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PAM絮凝剂对高级氧化处理后泥浆脱水性能影响的研究 下载:26 浏览:471

顾春杰 江建斌 殷俊 宋刚练 《装备技术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为了提升经高级氧化处理后泥浆的压滤脱水效率,采用化学絮凝法,研究了不同类型、不同加药量的聚丙烯酰胺(PAM)絮凝剂在不同p H梯度泥浆中的絮凝效果,以及絮凝过程中对泥浆p H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于弱碱性泥浆时PAM的絮凝效果最好,且不会引起泥浆p H的变化。

浅析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对肥胖人群减脂的作用 下载:83 浏览:490

奚秋 《中国体育科学》 2018年7期

摘要:
文章通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的层面上,将高强度间歇性运动与传统的中低强度持续性有氧运动相比较分析,提出高强度间歇性运动比传统的中低强度持续性有氧运动在减肥减脂过程中效果更好。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在减肥过程中不但相同的能量消耗时间少,而且运动运动体验更高,适用的人群更广。相对于乏味枯燥耗时长的中低强度持续性有氧运动,高强度间歇性运动更加适应于现代人的需求和节奏,对身体产生强有力刺激的运动方式。虽然时间短,但可以让身体更好更及时的做出反应和变化,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C/C复合材料陶瓷功能涂层研究进展 下载:92 浏览:472

阮强 李瑞珍 薛朋飞 孙建涛 解惠贞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9期

摘要:
C/C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高比强、高比模、低膨胀系数等诸多优异的性能,是最为理想的高温结构材料,但在673K以上的高温有氧环境下会快速氧化,严重制约其应用。功能涂层技术是C/C复合材料高温防护最有效的方法。本文对陶瓷功能涂层体系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了C/C复合材料陶瓷功能涂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开展功能涂层技术研究的建议。

苯胺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共代谢机制 下载:65 浏览:392

王镔 蔡凯 邵汝英 赵振华 王帅 高峰 蒋伟群 《中国环境保护》 2020年11期

摘要:
本实验从苯胺废水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苯胺高效降解菌,并将其命名为LS1。经过形态特征和序列相似性对比,确定LS1为粪产碱杆菌。苯胺降解能力实验结果显示,苯胺浓度为1 000 mg/L以下,停留时间延长至72 h时,菌株LS1对苯胺的降解率可达到95%以上。苯胺最佳共代谢碳源选择的实验结果显示,以1 000 mg/L为苯胺实验浓度时,抗坏血酸对菌株LS1的降解率提高最为明显,其次是甲醇、葡萄糖、淀粉、蔗糖。鉴于对方便保存和经济方面的考虑,选取葡萄糖为最佳共代谢碳源,并通过实验证明最佳投加比为苯胺与葡萄糖COD为2∶1时。

典型氯代烃污染场地地下水化学氧化修复实验分析 下载:53 浏览:383

余湛 郑阳 胡佳晨 王欢 刘继东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12期

摘要:
以某在产电子加工厂场地内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分析,分析了Fenton试剂、过硫酸盐在不同添加比及不同反应时间条件下对氯代烃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地下水中氯乙烯和顺-1,2-二氯乙烯浓度超出修复目标值;Fenton试剂对地下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优于过硫酸盐,但稳定性较过硫酸盐差,实际原位化学氧化修复过程中可能在未能渗透覆盖到整片污染羽时已经分解;而针对过硫酸盐,通过延长反应时间能将地下水污染物浓度降低至修复目标值以下。因此,在实际原位化学氧化修复过程中,建议采用过硫酸盐作为氧化剂。

