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湘东地区双季稻施用有机肥对土壤镉活性及稻米镉含量的影响 下载:85 浏览:483

薛毅1 盛浩1 黄勇1 欧阳凯1 宋达清2 周清1 张杨珠1 《中国土壤》 2020年11期

摘要:
施有机肥对水稻-土壤体系中镉(Cd)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仍不明确。研究选取湘东(长沙、株洲)2个高产双季稻生产样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监测施商品有机肥后,双季稻植株Cd含量和土壤Cd、pH的季节动态变化以及双季稻产量变化,探究施用有机肥对双季稻生态系统Cd含量的影响及其调控因素。结果表明,当年施有机肥分别降低早、晚稻糙米Cd含量25.9%~41.1%、28.7%~55.9%,稻草和稻根Cd含量也分别下降14.1%~71.8%和24.0%~43.8%。双季稻植株体内Cd含量的下降可能主要与水稻生育期土壤有效态Cd含量的下降有关。土壤有效态Cd含量以分蘖盛期(13.0%)和孕穗期(12.4%)的降幅最大。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土壤pH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施有机肥提升株洲点水稻土pH值0.2~0.4个单位,但降低长沙点水稻土pH值0.1~0.4个单位。此外,施有机肥还分别提高早、晚稻产量3.8%~7.1%和5.7%~10.3%,具有实现高产双季稻田稻米降Cd、稻谷增产的效果。

由葵花秸秆和玉米秸秆制作的不同沙障防风效能比较 下载:86 浏览:474

卢立强1 崔向新1 高永1 党晓宏1,2 潘霞1 徐立杰1 《中国土壤》 2020年10期

摘要:
以葵花秸秆和玉米秸秆沙障为研究对象,用测定沙障及裸沙丘近地表不同高度处风速的方法,比较分析了葵花秸秆和玉米秸秆制作的横向式、纵向式两种沙障的防风效能。结果表明:两种沙障横向式的防风效能大于纵向式;铺设两种作物秸秆沙障之后,空气动力学地表粗糙度均大幅度增加、下垫面类型改变,纵向布置葵花秸秆沙障、纵向布置玉米秸秆沙障的粗糙度分别是裸沙丘(对照)的76.43倍和24.45倍;葵花秸秆沙障的风速廓线均呈"S"型,玉米秸秆沙障与裸沙丘的风速廓线服从对数函数分布,同时,两种作物沙障的风速削减率随着高度增加逐渐减小,变化幅度先增加后减小。

苹果园常用农药施用期土壤残留研究 下载:82 浏览:462

师荣光1 郑向群1 李晓华2 刘爱风3 贾皎皎4 许萌萌4 赵宗山3 《中国土壤》 2020年10期

摘要:
探究农药施用数量、方式对果园土壤农药残留的影响可以为果树栽培农药减施提供依据。针对陕西长武苹果产区的高频施用农药类型,在4月(花期)和8月(套袋期)对11种农药土壤残留浓度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的农药残留浓度范围为N/D~887.9 ng g-1dw,检出率均大于78%,其中8种农药的表层土壤残留检出率为100%。喷施吡虫啉和戊唑醇会在短期内显著提升表层土壤该两种农药残留水平。由于农户喷施农药行为具有相似性,致使在4月和8月试验区和对照区的土壤残留特征相似,农药残留不同月份的差异主要受到农户用药习惯和用药量的影响。农药主要残留于表层(0~5 cm)土壤。因喷施过程中农药更多地落到树木覆盖稀疏地面,故试验区和对照区果园地面农药残留均呈点状分布,致使表层土壤和残留聚集点具有更高的生态风险。在11种常用农药中,吡虫啉和多菌灵的浓度较低、但生物(蚯蚓)毒性大,使计算得到的风险商(RQ)值大于1,成为环境风险高于其他农药的种类。

