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改进的HOG和LBP算法的人脸识别方法研究 下载:15 浏览:226

姚立平 潘中良 2020年2期

摘要:
人脸识别技术易受光照、表情等因素影响,为充分提取人脸特征信息,提出了融合改进的局部二值模式(LBP)和梯度方向直方图(HOG)方法提取人脸图形纹理、细节特征,利用列方向压缩的2DPCA+PCA算法对人脸的特征空间进行降维处理,使用2DPCA算法降低了特征维度,解决了仅仅使用PCA方法,由于人脸图像特征维度高而造成求解模型复杂的问题,降低了计算规模,提高了运算速度。最后,使用ORL和Yale人脸数据库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的LBP和HOG融合的特征提取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与其它的识别算法相比,该改进的算法识别率有了较大的提高,鲁棒性更强。

基于LED光谱匹配方法的任意光谱拟合研究 下载:88 浏览:481

张从征1,2 许毅钦2 古志良2 郭亮1 2019年2期

摘要:
为利用多个不同波段LED光源对目标光谱快速准确地匹配,基于实测LED光谱信息建立光谱数据库,通过求解超定方程组的非负最小二乘解,对多个LED光源组合进行优化,实现在选用LED个数最少时完成与目标光谱的匹配.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准确地完成与健康照明实验室中目标光谱的匹配,选用4、5、6、7种LED光源组合进行匹配后相关指数分别为0.957,0.984,0.985,0.986.匹配选用LED种类越多,拟合越精确,但在实际应用中应同时考虑封装及散热等问题.

小学音乐教学中身体乐器的运用刍议 下载:351 浏览:3517

刘佳 2022年11期

摘要:
在小学阶段进行音乐教育主要是对于学生进行系列的音乐启蒙,要让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得到培养。在学生内心的深处,就必须要种下音乐鉴赏的种子,使学生可以获得全面发展,在之后的人生道路方面能够获得更多收获。音乐发展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贯穿于人类的起源以及进化。是随着人类的发展共同成长的一种非常宝贵的艺术,可以打破地域之间的差异以及语言之间的隔阂,也是人类释放自己情绪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在小学阶段,学生大多较为单纯,也非常天真,情趣很容易被带动起来,并且融入到音乐的世界当中。随着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利用身体乐器教学也已经逐渐成为了可以帮助学生调动积极性,并且让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的一项重要的教学方式。基于此,本文首先讨论了小学音乐教学中身体乐器的优势,其次,分析了小学音乐教学中身体乐器的具体操作,然后介绍了小学音乐教学中身体乐器的各项配合探索。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实践策略研究 下载:58 浏览:388

饶凯玲 2019年12期

摘要:
任务群内容丰富且新颖,具有较大的教学价值,适合开展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但是,目前语文教育研究领域对"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的研究较少。文章从"创设情境,展现当代现实生活""基于言语,挖掘潜藏语文之味""立足文化,研究当代文化现象"三个角度来阐述"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教学实践策略。

歌剧《宋庆龄》主要唱段的音乐结构分析——以宋庆龄两首唱段为例 下载:74 浏览:435

董芳汝 2020年7期

摘要:
本文以歌剧《宋庆龄》中宋庆龄的主要唱段为研究对象,主要以两首咏叹调《你是我的太阳》《是什么把我的心撕裂》的音乐结构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研究,启发表演者能更好地理解整部歌剧的音乐构思。

英语线上诊断性测试的设计与实施 下载:58 浏览:405

贾添琦 黄丽燕 2020年12期

摘要:
诊断性测试旨在发现学习者的具体优势与不足,对过程性促学与教学的改进具有重要作用。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为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也对线上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线上诊断、发挥线上诊断测试的积极作用逐渐成为众多教师所关心的问题。本文首先梳理已有文献中关于诊断性测试的重要观点,随后基于有关观点对线上诊断性测试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展开讨论,最后结合一个线上阅读诊断性测试的案例,对线上诊断性测试的设计与实施进行评述,以期为线上诊断性测试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新技术支持的在线教学评价方法 下载:54 浏览:392

刘晓斌1,2,3 黄鑫1 靳莉宁1 2020年12期

摘要:
本文结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有关教学评价的重要理念,结合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的问题,从技术支持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利用技术对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工具和方法。

