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火电厂小背压机非供暖期运行改造应用 下载:96 浏览:515

王岩1 高继录2 潘晶3 刘焕武2 陈晓利2 《电力技术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某火电厂的供热改造项目中,热网首站安装了2台6000 kW小背压汽轮机,大幅降低厂用电指标,增加上网电量,经济效益显著。但在非供暖期小背压机需停止运行,为充分挖掘节能降耗潜力,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全厂经济指标,开展小背压机非供暖期运行改造研究。通过研究确定非供暖期小背压机排汽加热凝结水的方案。改造后小背压机运行经济性和可靠性均较好,非供暖期运行以来,最大功率为5000 kW,直接降低厂用电率0.8个百分点,全年非供暖期将带来700万元左右的经济效益。

一类时滞非线性振荡器的Zero-Hopf分支规范型计算 下载:81 浏览:514

王秘1 张春蕊1 王行建2 《动力技术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时滞反馈项在非线性振荡器中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为了深入研究时滞项在系统向量场中的作用,首先利用中心流形化简和规范型方法计算当系统向量场特征方程存在单零根和一对纯虚根、其他根有负实部时产生的Zero-Hopf分支并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具体模型的数值模拟,阐明一类时滞非线性振荡器在时滞项变化时可以产生不同的类型的分支现象.对进一步研究不同系统模型产生何种分支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汽轮机高压调节汽门摆动分析及控制策略优化 下载:82 浏览:515

徐仁博1 徐世明2 王晓波3 刘娟4 刘志江2 《电力技术学报》 2018年11期

摘要:
针对华能营口热电有限责任公司2台330 MW抽凝式汽轮机在特定工况下存在的高压调节汽门严重摆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研究表明:原阀函数特性曲线不合理、扰动增大、DEH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不够是造成故障的主要原因,通过优化阀函数特性曲线,对一次调频逻辑进行优化,调整阀门控制回路的动态响应特性等方法来提高DEH稳定性,消除了高压调节汽门严重摆动故障,为存在类似高压调节汽门摆动问题电厂提供借鉴。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研究 下载:87 浏览:495

陈德会1 杨海艳1 曲宏伟2 《电力技术学报》 2018年10期

摘要:
随着光伏并网容量的增加,光伏发电功率的波动对电网调度运行的影响不容忽视,电网对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分析了光伏发电功率波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模型。通过大唐吐鲁番光伏发电实测数据验证该方法,预测结果 RMSE为3.544,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预测光伏发电功率。

分销网络存储系统RFID使能的CONWIP策略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60 浏览:479

韩晓菊1,2 汪定伟1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18年5期

摘要:
由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能够实现对供应链网络的途中量及库存量的远程实时可视,设计了基于RFID使能的电子流通卡系统,将多阶段生产存储系统中的CONWIP(Constant work-in-process)控制策略推广到供应链分销网络中,建立了CONWIP控制策略的模型,开发了实验仿真系统,使用该系统在不同的供应链网络结构下,将其与(r,Q)、Push等策略进行比较,通过对评价指标的计算来验证各个策略对供应链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基于RFID使能的CONWIP控制策略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有效改善供应链分销网络性能。

神东煤水煤浆表面改性研究 下载:85 浏览:503

李响1 王中伟2 吴松羽1 李成俊1 李海强1 《电力技术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神东煤是产于内蒙古的一种低阶煤,煤粉颗粒表面和内部含有大量的亲水含氧官能团,如羧基、甲氧基、羟基和羰基等,导致其难以制成高浓度水煤浆。利用3种化学物质覆盖于神东煤粉颗粒的表面,研究3种化学物质对神东煤成浆特性的影响。接触角试验表明,3种化学物质对神东煤粉颗粒煤水接触面的疏水性有不同程度提高,这是因为处理剂覆盖在煤粉颗粒表面,改变了煤粉颗粒表面的物理特性。通过煤粉的表面改性有利于提高煤粉的最大成浆浓度。

交流窜入主动防御技术在清河发电直流系统的应用 下载:89 浏览:508

曹雷鸣1 赵立春2 贺国宾1 邹学毅3 刘伟东1 《电力技术学报》 2018年6期

摘要:
介绍了清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9号机组跳闸事故,交流窜入直流电源是其故障的一个主要原因。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力电子和保护控制的交流窜入主动防御技术;该技术将交流窜入直流的检测与保护控制策略和直流电压变换保护装置融于一体,实现了直流电源系统交流窜入故障的定位、数据计算、主动防御和主动隔离功能,并分析了其实现方案;最后进行现场试验与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有效解决直流电源系统的交流窜入故障,实现故障的定位、预警和主动防御,从而保证直流电源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含δ铁素体Mn-Al系TRIP钢冷轧退火过程的组织性能 下载:89 浏览:511