广东粮食生产功能区土壤pH值的时空变化特征 下载:86 浏览:492

张桥1 张育灿2 郑超3,4 袁宇志3 郭治兴3 梁雪映3,5 王帅3,4 郭颖3 《中国土壤》 2020年9期

摘要:
为确保全国粮食安全,实现"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的战略目标,我国开展了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划定工作。土壤环境质量是该项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作为土壤环境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土壤pH值的时空演变特征能为农业生态系统生产性能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本文使用统计分析理论和空间分析技术,基于2010和2015年土壤pH数据对广东省粮食(水稻)生产功能区土壤pH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探讨了两时期酸雨的频度和分布及氮肥施用量对广东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土壤样点pH的影响。结果表明,五年内,广东省粮食生产功能区酸化土壤样点数基本没有变化,但大部分土壤样点pH值有所下降。相比2010年,2015年粮食生产功能区土壤整体处于"酸性"水平,pH <6.5的样点占比达90.01%;其中,酸性样点占58.50%、上升8.63%,微酸性样点占26.35%、下降12.9%,强酸性样点占5.16%、上升了1.30%。土壤pH下降范围在(1, 2]的样点占11%,(0,1]的占40.62%。酸雨及氮肥的施用是引起当地土壤酸化的主要因素。

智能物联网温室自动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载:45 浏览:392

范立南 刘洲 武刚 李佳洋 戴祥 《中国仪器》 2019年3期

摘要: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和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智能温室自动监控系统,根据系统对大棚内各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数据和预设的作物最佳生长环境的阈值范围进行分析,给节点发送控制指令,控制管理机制中的滴灌、放风、补光灯等的状态,自动调节温室环境。该系统不仅可以准确地监测作物生长环境等性能指标,还可以实现参数的动态调整,可降低生产人员的劳动强度,实现精细化管理。

东北典型平原区耕地健康产能评价与验证——以吉林省大安市为例 下载:86 浏览:491

高涵1 陈伟强1 郧文聚2 张超3 代亚强1 《中国土壤》 2020年9期

摘要: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与耕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探索耕地资源管理的新方式,急需通过耕地健康产能评价来摸清耕地状况。本文在耕地产能维度选取气候条件、土壤特性等四个要素,在耕地健康维度选取耕地胁迫状况、耕地生态状况等三个要素,基于"需求—功能—维度—要素—指标"理论框架构建耕地健康产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算法、最小限制因子法"、1+X"累加模型法定量评价耕地健康产能,选取吉林省大安市验证,并将评价结果与分等定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安市耕地健康产能总体状况良好,分布有明显的集中性,主要分布在健康和亚健康区间,不健康产能所占比例比较低;西部耕地健康状况明显较东部好,北部耕地产能状况较南部高:根据面积对应关系得出不健康耕地面积主要由利用等10等和利用等11等耕地构成,在空间分布上耕地产能较高的地块与耕地不健康的地块的位置分布具有叠置关系,该结论可为东北典型平原区耕地质量评价以及耕地粮食安全问题研究提供科学参考与新思路。

农村宅基地价格评估方法研究与应用——以禹城市辛店镇为例 下载:86 浏览:489

李欣诺 钟天颖 张校千 王瑷玲 《中国土壤》 2020年9期

摘要: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成本逼近法、收益法、剩余法等土地估价方法,开展农村宅基地价格评价研究,目的是提出适宜的农村宅基地价格评估方法,通过科学评估宅基地价格,显化其资产价值、保护农民财产权益和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研究结果表明:(1)禹城市辛店镇村庄宅基地价格范围为157~294元m-2,平均价格为201元m-2,其中镇驻地村为294元m-2,其他村为200元m-2;(2)采用自然断点法将宅基地价格划分为4级,一、二级村主要以镇驻地为中心沿交通干道分布,三、四级村多分布于乡村腹地或镇边界偏远地区。该结果符合研究区实际状况,交易实例和交易意愿结合,综合多种方法评估宅基地价格可行。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实践与思考——以广东省为例 下载:86 浏览:480

吴家龙1 苏少青1 宁晓锋1 戴军2 《中国土壤》 2020年9期

摘要: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议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本文以广东省已开展的20个生态修复案例为素材,采用实地调研、案例研究和归纳总结等方法,进行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类型划分和实践经验总结。结果表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可分为三种类型:保护型、干预型和重塑型,不同类型生态修复案例的生态修复对象、理念、目标及路径不同。案例中"再野化"理念、生态材料的选用、资源的优化配置、生态修复技术的合理运用等可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实践提供参考。同时,生态修复过度依赖政府财政资金扶持、生态修复职能分散等现实问题仍有待解决。

