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高校教师网络认识信念的研究及其启示 下载:59 浏览:377

胡尚君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11期

摘要:
认识论信念是个体对知识本质及获得知识过程所持有的信念,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会产生重要影响。认识论信念具有结构性、一般性以及领域特殊性等特点。网络认识信念是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发展出来的一种特定的认识论信念,是研究个体在线学习行为的重要切入点。随着教师专业发展与网络研修等相关研究的深入,高校教师成为典型的网络学习行为丰富且学习自主性较强的成人学习者,因此针对其进行网络认识信念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高校教师对网络知识本质的认识和获取网络知识的过程,总体上表现较为成熟,但在各具体维度上(不同性别、不同院校类别以及不同学历)的认识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这与以往针对普通学生的网络认识信念研究结论存在差异。基于此,笔者对目前高校教师的网络学习及网络培训进行了思考并得出一些启示。

智利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及其启示 下载:70 浏览:485

张广兵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12期

摘要:
智利在依托全国性教育信息化计划培养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方面独具特色,采取了"先基础后应用,再专题研讨""将培养内容融入专题研讨会""关注技术的教育应用,而非技术本身"等培养策略,制定有"政府主导,高校参与"和教师与学校管理人员协同共进等保障措施。在丰富、完善培养策略与保障措施方面,智利的实践经验对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基于人口学特征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元分析 下载:47 浏览:499

周敏 彭文波 易新瑶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12期

摘要:
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旨在探讨影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人口学因素,为提高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高校教师呈中度职业倦怠且职业倦怠的发生率偏高;(2)人口学特征中的性别和婚姻因素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3)职称因素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节效应显著;(4)年龄因素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呈现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的趋势;(5)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其他研究特征因素的调节效应不显著。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1)减轻高校教师工作负荷,关注高校教师身心健康;(2)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氛围;(3)关心高校教师的家庭生活;(4)公平地给予高校教师进修机会;(5)平衡"教学"与"科研"的业绩比重,制定科学合理的职称晋级评定标准。

高校教师教学咨询服务的困惑、现实局限及其现实内涵 下载:27 浏览:225

宋洁绚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7期

摘要:
现实中的高校教师教学咨询服务并非简单概念所能回答,呈现的尴尬,如功能协同有限导致教学咨询被边缘化;内容窄化削弱教师教学发展的内驱力;建制不全遮蔽交往合作价值。依功能而论,教师教学咨询服务是联结,意在唤起教学学术自觉;从内容上看,教师教学咨询服务倡导探索,旨在凸显教学学术根本属性;以建制而言,教师教学咨询服务创建共享,重在培育教学学术文化。

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待遇问题及政策建议 下载:86 浏览:529

贺红芳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12期

摘要:
当前,我国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要以非公办教师为主。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作为支撑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待遇状况直接关系到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我国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待遇普遍较差,主要表现为:教师工资低、收入少,社会保险严重缺失,职称评定缺乏通道,在职培训和评优评先受限。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在于: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身份在政策层面上的缺失,我国对幼儿教师实行"双轨制"的管理制度,对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的财政投入力度不足。为改善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的待遇,应提高其工资收入水平,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和健全工资制度;建立社会保险制度,明确政府、幼儿园和个人的分担比例;落实职称评定制度,将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纳入统一的职称评审范围;增加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在职培训和评优评先的机会,促进其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语文课堂创意活动设计例谈 下载:67 浏览:362

刘亚丽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进行丰富的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实践活动。设计富有创意的课堂教学活动有很多角度,总结了非常实用的五种方法供同行参考使用。

文化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 下载:87 浏览:507

王晓芳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12期

摘要:
对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的探讨,一直以来都是教师研究中的热点议题。各种教师专业发展取向所表现出来的弊端日益凸显,尤其是生态取向教师专业发展有逐步"偏离文化"的趋势,因此对文化生态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究显得尤为重要。文化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认为,教师知识来源于教师所处的"教育生态"背景,教师专业身份的获得依附于其所处的"教育文化生态",教师专业发展处在特定的文化生态中,是整体性发展与文化双向互动的动态生成过程。

人教版与部编版初一语文教材的一篇同文异样 下载:73 浏览:502

夏晨玫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与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部编版语文教材渗透了新的编写理念。以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为例,在人教版2001年版和2013年版教材中,其文本表述和所在单元的导语大致相同,但略有差异;基于对学生学习心理的认识,以及对核心素养培育的理解,部编版教材将这篇课文放到其他位置,同时,单元导语和课后练习的设计也与人教版教材呈现较明显的不同。部编版教材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需做相应调整。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少数民族教师教育路径创新——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 下载:69 浏览:505

朱江华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12期

摘要:
以文化生态学作为理论出发点,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通过考察少数民族教师教育的实际状况,探讨了文化生态学作为指导少数民族教师教育理论基础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研究分析了少数民族教师教育实践在人与文化、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四重关系上所呈现的文化功能偏失等问题,阐明了少数民族的教师教育应该朝着培育文化生态方向发展的观点。其具体路径包括: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从"政策性补充"转向"文化性生成";教师教育机制的改进从顶层设计为主导转向顶层与基层相结合;教师教育资源的建设从专业资源的引进和接纳转向文化生态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教师教学研究从专业技能型转向文化反思型。

语文课堂创意活动设计例谈 下载:68 浏览:409

刘亚丽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进行丰富的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实践活动。设计富有创意的课堂教学活动有很多角度,总结了非常实用的五种方法供同行参考使用。