高盐稠油污水达标外排强化处理中试研究 下载:57 浏览:458

王其仓1 杜易1 李坤2 李京京2 徐军2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5期

摘要:
针对某油田稠油污水盐度高、有机成分复杂、可生化性低、毒性大等特征,开展"强化混凝预处理+高盐生物强化+臭氧-BAF深度净化"综合处理中试。结果表明:通过混凝药剂复配、耐盐微生物强化及不同工艺的协同优化,构建了稳定高效的高盐稠油污水强化处理系统;在进水TDS 28 500~31 200 mg/L、COD 821~875 mg/L、石油类44~48 mg/L、挥发酚43~56 mg/L、SS 133~146 mg/L条件下,处理出水COD 38~43 mg/L、石油类0.10~0.13 mg/L、挥发酚0.01~0.04 mg/L、SS 2~4 mg/L,外排水质远远满足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21/1627—2008)一级要求,为稠油污水达标排放工程化设计提供了技术依据。

苦草对沉积物中三氯生去除的影响 下载:59 浏览:378

王开琦1,2 王蕾1 潘纲1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11期

摘要:
三氯生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在进入环境后大量富集于沉积物中。为了解决沉积物中三氯生的去除难题,尝试通过利用沉水植物修复手段来促进三氯生的去除。选用典型沉水植物苦草进行实验,对沉积物中三氯生去除效率、溶解氧浓度、微生物活性及脱氢酶活性进行跟踪检测。结果表明,在开展实验的35 d内,苦草植株的种植,使得根际周围沉积物中溶解氧浓度、微生物和脱氢酶活性均有明显提高,同时沉积物中三氯生的去除率由27.98%增长为48.68%,证明了沉水植物苦草对于沉积物中三氯生的去除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电催化氧化预处理技术减轻超滤膜污染实验研究 下载:57 浏览:385

崔丽 许涛 李虹翰 刘晨 张立宝 梁吉艳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11期

摘要:
实验探究电催化氧化预处理技术对膜污染的影响。实验通过电催化氧化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强氧化剂羟基自由基(·OH)无选择地与纤维素、腐殖质等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反应,将其降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以此减缓膜污染。实验发现,通过使用电催化氧化工艺作为预处理方式处理二沉池出水,当电极为二氧化铅电极,电流密度为20 mA/cm2,反应停留时间为3 h时的处理效率为最佳条件,此条件下可以有效地减轻膜污染。

环氧有机硅烧蚀涂料性能研究 下载:58 浏览:332

曹碧雯 杨杰 刘宁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9年12期

摘要:
针对有机硅涂料附着力差的问题,采用共缩聚冷混法在有机硅树脂中共混环氧改性有机硅树脂。研究了不同共混配比对基体树脂热稳定性及粘接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了不同配比基体树脂对涂层耐热性、烧蚀性能、粘接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环氧有机硅树脂含量增加,基体树脂失重越大,涂层粘接性能越好;确定添加环氧有机硅比例为30%时,烧蚀涂层800℃残重比为70.85%,粘接力可达1.47 MPa,并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

发酵秸秆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测定 下载:28 浏览:500

冯炘 李艳红 解玉红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12期

摘要: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得到秸秆多糖,对分离纯化后的秸秆多糖进行了结构、组成及抗氧化性测定,进一步了解了秸秆多糖的理化性质。玉米秸秆通过微生物发酵、离心、去蛋白、醇沉等步骤得到粗多糖(Corn Stalk Polysaccharides,CSP),粗多糖经DEAE-Cellulose 52纤维素柱和Sephadex G-100凝胶柱进行分离纯化,得到CSP1、CSP3、CSP5 3种组分的多糖。对得到的多糖进行电镜扫描(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气相色谱(GC)分析及抗氧化性测定。FT-IR结果显示纯化后的3种多糖均主要为吡喃糖,GC结果表明木糖和阿拉伯糖为其主要组成成分,且通过抗氧化性测定可知CSP5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清除率可达到84.86%。

漆酶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下载:65 浏览:351

代小丽1,2 王硕1,2 李佳斌1,2 魏燕1,2 魏文侠1,2 《中国环境保护》 2020年9期

摘要:
文章综述了漆酶的来源及性质、催化氧化机制、催化氧化有机物的作用方式及影响其活性的因素,并分析了其在有机污物染治理方面的应用现状。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开发新型的漆酶磁性纳米固定化材料及构建高效产漆酶基因工程菌是实现漆酶工业化应用的重要研究方向。