基于GIS的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与优化模式研究——以吉林省农安县为例 下载:82 浏览:490

刘军杰1 郄瑞卿1 刘大平2 赵玲1 王婉谕1 《中国土壤》 2020年8期

摘要:
以吉林省农安县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空间分析方法,探究了乡村聚落空间特征与优化模式,为县域内乡村聚落的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具体指导。结果表明:2009年至2017年农安县乡村聚落斑块数量和面积都有所增加,但以小规模乡村聚落为主;各镇乡村聚落均为聚类分布,且随着时间变化乡村聚落分布更加均匀,核密度高值区域也逐步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且规模也不断增大;通过构建乡村聚落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优先发展型、重点发展型、内部挖潜型、搬迁撤并型等4种农安县乡村聚落布局优化模式,并应用加权Voronoi图指导聚落斑块搬迁,为进一步建设美丽乡村的居民点优化和调整提供新思路。

中国兽医类图书出版的发展与浅析 下载:67 浏览:386

石华 《新闻传播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中国兽医类图书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而与此相关的图书出版者也应与时俱进,根据不同时期读者的不同要求和文化水平积极开发各种兽医类图书选题,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读者的文化自信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作用。

秸秆留茬对水田耕作影响仿真分析 下载:86 浏览:493

赵吉坤 宋武斌 《中国土壤》 2020年7期

摘要:
秸秆的留存关系到机械对土壤耕作的作业效率。现有的研究绝大多数仅仅考虑还田秸秆,而没有考虑留茬秸秆的影响。为研究土壤耕作中留茬秸秆的影响,本文借助于EDEM离散元仿真软件,建立水稻土-旋耕刀-留茬秸秆相互作用的仿真模型。对带三种留茬秸秆(无留茬、留茬50 mm、留茬100 mm)的水稻田进行三种耕作深度(100 mm、150 mm、200 mm)的旋耕作业进行仿真,并对旋耕过程中留茬秸秆(#12、#13、#22)位移、土壤破碎情况、旋耕刀受阻力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旋耕刀叶片的翻耕,导致土壤和秸秆颗粒的运动比较复杂。秸秆留茬高度、位置不同,旋耕作业中秸秆的运动、位移也不同。同时,留茬秸秆会与土壤颗粒发生碰撞,导致土壤颗粒多次位移,进而影响耕作效果。另外,留茬秸秆的存在还会影响旋耕刀耕作过程中的受阻力情况,且留茬越高,旋耕刀表现出受阻力越大的趋势。本文通过建立土壤-旋耕刀-留茬秸秆相互作用模型,旨在说明留茬秸秆对耕作过程的影响,对秸秆留茬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不同类型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nirK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90

高珍珍1 王蓉2 龚松玲1 冯香诏1 田玉聪1 刘章勇1 金涛1 《中国土壤》 2020年7期

摘要:
为探明油菜、蚕豆、小麦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nirK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法,研究了盆栽试验条件下单施化肥(NS)、油菜秸秆+化肥(RS)、蚕豆秸秆+化肥(BS)和小麦秸秆+化肥(WS)4个处理对稻田土壤nirK型反硝化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NS处理,秸秆还田(RS、BS和WS处理)对nirK基因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影响(P> 0.05),而RS处理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BS和WS处理(P <0.05)。Venn分析结果显示,相比NS处理,秸秆还田增加了红螺菌目(Rhodospirillales)。此外,RS处理增加了unclassifiedProteobacteriamiscellaneous,BS和WS处理增加了红细菌目(Rhodobacterales)。相比NS处理,秸秆还田改变了nirK基因微生物的共有目群落组成,而秸秆类型显著改变了共有目的相对丰度。综上所述,还田秸秆类型对nirK基因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目水平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油菜秸秆还田的影响强于蚕豆和小麦秸秆。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稻麦轮作土壤养分利用和酶活性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74

