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句法规则和HowNet的商品评论细粒度观点分析 下载:33 浏览:330

韦婷婷1 陈伟生1 胡勇军2 骆威1 包先雨3 《当代中文学刊》 2020年5期

摘要: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句法规则和HowNet词典的商品评论细粒度观点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模块:评价对象抽取、评价对象—评价词对抽取、评价对象总体观点得分计算。具体思路为:首先,结合词性标注和频繁项集方法构建一个初始的评价对象词典,便于重用和修正商品的总体评价维度;其次,基于爬取的电商评论文本真实数据设计了评价对象—评价词对抽取规则;最后,借助HowNet词典分别计算不同评价维度的观点综合得分,进而对比同一商品不同品牌在各个维度下的总体观点评价,该方法在商品评论语料集上验证了有效性。

基于HowNet的语义表示学习 下载:47 浏览:488

朱靖雯1 杨玉基2 许斌2 李涓子2 《当代中文学刊》 2019年9期

摘要:
HowNet是一个大规模高质量的跨语言(中英)常识知识库,蕴含着丰富的语义信息。该文利用知识图谱领域的方法将HowNet复杂的结构层层拆解,得到了知识图谱形式的HownetGraph,进而利用网络表示学习以及知识表示学习方法得到了跨语言(中、英)、跨语义单位(字词、义项①、DEFCONCEPT②和义原)的向量表示,在词语相似度(word similarity)和词语类比(word analogy)任务上对中英文数据集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该文提出的方法在词语语义相似度的任务上取得了最好效果。

儿童青少年正念量表(CAMM)在中国青少年群体中的信效度检验 下载:51 浏览:323

刘晓凤1,2 迟新丽1,2 张洁婷1,2 段文杰3 温宗堃4 《心理学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检验儿童青少年正念量表(CAMM)在中国青少年群体中应用的信效度,为青少年正念研究提供科学工具。方法:选取310名中学生(样本1)进行条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再选取309名中学生(样本2)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效标效度、增量效度和信度分析。结果:中文版CAMM抽取2个因素最为合适,并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效标效度、增量效度及较高的信度。结论:中文版CAMM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指标,可以在中国青少年群体中使用。

长江经济带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50 浏览:266

郭婧煜1 樊帆2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7期

摘要:
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对长江经济带9省2市2009~2017年的农业科技创新效率进行了测评,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Tobit回归模型进一步对影响长江经济带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并不稳定,且地区差异显著,仅有36%的省(市)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得到了充分有效地利用;(2)从长江经济带整体来看,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对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农村劳动力素质、市场化程度、政府支持力度、涉农企业自主创新基础水平对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则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这些外部因素对不同区域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建议通过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深化市场改革,营造良好的农业科技市场环境;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优化农业科技投入结构;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提高涉农企业创新能力等措施来提高长江经济带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数字赋能与用户需求双重驱动的产业价值转移研究——以海尔集团为案例 下载:48 浏览:234

王文倩1 肖朔晨2 丁焰1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7期

摘要:
基于"用户需求"和"数字赋能"的视角审视传统企业向数字化企业转型的机理和模式。依据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阶段性特征,从价值共创与价值转移作为研究切入点,通过案例分析,将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策略划分为用户需求驱动的双赢模式、员工赋能和用户赋双重驱动模式和基于用户需求的全面化数字赋能模式的三个阶段。通过对海尔集团案例的归纳总结可知,传统产业价值转移演化进程中的驱动因素主要体现在移动互联化、数字化、融合化、信息化和生态化等方面。基于此,对于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具有较高的实践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数字赋能与用户需求双重驱动的产业价值转移研究——以海尔集团为案例 下载:47 浏览:240

王文倩1 肖朔晨2 丁焰1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7期

摘要:
基于"用户需求"和"数字赋能"的视角审视传统企业向数字化企业转型的机理和模式。依据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阶段性特征,从价值共创与价值转移作为研究切入点,通过案例分析,将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策略划分为用户需求驱动的双赢模式、员工赋能和用户赋双重驱动模式和基于用户需求的全面化数字赋能模式的三个阶段。通过对海尔集团案例的归纳总结可知,传统产业价值转移演化进程中的驱动因素主要体现在移动互联化、数字化、融合化、信息化和生态化等方面。基于此,对于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具有较高的实践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制造企业商业模式演进及其创新启示 下载:82 浏览:442