某焦化厂旧址氰化物污染地下水修复工程实例分析 下载:59 浏览:389

刘继东 胡佳晨 王欢 汪海军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9期

摘要:
介绍了某焦化厂旧址氰化物污染地下水原位注入修复工程。前期场地调查及风险评估,确定场地污染现状、修复目标及修复工程量。通过修复技术比选,确定适合项目的修复技术路线。小试试验确定适宜的氧化药剂(二氧化氯)及药剂添加范围。现场中试试验,确定单井注入影响半径、注入压力及药剂的最佳投加比。修复施工完成后,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修复工程进行采样、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评估修复效果。该项修复工程的成功实施能够为其他类似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项目提供参考。

菠萝皮渣多酚的提取分离及其抗氧化活性评价 下载:23 浏览:255

胡会刚1 赵巧丽2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5期

摘要:
以菠萝皮渣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粗多酚的提取条件;采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对粗多酚进行萃取,筛选多酚含量最高的萃取相,并通过D3520型大孔树脂对其进行分离纯化;进一步,对比分析不同溶剂萃取相及纯化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回流法对菠萝皮渣多酚的提取效果较好,所得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0%、浸提时间2.5 h、浸提温度70℃、液料比30:1 mL/g,在此条件下,多酚提取率为0.67%;乙酸乙酯萃取相所得多酚含量最高,达到90.57 mg/g;不同极性萃取相和树脂纯化组分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以纯化组分抗氧化活性最强,其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0.007、0.62、1.35 mg/mL和0.74 mg/mL。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相中的纯化组分是菠萝皮渣抗氧化功效研究的主要活性成分。

红枣水提物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改善作用 下载:67 浏览:373

冯鑫欢1 蓝晓雪1 侯志梅2 杨洁1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11期

摘要:
研究新疆红枣水提物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血糖的改善作用。通过腹腔注射200 mg/kg STZ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检测不同剂量红枣水提物作用糖尿病小鼠后的体重、血糖、血清胰岛素、SOD活力、GSH-Px活力、MDA含量,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方法检查肝脏、肾脏和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分析红枣水提物对糖尿病小鼠的脏器指数、肝脏抗氧化水平及对肝脏、肾脏和胰腺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枣水提物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促进血清胰岛素分泌、提高糖尿病小鼠抗氧化能力,并且能有效地保护糖尿病小鼠的肝、肾和胰等组织器官的损伤。红枣水提物具有很好的降血糖作用且存在剂量依赖性,高剂量效果最优。

桑叶多酚含量显色条件的优化测定及醇提物抗氧化活性初探 下载:41 浏览:432

王振伟1 金敏1 吴舒仪1 杨春艳2 罗东莉1 林勇2 周春阳1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优化桑叶多酚含量测定的显色条件;测定桑叶、春桑茶和霜桑茶的总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并评价其相关性。方法:利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采用响应面试验法结合单因素试验优化桑叶总多酚含量测定的最佳显色条件;然后采用该最佳显色条件测定桑叶、春桑茶和霜桑茶的总多酚含量;进一步利用ABTS和DPPH自由基评价桑叶、春桑茶和霜桑茶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桑叶总多酚含量测定的最佳条件为:显色时间77 min、显色温度60℃、10%碳酸钠体积0.93 mL、福林酚体积0.5 mL;在此条件下测得桑叶总多酚的含量可达8.758 mg GAE/g DW,与理论预测值8.728 mg GAE/g DW的相对误差为0.343%。总多酚含量高低和抗氧化活性强弱的顺序均为霜桑茶,其次为春桑茶和桑叶;且总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结论:霜桑茶具有最高的总多酚含量和最强的抗氧化活性,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美洲合欢花中花色苷的提取工艺初探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下载:57 浏览:383

