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艺术批评的“同时代性”——批评家作为文艺高峰的测峰者 下载:62 浏览:419

唐宏峰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与艺术理论和艺术史不同,艺术批评具有"同时代性"的根本属性。艺术批评对同时代的艺术家、作品、现象和问题发言,直接介入到艺术生产,是艺术活动系统的内在组成部分。无论是19世纪法国批评家对同时代艺术的批评,还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现代美术思考中批评家与艺术家的共同运动;无论是批评家为接受者阐明作品的难解之处,还是批评家与虚假和愚见作斗争、为接受者做判断,艺术批评都介入同时代的艺术现场,对创作和接受产生重要影响。艺术批评通过识别、阐释和判断来测定作品的价值,发挥文艺高峰测峰者的作用,以好的、有效的批评标尺,倡导完善的艺术观念与美学风格,引导未来艺术创作的方向。

中国当代文艺高峰创作主体的养成 下载:67 浏览:410

孔令旗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艺术家作为文艺作品的创作主体,为艺术高峰的筑就提供源源不断的滋养。西方文艺发展史上创作主体类型的历史经验可以为中国当代文艺高峰创作主体的养成提供启示。从13世纪西方的文艺复兴到20世纪现代主义革命的文艺高峰,其创作主体可分为开创型的创作主体和集成创新型的创作主体,二者互为条件和目的,统一于具体的艺术风格实践之中,在相互联系、因袭和轮替之间,加速了西方伟大艺术家和一个个文艺高峰的生成。西方文艺高峰创作主体所形成的类型和特征对培育中国当代文艺高峰创作主体有三个方面的重要启示,即打破传统与集成创新、培养跨学科的文艺创作主体、激发多元的文艺创作主体。

文艺护峰者的层面及其启示 下载:69 浏览:410

韩思琪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护峰者是筑就文艺高峰的重要一环。护峰者坚定地站在立峰者与造峰者的身后,既是文艺的风向标、市场的晴雨表,更是滋养文艺发展深厚广袤的土壤。在当代文艺语境中,他们是艺术高峰所赖以生成的社会制度及艺术管理者、艺术创作制度及其捐助者、艺术作品展览机构及策展人、艺术作品收藏家等——他们形成了多层级、多元化、多角度的"护峰者联盟":国家层面导向性的宏观战略及律法;各类文艺管理机构、管理者;来自民间艺术社会的力量。

2018年中国戏剧热点现象述评 下载:68 浏览:407

任晟姝1 曾薇佳2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2018年,中国戏剧行业在协同创新中有了许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产业层面,多渠道金融资本助力戏剧市场拓展资源,"文旅结合"助推戏剧行业结构升级;在创作层面,戏剧工作者始终坚守"精品"意识,现实题材、历史题材原创佳作不断,中外戏剧合作也日渐成熟。

艺术媒介的历史——从隐匿到突显,而走向终结? 下载:56 浏览:251

彭锋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8期

摘要:
从艺术发展的历史来看,媒介在不同阶段的地位不同。在古典阶段,艺术的媒介或形式不受重视,受重视的是艺术的内容或主题。到了现代阶段,出于对身份的追求和捍卫,艺术不仅区别于其他文化形式,不同门类的艺术之间也相互区分开来。作为艺术身份的确证,媒介的地位被突显出来。进入后现代之后,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边界日渐模糊,媒介在艺术中的重要性被解释取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打破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边界,非媒介与全媒介之间的边界消失。在一切都是被媒介的情况下,媒介有可能走向终结。

媒介操作下的历史记忆——亚洲档案艺术与近代殖民历史反思 下载:59 浏览:256

唐宏峰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7期

摘要:
本文以陈旻、库斯诺和陈界仁的作品为中心探讨亚洲当代档案艺术如何通过媒介操作对近代殖民历史进行反思。档案艺术以历史存留的现成媒介材料为对象,从媒介物走向媒介操作,在主体、媒材和作品之间斡旋调节,同时突出媒介的物质性与媒介性,形成一幅媒介与信息、物与叙事、影像与已逝生命交融一体的历史图景。历史的叙述与记忆依赖于媒介,媒介操作召唤出往昔历史的记忆,艺术家通过激活作为"死后生命"的影像,打开封闭的历史时空,将被遗忘的近代亚洲殖民历史的肉身经验再度复活,提示我们正视迄今仍位于亚洲地缘政治核心地带的殖民结构。最终,每一种媒介操作都会反过来指向自身,在殖民主义与媒介操作的紧密联系中,档案的建构性、知识的生产性与媒介的不透明性被暴露出来。