李其胜 赵贺 汪志鹏 杨凯 李辉信 焦加国 《中国土壤》 2020年7期

摘要:
基于等量养分原则,设置全量化肥(CF)、60%化肥+商品有机肥(CFM)及60%化肥+蚯蚓粪有机肥(CFV)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CK),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稻麦周年产量、土壤理化性质、碳氮磷循环相关酶活性以及养分利用的影响。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较全量化肥处理(CF)相比,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处理(CFM和CFV)稻麦周年产量增幅为10.06%~19.39%;有机肥施用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增幅4.17%~25.73%;β-葡糖苷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等相关碳循环的酶活性也显著增加,增幅12.99%~60.90%。相比全量化肥处理(CF),有机肥替代处理(CFM和CFV)的水稻各部位养分含量和累积量显著增加,肥料贡献率,农学效率,以及氮肥和磷肥的偏生产力和利用率增幅为3.82%~66.67%。两种有机肥在改善土壤养分和养分利用效率的作用基本一致。总之,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能够保证作物产量,又可以提升土壤质量,提高土壤养分利用效率。

轻简施肥条件下依叶龄运筹蘖、穗氮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特性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75

金丹丹1 杨继芬2 张文忠2 孙文涛1 高继平2 《中国土壤》 2020年7期

摘要:
以"沈农265"为试材,在该品种主栽区最适宜施氮量(225 kg hm2)和两种基蘖肥与穗肥施氮比例(8∶2和6∶4)基础上开展大田筒栽试验,轻简3次施肥条件下依叶龄设置25种蘖、穗氮肥运筹模式(蘖肥在源建成期6~10叶逐叶施用,穗肥在库建成期11~15叶逐叶施用)及对照组(不施氮),探索蘖肥时期促蘖、保蘖的最佳施氮叶龄和穗肥时期促花、保花的最佳施氮叶龄,进一步确定最有利于产量提高的蘖肥与穗肥叶龄施氮组合,可望为高产高效施肥模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高产的穗肥与蘖肥叶龄组合包括8∶2比例下的8叶~11叶期、8叶~12叶期、9叶~12叶期、10叶~12叶期、10叶~14叶期和6∶4比例下的8叶~13叶期、9叶~12叶期、10叶~12叶期、10叶~13叶期,高产的蘖肥叶龄多数在8叶、9叶和10叶,分析证明9叶、10叶为保蘖肥(6叶、7叶为促蘖肥,8叶兼具促保作用),因此,保蘖肥比促蘖肥对沈农265增产作用更大;高产的穗肥叶龄多数在12叶期,分析证明11叶、12叶为促花肥(14叶、15叶为保花肥,13叶兼具促保作用),在12叶期追施穗肥有利于增加每穗分化颖花数和现存颖花数,可见,同为穗肥,两种穗肥效果明显不同,促花肥比保花肥更重要。综上,轻简施肥和等氮量前提下9叶~12叶期和10叶~12叶期组合是较优越的蘖、穗氮肥叶龄运筹模式,说明该地区水稻生产中应注重保蘖肥和促花肥的科学合理施用。

生物炭对镉污染土壤有效态镉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88

王垚 胡洋 马友华 李江遐 《中国土壤》 2020年6期

摘要:
为研究添加生物炭对两种镉(Cd)污染土壤(分别采自安徽铜陵和江西萍乡)pH,土壤有效镉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在两种Cd污染的土壤中添加不同量的生物炭,分别在培养20天和180天测定土壤pH,土壤有效态Cd和酶活性,初步探讨了生物炭对两种镉污染土壤酶活性和土壤有效Cd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炭量的增加均能降低两种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且在萍乡土壤上钝化效果更明显;在培养初期,土壤pH值随着生物炭量的增加逐渐增加,但培养180天后,添加生物炭后的两种土壤pH值较对照组无显著变化;在整个培养期,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随生物炭量的添加受到抑制外,土壤脲酶和蔗糖酶的酶活性均增加,而过氧化氢酶含量在铜陵土壤上呈现出显著的升高趋势,但在萍乡土壤上则出现了降低。

