型微网关键特征的增补指标,由此组成微网规划综合评价精细化指标体系。最后对基于Homer软件仿真的微网规划算例,利用本文所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网络分析法(ANP)作为决策方法进行综合评价,以验证所提精细化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有效性。

微网规划综合评价精细化指标体系研究 下载:76 浏览:490

朱兰1 杨淑红1 唐陇军2 王忠秋1 蒋红进1 《电力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为了在规划评价中更客观、合理地评价各类型微网,本文在建立可靠性、经济性、环保性、弹复性等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针对微网中微源组合方式多样、负荷类型部分可控、运行方式灵活多变等特点,根据不同形式微网增加体现各类型微网关键特征的增补指标,由此组成微网规划综合评价精细化指标体系。最后对基于Homer软件仿真的微网规划算例,利用本文所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网络分析法(ANP)作为决策方法进行综合评价,以验证所提精细化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有效性。

一种光储交直流微网并/离网无缝切换策略 下载:81 浏览:461

薄鑫1,2 吴倩1,2 赵菲菲1,2 杨杰3 郑建勇3 缪惠宇3 顾盼盼3 《电力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微网存在并网与离网独立运行两种不同的工作模式,为解决其在两种模式之间的无缝切换问题,本文首先设计微网预同步软件算法,保证交流母线电压相位平稳连续,为并/离网的无缝切换奠定基础。其次,研究微网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模式,结合微网系统并/离网工作模式切换时的外环输出特征,提出一种改进的外环将其应用于储能控制外环以及逆变器控制外环。该改进外环实现并/离网模式切换瞬间输出需求的重置功能,以补偿传统PI调节器切换时因线路潮流变化而引起的超调量,较好地解决了切换过程中交直流母线电压波动问题。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光储微网系统模型对并/离网模式切换进行仿真验证,运行结果验证了所提改进策略的有效性。

考虑蓄电池SOC安全范围的混合储能平抑风光功率波动策略 下载:71 浏览:461

李卿1 杨国华1,2 唐浩1 王鹏珍1 王岳1 董晓宁1 杨涌涛2 《电力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输出功率的随机性和间歇性会对局部电网的电能质量造成不利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考虑蓄电池SOC安全运行范围的混合储能平抑功率波动策略,分析了不同滤波器参数对输出功率的影响,提出了滤波器参数选取原则,给出了带有滤波器时间常数在线调整的功率参考值生成图。最终,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搭建了风光-混合储能系统的仿真模型,对SOC在不同阶段下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实现指标相关性解耦的售电市场过渡期风险指标评估及权重确定 下载:90 浏览:493

余德钊1 裘华东2 刘卫东3 刘周斌3 徐晨博3 丁一1 宋永华1 《电力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立足于售电市场过渡期,分析日益多元化的售电市场中售电业务变化及市场新特征,建立售电市场分层风险评估指标。然后考虑多指标间的相关性对确定指标权重的影响,采用施密特正交化方法解耦指标间相关性,并通过离差标准化和指标值映射确定指标间重要度比较值,继而采用层次分析法实现各指标权重的求解。算例选择各指标的评价结果作为样本数据,采用所提的权重确定方法解耦指标相关性并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权重确定方法能够有效地确定售电市场重要风险及其权重。该风险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将应用于售电市场过渡期风险评估。

实时电价环境下太阳能建筑夏季用电优化 下载:86 浏览:478

徐敏姣1 徐青山1 李国栋2 王旭东2 蒋菱2 戚艳2 《电力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夏季大规模空调负荷的接入加剧了电网负荷峰谷差,对电网经济性运行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寻求削减空调负荷的有效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实时电价环境下计及太阳辐射不确定性的太阳能建筑用电优化问题,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该太阳能建筑配置了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该系统光热部分收集的热能用于降低建筑空调系统对电量的需求,光电部分产生的电能被存储于蓄电池中,负责向晚间负荷供电。同时针对不确定性问题,本文引入了误差概率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计算太阳能建筑的日用电成本,并且考虑不同可控负荷的用电特性,优化建筑内部电气设备的用电时段,以实现降低实时电价环境下用户的用电成本的目标。算例分析中,对比分析了配置有光伏/光热一体化设备的太阳能辅助系统和传统系统的用电经济性。

计及充放储一体站的主动配电网DG出力优化研究 下载:81 浏览:505

何炜1 韦钢1 吴万禄2 李扬1 李光宏1 《电力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充放储一体站不仅能满足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同时站内储能系统作为电源节点还能为电网反馈电能。本文构建了接入主动配电网的充放储一体站的充放电模型,考虑风电、光电的随机出力特性,计及电网实时电价、环境成本、一体站的充放电储发成本等因素,建立了DG出力优化的目标函数,采用粒子群算法求解。通过算例分析,对比了计及一体站前后的主动配电网DG出力优化的运行成本,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