峥嵘40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剧艺术的发展与审美变迁 下载:68 浏览:415

王赟姝1,2,3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的稳健发展与腾飞,成就了中国电视剧艺术百花齐放的多元创作局势。改革开放初期,作为中国电视剧在艺术形态初立的启蒙探索期,随着文艺思潮的蓬勃发展与电视机的普及,中国文化工作者在电视剧影像与叙事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为电视剧的繁荣奠定基础。步入90年代,伴随着电视行业的商业化进程,历史古装剧和现实题材类型剧多样化发展,因而进入了我国电视剧类型化创作的蓬勃发展期。新世纪以来,电视剧产业技术升级革新和新时代文艺的创作语境,共同推动了中国电视剧步入多元发展期。这三个时期中的产业消费、文化政策、艺术审美与价值观表达方式的变化,体现为改革开放峥嵘40年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变革成果。

新时代中国铁路“走出去”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研究 下载:26 浏览:243

陈安娜1,2 《中国经济》 2019年1期

摘要:
随着中国铁路产业的不断发展完善,全产业链输出逐渐成为中国铁路"走出去"的重要发展模式,这也是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国际产能合作的关键领域。中国铁路产业只有抓住机遇,创新"走出去"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助力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互惠共赢。

法国革命史学前沿热点问题巡礼——塞尔纳教授2019年末北大讲学述评 下载:32 浏览:216

高毅 马麟贺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10期

摘要:
法国革命史著名学者、法国大学研究院院士、巴黎第一大学法国革命史研究所所长皮埃尔·塞尔纳教授莅临北大历史系,做了六场有关法国革命史的学术讲座,为我们带来了许多重要的前沿学术信息,涉及大革命以来法国"极中派"政治文化的演进、法国革命"动物史"、法国革命中的废奴问题、督政府时期对外战争的影响、大西洋和全球视角下的大革命,以及1789年陈情书所反映的大众革命心态等热点问题,新见迭出,发人深思。

当下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新趋势及问题 下载:92 浏览:505

孔令旗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进入21世纪,中国现代艺术设计产业逐渐步入转型升级期。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的中国现代艺术设计走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彷徨和模仿期,开始有意识地迈进以人文为本、树立文化自信以及本土化与全球化良性整合的发展阶段。近年来,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扎根于传统文化、强调和推动多文化的共融共生,服务于现代国民的需求,与新的经济形态协同发展,积极加入国际设计组织并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类活动,传统手工艺产业展现新的生命力等方面;同时也存在学科定义有待于完善、教育理念与指导思想应更加清晰、设计史的梳理和设计理论研究有待于加强等问题。

对抗与争议——2000年前后韩国电影历史叙述的一种动力机制 下载:98 浏览:508

李道新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公元2000年前后是韩国电影100年的特殊节点,在此前后兴起的电影史写作热潮,是韩国电影史研究中不可多得的重要成就。对2000年前后韩国电影历史叙述的考察,主要建立在由韩国电影史学者撰写、并被翻译成中文的韩国电影史著述的基础之上。在全球及东亚视野里,韩国电影的历史叙述,倾向于正视因历史和现实造成的创伤记忆、分断焦虑与抗争格局,主要通过殖民/反殖民、分裂/统一以及全球/在地等二元对立的叙述框架和历史分期,因应一个世纪以来激荡在韩国社会的民族主义思潮和民主主义运动,在解放与开放的史论结构中,纳入有关历史叙述的对抗与争议的动力机制,进而呈现出韩国电影史之于其他各国电影史的独特性与差异性。

