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录用
基于大数据与精确定位的高铁可视化分析
下载:18 浏览:216
连续太赫兹波双物距叠层定量相衬成像
下载:56 浏览:458
单站定位中切向与径向运动测距模型的等价性分析
下载:70 浏览:401
天然香料纳微胶囊中间体
下载:89 浏览:508
摘要:
作为一种中间体,天然香料纳微胶囊具有可控释放、保护活性成分的优势,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日化和纺织等很多领域。然而,天然香料纳微胶囊的结构与性能的不可控限制了其在高技术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天然香料纳微胶囊属于结构化产品,性能不仅取决于比例和组成,微观与介观结构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题组在化学产品工程理念的指导下,以产品需求为导向,从分子水平研究芯材与壁材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建立天然香料纳微胶囊结构与性能的关系,通过多壁材复合技术、微流控技术与过程控制技术实现化学品的精确定制。本文综述了天然香料纳微胶囊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进展,重点探讨用化学产品工程理念来设计、制备天然香料纳微胶囊,并对该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天光背景下混浊大气中成像质量的分析方法
下载:57 浏览:455
微型曲面发光二极管阵列照度一致性研究
下载:57 浏览:464
摘要:
为提高微型曲面发光二极管(LED)阵列在显示及照明使用方面的舒适度,针对微型曲面LED阵列照度分布的均匀性问题进行研究.采用TracePro光线追迹法分别计算了柱面显示阵列及球面照明阵列的照度分布.计算结果表明,曲面弯曲半径R和光源辐射参数m是影响柱面阵列照度分布的主要因素.通过合理排布阵列像素单元位置,可以增强器件显示均匀度,提高能量利用效率.10×10柱面LED阵列最大平坦化照度均匀度为90.5%.对球面环形阵列照度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单环形LED阵列照度均匀性与像素数量无关.影响球面多环LED阵列照度分布的参数主要包括环线分布系数K、环法线与第一环阵列光源法线夹角(?)0及各环线像素光通量之比φ.以双环LED阵列为模型进行计算,获得最大平坦化照度均匀度为94.8%.调整球面多环阵列位置参数可实现不同照度分布模式.实验对比了微型LED像素单元夹角θ分别为13°,15°和17°时的照度分布,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较为一致.本文取得的理论与实验结果可以为微型曲面LED显示及多模式智能照明设计提供参考.
社会福利函数视角下精准扶贫政策的福利效果评价——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下载:96 浏览:515
海南志愿服务发展现状分析与激励体系建设研究
下载:35 浏览:351
中波红外微型静态傅里叶变换光谱仪的设计与分析
下载:62 浏览:405
摘要:
提出一种基于微光学元件的空间调制微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通过引入红外微结构衍射光学元件、多级微反射镜和微透镜阵列,实现仪器的微型化.介绍了微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结构及基本原理,分析了微型准直系统和聚焦耦合光学系统的设计理论,研究了单片折衍混合准直透镜的残存像差、衍射面的衍射效率、多级微反射镜的衍射、微透镜阵列的孔径衍射和中继系统的轴向装配误差对光谱复原的影响.最后,对中波红外微型傅里叶变换光谱仪进行了建模仿真,得到的复原光谱与理想的光谱曲线比较符合,实际的光谱复原误差为2.89%.该中波红外微型静态傅里叶变换光谱仪无可动部件,且采用了微光学元件取代了传统的红外镜头,不仅稳定性良好,而且体积小、重量轻,有利于在线监测应用.
一种测量大气消光系数边界值的新方法
下载:58 浏览:453
摘要:
根据激光雷达方程建立了散射回波信号与大气消光系数边界值之间的非线性方程,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利用Broyden算法求解非线性方程确定大气消光系数边界值的新方法.在近地面开展了观测实验,首先分别使用Broyden算法和最小二乘法确定大气消光系数边界值,然后利用Klett反演方法获得消光系数空间分布,按路径积分计算得到两种方法下的大气透过率.同时,在附近开展了1 km路径的水平光单程传输实验直接测量大气透过率,并将此结果作为对比参考标准.将运用两种不同的边界值确定方法得到的水平大气透过率与参考标准值分别从相关性和相对误差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使用Broyden算法得到的大气透过率与参考标准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两者的线性相关系数高达0.968,平均相对误差约为最小二乘法与参考标准值平均相对误差的一半.由此验证了使用Broyden算法确定大气消光系数边界值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评价研究——以石家庄市平山县石榴沟村为例
下载:77 浏览:457
5G对电源配套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下载:12 浏览:187
车载天线指向精度的研究
下载:81 浏览:438
基于扩展单粒子模型的锂离子电池参数识别策略
下载:45 浏览:355
摘要:
为了精确识别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关键状态参数,基于多孔电极理论和浓度理论,建立了一种考虑液相动力学行为的锂离子电池扩展单粒子模型.相较于传统单粒子模型,该模型增加了对负电极表面固体电解质界面膜参数的描述,并考虑了温度和液相浓度变化对锂离子电池关键参数的耦合影响.基于所建立的扩展单粒子模型,提出一种简化的参数灵敏度分析方法和有效的锂电池参数识别策略,用以确定特定工况下的高灵敏度待识别参数,进而利用遗传算法实现参数的优化求解.最后,通过对比分析本文模型和传统单粒子模型的仿真输出电压和相同工况下电池的实验输出电压验证了提出模型和参数识别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电池管理系统的健康状态估计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