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网络公益社会认同影响因素及产生机制研究 下载:25 浏览:189

李海芹1,2 张辉1 张承龙1 《当代管理》 2019年1期

摘要:
本文运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对网络公益社会认同的影响因素和产生机制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构建了网络公益社会认同的影响因素及产生机制的模型。研究确定了网络公益认知、网络公益参与动机、网络公益行为、公益环境、关系强度、个体差异性和公益参与激励七个主范畴,提出网络公益社会认同会经历从认知认同、动机认同到行为认同三个阶段,并受到公益环境、关系强度、个体差异性和公益参与激励四个主要因素的影响,最后从政策、公益组织、互联网平台和媒体、社会公众等角度提出了建议。

非线性晶体产生的空心光束中大尺寸粒子囚禁与导引 下载:64 浏览:450

宁效龙 王志章 裴春莹 尹亚玲 《现代物理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ZnSe晶体产生的空心光束与光泳力的大尺寸粒子二维囚禁与一维导引、三维囚禁方案.理论上分析并计算了单个非线性ZnSe晶体产生的空心光束内粒子受到的横向与纵向光泳力,纵向光泳力的大小同粒子尺寸与光束尺寸比例的四次方成正比,与空心光束功率成正比,方向与光束传播方向一致.粒子尺寸与空心光束尺寸越接近时,横向光泳力的大小越大.结果表明该光泳力可以实现对大尺寸粒子的二维囚禁,同时可对粒子进行长距离(米量级)一维定向导引;理论上分析并计算了基于双非线性ZnSe晶体产生的局域空心光束内粒子所受横向与纵向光泳力情况,光泳力与系统参数的依赖关系与单个非线性晶体产生的空心光束中的粒子受力情况类似,不同的是该条件下纵向光泳力指向光束中心.结果表明该局域空心光束可以实现大尺寸粒子的三维有效囚禁.基于非线性ZnSe晶体产生的空心光束或者局域空心光束可以作为大尺寸粒子非接触式有效操控的工具,在现代光学以及生物医学中有潜在的应用.

热力管道焊接裂纹产生原因分析及修复工艺 下载:93 浏览:497

赵芳 《交叉科学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某城市供热管道安装工程中,有一道焊口出现裂纹,通过对裂纹的宏观特征及断口形貌分析,判断为结晶裂纹,本文主要分析了裂纹产生原因,提出返修工艺,并应用于返修实践中,以确保焊接质量.

问题导向的相关系数概念产生过程及应用研究 下载:37 浏览:276

臧鸿雁 傅双双 《数学应用》 2020年10期

摘要:
在一门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总会遇到很多的数学概念.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对搭建一门数学课程知识体系非常重要.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的相关系数为例,以问题为导向挖掘相关系数概念产生的缘由和过程.并介绍了相关系数在密码学领域的应用,相关系数能够成为度量安全性的一个指标.

环渤海近海岸雾产生的天气条件及边界层特征分析 下载:83 浏览:424

田梦1 吴彬贵2 黄鹤2 王兆宇3 张文煜1 《气候变化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利用渤海沿岸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四分量辐射仪和超声风速仪等多种观测反演资料,并结合常规站点气象资料,卫星云图,浮标气象水文观测和FNL(Final)再分析资料研究了2016年12月17~19日一次环渤海大雾个例产生的天气水文条件以及边界层垂直分层的辐射和湍流特征。研究发现:(1)此次大雾出现在大陆低压前部、入海高压后部的西南低空急流控制区域,与强急流相伴的暖湿平流输送为雾区提供了稳定的逆温和持续的水汽积累,非常有利于大雾天气的形成;(2)水汽通量的分布与低空急流的移动密切相关,近地面比湿的增速与低空急流的强度成正比;(3)由于低空急流的水汽输送增湿了环渤海低层大气,从而增强了大气辐射的衰减效应,导致雾形成前向下短波辐射逐渐减小,向下长波辐射不断增加,净辐射在大雾形成后趋近于零;(4)逆温有效抑制了湍流的发展,近地层湍流动能和摩擦速度微弱。

