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籽粒脱水速率与农艺性状相关分析
下载:39 浏览:484
摘要:
为选育籽粒脱水速率快的玉米品种,以23份早熟玉米高代系和4份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92份组合,对其穗部产量性状、穗部水分性状等8个指标与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粗、轴粗、粒长、百粒重均与籽粒脱水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穗长与籽粒脱水速率呈负相关但不显著;籽粒脱水速率与成熟时苞叶含水率、成熟时穗轴含水率、收获时籽粒含水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粒长、轴粗、穗粗、百粒重与籽粒脱水速率的直接通径系数为负值;收获时籽粒含水率、成熟时苞叶含水率与籽粒脱水速率的直接通径系数为负值。在选育脱水快的品种时,应选择果穗较小、百粒重不宜过大且成熟时苞叶含水率低的组合。
甜荞优良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下载:40 浏览:470
摘要:
为找到适宜内蒙古东西部主产区种植的甜荞品种及其配套的栽培技术,设计品种、播期、播量、氮肥、磷肥、钾肥6个因素5水平多位级正交试验,2016—2017年在奈曼和固阳试验基地连续种植2年,结果表明:内蒙古东部区适宜种植的甜荞新品种为蒙1202-3,配套的栽培技术为播期6月29日,播量为45.0 kg/hm2,氮肥为60.0 kg/hm2,钾肥67.5 kg/hm2。西部区适宜种植的甜荞品种为北早生,配套的栽培技术为播期5月23日,播量为45.0 kg/hm2,氮肥为75.0 kg/hm2,磷肥30.0 kg/hm2,钾肥90.0 kg/hm2,明确在6因素中影响甜荞产量的关键因素是播期,将气象因子与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相关系数最大的气象因子是积温。
测绘新技术在国土测绘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36 浏览:424
燕麦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对难溶性无机磷源的吸收利用差异
下载:43 浏览:491
不同腐殖酸尿素对玉米氮素吸收及增产效应的研究
下载:45 浏览:492
摘要:
试验通过设置不施氮(CK)、普通尿素(U)、腐殖酸尿素(H1、H2、H3、H4、H5)、Ⅲ型腐殖酸尿素减施10%(H3-10%)共8个处理,对腐殖酸尿素在玉米生产中较普通尿素的增产效果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与施用普通尿素相比,5种型号腐殖酸尿素处理玉米的各器官氮素积累量、单株吸氮量均增加,单位面积吸氮量增加4.16%16.90%,除籽粒氮分配降低,茎、叶、其他器官氮分配整体上均增加;与施用普通尿素相比,5种型号腐殖酸尿素处理玉米的穗粒数、百粒重均增加,产量增加6.72%12.89%,氮肥利用效率均提高,收获后土壤全氮含量降低10.81%17.66%。Ⅲ型腐殖酸尿素减施10%处理玉米的各器官氮素积累量、单株吸氮量均比施用普通尿素增加,单位面积吸氮量增加27.70%,籽粒、叶氮分配降低,茎、其他器官氮分配均增加;Ⅲ型腐殖酸尿素减施10%处理玉米的穗粒数、百粒重均比施用普通尿素增加,产量增加14.32%,氮肥利用效率提高,收获后土壤全氮含量降低18.72%。
不动产测绘中测绘工程技术的实践应用研究
下载:41 浏览:469
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菌GF-20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47 浏览:495
摘要:
试验通过尼龙网袋埋入法模拟玉米秸秆还田,研究秸秆降解菌降解速率及土壤养分释放特征,分析其对玉米产量及品质特性的影响,以期为玉米秸秆资源合理利用及菌剂应用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施用降解菌的玉米秸秆,其降解率显著高于未施用秸秆降解菌处理;不同时期土壤养分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各时期均以施用秸秆降解复合菌GF-20土壤养分含量最高,施入30 d后土壤碱解氮、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土壤有机质较不施菌剂处理(CK1)分别增加21.39 mg/kg,6.86 mg/kg,62.82 mg/kg,4.41 g/kg,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施用秸秆降解菌GF-20处理的玉米行粒数和千粒重都有明显的提高,分别比不施用菌剂处理提高16.36%和3.16%,施用秸秆降解菌处理的玉米籽粒的蛋白质、淀粉含量显著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玉米产量及品质。
