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本土市场规模扩大一定有助于价值链攀升吗? 下载:23 浏览:429

金莹1 戴翔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11期

摘要: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本质是既定生产环节和阶段在不同区位的配置,市场需求因素是影响区位配置的关键因素之一。本土市场规模扩大会通过诱发价值链生产环节梯度转移的作用机制,影响制造业分工的地位。对于已经处于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国家而言,这种诱发作用体现为由高到低的梯度"回流",由于"回流"的部分"低于"其原有的生产环节和阶段,从而使其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有"下滑"趋势;对于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的国家而言,上述诱发作用体现为由低到高的梯度转移,从而有利于承接国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攀升。文章选取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处于主导地位的美国,以及以"低端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中国作为比较研究对象,检验了上述理论假说的判断。本文的研究发现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深化认识本土市场规模扩大对制造业攀升全球价值链的作用,而且对于如何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也具有重要政策意涵。

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论析 下载:51 浏览:400

单军伟1 张瑞才2,3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马克思指出资本按照自己本性塑造了一个普遍联系的世界体系,在马克思所指明的历史时代里,资本逻辑是理解把握这个世界体系的本质根据,但资本逻辑所创制的世界共同体是一种虚假的共同体,塑造了片面的普遍性意识,造成民族国家间非均衡发展及连接纽带不稳定性。马克思揭示了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必然走向自我否定,昭示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共同命运的前景。人类命运共同体以规导资本逻辑为建构原则,利用资本逻辑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魔力解决全球性发展缺位问题,以合作共赢的实践安排规导资本逻辑的分配原则所带来的发展不均衡矛盾,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扬弃资本的形而上学。

全球贫困及其中国方案——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一个全球共享平台 下载:65 浏览:424

伏佳佳1 张鑫焱2 张国清3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贫困是一个世界难题。解决贫困存在三个伦理原则:生存权原则、充分满足原则和公平原则。解决全球贫困的现有方案大多是人道主义援助性质的,旨在解决生存性贫困,满足人的生存需要。也就是说,主要停留在第一个原则上,并且其援助对象是贫困国家和地区,忽视了富裕国家和相对发达国家的贫困问题。中国政府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借助于中国崛起给世界贫困国家和地区提供摆脱贫困的机遇,开展互惠的、可持续的多边国际合作,尝试提供解决全球贫困难题的中国方案,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一个全球共享的平台。这是一个全新的消除贫困战略,不仅将为贫困国家的贫困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而且将为富裕国家的贫困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原则下的全球气候博弈分析 下载:32 浏览:414

荆克迪1 师翠英2,3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3期

摘要:
国际气候谈判目前已经进行超过20年,随着国际政治体系、经济体系的不断变化,各国之间围绕气候问题的博弈也在不断进行。本文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出发,以全球环境谈判模型(IEAs)为基础,引入国家的"社会偏好"这一概念,从利己效用、公平效用和效率效用三个维度建立国家效用函数,从博弈论角度对国家的减排行为进行讨论与分析。研究结论显示:国家的社会偏好对国际气候合作有着显著影响,利己效用对合作减排产生不利影响,公平效用对合作减排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而效率效用对合作减排产生有利影响,参与减排的国家数量越多越有利于提升减排水平。另外,惩罚机制的存在可以有效遏制搭便车及偷懒行为,进而促进合作减排。最后,本文结合目前国际气候博弈格局分析中国的定位,对我国如何参与国际气候谈判和制定能源经济政策提出对策和建议。

基于金融支持视角的全球科创中心建设路径研究 下载:83 浏览:474

刘恒怡1 宋晓薇2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8年10期

摘要:
科技创新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不同的金融形态对应着技术创新的不同生命周期发展阶段,单纯的一种模式难以获得持续的发展,对于北京和上海等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国际碳排放博弈的根源、困境和出路 下载:64 浏览:410

单良艳1 何海燕1 张汉飞2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明确提出的目标是,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应稳定在气候系统免受危险干扰的水平上,同时应加大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力度。然而,受不同国家利益集团的不同诉求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集团分化的影响,国际上对于这一目标的量化标准、每个利益相关方应该承担的减缓责任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论,国际气候谈判屡陷僵局。只有公平分摊减排份额,建立减排监督机制,完善全球气候治理机制,让节能减排成为常态,才能开创全球气候治理的新局面。

金融支持与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国际经验与启示 下载:51 浏览:432

孟祺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8年4期

摘要:
国际经验表明金融支持对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作用举足轻重,美国硅谷、日本筑波科学城、以色列特拉维夫、台湾新竹等地区的实践都证实了这一点。这对国内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有重要启示。