员工股权激励对企业经营业绩会产生补充的提升效应吗? 下载:71 浏览:505

胡景涛1 宿涵宁2 王秀玲1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9期

摘要:
自2014年《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出台之后,员工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备受关注,其与高管股权激励的互动效应则一直是有待突破的迷雾。本文以2006-2017年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不同类型的股权激励强度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的预期作用并不确定,不过员工股权激励充当了有效的补救角色,有助于公司业绩的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关系在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模式、股权激励有效期较长、员工搭便车程度较低、激励员工人数较多以及企业性质为非国有企业的条件下更显著。本文研究结论对于企业完善股权激励制度并充分发挥员工股权激励的价值效应提供了明确的经验证据。

无锡高新区危险废物产生及处置利用现状与建议 下载:44 浏览:441

陆祎品 郭赟 黄晓峰 钱国锋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9年8期

摘要:
以2017年无锡高新区危险废物产生数据为依据,对不同类别和不同行业危险废物的产生量进行统计,分析危险废物的处置利用现状,从增加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建立危险废物收集点等方面对现有问题提出了建议。

华北地区雾霾产生的原因和分析预报 下载:79 浏览:429

黄永利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4期

摘要:
工业现代化的发展通常伴随着工业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华北地区作为我国传统的工业源地之一,自我国工业现代化开始就深受工业污染的困扰。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发展,工业需求量的增长,华北地区的工业产值不断提高,重工业发展迅速,使得原本的环境问题更为恶化。其中空气污染尤为严重,已经影响到了我国华北地区的居民健康问题,严重威胁着华夏民族的生存环境。因此,本文将从地形、环境、化学成因、污染源等方面对雾霾的成因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雾霾治理提供参考。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冻雨过程的模拟及其产生的可能机制 下载:78 浏览:301

柳贵钧 王飞 沈晗 冯向阳 张伟 《气候变化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为了探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冻雨过程产生的可能机制,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风云2号E星(FY-2E)的云顶亮温(Black Body Temperature,TBB)逐小时资料及风云3号A星(FY-3A)反演的云顶高度日平均资料做为检验依据,使用美国非静力中尺度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对2013年1月31日发生在首都机场附近地区的一次冻雨过程进行模拟,得出以下结论:1)模拟结果中的云顶温度与FY-2E的TBB逐小时资料对应较好:此次冻雨过程,整个降水云系云顶温度在0-6°C之间,模拟结果水成物的垂直分布也得到了较好的印证;通过FY-3A反演的云顶高度日平均资料的检验,证明此次冻雨过程的云高基本维持在3 km左右,而且云微物理固态项的含量少。2)云顶温度、云顶高度实况与模式模拟表明此次过程是一次典型的暖雨机制冻雨,这说明产生北方冻雨的可能机制并不单一,冰相机制与暖雨机制可以同时存在。

±500kV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单极接地故障健全极母线过电压产生机理 下载:87 浏览:510

赵翠宇 齐磊 陈宁 崔翔 马江江 《电网技术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为实现我国间歇式清洁能源大规模、远距离消纳,服务低碳奥运,国家电网公司拟在张北建设±500 kV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示范工程,是世界上首个具有网络特性的直流电网工程,且与以往工程不同的突出特点是采用架空线构成金属回线网络。建立了基于实际拓扑结构的过电压仿真模型,仿真了直流电网不同位置发生单极接地故障时各换流站的母线过电压水平,发现存在健全极过电压比故障极过电压更大的特殊现象。根据实际物理意义对健全极过电压进行分解,并分析影响程度,得出产生健全极过电压的根本原因是中性点电位抬升的结论;基于金属回线网络的电路结构,研究了接地极电阻、金属回线限流电抗器参数对中性点电位抬升的影响程度,为其他工程的绝缘配合提供理论指导。