全球气候变化对草地土壤磷循环的影响研究进展 下载:86 浏览:494

田沐雨1 郭静1 武国慧2 汪景宽1 《中国土壤》 2020年6期

摘要:
磷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限制因子。全球草地生态系统分布广泛,且大多位于生态脆弱带,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因而,开展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磷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十年来,人们对增温、CO2浓度升高、降水格局改变和氮沉降增加等气候因子对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磷组分和磷酸酶活性影响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有机肥施用对植烟农田土壤肥力及烟叶质量的影响研究进展 下载:86 浏览:472

王源1 朱毓蓉1 欧阳铖人1 赵正雄1 杨焕文1 王娜1 王戈1 吕芬1 除照丽2 《中国土壤》 2020年6期

摘要:
烟草是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其质量与植株代谢水平和营养状况密切相关。高质量的土壤是提供烟株良好营养状况的前提。为获得高额回报,在烟叶生产中投入大量的化肥,严重威胁烟区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为保护烟区土壤质量和环境,烟草行业逐渐重视有机肥在烟叶生产中的应用。近年来,有机肥施用效果表明:1)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改变土壤微生物环境,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等改善植烟土壤肥力;2)促进烤烟生长,改善烟叶光合特性,改善烟叶外观及内在质量。但是,有机肥施用在理论研究和在实际生产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总结有机肥对植烟土壤肥力和烟叶质量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机肥在烟叶生产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旨在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东北地区坡耕地主要土种土壤可蚀性估算 下载:86 浏览:473

张天宇1,2 尚晨晨1,2 韩笑3 《中国土壤》 2020年5期

摘要:
土壤可蚀性(K)反映土壤对侵蚀的敏感程度。本研究旨在查明东北地区坡耕地主要土种K特征。共采集了70个土种的土样,利用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和USLE诺谟图获取了它们的K_n,分析了东北地区耕地土壤主要土种的可蚀性。结果表明:(1)K_n最小值为0.011,最大值为0.070,平均值为0.031,标准差为0.012。无论是沿纬度方向,还是经度方向,K_n没有持续递增或递减的趋势。(2)各土种之间K_n差异明显,极值比达到6.4;同一土类各土种之间K_n也存在一定差异;多数土类的K_n极值比超过了1.5;因此,土壤侵蚀预报应尽量使用土种的K_n。(3)随着侵蚀程度加重,吉林省黑土的K_n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4)近6%土种的砾石盖度超过1.5%;如果不考虑砾石因素,它们的K_n平均被高估37%。对于侵蚀严重、砾石较多的山区土壤,应考虑砾石对K_n的影响。

基于WebGIS的新疆绿洲农田土壤信息集成与共享系统设计 下载:76 浏览:490

董通努尔麦麦提·艾尔肯 蒋平安 盛建东 武红旗 朱磊 马克 侯艳娜 《中国土壤》 2020年5期

摘要:
土壤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有助于加强土壤数据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土壤信息的共享性。目前土壤信息系统主要为单一专题系统,在多专题分析或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互的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多阻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收集整理新疆农田土壤信息数据并建库,设计开发出基于WebGIS技术的新疆绿洲农田土壤信息集成与共享系统,系统集成了耕地地力评价、土壤改良利用分区、作物适宜性评价及测土配方施肥等四个专题功能并使之相互衔接,实现了土壤信息的在线查询与高效共享。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降低了数据冗余,提高了数据利用效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对促进新疆农业的信息化、规模化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版式设计在书籍装帧中的应用探析 下载:37 浏览:291

盛卓立 《中国设计》 2019年10期

摘要: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则是知识的载体,好的版式设计可以使书籍具备美丽的外壳,有利于书籍知识的传递。本文主要是探析版式设计在书籍装帧中的应用,通过对书籍装帧版式设计原则、版面类型等进行分析,探讨版式设计在书籍装帧中的实际应用,并对书籍装帧中版式设计应用方向进行探究,进而得出结论。设计师在进行版式设计时应结合书籍装帧和版式设计原则、版面类型,不断革新版面设计内容及形式,将美学、艺术和知识在书籍中完美融合。
[2/146]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