全球纳米科技前三强机构三螺旋创新网络分析 下载:81 浏览:505

栾春娟1,2 尹娜娜1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8年4期

摘要:
探索全球纳米科技论文前三强机构的三螺旋创新网络,对促进我国纳米科技的发展和纳米科技成果的转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选择了全球纳米科技论文产出的前三强机构,中国科学院、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和美国能源部,运用Cite Space和VOSviewer等信息可视化软件,探测了全球纳米科技前三强机构的三螺旋创新网络和这三个机构的高产合作机构,以及其中产业参与的子网络。分析结果揭示了前三强机构纳米科技三螺旋创新网络的共性与差异。美国国家实验室引领美国纳米科技发展的实践、法国更多高产机构参与纳米科技创新发展的实践,对我国纳米科技的三螺旋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思路。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俄侨戏剧 下载:69 浏览:391

王亚民1,2 《当代艺术》 2020年7期

摘要:
俄侨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独特存在。他们为中国哈尔滨、天津、上海等地带来了品种多样、瑰丽夺目的舞台戏剧,不仅使哈尔滨拥有"音乐之都"的美誉,也使他们成为"上海国际艺坛的半壁江山"。俄侨在中国的舞台表演极大地推动了西洋戏剧在中国的发展,催生了一批艺术学校和演出场馆。他们曾在中国西洋戏剧的传播、教育和城市音乐文化生活中做出过突出贡献,是现有中国戏剧史、中西音乐交流史、中国音乐教育史相关著作中缺失的一环。

中美贸易摩擦对全球及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 下载:55 浏览:326

赵世佳 左世全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3期

摘要:
2018年,特朗普政府已先后对价值340亿美元、160亿美元与2 0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25%及10%的关税。作为反制措施之一,我国也对部分自美进口商品加征了关税。汽车产业产业链长、覆盖面广,在中美互征关税清单中,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商品成了"主战场"之一,中美在汽车领域的贸易摩擦对全球多个国家都带来一定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关键时期,系统分析中美贸易摩擦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此,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竞争新优势;二是坚持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技术掌控能力;三是强化多边合作机制,提高抵御风险能力。

我国智库全球传播的七大“短板” 下载:78 浏览:458

李刚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8年2期

摘要:
随着全球治理体系不断深化,作为谋划全球治理格局的重要环节,我国智库面临如何服务国家参与全球治理,提升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增强软实力和话语权的紧迫任务。目前,我国大多数智库在组织观念、研究平台、知识产权、人力资源与机构运营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影响了智库全球传播体系的建设。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传播专家队伍建设,主动化挑战为机遇,迎接我国智库全球传播新时代。

全球化背景下云南宗教文化交流的实践——以佛教国际论坛为中心 下载:49 浏览:386

萧霁虹1 张书采2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各国文化交流与互动不断加强。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意识形态,是推进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国宗教团体在中国民间外交层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佛教成为了中国云南与周边国家交流的重要文化交流载体。其中,"崇圣论坛"和"南传佛教高峰论坛"以宗教学术论坛形式促进了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对话,是区域性佛教国际论坛在宗教文化交流中的实践和探索。二者运用宗教关系改善相互认知,为中国与周边国家间关系的发展夯实民意基础,促进民心相通。

数字创意产业全球价值链重构战略研究——基于内容、技术与制度三维协同创新 臧志彭 下载:35 浏览:424

赵康康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8期

摘要:
建构于传统制造业基础上的全球价值链理论不适用于新兴的数字创意产业,亟须进行理论范式创新。数字创意产业是内容、技术与制度三维协同创新驱动的新型业态,与传统制造业全球价值链至少在研发、生产、产品、审查、营销、物流、消费、特征效应与生命周期等十个方面存在关键区别,并且数字创意产业全球价值链具有衍生效应、共享效应、嫁接效应和外溢效应,由此决定一旦某国数字创意产业全球价值链被他国"俘获"或"低端锁定",该国未来产业竞争力将被牢牢控制。基于中国数字创意产业全球价值链重构战略立方体模型的研究发现,对于NVC高成熟度的数字创意细分行业应采取市场优先、成本领先和兼并收购三大"主动出击型"战略;对于NVC低成熟度行业而言,应根据GVC成熟度和行业成熟度采取相适应的战略,逐步提升数字创意产业在全球的影响力,进而确立数字创意产业全球价值链主导者的战略地位。

呼吸道合胞病毒相关疾病全球负担及治疗新策略 下载:41 浏览:435

杨男 尚云晓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9期

摘要: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是全世界范围内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也是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RSV感染不仅可能加重原有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可能引起反复喘息发作等后遗症,给全球儿童卫生健康造成重大影响及负担。临床上,用于预防或治疗RSV感染的药物较少,多种药物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该文拟对RSV感染现状、长期影响及预防和治疗药物研制的新进展进行阐述。