曾经莲1,2 简兆权1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8年6期

摘要:
从价值视角阐述商业模式及其创新,并根据各价值要素从产品主导、服务增值和服务主导3个阶段分析制造企业商业模式的演进过程,从"硬件+软件+服务"一体化发展、追逐连接红利、虚实连通、价值共赢等方面提出"互联网+"环境下制造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思路和启示。

智慧农业发展的双向驱动机制与实现路径 下载:51 浏览:241

唐浩1,2 周一3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6期

摘要:
从智慧农业发展的驱动因素方面阐述了智慧农业在中国发展的内外驱动力,进而研究了中国智慧农业双向驱动系统的模型构建,随后从其发展路径上进行了机制等方面的探究,最后从智慧农业双向驱动机制方面总结出政府及市场互相联动的双向机制会助力中国智慧农业发展的结论。智慧农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农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加速融合,很可能促进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升综合国力。

班级规模对学习成果影响的初步探索 下载:93 浏览:286

吕洪凤1 黄丽2 《物理进展》 2019年11期

摘要:
高校基础课一般采取合班上大课的情形,班级规模效应对学习的影响是教学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文章以中国农业大学的公共基础课"大学物理"为例,在授课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了超大班变成大班和小班后的情况,就班级规模效应对学习的影响进行了探索。结果发现,对于内在驱动、自律性极强和极弱的学生,班级规模并不影响其学习效果;以作业、课堂讨论、微课制作讲解、在线测试等开卷方式得到的平时成绩体现不出大、小班的显著差别;闭卷期末考试成绩受到班级规模的影响,小班平均分与最高分都有大的提高。

科技创新驱动草原畜牧业现代化 下载:49 浏览:313

宋良媛 杜富林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6期

摘要:
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的基础、优势产业,同时也是牧民的主要生计来源。在我国传统草原畜牧业向现代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科技的创新和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梳理不同生产关系阶段中有关科技与草原畜牧业融合发展的演进历程,分析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要从生产管理智能化、产品营销网络化、社会服务平台化及科技投入多元化四个方面促进科技创新与草原畜牧业的融合,加快科技创新驱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传统草原畜牧业的转型升级,助推现代草原畜牧业的实现。

易地扶贫搬迁与宅基地有偿退出协同推进机制研究 下载:55 浏览:361

耿敬杰1,2 汪军民1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易地扶贫搬迁与宅基地有偿退出存在"目标一致,利益耦合"的战略协同关系,因此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要统筹兼顾,协同推进,实现互利共赢。一方面要发挥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拉动作用,通过"人的城镇化"和产业扶贫方式,引导和鼓励贫困群众有偿退出宅基地;另一方面要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对易地扶贫搬迁的驱动作用,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优先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的土地指标紧缺和资金不足这两大难题,提高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增加搬迁群众的生计资本,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目标。

开放教育学生金钱态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下载:55 浏览:328

倪林英1 吴志民2 《心理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开放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开放教育学生学习的同时,提升其幸福指数,注重心理健康发展是开放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采用《金钱态度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开放大学系统345名在校生进了调查并采用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1)社会支持、金钱态度和主观幸福感相关显著;(2)金钱态度因子金钱行为倾向对社会支持、总体幸福感及其因子回归效应显著;社会支持在金钱行为倾向的基础上,对主观幸福感及其因子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回归明显,同时在两者之间起了中介作用。说明金钱态度因子金钱行为倾向直接影响开放教育学生主观幸福感,另一方面通过社会支持影响开放远程教育学生主观幸福感。因此,建议开放教育从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师资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金钱观培养四方面着手,提升开放教育学生的幸福指数,促进其全面发展。

基于CL-TOPSIS法的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下载:73 浏览:430

符峰华1 尹正江2 唐纯武2,3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8年6期

摘要:
基于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指标体系构建分析,针对传统TOPSIS模型运用概念格加权群决策方法进行有效改进,试图通过实证分析深入剖析和系统识别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旨在为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内在因素相关研究在方法论层面提供有益借鉴,对未来更深入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和准备。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政策文本:基于政策工具——科技创新链的二维分析框架 下载:88 浏览:450