外语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现状与展望 下载:45 浏览:432

蔡典辉 黄丽燕 2020年8期

摘要:
在"终身教育"理念倡导下,"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近三十年来外语教学界的热门话题。近年来,随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等改革措施的出台以及近期各学校因新冠肺炎疫情延期开学等,外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问题得到更广泛的关注。本文从外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影响因素、培养途径、能力评价及科研方法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厘清现状,指出努力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从“相安的疏离”到“理性的亲密”——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生导学关系探析 下载:43 浏览:515

欧阳硕 胡劲松 2020年12期

摘要:
基于扎根理论分析教育类硕士研究生对导学关系的认知,构建硕士生导学关系的四维模型,模型显示:当前硕士研究生导学关系普遍表现为"相安的疏离"状态;导学关系最终取向的决定力量来自导师;亲疏不同的导学关系状态对研究生的影响很大,疏离的导学关系更容易对研究生造成消极影响,反之亦然;研究生期待的导学关系状态是基于教育目的的"理性的亲密"。为进一步提升导学关系质量,需要给予亚健康的导学关系更多关注,将学术互动作为优化导学关系的基础,以制度建构保障导学关系的健康发展。

成人网络非正式学习的内涵发展及其价值探析 下载:74 浏览:440

孙烨超1 郑淮2 2018年6期

摘要:
成人网络学习者的实际人数和理论预计数存在巨大差额的原因,是忽略了成人网络非正式学习的影响。成人网络非正式学习的内涵发展包括更广阔的学习媒介、更低的学习成本、"消费、评判、分享"三位一体的学习主体和市场化调控的学习内容。成人网络非正式学习呈现出广度学习的取向,并具独特的分散优势。未来开放教育发展方向之一是适应新的"工具延伸人",为此教育目的需要进一步凸显"人的价值",深度学习和广度学习的关系应被辩证看待,要重视非学校机构对成人学习者的作用,并逐步增加对广度学习进行方法论指导的教育内容。

十九大精神引领下的高等继续教育转型发展——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委员会第二十一届年会综述 下载:43 浏览:475

曾德强1 孙烨超2 2018年3期

摘要:
2017年12月,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委员会第二十一届年会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来自全国47家单位的173位代表参加了大会。年会分第四届研究会理事会工作报告、研究会理事会换届、大会主题发言和小组论坛四大板块。会议围绕"十九大精神引领下的高等继续教育转型发展"这一主题,以主题发言、分论坛研讨等形式从理论与实践层面进行深入交流,探讨了高等继续教育转型的新时代、新定位、新战略,呈现了高等继续教育现状、转型经验和理论研究。

日本终身教育立法及其启示 下载:52 浏览:357

邓毅1 刘亚珠2 2018年1期

摘要:
终身教育自二十世纪发展至今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开展终身教育活动的同时相继颁布了终身教育法律。本文阐述了日本终身教育法的提出,分析其立法内容,指出其立法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日本终身教育立法对我国的启示。研究日本终身教育立法可以强化我国终身教育法律法规的建设,促进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

新中国社会转型与高校教师研究的话语流变 下载:57 浏览:512

陈先哲 2020年4期

摘要:
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新中国社会转型的主线。新中国高校教师研究的话语流变深嵌于社会转型历程之中,并呈现出不同维度的变化轨迹:高校教师身份从"知识分子"走向"学术职业",角色从"单位人"走向"社会人",任用制度从"编制管理"走向"岗位聘任",流动状况从"稳定"走向"流动",职后教育从"教师进修"到"教师培训"再走向"教师发展"。新中国高校教师研究话语跟随社会转型而发生明显变化,整体上表现出更趋专业化、个体化和国际化的趋势,这也是新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话语流变的缩影。

教师“为他责任”伦理:言说与批判 下载:57 浏览:2439

张广君 宋文文 2019年4期

摘要:
他者理论视域下的师生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伦理责任关系。从单一主体到双主体师生关系的认识转变对应着师生伦理责任关系从倾向自我到他者的递进演变。列维纳斯的他者理论以"面貌的显露""言说与回应"隐喻"我"与他者建立"父子关系"般的伦理责任关系。从生成论教学哲学的立场看,这种师生伦理责任关系在存在关系、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导向方面呈现超越性品质,但在主体地位、主体性以及主体关系方面存在局限性。实践和落实教师"为他责任"伦理,要重视关系优先的基本原理、转变思维方式以及重视价值引导。

