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地方立法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下载:117 浏览:1533

徐小雨 《中国法学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过程中,社会公众出现在地方立法动中的身影愈发频繁,立法要求具有科学性、民主性等特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民主立法”,为立法民主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入研究地方立法中的公众参与问题,有助于厘清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法理基础,为公众有序、有力地参与地方立法提供方法论指导,解决当下实践中面临的问题。细化相关规定形成完善的公众参与制度,在现有规范基础上进一步切实保障公众实际参与地方立法,能更好促进地方立法充分体现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实现“法为民所立”的理想效果。

我国股东大会召集通知规则的立法完善研究 下载:144 浏览:1935

刘鑫岳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12期

摘要:
我国现行《公司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召集程序中的召集通知规则尚有疏漏,难以保证股东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导致股东大会无法体现股东平等和股东民主。笔者从借鉴国外成功的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的角度出发,提出对股东大会召集通知规则的立法完善建议。

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规制研究——基于法释〔2023〕3号司法解释 下载:124 浏览:1706

薛晓梅 《争议解决研究》 2022年11期

摘要:
法释〔2023〕3号司法解释的出台为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规制提供了指引。该司法解释为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规定了从严惩处的量刑标准,但这一举措并不理想;将“隔空猥亵”拟制为猥亵类型具有合理性,还应当进一步明确入罪标准;在犯罪人与被害人均为未成年人时,应当坚持双向保护原则,平衡权利冲突,兼济事前预防与事后救济。

论行政法对宪法的积极功能 下载:121 浏览:1900

刘爽 吴先立 《争议解决研究》 2022年9期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战略规划的深刻推进,国家法律法规层面也面临着制度体系全面发展的需求,各类法律应势逐渐完善中,逐步构建起中国独有的权威法律体系。其中宪法一直是国家法律体系中最高地位最具权威的法律内容,是其他诸多法律的总原则,可以对其他法律法规的实施与执行提供原则指导和参考依据,宪法实施必将是我国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题中之义。行政法作为宪法之外的另一传统公法分支,在公权力的控制和私权利的保护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行政法与宪法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同时也对宪法起着一定的积极功能,包括对宪法理念的制度化功能、宪法权利的实现功能、宪法动态化功能、宪法主体适用性功能、宪法的补充和发展功能。本文将从行政法与宪法基本概念与内在关联分析入手,并重点阐述行政法对宪法制度化、权利实现、动态化、适用性、补充与发展等五大积极功能,希望可以为相关法律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价值。

大学法学专业学生课程思政教育策略 下载:152 浏览:1940

谢明芝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3期

摘要:
“课程思政”是相对于大学传统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强调所有课程的教学都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熏陶,强调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有意识地结合专业特色挖掘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注重言传身教和立德树人,注重“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实现“教书育人”的宗旨和目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专业课的课堂里,学生在摄入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真正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浅谈大学法学专业民法课程的教学策略 下载:147 浏览:1927

谢明芝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3期

摘要:
民法学作为大学法学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包括总论、物权法、债权法、知识产权法、人身权法、继承法等内容。民法内容不断丰富、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把民法的知识内容及时、准确、全面地传授给学生,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

大学法学人才培养策略 下载:153 浏览:1929

谢明芝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2期

摘要:
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对于法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此时就需要高等院校能够实现法学专业人才的有效培育,但从当前大学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历程来看,实际培养路径比较单一,培养环境也比较差,导致大学法学专业毕业生与社会岗位诉求之间出现不吻合的情况,对此需要采取对应的措施去进行调整和改善。本文首先对当前大学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接着论述大学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希望可以引导大学法学专业人才教育朝着更加有效性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浅谈大学法学教育的路径探索 下载:151 浏览:1947

谢明芝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2期

摘要:
由于我国社会发展得很快,法学行业开始备受关注,而现阶段,法学专业的教学水平还是不够合格,因此需要非常重视这一问题,并基于国家出台的各项有利政策,创新大学法学教学模式,并结合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才可切实提升法学专业学生的综合水平。

网络主播劳动纠纷问题研究——以某科技公司诉赵某为例 下载:62 浏览:718

常馨露 《国际科技论坛》 2025年2期

摘要:
随着“互联网+”发展,网络直播行业逐渐兴起,其灵活性的上班模式逐渐受年轻人追捧,此种非典型劳动关系如发生纠纷,相关法律法规对此还未完善,致使同案不同判的现象时常发生。首先,一方当事人有无演出资质是否影响合同效力,其次,双方所签署的合同性质存在争议,该合同是否属于劳动合同。不同的认定会直接导致不同的裁判结果,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以某科技公司诉赵某合同纠纷一案为例,通过分析本案的争议焦点,厘清直播平台与网络主播间协议的法律性质,为司法实务中的法律适用难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

浅析《刑法修正案(十一)》中的洗钱罪 下载:156 浏览:2587

张灵敏 《争议解决研究》 2021年9期

摘要:
目前,洗钱活动已经形成了一种利润丰厚的复杂犯罪活动,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洗钱犯罪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不仅在于其对金融等领域的侵蚀性,还在于对其他犯罪,特别是对有组织犯罪起到了润滑作用,是其必不可少的"生命线"。目前,各国或地区均十分关注洗钱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本文从洗钱犯罪的立法背景入手,对《刑法修正案(十一)》中涉及到的洗钱犯罪的法律规定进行了分析,并就洗钱犯罪在今后的适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改进与建议。