基于平行周遍原则的汉语未登录词的知识表示与预测 下载:52 浏览:334

康司辰1 虞梦夏1,2 刘扬1 《中文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汉语未登录词的知识表示与预测,包括词性、构词结构、词义等项目,是计算语言学领域中的基础性问题。该文依据"平行周遍"原则,从现有的语义构词知识中提取"平行条件",将未登录词潜在的构词因素与这些"平行条件"进行适应性匹配,从而对其知识表示进行相对完整的预测。该方法将新的语言学理论与未登录词的理解应用问题结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解释能力、便捷性和精细程度优于此前方法。这些研究,除了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有实用价值,也有望推动词典编撰、语言研究与教学等人文领域的进展。

基于HRED模型的中文多轮对话任务方法研究 下载:54 浏览:324

王孟宇 俞鼎耀 严睿 胡文鹏 赵东岩 《中文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多轮对话任务是自然语言处理中最具有实用价值的技术之一,该任务要求系统在产生通顺回答语句的同时能够照顾到上下文信息。近年来,出现了一大批以HRED(hierarchical recurrent encoder-decoder)模型为基础的多轮对话模型,其运用多层级的循环神经网络来编码上下文信息,并在Movie-DiC等英文对话数据集上取得了不错的结果。在2018年京东举办的中文多轮对话大赛中,京东向参赛选手公布了一批高质量的真实客服对话语料。该文在此数据上进行实验,针对HRED模型的缺点以及在中文语料下的表现进行改进,提出基于注意力和跨步融合机制与HRED模型结合的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取得了较大的性能提升。

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现代汉语构式成分自动标注方法 下载:47 浏览:347

黄海斌1 常宝宝2 詹卫东1,2,3 《中文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现代汉语构式成分自动标注作为文本自动标注任务之一,其最大的困难在于,当不存在标注语料作为训练数据时,如何从生语料中挖掘不同类型的构式成分相关的知识并进行标注,特别是面对构式序列在句中的边界难以判断的情况。该文试图借助高斯混合模型聚类方法,结合句中每一个字的位置特征与构式形式本身的语言学特征,融合正则表达式匹配结果信息,挖掘句子中的构式实例序列,并对构式内部成分进行自动标注。相较于仅基于正则表达式匹配和词性匹配的自动标注结果,该方法的F1分别至少提高了17.9%(半凝固型构式)、19.3%(短语型构式)、14.9%(复句型构式)。

精细化的中文词性标注评测集的研制 下载:39 浏览:294

唐乾桐1,2 常宝宝1 詹卫东1,2,3 《中文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该文提出了一套精细化的中文词性标注评测体系。该文的工作重点在于确立其中的评测项目以及每个项目所对应的词例,提出了比对、归类、合取的方法;依此,该文初步建立了规模为5 873句、涵盖了2 326项词例和70个评测项目的评测试题集,并用这套试题集对几个常见的开源词性标注程序进行了评测。最后,该文指出了精细化评测体系将评测项目和评测语料联系起来的好处——在传统体系中,两者是分开的。该文从评测项目的价值和评测语料的组织性两个方面阐述了该文的评测体系相对于传统评测体系的优势,并指出了利用该文提出的评测体系改进被测程序的方法。

基于BERT的古文断句研究与应用 下载:40 浏览:220

俞敬松1 魏一1 张永伟2 《中文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在句法、用词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古文句与句之间通常缺少分隔和标点符号,现代读者难以理解。人工断句有助于缓解上述困境,但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耗时耗力。计算机自动断句有助于加速对古文的准确理解,从而促进古籍研究以及中华文化的弘扬。除自动断句,该文还尝试了自动标点任务。该方案自行预训练古汉语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模型,并针对具体任务进行微调适配。实验表明,该方案优于目前深度学习中的主流序列切割BiLSTM+CRF模型,在单一文本类别和复合文本类别测试集上的F1值分别达到89.97%和91.67%。更重要的是,模型表现出了很强的泛化能力,未参与任何训练的《道藏》测试集上的F1值依然可达到88.76%。自动标点任务仅使用少量较为粗糙的带标点文本训练集时F1值为70.40%,较BiLSTM+CRF模型提升12.15%。两任务结果均达到当前最佳,相关代码和模型已经开源发布。