高校教师教学咨询服务的困惑、现实局限及其现实内涵 下载:71 浏览:473

宋洁绚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6期

摘要:
现实中的高校教师教学咨询服务并非简单概念所能回答,呈现的尴尬,如功能协同有限导致教学咨询被边缘化;内容窄化削弱教师教学发展的内驱力;建制不全遮蔽交往合作价值。依功能而论,教师教学咨询服务是联结,意在唤起教学学术自觉;从内容上看,教师教学咨询服务倡导探索,旨在凸显教学学术根本属性;以建制而言,教师教学咨询服务创建共享,重在培育教学学术文化。

推敲《项链》情节,分析玛蒂尔德的心路历程 下载:65 浏览:360

韩淑萍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玛蒂尔德是莫泊桑小说《项链》中的女主人公,丢项链前的玛蒂尔德虚荣、任性、好逸恶劳,丢了项链她下决心偿还买项链欠下的债务。这个转变是还项链的十天对她影响的结果。精神和肉体的煎熬使她认识到虚荣让她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也真切感受到了丈夫对她的至爱,平平淡淡才是人生的真谛。

工作角色与社会身份:教师职业认同的双重内涵及其价值审视 下载:84 浏览:509

张睆1,2 张晓辉3 胡卫平1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12期

摘要:
教师职业认同作为教师发展研究领域的核心概念,在学界往往界定不清。这与以往研究者在概念结构分析中重"归纳"轻"演绎"、重"认同"轻"职业"有关。从职业社会学视角来看,教师职业既指教学情境中的工作角色,也指社会生活中的阶层身份。因此,教师职业认同包含了工作角色认同和社会身份认同双重内涵。区分教师职业认同的工作角色与社会身份内涵,有助于推动教师职业认同研究及教师教育实践的发展。

高校教师教学咨询服务的困惑、现实局限及其现实内涵 下载:34 浏览:371

宋洁绚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6期

摘要:
现实中的高校教师教学咨询服务并非简单概念所能回答,呈现的尴尬,如功能协同有限导致教学咨询被边缘化;内容窄化削弱教师教学发展的内驱力;建制不全遮蔽交往合作价值。依功能而论,教师教学咨询服务是联结,意在唤起教学学术自觉;从内容上看,教师教学咨询服务倡导探索,旨在凸显教学学术根本属性;以建制而言,教师教学咨询服务创建共享,重在培育教学学术文化。

中小学教师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的统整 下载:57 浏览:277

艾兴 赵瑞雪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11期

摘要:
中小学教师的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在目标、内容和过程上都有关联性,但由于中小学教师在认识上存在的种种偏差,导致两者在实践中呈现出割裂的状态。因此,中小学教师需要在理论提升和实践改良的基础上,通过学校层面采取整体性教研、共生性科研和发展性评价等具体策略,逐步实现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的统整。

高校场域对教师专业化惯习的形塑研究 下载:62 浏览:381

曾茂林 曾本友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10期

摘要:
从本体论角度看,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高校场域与教师专业化惯习相互作用的影响,这体现出了高校教师专业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从认识论角度看,近年来,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存在着概念误读、研究不连续、理论与实践错位等问题。因此,从实践论角度看,需借助制度调整和重建高校教育场域的内部关系,重塑高校教师专业化的惯习,才能为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地方高校推行教师学术休假制度的现实意义与实施策略 下载:76 浏览:585

张向华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11期

摘要:
教师学术休假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形式,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需要,是提升教师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和教学技能的主要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探讨地方高校推行学术休假制的必要性,提出地方高校推行学术休假的建议,对地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施策略上,应注重4个方面:(1)明确参加学术休假的对象主要是教师和教学科研人员;(2)根据教师职业发展的阶段性确定学术休假的时间;(3)合理设置学术休假人员遴选条件,首先应考虑为工作满5年以上的青年教师提供学术休假,其次应考虑为高级职称教师提供学术休假;(4)明确学术休假期间的教师待遇,并加强对学术休假人员的管理。

卓越教师培养的路径——基于教师天赋的视角 下载:93 浏览:517

程龙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11期

摘要: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对学生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理应对教师的资质提出严格的要求,吸引天赋较高的人从事教育事业。然而,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着忽视教师天赋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对教师职业认识的表面化、教师资格考试评价制度不完善以及教师培训对教师天赋的埋没等方面。重视教师天赋是对国家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积极响应,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卓越教师的培养需要注重前期人才选拔环节、中期教学实施环节和后期教师培训环节,从源头上挑选有特长的学生,对有教师天赋的学生加以专业引导和实践锻炼,为教师天赋提供发展空间。

新时代高校教师意识形态工作挑战、困境与建设路径分析 下载:40 浏览:375

林秀君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5期

摘要:
高校教师意识形态建设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具有深远的重要意义。高校教师的教育身份决定了其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特殊重要作用。因此,高校要认清教师意识形态工作内涵,积极构建互助共生的理念,通过明确工作理念,加强理论学习,聚焦工作靶心,提高教师意识形态能力,规范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健全长效保障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后真相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策略研究 下载:53 浏览:178

徐震虹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5期

摘要:
教师是高校承担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力量。在后真相时代背景下,由大众媒介引发的"情绪大于事实、观点大于真相"的现象给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本文从分析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现实困境入手,结合后真相引发的价值共识反思,探讨高校如何凝聚人心、寻求共识,最后提出高校应通过采取改善沟通方式、突出情感共鸣、加强舆论引导、开展专业培训等策略,提升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