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西法兰克地区家族势力崛起之探析——以曼恩为中心的考察 下载:78 浏览:424

王晨旭 《历史研究进展》 2018年6期

摘要:
9世纪生活在曼恩地区的权贵家族系加洛林上层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家族群体在发展各自势力的同时,见证了加洛林王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过程。在9世纪西法兰克地区的演进过程中,这些家族势力逐渐脱离了加洛林王室的束缚并走向独立,为10世纪西法兰克地区公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本文以曼恩地区为考察中心,在梳理主要家族势力在此地区的权力网络以及同加洛林王室博弈的基础上,将曼恩地区权贵家族势力之崛起对9世纪末西法兰克地区政治网络的影响和重构做一简要梳理。

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下降及社会成因研究 下载:85 浏览:518

徐瑞骐 《中国体育科学》 2020年12期

摘要:
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下滑,成为国家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国家出台相关促进文件,但是收效甚微。本文通过查找文献的方法,从各个方面对中小学生体质下滑的原因进行深入讨论分析。在现有学生体质状态不良的情况下,从学校、社会、家庭等因素对学生体质下降进行各式各样的分析,为我国中小学生体质提升制定出更多的促进措施。

一柄双刃剑:伪满初期东北北部农户的负债问题 下载:85 浏览:491

彭瑞轩 费驰 《历史研究进展》 2018年2018期

摘要:
伪满初期,东北北部地区的农户借贷主要有个人、政府以及商铺三个途径。这些借贷是农户最重要的融资手段之一。借贷来的资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户的资金短缺问题,也客观上推动了农户之间的资金流动,自发维系了农村社会的稳定。然而,如同一柄"双刃剑",其负面作用也非常明显:建立在缺少政府监管之上的负债关系很容易崩溃,将负债农户推向破产的边缘,进而威胁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农村社会稳定。

“再造身心”:《旅行杂志》与民国中期城市知识群体的休闲旅行书写 下载:36 浏览:224

周博 韩宾娜 《历史教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旅行杂志》是近代中国第一本旅行类刊物,本文以其自创刊至抗战前的10年间(1927—1936)所刊载的国内游记为基本史料,通过游记作者的自我书写从主体视角把握旅行动机的产生及其促发因素,借以从一个侧面理解民国中期城市知识群体的生活方式及内心状态。休闲旅行对于近代中国城市知识群体而言,既是对城市环境和喧嚣生活被动地逃离与暂避形式,也是在工作苦役之外主动寻求身心愉悦的休闲活动,两者虽在主体的短期情绪波动间彼此抵消,但在此过程中,休闲旅行对于城市知识群体而言,实现了补偿与疗愈的"再造身心"功能,生成了一种现代性的身体话语书写方式。

朱寰先生的治学与教学方法 下载:30 浏览:188

曹巍1 朱寰2 《历史教学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朱寰先生在世界古代史、俄国史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与此同时,在世界史教学和学生培养方面,先生亦颇有建树。在治学方面,先生讲求严谨的治学态度,注重学习与思考的相互结合,在广博的基础上力求精专;在精专指导下,务求广博。在教学方面,先生重视言教身教不能割裂且身教重于言教,提出了明确目标,因材施教以及以爱从教,推己及人,先生以"三为"之道——为人、为师、为学的理念贯穿整个执教生涯。

江户日本学者的徂徕学批判:以“礼乐”和“功利”为中心 下载:38 浏览:256

高悦 《历史教学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日本古学派的代表人物荻生徂徕所提出的"礼乐论",一方面欲通过外在的"礼乐之教"来培养"君子之才",另一方面作为政治思想又能够调节"刑政之严"带来的弊病,被徂徕赞称为"治之极",曾在近世日本风靡一时。然而徂徕学不到半个世纪便遭到了批判,正学朱子学从异端之学、重利轻义、空谈礼乐三方面,对徂徕学进行了功利化的解读。其中,除了"礼乐"在实践中遭受的挫折外,"一道德以正风俗"的政治诉求也是导致"功利"徂徕学形成的原因。

战时日本官方妇女团体的地位、作用与双重角色 下载:36 浏览:253

王文佳 《历史教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战时日本官方妇女团体,是日本出于建立战时体制的需要,由官方扶持、授意成立和领导的具有国家主义、法西斯主义性质的妇女组织。它是战时体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发疯狂杀戮、支持侵略战争、维持战时经济、稳固后方阵地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战时日本官方妇女团体及其领导人和成员,既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直接受害者,也是遭受侵略国家人民的间接加害者,应该对自己加害者的角色进行深刻反省,以便在防范和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民国时期铁路旅行指南与旅游地空间结构的嬗变——以环渤海区域为中心(1912—1937) 下载:62 浏览:251