数字法学的本土化研究 下载:190 浏览:2539

李飞蝶 《中国法学研究》 2021年3期

摘要:
新文科背景下数字时代的兴起给法学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一系列数字概念的出现刺激了法学领域的变革。数字法学概念的提出引起无数学者讨论。数字法学不是现代法学的理论增补,也不是现代法学的新兴分支,而是现代法学适应数字时代变革发展的转型升级,是对现代法学的理论重建。其本身的特征与局限确定了数字法学的发展必然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数字法学发展的定位以及研究路径引起广泛学者的探讨,而如何在中国法治现状以及现代法学基础上探索出适合中国特色的数字法治模式更是研究的重中之重。

刑法视角下快递员非法占有快递包裹的司法认定 下载:158 浏览:2602

麦哈巴·恰依木拉提 《争议解决研究》 2021年3期

摘要:
随着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快递员非法占有快递包裹行为成为现阶段发生频率比较高的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关于快递员非法占有快递包裹的刑法定性问题始终是刑法规制的重要内容。刑法修订后,关于快递员非法占有快递包裹这一行为有新的司法认定,针对快递服务的不同环节以及相同环节不同情况等行为都有新的判定。本文主要是刑法视角下快递员非法占有快递包裹的司法认定,通过对两个不同刑事案例以及判决结果的分析,归纳总结案例存在争议的焦点,就快递员职务内容和职务分类两方面入手,快递运输的不同阶段中快递员非法占有快递行为进行刑法定性分析,最后结合具体刑事案例对刑法视角下快递员非法占有快件行为进行司法认定,旨在丰富现有的我国关于快递员非法占有快递包裹行为的理论内容,加快推进我国刑法进程。

新乡贤组织在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协同功能研究 下载:172 浏览:1614

刘鑫岳 《交叉科学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乡贤制度在我国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乡贤组织在进入新时代之后具有了新的时代价值,拥有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情怀。目前新乡贤在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存在作用定位不清、吸引力不足和权益保障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应当采取措施发挥出新乡贤组织在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协同功能,协同村民提升村民自治水平,协同村民提升法治建设水平,协同村民提升乡村德治水平。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制度初探 下载:81 浏览:645

戴林娜 《中国土壤》 2024年10期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于2010年1月1日正式施行,该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律体系进一步健全,对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仲裁作为解决农村土地纠纷的一种特殊的解纷制度,不可否认具有一定价值优势,但也存在某些缺陷,如行政化倾向明显、与诉讼衔接不畅、仲裁员任职条件随意、裁决执行困难等,为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

风险社会中对高空抛物行为的刑法规制研究 下载:276 浏览:2965

刘鑫岳 《交叉科学研究》 2022年12期

摘要:
本文梳理了我国不同时期对高空抛物行为的规制方法,提出以民法规制手段为主来治理高空抛物行为存在诸多缺陷,并进一步论证了高空抛物独立成罪的必要性。本文从三个向度详细归纳高空抛物犯罪的罪名适用问题,针对高空抛物行为构建一套较为完整的刑法规制和分层适用体系。

自我效能理论下养老护理员职业倦怠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下载:327 浏览:3639

兰正林 《交叉科学研究》 2021年11期

摘要:
随着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人们对养老护理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养老护理行业从业人员存在着工作态度不佳、工作质量不高、工作效能感不强等一系列的职业倦怠问题,不利于养老行业发展。作为缓和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的一门专业,社会工作应在缓解养老护理员群体的职业倦怠上发挥其专业优势,促进我国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

成年意定监护制度研究 下载:167 浏览:1915

张晨瑶 《国际科技论坛》 2023年1期

摘要:
响应“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人权保障的理念号召,《民法典》第33条新增创设了成年人意定监护制度,是社会发展视域下监护制度的又一次创新,以加强对广大成年弱势群体的利益保障。但《民法典》只是作出了原则性规定,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操作程序,笔者立足立法实践和理论研究,针对这一制度进行内涵分析,并提出完善建议与未来展望。

社会经济发展中民商法的主要变化及发展趋势 下载:90 浏览:1678

王珊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12期

摘要:
在现如今的社会生活中,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与民商法有着密切关系,且民商法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迎接着新的挑战。结合信息化时代的特点来看,民商法要想合理、高效的应对各类问题,需要相关人员有实事求是的精神、积极的工作态度,才能使民商法与时代发展的脚步保持同步。在这样的情况下,民商法发生很大变化,还需要相关人员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发展了解其发展趋势,并对此进行总结。基于此,本文简析社会经济发展对民商法产生的影响、民商法的主要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浅析社会工作介入院舍养老志愿者服务的优势 下载:173 浏览:1672

蒋浩芸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3年4期

摘要:
社会工作介入院舍养老志愿服务以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引领和资源整合的优势作用,通过社会工作鼓励和带动志愿者、志愿者家庭和爱心单位在“自愿、无偿、平等、诚信、合法”的原则下开展院舍养老志愿服务,加强养老服务志愿者服务管理规范,推动院舍养老志愿服务互助支持网络的建立,逐步开发区域志愿服务的“自我造血”功能,为探索和促进我国养老志愿服务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借鉴参考及研究价值。

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 ---网格化管理向网格化治理的转变 下载:256 浏览:2909

龚志旺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12期

摘要: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是顺应城乡统筹发展新形势的社会管理创新模式。然而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治理理念的转变,使得网格化管理模式在社会治理服务类事务中显现出弊端。网格化社会治理是符合新时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客观需求的制度性创新。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