“教学历史意识”初探——生成论教学哲学的立场 下载:52 浏览:509

曾瑶 张广君 2020年2期

摘要:
教学存在是历史性的存在。在生成论教学哲学的理论视域下,教学历史意识是关于教学存在的静态和动态时空状态的历史意识类型,主要由教学时空意识、教学关系意识、教学状态意识和教学形态意识四种意识成分构成,它们同时也构成教学历史意识的四个分析维度。教学历史意识的提出,可以引导人们思考和解释教学存在中有关教学历史性的相关理论问题,有利于确立教学实践与改革中人与文化的立场,有助于以关系论、整体论和生成论的思想实现对以往以实体论为主的研究方法论的超越,并逐渐融入教师职业人格,成就具有教学历史意识的教师。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融合发展:理念、现实与制度同构 下载:58 浏览:493

许长青1 卢晓中2 2019年2期

摘要:
粤港澳大湾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高等教育融合发展是提高湾区软实力的重要途径。粤港澳三地高等教育具有互补性与区位性,高等教育合作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但三地高等教育空间异质性明显,高等教育融合发展存在一些障碍。要推动湾区高等教育融合发展,就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国民教育、战略规划等强制性制度同构;实施教育联盟、大学集群等模仿性制度同构;建立合作平台、拓展合作模式、健全制度保障等规范性制度同构。

科学知识、道德责任和金钱政治:芝加哥城市改革中的芝加哥大学(1892-1906年) 下载:85 浏览:509

孙碧 2018年3期

摘要:
芝加哥大学建立初期,哈珀校长和校内学者们认为,芝加哥大学肩负着用"科学知识"服务于芝加哥城市改革的道德责任。但出于从工商业阶层争取资源的现实考量和"金钱政治"的潜规则,大学不能侵犯城市工商业人士的利益,甚至需要附和其改革主张和利益需要。芝加哥大学与城市改革之间的纠葛,折射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立研究型大学的教育改革和进步主义社会改革之间存在的科学、道德和政治之间复杂的多维关系,展示了大学服务城市中学术与政治的冲突,以及道德理想与现实利益的交织。

知识创造型深度学习方式的构建与实践——基于卓越小学教师职前教育探索 下载:55 浏览:394

曾文婕 阮婷婷 黄甫全 2020年12期

摘要:
为培养师范生的课程与教学创新素养,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激发其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给大学生合理"增负",华南师范大学在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整合"知识创造型学习"和"深度学习"的优势,构建和实践了"知识创造型深度学习方式"。知识创造型深度学习的基本特点是重视工具包的支持作用、强调学习者的高度投入、注重共同体的协作互动和促进人造物的开发创造;知识创造型深度学习的有效开展有赖于四类支持工具:认知性工具推动知识创造、反思性工具引导深度反思、实践性工具管理学习过程、社会性工具规范学习活动;知识创造型深度学习实施步骤为"合作规划—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教学—协同评估—巩固学习"。

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科学探究的实践研究 下载:82 浏览:506

杨玉佩1 彭虹斌2 2019年6期

摘要:
在项目学习的理论指导基础上,通过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性项目的意识、家校联合开展基于项目的科学探究活动及参加科技竞赛的策略,对实施科学项目探究的内容及其效果做实践研究。以项目学习为基础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了良好的科学探究氛围、拓宽了科学教育的资源和空间、更新了科学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在今后的科学教学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究基于项目学习的科学探究评价以及推进基于项目学习的科学探究活动常态化。

教学创新:从教育现代化的回归到智慧课堂的超越 下载:64 浏览:437

李志厚 2020年8期

摘要:
教育现代化问题在中国已经探索了几十年,至今仍是一个不断丰富内涵、常说常新的话题。智慧课堂研究的出现为其增添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即如何进行具体化的教学创新。虽然何谓教育现代化和什么是智慧课堂的问题见仁见智,但实现人的现代化和促成受教育者素养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依然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和构建智慧课堂的初衷,也是教学创新的起点、切入点和着力点。而培养现代化、高素养、可持续发展的人,不仅需要前瞻性的教育观念和培养目标、面向世界和未来的课程,还要有使受教育者通达学习的平台,更需要师德高尚又有专业眼光和教育思维的教师,以便巧妙地解决好教学的格局问题、融通问题和化成问题。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