咸宁市危险废物产生处置现状与建议 下载:30 浏览:347

晏威 郝汉舟 程谦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8年1期

摘要:
咸宁市危废产生单位85家,产生量867.746t/a,产生类别12种,包括工业源、医院源和生活源三部分。危废处置企业3家,处理规模5.95万t/a,处理危废类别45种,处置规模和处理类别均满足全市危废处置要求。针对全市危险废物处置企业建设不合理、收集难度大问题,结合地方产业发展规划及危废产生特点,提出完善危废收集和处置项目布点建设的建议。

噪声诱使模块化神经元网络产生随机多共振现象 下载:92 浏览:454

刘赵凡 孙晓娟 李慧妍 《动力技术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首先,研究了噪声在多模块神经元网络中诱导的随机多共振现象.随机多共振现象是指存在不同的噪声强度,系统在这些噪声强度下对阈下信号的响应达到局部最优.其次,以FitzHugh-Nagumo神经元构成的模块化神经元网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发现,神经元网络的系统响应随着噪声强度的增加多次达到局部最优,即产生随机多共振现象.同时,通过分析神经元网络平均膜电位的时序图,发现噪声通过诱导神经元网络在一个周期内产生多次发放进而诱导多次共振.最后,我们分析了两个子网络中加入不同强度的噪声时,噪声诱导神经元网络中的随机多共振现象.结果显示,当两个子网络加入不同强度的噪声时,随机多共振现象也会产生.

手术室电外科设备产生烟雾颗粒对手术人员健康的危害及防护策略 下载:48 浏览:367

陈玮玮 《中国设备》 2025年1期

摘要: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精细化的手术操作需求,电外科设备在现代手术室中的应用已不可或缺,其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的热能来切割、止血、凝固等,极大地提升了手术效率,降低了手术风险,并取得了显著的患者治疗效果。然而,在享受电外科设备带来便利与高效的同时,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烟雾颗粒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本文综述了手术室电外科设备如电刀、超声刀、磨钻等在手术过程中产生的烟雾颗粒对手术人员健康的潜在危害,并探讨了相应的防护策略。通过分析烟雾颗粒的组成、健康影响以及现有防护措施,旨在为手术室工作人员提供科学的防护指导,减少职业暴露风险,提升手术室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武夷岩茶品质缺点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下载:71 浏览:473

徐陵 《中国农业》 2019年2期

摘要:
武夷岩茶加工工艺复杂,品质风格独特,具"有味轻醍醐,香薄兰芷"之感,誉称"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的"岩韵"誉满天下,其独特品质风味和特有岩韵的形成是"天、地、人"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武夷岩茶也存在许多品质缺点,且产生原因复杂。基于此,结合武夷岩茶常见的品质缺点及产生原因进行总结分析。

探讨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产生的影响 下载:133 浏览:1777

戴竟怡 李丽琼 陈文君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11期

摘要: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50例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与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比肢体运动功能状况。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高(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凸显其价值,可推行使用。

城区典型变电站噪声产生及治理措施研究 下载:89 浏览:897

刘煦力 《电力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噪声污染防治是变电站电网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为了更好的解决变电站噪声污染影响周遭居民正常生活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探寻解决方法,本文介绍了变电站噪声的产生原因、特性及危害,并简单分析了目前常用的变电站降噪技术,最后提出治理变电站噪声现存的一些问题。

浅析歌唱中共鸣产生的条件 下载:96 浏览:393

黄帅 《当代音乐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本文主要对共鸣在男中音歌唱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和阐述。论及共鸣在声乐演唱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同时,重在阐明产生共鸣所具备的必要条件。本文通过对共鸣在男中音歌唱中运用的探讨,力求将共鸣产生所具备的条件通过文章论述得更加准确,为声乐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参考。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设计 下载:64 浏览:357