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馈线可装容量模型分析方法 下载:81 浏览:481

郑勇1 孙明2 曹照静2 董树锋2 夏圣峰1 陈辉河3 《电力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馈线作为配网运行最关键的设备之一,评估馈线供电能力是保障配网运行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引入馈线组负荷同时系数和需要系数两个参数,构建计算模型,求解馈线可装容量以评估馈线供电能力。首先,通过聚类分析和神经网络预测等方法预测馈线组负荷同时系数。然后,将馈线各负荷根据其实际接入容量情况分为饱和负荷和未饱和负荷,采用灰色预测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组合预测方法计算未饱和负荷的需要系数。最后,将预测得到的两个系数代入馈线可装容量计算模型进行求解。实际算例分析表明:所提方法的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的预测趋势,充分利用了馈线载流量,并兼顾了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对于指导电网营销部门业扩报装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能量函数模型的风电功率在线预测方法研究 下载:86 浏览:502

蔡佳铭 王承民 谢宁 彭石 《电力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提出一种异于传统智能算法的风电功率在线预测方法。通过构造内外力作用和能量函数,将风电功率预测问题转化为无约束优化问题,使得快速、实时、同步功率预测变为可能。在内外力协同作用下,预测朝着承载物理轮廓、匹配波动特征的方向收敛。随着预测进行,同步修正能量函数的权值,进一步提升预测精度。该方法操作简便、运算速度快,克服了传统算法易出现的过拟合、边缘预测误差大、训练时间长的问题。在可再生能源日益发展的形势下,该方法凸显出在风电系统在线、实时、同步功率预测中应用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基于最优平滑阶数的风电功率曲线建模策略研究 下载:75 浏览:457

卢芸1 刘金强1 滕予非2 王晓茹1 《电力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由于同一风速下的风电功率存在较大范围的波动,传统风电功率曲线建模方法难以获得较高的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最优平滑阶数的风电功率曲线建模策略,首先基于时间序列平滑的预处理方法得到新的输入风速,并以相关系数最大为目标函数选择最优的平滑阶数,再利用BP神经网络拟合得到风电功率曲线。基于西南地区某风电场单机实测数据的仿真研究表明,以最优平滑预处理得到的风速为输入建立的风电功率曲线模型精度显著高于已有方法中以原始风速为输入建立的风电功率曲线模型。

主动配电网多级无功电压协调控制研究 下载:81 浏览:481

王永全1 李振坤1 王永志2 《电力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分布式光伏大量接入配电网后电压越限问题成为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为了适应高渗透率、大规模分布式光伏的接入,提高系统调压能力,本文依据主动配电网内调压资源特性的不同,对其进行了分类分级处理,提出了主动配电网多级无功电压控制策略,即分别利用小容量分布式光伏、光伏电站无功、传统VQC装置和光伏电站有功实现系统一、二、三、四级调压。其中,针对小容量分布式光伏所采用的分散式就地控制策略,提出了基于并网点电压和光伏实际有功出力的cosφ(U、P)控制模型。最后,基于改进的IEEE33节点算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四级调压策略,充分利用了主动配电网内分散的调压资源,有效减少了VQC装置动作次数,并改善了配电网电压水平。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158 浏览:1728

李明熹 王雨佳 张庆思(通讯作者) 《电力研究》 2023年9期

摘要:
文章强调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价值,并从电网调度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继电保护装置自动化、电力系统智能化、故障检修自动化这几方面入手,着重阐述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对提升电力系统技术有所帮助。

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19 浏览:450

武文明 《人工智能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推动人类社会向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这种发展最先体现在社会生产领域之中,最终服务于社会生活。目前,我国的电气工程领域在自动化方面已经有了比较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想要进一步提升电气工程的工作效率,需要从纳入智能技术推动领域的智能化发展。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正在引导这领域内资源消耗的进一步降低,误差、错误几率的进一步下降,推动电气工程领域的成熟和完善。针对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优势进行分析,围绕具体应用策略进行探讨,推动人工智能与电气工程领域深度结合是研究的最终目的。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51 浏览:423

张笑培 《人工智能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电气自动化控制在人工智能技术出现之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以往许多停留在纸面上的构想逐渐转化到了现实,为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以变配电站为例,分析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的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

理实结合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研究 下载:97 浏览:507

姜魏梁 石怡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旨在通过实践训练巩固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作者结合多年企业工作和学校教学经验,分析总结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引入企业工作理念,从选题、教学指导、设计、考核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与研究,并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