张芝联学术人生初探——写在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之际 下载:82 浏览:456

高毅 《历史研究进展》 2018年6期

摘要:
<正>张芝联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快十年了。先生逝世后,学界一直没有举行任何纪念或追思的活动,似乎是怕搅扰了他的安宁。而就个人的感受而言,我也很偏爱这种安宁,因为说实在的,我总觉得先生并没有走,他一直就在我和他的所有徒子徒孙们的身边,总带着一抹慈祥的微笑注视我们,还不时地和我们说着话,要我们留意这留意那,要我们适当休息一下可以但不可一味偷懒,要我们珍惜这段可遇不可求的宝贵时光把该做的事情不失时

从江西护军使、讨袁都督到“止戈和尚”——二次革命中欧阳武的角色变换及背后动因 下载:67 浏览:475

尚小明 《历史研究进展》 2018年6期

摘要:
欧阳武在民初本是赣督李烈钧手下健将,但反袁态度并不激烈,加之其兄众议院议员欧阳成等在幕后积极活动,因此得以在袁世凯罢免李烈钧后出任江西护军使,并经黎元洪保荐兼代赣督。他一方面暗中表示拥护中央,另一方面公开谋求赣省自保,故他对北军以震慑"乱党"为由入赣,竭力阻止。二次革命在湖口爆发后,欧阳武在袁世凯方面笼络、施压下,一度表示要派兵进攻湖口,但很快他又接受讨袁派推举,出任赣督。随着北军逼近南昌,欧阳武的态度再次发生变化,他以"不忍使南昌为战场"为由弃城而去,并以"止戈和尚"名号入山为僧。为了脱罪,他将自己就任赣督及其后所为一概称之为"被胁",将讨袁派称之为"乱党",从而彻底倒向袁世凯一方,并通过多方活动,最终获得袁世凯特赦。他保住了性命,但丢掉了气节,结果两面皆不讨好。

从主权之争看美国独立的缘起 下载:78 浏览:448

何芊 《历史研究进展》 2018年6期

摘要:
1 773年到1 775年初北美殖民地的保守派与激进派之间爆发了一场主权之争。这场争论始于1 773年马萨诸塞大议会与总督之间的内部争论,随着革命形势的日趋紧张而扩展到各地,一时成为令人瞩目的公共议题。1775年初战事的爆发使得这场讨论戛然而止。这场主权之争是保守派与激进派之间争夺英国与殖民地各自道义准则与合法性基础的原则之争。最终,殖民地激进派糅合了帝国危机以来的各类反抗话语,不仅彻底否认了英国议会对殖民地的管辖权,而且从殖民地主权的高度阐明了殖民地人的权利及与英国的关系,为殖民地人由反叛而独立提供了意识形态化的正义性支撑。

道光二十年湖广总督周天爵革职遣戍案——兼论道光朝吏治整饬中的政治生态 下载:85 浏览:422

张艺维 《历史研究进展》 2018年4期

摘要:
道光二十年湖广总督周天爵革职遣戍案,为探究道光朝吏治整饬中的政治生态提供了典型范本。在官场疲玩的环境下,道光帝试图重整朝纲,办事严猛的周天爵屡受重用与提拔。然随着道光帝派遣侍郎吴其濬等为钦差赴楚审理"他塔拉氏京控案",以及"知县禀讦总督案"的重审、"御史参奏案"的升级,引发了湖北官场大员降革。在该案背后,既反映了湖北官场中总督与巡抚及地方普通官员间的复杂关系,又透过道光帝对周天爵态度的流转,窥见其在绥靖地方层面的捉襟见肘,以及鸦片战争期间其在"战"与"和"态度的摇摆对案件审理进程的潜在影响。尤其是在专制皇权统治下,监察体制与吏治整饬中以道光帝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特征,隐喻了中华帝国晚期的时代困局。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