董霄梦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18年11期

摘要:
<正>一、教学设计《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本节采用"设疑激趣、互做互动、合作探究、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即通过课堂魔术"神奇的笔筒"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让学生尝试自己动手实验探究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通过合作互助领悟科学的探究方法,提升科学探究能力,最后探究出问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的梭鲈野生群体遗传结构 下载:66 浏览:462

鲁翠云 孙志鹏 曹顶臣 耿龙武 那荣滨 吴学工 郑先虎 《水产研究进展》 2024年2期

摘要:
为了解梭鲈种群的遗传结构,实验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Ⅰ)基因部分序列分析了中国6个和中亚2个群体的遗传差异,并与欧洲群体的单倍型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在640 bp的COⅠ基因序列中检测到5个变异位点,定义了7种单倍型,发现Hap1为8个梭鲈群体的共享单倍型,且与欧洲群体的HapA相同,在中国群体所占比例(93.36%)高于中亚群体(72.58%)和欧洲群体(53.85%);Hap2和Hap3是中国群体的特异单倍型,而Hap4~Hap7为中亚群体的特异单倍型。单倍型序列的聚类图和网络图均显示Hap1/A为梭鲈群体的原始单倍型,中国和中亚群体的特异单倍型相对于原始单倍型仅有1~2个位点的变异,属于Hap1/A的亚型,与欧洲群体的特异单倍型具有较大的差异。每个群体检测到1~4种单倍型,斋桑湖(ZS)群体单倍型最多,而中国的腾格里湖(NX)、兴凯湖(XK)和鸭绿江(YJ)群体仅有1个单倍型(Hap1);塔什干(TS)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π)最高(Hd=0.514±0.069;π=0.000 79±0.000 11),其次是ZS群体,而中国梭鲈群体的多样性参数较低。AMOVA分析结果显示,梭鲈群体间遗传变异占20.74%,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高(0.15≤Fst=0.207 36<0.25),TS群体与ZS群体和中国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极大(Fst>0.25),中国群体中仅黑河(HH)群体与其他群体的遗传分化较大,而中国其他5个群体间无遗传分化。基于群体间遗传距离的系统进化树显示,来自中国的6个梭鲈群体与哈萨克斯坦的ZS群体聚为一支,而乌兹别克斯坦的TS群体独立为一支。研究结果为梭鲈群体的繁殖及放流管理提供了参考。

三疣梭子蟹受精卵离体孵化技术 下载:68 浏览:471

牛雪莹1 任志明2 吴佳颖1 母昌考1 王春琳1 《水产研究进展》 2024年2期

摘要:
为了探究三疣梭子蟹受精卵的离体孵化技术及效果,本研究先后开展了受精卵块最适分离液种类及作用条件的筛选、分离液处理不同发育期受精卵离体孵化的差异、分离液处理对受精卵卵膜的结构影响,及分离液处理受精卵对孵化后幼体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木瓜蛋白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分离液,在浓度为0.09 g/mL,分离时间30 min时,分离率可达到99%以上;经过分离液处理后的各期受精卵均能孵化出幼体,卵内溞状幼体期离体胚胎孵化率最高,为89.0%±3.3%,未经处理的对照组为70.0%±4.8%;卵裂期离体胚胎孵化率最低,为58.0%±3.9%,对照组为31.0%±2.3%,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的孵化率明显提高。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经过分离液处理的受精卵卵膜结构疏松,且厚度降低,符合处理组孵化率增加这一现象,干露、福尔马林溶液胁迫和行为学测试对不同处理组的幼体进行质量评价的结果显示,处理组和对照组幼体活力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实验所获得的分离液可以有效提高三疣梭子蟹受精卵的分离率和孵化率,且不影响幼体质量,可为三疣梭子蟹及其他甲壳动物受精卵的离体孵化提供参考。本研究可为三疣梭子蟹的苗种繁育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也将为基因编辑辅助育种等技术的实施奠定基础。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