胡智评1 许云波1 刘慧2 王乐2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研究了临界区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对含δ铁素体的Mn-Al系冷轧TRIP钢(Fe-0.18C-6.4Mn-2.8Al)的组织和性能演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临界区退火温度的提高和退火时间的延长,实验钢的残余奥氏体(RA)含量和强塑积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750℃退火2 min实验钢的组织由δ铁素体、临界区铁素体及残余奥氏体组成,其RA含量为24.7%,抗拉强度为773 MPa,断后延伸率39.4%,强塑积为30.46 GPa·%。RA主要集中在粗大δ铁素体与原马氏体边界、原马氏体区域内再结晶铁素体晶界周围以及粗大δ铁素体内的亚晶界附近。

砂粒形状对丁腈橡胶在含砂原油中磨损的影响及其力学行为 下载:78 浏览:483

吕晓仁1 陈骥驰2 乔赫廷1 王世杰1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研究了丁腈橡胶在含砂原油介质中的摩擦磨损行为,分析了在磨损过程中不同形状砂粒的力学行为,并观测和分析了橡胶磨痕表面的形貌和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原油介质中加入砂粒,使丁腈橡胶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有所增大。在试验载荷范围内圆形砂粒的运动方式以滚动为主,对橡胶表面产生研磨式磨粒磨损。而尖形砂粒在95N后其运动方式由滚动变为滑动,橡胶的磨损机理转变为凿削式磨粒磨损。砂粒平动加速度和转动加速度的研究结果,证实了不同形状砂粒在载荷作用下的运动方式及其对磨损机理的影响。

发电机失磁保护定值与欠励限制参数的校核方法 下载:92 浏览:516

李楠1 冯伟2 王秀霞3 《电力技术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通过对东北及华北区域部分火力发电机组技术监督,发现励磁系统定值与发变组保护定值存在较多不配合的问题。造成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励磁调节器定值多由励磁厂家直接给出,没有与发变组保护定值进行校核计算,且电厂技术人员没有相关经验进行励磁调节器参数整定。针对上述问题,根据隐极式发电机的运行容量曲线,详细阐述了失磁保护定值与欠励限制配合的目的及计算方法。并通过算例分析,计算失磁保护定值与欠励限制参数的配合方法,为其它火力发电机组定值计算提供参考。

廉价固体合成沸石分子筛的研究进展 下载:90 浏览:486

刘镇珲 王明华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介绍了以廉价固体合成沸石分子筛的基本路线和原理,综述了粉煤灰、煤矸石、锂矿渣、高岭土、膨润土、钾长石等廉价固体合成沸石分子筛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合成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展望了廉价固体合成沸石分子筛的发展方向.

优化电网运行的发电机组励磁调差系数研究 下载:91 浏览:494

姜旭1 王春华1 周毅博2 《电气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提出了区域电网调差系数的概念。建立了计及发电机组励磁调差系数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模型和发电机组励磁调差系数优化模型。分析了发电机组励磁调差系数对系统功角稳定性的影响。根据不同地区电网的无功电压调节要求、电网运行方式和负荷的变化,应用所提出的计及电网全运行方式下优化电网运行的发电机组励磁调差的方法,经过多次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对吉林省内发电机组励磁调差系数进行整定。分别通过电网实测数据和仿真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发电机组励磁调差系数整定方法可以提高电网的电压运行水平,合理的调差系统可以提高电网的稳定水平。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MMC受端换流器控制策略 下载:72 浏览:474

陈继开 曾强 李林 贾肖华 辛业春 李国庆 《电力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电力电子拓扑结构决定了其零惯性的特性,对系统惯性无支撑作用,系统发生直流传输功率波动和交流系统发生短时功率失衡都可能导致与火电机组相连的交流电网频率产生较大偏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synchronousgenerator, VSG)的MMC受端换流器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在MMC功率外环控制中加入一阶惯性环节,为系统提供惯性参数和阻尼参数,使换流器在运行外特性上与同步发电机相类似。通过建立VSG数学模型,对惯性参数和阻尼参数的动态响应进行分析。基于Opal-RT实时仿真,搭建五端MMC-MTDC系统验证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正确性与有效性。仿真结果充分表明,当交直流系统功率发生波动时,该控制策略能够在不依靠复杂通信系统的条件下,有效地抑制交流电网频率波动,VSG控制策略能有效为系统提供惯性和阻尼,提高交流系统频率稳定。

基于改进Line-Pack模型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 下载:93 浏览:504