田进 谢长青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8年6期

摘要:
创新政策是推动科技水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创新政策对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具有显著效果。构建政策文本分析框架,分析当前农业科技创新政策施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日本对东南亚的联通政策构想及战略运作 下载:61 浏览:399

杨达1,2,3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以宏观、微观层面联通来拉拢东南亚国家并助力自身发展为目标,日本二战以来对东南亚实施联通政策,并进行了两个阶段的战略运作:二战后到21世纪初,依次侧重于经济、政治、制度和平衡类型实施联通战略;从21世纪初开始,着眼走廊联通战略,并凸显其中环境保护的"绿色"属性。走廊联通战略包括陆地和海洋,前者主要针对中南半岛的东西、南部经济走廊,后者主要涉及马来群岛的"东盟经济走廊"。同时,日本特别融"绿色"理念于"陆地走廊"联通,并通过依托日本企业、输出国内治理模式、设立环境关联中心等落实战略运作。针对日本战略运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需做好如下应对:找准"一带一路"与东盟地区相关走廊的联通机遇、深化"一带一路"的联通机制效应、落实"一带一路"多元联通的具体实践。

如何成长为高层次科技人才?——基于“双一流”建设高校校长的履历分析 下载:50 浏览:318

屠羽1,2,3 吴维库1 彭本红2,3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6期

摘要:
探究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成长路径与流动规律有助于正确、高效地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基于137位中国"双一流"建设高校校长的履历数据,通过利用统计手段与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其成长规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高层次科技人才普遍拥有境外成长经历,但博士阶段的学习主要在国内完成;博士后经历并不是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必备经历;高层次科技人才普遍拥有在政府和其他高校工作的经历,行政因素是影响其职业成长的重要因素;高层次科技人才主要围绕中国、美国、德国、日本和英国进行流动;美国是高层次科技人才境外流动的主要目的国家和中介国家。为此建议:①科技人员应避免过分追逐境外经历,要积累丰富的行政、教学与科研经验,切实提升综合能力与素质;②政府部门在行政任免时应遵循"选贤任能,人尽其才"原则,不断完善人才国际交流合作机制;③开发、成立专门的科技人才管理系统和部门,着手建设精细化管理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数据库。

基于迈克耳孙干涉仪与线阵CCD的金属丝杨氏模量测量方案 下载:71 浏览:330

姜悦 吴官东 《物理进展》 2019年11期

摘要:
杨氏模量是描述固体材料抵抗弹性形变能力的重要力学参数,对它的精确测量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中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设计了一种金属丝杨氏模量测量的改进方案,使用迈克耳孙干涉仪测定金属丝受力拉伸的微小形变量,用拉力传感器测量金属丝中的拉力,并用线阵CCD图像传感器结合单片机编程实现对干涉圆环移动的自动计数。将该测量方案与传统光杠杆法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可知,该方法能显著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降低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积极错觉:基于进化论和社会互动的视角 下载:41 浏览:422

陈洪岩1,2 谭顶良3 《心理学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积极错觉是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对于维持个体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进化论和社会互动论的视角对积极错觉进行阐述。从进化论的视角看,积极错觉有助于身心健康和认知适应;从社会互动论视角看,积极错觉有助于维持良好的社会关系。未来的研究需要深化积极错觉的跨文化研究,重视对特殊群体积极错觉的研究,并加强积极错觉的应用研究和脑机制研究。

民生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民生指数的分析 下载:41 浏览:464

乔榛 田明珠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12期

摘要:
民生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一个需要多角度进行探讨分析的问题,也是可以将二者加以综合考察的问题。无论是在人类社会漫长的演进中,还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呈现的特殊变化轨迹,民生发展与经济增长均展示了二者关系的一般性发展逻辑:从高度融合到经济增长对民生产生单向度影响,再到民生不仅以经济增长为基础,而且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民生的内容十分丰富,因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多样性特征。将民生作为一个整体构建民生指数进而考察民生建设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研究民生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重要取向。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以民生指数反映的民生发展与经济增长呈现较为明显的互动关系。从民生指数看,我国民生发展指数相对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从民生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看,经济增长对民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不断加强,而民生建设也显示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

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与陕西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下载:68 浏览:426

张华 王礼力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8年5期

摘要:
利用带有"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2000~2016年陕西省10个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在陕西省全局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鉴于此,从科技创新视角为提高陕西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出政策建议。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