闻虹 曲晓范 《历史教学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铁路旅行指南是民国时期铁路大众化以后大量出现的一种新式资讯类书籍。其内容包罗万象,包括铁路各线运行时刻列表,沿线各站风景名胜推介,商旅、时讯及休闲娱乐设施等内容。以环渤海区域为代表的铁路指南既是施政者发展区域经济、拓展旅游客源的媒介,也是平民百姓行旅生活的指南。铁路指南的文本既展现了近代铁路沿线旅游地空间结构的迁移,也在客观上促进了旅游模式的转型。

“西周王朝”观念源流考——兼论先秦“西周”语词的历史变化 下载:42 浏览:281

付瑞珣 《历史教学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西周王朝的观念以"周亡"的形式萌生于两周之际。东周时期兴起的"周衰"观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西周王朝观念的进展造成了困境,但也促使了其认知的多元化。在"周亡"与"周衰"的对垒中,西周王朝观念终以三代历史反思与王朝历史叙事的方式成熟于春秋战国之时。虽然如此,先秦时期的"西周"一词只有周族、西方、王城与西周国四层含义,并不指代镐京,更无西周王朝的意味。"西周"语词与王朝观念的重合,盖始于汉代。

论福特政府的对韩军事政策 下载:76 浏览:411

贺飞 《历史教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美国福特政府时期在亚太地区实行"太平洋主义"。在新的军事安全政策指导下,福特政府制定了维持在韩军事存在、增强韩国自保能力等军事战略举措。这既有对尼克松时期战略收缩政策的继承,又突出强调美国在亚太地区军事的存在和介入。但由于福特政府并没有向韩国作出新的承诺或投放新的军事力量,因此从本质上讲,福特政府的对韩军事政策只是"尼克松主义"在亚洲新形势下的延续和发展。

加洛林“王者镜鉴”:一个整体视野的考察 种法胜 下载:69 浏览:472

种法胜 《历史教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作为阐说君王统治道德、王权理论与实践的文献,"王者镜鉴"在中世纪早期特别是加洛林时期集中出现,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本文从整体视角出发,考察加洛林"王者镜鉴"形成的文化起源、与时代需要的关系以及主要关涉主题,最后总结其历史意义,以期探究控制加洛林话语世界的文化精英所建构的理想中的王权模型。

罗素史学思想中的逻辑原子主义理路 下载:68 浏览:487

胡术恒1 周巩固2 《历史教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伯特兰·罗素的史学思想与其逻辑原子主义思想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他在历史领域提出的"历史推动力"与其逻辑原子主义的思想是一致的;罗素在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和阐述上,也表现出了对于概率论的借助;同时,他指出历史的价值不在于事实,这符合逻辑原子主义对语言哲学的定位。

冈千仞的中国观——以《观光纪游》为中心 下载:89 浏览:490

胡天舒 《历史教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中法战争前后,冈千仞受王韬之邀游览中国。在现实层面,声称要在中国寻找振兴汉学之道的冈千仞目之所及却是中国城市之破败、儒学之颓废、经毒之盛行、烟毒之泛滥及士人之闭塞,"三毒"侵体,病势尪羸。在确诊中国诸种病症后,冈千仞进献了"药石之语"。在内政上:禁鸦片;废科举,立学校;改制度,兴洋务;究格致之学,讲富强之实。在外交上:对欧美以礼相待,利用欧美矛盾折冲樽俎。显然,面对东方病症,自称汉学家的冈千仞开出的却是一签"大仿欧美"的西药处方。冈千仞的这种身份错位,以及在对甲申事变和琉球争端上所发言论的逻辑陷阱,反映的正是深藏于冈千仞思想底层的日本主义立场。

19世纪英国“城市之肺”的概念形塑与绿色空间建设 下载:87 浏览:488

严玉芳 《历史教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在19世纪伦敦绿色空间建设的话语体系中,"城市之肺"这一身体化概念贯穿始终,并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一比喻是在"瘴气致病"理论和"自然系统"思维以及伦敦城市蔓延吞噬大量绿色空间的综合作用下出现的,随后经过城市公共卫生改革者等推崇者的宣传,逐渐从"净化空气""储存新鲜空气""呼吸场所""公共休闲地"等概念喻指走向包括公园建设、公地保护、墓地公园化在内的绿色实践,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城市之肺"的比喻经历了概念复制和再生产的过程,也是唤醒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话语工具,它与当时的社会关心和当前的绿色政治均相吻合,具有历史与现实的共时性特征。