放牧方式对人工草地植被生物量及碳密度的影响
下载:56 浏览:490
根区温度对嫁接黄瓜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下载:58 浏览:508
乌兰浩特地区日光温室性能优化及黄瓜促早栽培效益分析
下载:60 浏览:507
摘要:
以传统的"43型"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采取7种措施对温室性能进行改造提升。在1月上中旬对温室的气温、地温进行监测,从1月下旬进行黄瓜促早栽培,对比分析整改效果和黄瓜采收期、产量和效益,为广大种植户获得黄瓜丰产、取得最大经济效益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日光温室蓄热保温能力明显提升,最低温度偏离度小于30%,温度波动小,1月中旬温室内气温稳定通过10℃,20 cm耕层地温达到12℃,具备果类蔬菜定植条件。1月20日开始定植黄瓜,比CK提前15 d栽植,始收期提前19 d,盛果期提前23 d,到5月末采收黄瓜136 200 kg/hm2,比CK增产25.8%,实现效益47.08万元/hm2,较CK增收32.54万元/hm2。
紫花苜蓿中活性成分的功能及分析测定技术研究进展
下载:63 浏览:502
摘要:
紫花苜蓿为豆科蝶形花亚科苜蓿属植物,矿物质、蛋白质、维生素含量丰富,这些特性使其成为家畜饲料的理想选择,具有产草量高、利用年限长、再生性强、适口性强等优点,素有"牧草之王"的称号。此外,紫花苜蓿中含有多种活性化合物成分,包括:矿物质、氨基酸、非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多元醇、生物碱、胡萝卜素、香豆素、消化酶、类黄酮、酚类化合物、植物雌激素、植物甾醇、多胺、皂素以及其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萜烯类、呋喃类、醇类和酮类等化合物。文章综述了近十年有关紫花苜蓿活性化合物成分功能及其分析检测方法,将紫花苜蓿中的活性成分分为三大类型:矿物质、初级代谢产物以及次级代谢产物,分别详细地综述了每种类型所包括的具体化合物活性成分、活性成分的生理功能及其相关的分析测定技术,介绍了紫花苜蓿中各种活性化合物成分的有效分析方法,旨在为今后紫花苜蓿活性物质研究提供科学有利的技术参考。
不同燕麦品种对NaCl胁迫的响应及其耐盐阈值
下载:65 浏览:504
摘要:
为探明不同燕麦品种的耐盐程度,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燕麦品种对NaCl单盐胁迫的响应,并计算了它们的耐盐阈值。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NaCl浓度为0.3%、0.6%、0.9%和1.2%的4个盐胁迫处理对燕麦的生长发育均有一定影响,NaCl浓度升高到0.3%后,所有燕麦品种的株高、分蘖数和部分品种的生物量显著降低,所有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存活率及白燕2号的生物量无显著变化;NaCl浓度升高到0.6%后,所有品种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0.9%的NaCl对燕麦胁迫比较严重,存活率为对照的33.3%66.7%,株高为对照的48.7%63.7%,相对生长量为对照的36.9%51.3%;NaCl浓度达到1.2%时大部分燕麦不能正常成苗,白燕2号、燕科2号、燕科1号和草莜1号的存活率分别为33.3%、21.4%、8.3%和0。不同品种燕麦的生物量下降50%时的NaCl浓度为0.591%0.819%,白燕2号的耐盐阈值最大,其次是燕科2号和燕科1号,草莜1号最低,简化后的平均值分别为0.82%、0.71%、0.71%... 更多
不同加倍方法对玉米单倍体加倍效率影响
下载:66 浏览:539
抗向日葵列当新品种新农17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下载:67 浏览:491
河套灌区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玉米光合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
下载:68 浏览:505
NaCl胁迫对番茄苗期根形态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下载:69 浏览:519
内蒙古赤峰市马铃薯新品种引进及适应性分析
下载:69 浏览:448
皮燕麦新品种蒙燕3号的选育及农艺性状分析
下载:49 浏览: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