基于全球创新链构建国际创新型城市的研究——以中国广州市为例 下载:64 浏览:458

林学军 俞洁 曹紫琳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8期

摘要:
广州一直是广东省和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领头羊",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丰富的创新资源。但是,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大城市中,广州的创新竞争力相对较低,整体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经济增长乏力,亟须改变其在全球分工中的不利地位,发挥其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应有的作用。通过全球创新链,广州可以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利用全球创新要素提高创新能力,推动广州产业升级。本文使用层次分析法和出口产品竞争力分析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广州建设国际创新城市的现状,并以全球创新链的视角分析广州在建设创新城市中的不足,提出广州必须先强壮本地的创新链,将广州创新链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链相结合,然后将广州创新链延伸到全球创新链,积极招揽全球创新人才,加强国际创新合作,嵌入全球创新链的高端环节,以全球创新链提升广州全球价值链地位的策略。

关于“变化”的观念碰撞和知识生产——全球史视域下的汉译《斯宾塞尔文集》 下载:82 浏览:510

彭春凌 《文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汉译《斯宾塞尔文集》关涉着译者章太炎早期整个知识图景的建构。作为跨语际实践的结果,《斯宾塞尔文集》原文与译文的差异,能体现在19世纪中后期,同时被"进步"的现代经验所裹挟的英、中两国的代表性知识人,跨越四十年的观念碰撞和心态抵牾。而作为全球知识生产的一个环节,《斯宾塞尔文集》位于自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以来英国认知中国,与鸦片战争后中国通过接触英国来认知世界,这两条接触线的交汇点上。此外,《时务报》"东文报译"的日译新词及其传播的世界知识,也影响《斯宾塞尔文集》的汉译。章太炎1902年东渡日本后,更经受了日译斯宾塞著作或反思斯宾塞浪潮的洗礼。全球史视域——这里具体指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中、日三地及它们所辐射的三种语言圈交叉和互动的历史,乃是观察《斯宾塞尔文集》及其后续知识效应时必要的方法论视域。

全球智能制造业发展现状、趋势与启示 下载:67 浏览:464

郭进1,2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7期

摘要:
智能制造作为未来制造的主要形态,是全球制造业新一轮竞争的高地,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生产制造方式和技术经济范式。当前,智能制造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表现为"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各国政府强力推进和竞争主体多元"三个典型特征。未来全球智能制造业将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引领下向新一代的智能体系升级,传统制造业也将加速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步伐。把握全球智能制造产业的升级机遇,中国制造需要从研发核心智能技术、掌握智能产业发展主动权、鼓励企业跨界创新、培育智能产业链领导企业等方面,加快推进智能经济的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冲击及对策建议 下载:77 浏览:484

夏杰长1 肖宇2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4期

摘要:
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生力军,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不可替代的组成单元,也是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和创新创业的主要载体。但春节前夕爆发的这场肺炎疫情,给一直以来突飞猛进的中国经济增长按下了"暂停键",大量的中小企业首当其冲受到了影响。这些影响主要集中体现在现金流的冲击、生产成本递增、用工难题显现、出口订单萎缩、线上模式冲击。为了全面对冲疫情对中小企业的潜在影响,从短期来看,需要做好金融支持、进行税费减免、做到依法防疫、推广远程办公、搞好出口扶持。从长期来看,政策出台的基本原则应该是避免"大水漫灌"影响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同时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予出口企业全方位支持,避免中国制造脱离全球供应链,鼓励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等。

产业政策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影响 下载:81 浏览:491

陈贵富1 何喆2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2期

摘要:
本文在罗默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理论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产业政策如何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并提出了假设猜想。采用中间出口品的国内增加值比例衡量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分别采用虚拟变量、税收优惠、政府研发补贴衡量产业政策,利用2001~2014年我国制造业15个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发现:在五年规划中提及的鼓励、减税、增加政府补贴均能提高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但是随着政策强度的提高,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的边际效果产生了分化,减税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正向促进影响越来越强,而政府补贴的效果则越来越弱。最后,根据理论模型以及实证分析的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自由贸易协定:提升我国全球气候治理制度性话语权的新路径 下载:48 浏览:391

陈红彦 《法学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我国要引导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就应该提升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制度性话语权。在《巴黎协定》之后,"自下而上"的UNFCCC外制度将快速发展,我国的气候话语权建设也不应只局限于UNFCCC,而应适时拓展。缘起于发达国家话语需要的自由贸易协定新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欧盟在此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自由贸易协定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治理路径,符合全球气候治理的发展方向,《巴黎协定》的若干新规定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制度背书。虑及我国在气候和贸易问题上所具有的实际影响力,适时将气候议题引入我国的自由贸易协定,有助于提升我国在气候领域的制度性话语权。在具体内容的构建方面,应注意维护联合国制度的核心地位,促进低碳产品和技术贸易的自由化,强化气候领域的环境合作,有效提升我国对国际碳市场的话语力量。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