高等教育扶贫:比较优势、政策支持与扩展路径 下载:59 浏览:451

孙涛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4期

摘要:
高等教育通过显著提高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水平实现扶贫脱贫的目标,相较于其他扶贫方式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以及高校定点扶贫是国家层面高等教育参与扶贫的几项主要政策。本文认为,在政府既定的扶贫政策之外,通过引导高素质人才服务于农村贫困地区与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扶持贫困地区高校发展、扩大高等教育定点扶贫范围、提升贫困学生学业和综合素质为基础的就业能力、增加贫困生家长培训以及完善高等教育扶贫评价机制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扩展高等教育扶贫的路径,发挥高等院校参与扶贫的能力。

城市河泥与城市废炭结合资源化处理的探讨 下载:53 浏览:368

王忠强1 解萌萌1 吴良欢2 胡浩南2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8期

摘要:
清淤河泥是城市水体治理的重要内容,河泥急需合理资源化处理;而以厨余垃圾、工农业加工业有机废料和园林修剪物为主的城市废"炭"的处理也是城市管理的难题,将两者作为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结合的资源化处理用于城市生态建设,将有助于两大废物的就地解决和消减。文章综述了城市河泥和废炭资源化处理现状,就二者结合资源化利用的方式方法进行探讨。

卢梭的三组范畴对现代文明的重写 下载:62 浏览:468

田冠浩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1期

摘要:
卢梭开创了现代政治哲学的三个重要例外。他将自然的简朴、自足和恒久视为评判文明的标准和塑造文明的范本;他深刻意识到了理性的脆弱,转而强调德性对于政治社会和幸福人生的根本重要性;他蔑视和抨击古典经济学,主张保留经济的道德和政治品性,并通过重塑公民的欲望和荣誉感,使现代经济回归对简朴幸福和高尚人生目的的追求。卢梭思想的这些独特方面对反思和挽救现代文明的危机,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行动控制风格对情绪与空间工作记忆关系的调节效应 下载:47 浏览:352

冯墨女1,2 刘晓明1 《心理学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以90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行动控制风格对情绪与空间工作记忆关系的影响。采用3(情绪体验:中性、积极、消极)×2(行动控制风格:行动导向、状态导向)混合实验设计,进行延迟匹配记忆任务实验。研究发现,中性与积极情绪体验下,行动导向与状态导向空间工作记忆的反应时与正确率均无显著差异;消极情绪体验下,行动导向与状态导向空间工作记忆结果差异显著,行动导向的反应时更短,正确率更高。结果表明,消极情绪体验下,行动控制风格对情绪与空间工作记忆的关系起调节作用。

明清帝制农商社会说的问题意识与研究取径 下载:66 浏览:400

赵轶峰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明清帝制农商社会说讨论的根本问题是明清中国的社会结构与历史趋势,旨在通过在世界历史的视野下考察明清中国的基本组织、运行方式,阐明其类型特征及其与现代社会的关联。中外学术界以往的相关研究,各有所见,也各有局限。其中,停滞论、单一因素决定论、欧洲中心主义是普遍的问题。明清帝制农商社会说注重结构分析、实证、文明史观,是在对已有方法进行批评性审视基础上做出"综合修正"的尝试。该说主张:明清时代的中国社会并没有陷入停滞,而是发生了多方面的发展,并与该时代的全球化运动相关联;明清帝制农商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农商经济共同构成社会基础且与帝制国家体制形成共生格局,其继续演进有更大规模市场经济化的前景,中华文明内聚运动接近完成,而与西欧同时发生的社会演变不在同一轨道上;明清中国呈现为一种学术界以往熟知的各种理论、模式说都不曾具体阐释的形态。对于学术界针对此说提出的一些质疑,本文也做了回应。

少数民族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路径、制约因素及建议 下载:48 浏览:371

洪晓畅1,2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少数民族青少年形成中华民族认同的路径主要包括家庭熏陶、学校教育、传媒渗透、个人阅历影响和重大事件激发等五个方面。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成为影响少数民族青少年中华民族认同的主要制约因素。倡导和普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共识,着重建设和物化凝聚各民族文化的中华文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认同的坚实基础上建构和提升中华民族认同,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良性互动,组织开展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交流活动,全面正确地执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积极构建正面引导的全媒体渠道,有效抵御民族分裂势力的影响成为提升少数民族青少年中华民族认同的主要着力点。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