于娜1 操晨润2 黄大为1 黄征3 陈厚合1 张鹏宇4 《电力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针对Line-Pack模型无法考察天然气系统内部不同规模管道的动态特性问题,在分析输气管道压力与质量流动态平衡过程差异性的基础上,将输气管道分解为有限多个小规模等长管元,在每个管元上计及压力与质量流平衡时间差,将天然气在输气管道内的复杂运动过程近似等效为有限个管元的气体稳定运动,构建了计及气网多规模长输气管道的改进Line-Pack模型以融入优化调度模型,并给出了线性化处理方案以便于适应大规模问题求解。基于修改的比利时20节点天然气系统和IEEE 39节点电力系统构建了算例系统,采用Pipeline Studio商业油气仿真软件对所提模型计算得到的调度方案进行分析,验证了所提改进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太阳能光伏-光热联合发电的优化运行模型 下载:88 浏览:487

肖白 王涛 《电力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光伏发电发展迅速,其间歇性与波动性使传统机组频繁处于深度调峰状况,借助光热电站可有效缓解。从光伏光热发电特性出发,建立了光伏光热联合发电模型,并对其接入后的电力系统进行优化。以光伏光热联合系统的收益最大以及跟随负荷能力最大为目标,并采用权重法对目标函数进行处理,可知优化模型满足光伏光热电站的主要运行约束与传统安全约束。IEEE 30节点的算例结果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基于可控负荷提升风电接纳能力的优化调度 下载:83 浏览:469

刘刚1 郭春雨1 蔡文彬2 刘淼1 张钊3 初壮2 《电力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针对我国"三北"地区冬季供暖期的高热负荷、低电负荷问题,在构建多区域热电厂侧配置蓄热式电锅炉作为可控负荷的热电联合调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迭代寻优,对弃风电量供热、风电就地接纳、风电并网水平等问题进行探究。建立计及弃风因素与可控负荷影响的电网优化调度的双层优化模型:上层优化是可控负荷的负荷优化问题,通过优化调度可控负荷的方式,以可控负荷购电成本最小化为目标;下层优化是电网的发电优化问题,通过电网调度的方式,以全网发电成本最小化为目标,为上层优化提供电网实时电价。对所建模型进行算例仿真,通过KKT条件将双层优化模型转换为具有均衡约束的单层优化模型后使用MATLAB软件优化求解。结果表明:在负荷低谷的弃风时段蓄热及区域间协调送电供热能够高效利用蓄热罐的蓄放热能力,提升风电接纳与优化机组成本。

利益驱动的泛在电力物联网 下载:81 浏览:474

杨秀媛1 刘凤鸣1 陈麒宇2 周博文3 卜思齐4 徐智蔷5 《电力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是实现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转型目标的关键步骤。从物联网在电力和能源系统中的利益问题出发,论述了利益驱动的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意义,提出了实施的关键技术和应用前景,其中,利益是泛在电力物联网发展的动力,经济价值回收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首先,分析了电力物联网演化到泛在电力物联网的过程,给出了电力物联网在不同文献中的定义,并提炼出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核心思想。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泛在电力物联网在建设中所面临的挑战、需要的关键技术以及期望的目标。然后,结合国家电网公司的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大纲,对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开展形式和经济价值回收方式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泛在电力物联网在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和提高企业收益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显式模型预测低复杂度控制技术 下载:86 浏览:493

张虹1 孔冠荀2 杨杨1 葛得初2 代宝鑫1 《电力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建立电压源型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三阶分段仿射系统模型。针对传统的模型预测控制需要滚动优化的缺点,应用显式模型预测控制的方法,通过多参数二次规划来对状态空间进行凸划分,将原本大量的在线控制计算过程转移到离线阶段进行预计算。为降低其离线计算的复杂度,引入分离函数和误判点的概念,通过严格分离饱和分区的方法,减少需要预计算和划分的分区数量,也间接加快了在线计算时状态量搜索对应分区的速度。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嵌入分离函数后,在负载突增和系统参数变化等环境下显式模型预测控制的控制性能。

基于RT-LAB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半实物仿真平台设计 下载:94 浏览:520

张迪 辛业春 李国庆 王威儒 江守其 《电力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纯数字仿真软件不能真实模拟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控保装置响应特性,用其检验控制保护装置的总体功能,优化、验证控制保护参数存在一定误差,因此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RT-LAB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半实物仿真平台,采用高速协议转换控制机箱实现数据合并以满足通信接口高速率的要求。针对控制保护装置性能,设计了站控和阀控的测试方案,并利用所搭建平台完成了对实际控保装置的相关动态性能测试和功能测试,验证了MMC半实物仿真平台的有效性以及测试方案的合理性,能达到检验控保装置性能的要求。

融入与充实:从核心素养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下载:79 浏览:490

雷铭1 朱立明2 武丽莎3 《中国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需要融入学科课程,以学科课程为载体。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它从能力层面、实践层面和情感层面,都体现了核心素养的育人要求。从核心素养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既是核心素养融入历史学科课程的具体化实践,也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对核心素养总体内涵的充实。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