纪美茹 林启凰 陈仲巍 余亚选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11期

摘要:
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美洲合欢花中的花色苷,以花色苷提取量为考察指标,考察了料液比、提取温度、pH、提取时间和乙醇浓度对花色苷提取效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美洲合欢花花色苷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在提取时间为60 min、提取溶剂pH值为2.0的条件下,花色苷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70(g/mL)、提取温度60℃、乙醇浓度60%,提取量为7.29 mg/g。通过测定最佳工艺下美洲合欢花花色苷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考察美洲合欢花花色苷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美洲合欢花花色苷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优于Vc,而对ABTS+·自由基稍弱于Vc。

P2结构层状复合金属氧化物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下载:31 浏览:324

刘建文1 姜贺阳1 孙驰航1 骆文彬1 毛景2 代克化1,3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目前,碱金属(锂、钠、钾等)离子电池中的锂离子电池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力地支撑了社会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然而,由于锂在地壳中的丰度较低,以较高丰度的钠为基础的钠离子电池引起了研究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正极材料是制约钠离子电池实用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需要开发出面向实际应用的正极材料。P2结构层状复合金属氧化物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资源丰富、制备简单、结构稳定、放电容量高、倍率性能好和循环稳定性较好等优点,获得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具有实用化前景。这一系列材料由于涉及到多种过渡金属元素的组合,较为复杂。本文针对含单一过渡金属、二元组分过渡金属、三元及以上组分过渡金属的P2结构材料及其优化改性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力求厘清研究脉络,梳理研究思路,并给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与预测。P2结构材料的主要问题是提高其初始放电容量,氧还原的应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向。此外,优化材料组分及采用具有丰富储量、低成本、高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的原材料是进一步降低成本并保护环境的重要研究方向。

双酶法制备薏米多肽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下载:47 浏览:353

林栋1,2 李习美1 周玛丽1 田丹1 张丽芳1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11期

摘要:
以薏米蛋白液为原料,采用双酶协同酶解的方法制备薏米多肽。以水解度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薏米多肽的制备工艺;利用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OH·)清除率和铁氰化钾还原法评价了薏米多肽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薏米多肽的最佳制备条件为:选用胰蛋白酶与碱性蛋白酶双酶协同酶解(酶活比6:4),酶解时间3 h、酶解温度50℃、酶解pH9.0、底物浓度3%、加酶量1000 U/g,在此条件下,薏米蛋白液的水解度为18.05%。薏米多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其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均显著增加,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薏米多肽对3种自由基清除活性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8.39、0.22 mg/mL和3.33 mg/mL。

葡萄糖氧化酶对模拟热加工食品中呋喃生成量的抑制作用研究 下载:31 浏览:336

毕可海1,2 张伶俐1,2 张玉莹1,2 孙玉奉3 张玉清1,2 张佳雪2 申裕荣2 石佳乐2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5期

摘要:
呋喃是食品热加工的产物之一,会损伤肝肾,并且已经被列为Ⅱ类致癌物,因此探究呋喃在食品热加工过程中的生成规律并且研究调控其生成量具有重要意义。以葡萄糖与丙氨酸、甘氨酸模拟体系研究食品热加工过程中发生的美拉德反应,通过向模拟体系中添加葡萄糖氧化酶,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呋喃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酶解温度为50℃,时间为40 min,葡萄糖-丙氨酸模拟体系和葡萄糖-甘氨酸模拟体系中酶的添加量分别为3000、4000 U/mg时,对呋喃的抑制率分别为80.79%和78.68%。通过响应面优化,在葡萄糖-丙氨酸模拟体系中,酶解温度为57.8℃,时间为45.6 min,酶添加量为3254 U/mg时,对呋喃的抑制可达83.63%。而在葡萄糖-甘氨酸模拟体系中,酶解温度为57.9℃,时间为45.7 min,酶添加量为4252 U/mg时,对呋喃的抑制率可达81.02%。研究为日后调控呋喃在食品热加工过程中的生成量提供基础。

酶促超声提取大蒜中大蒜油及其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下载:32 浏览:243

张轩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10期

摘要:
以蒜氨酸酶相关的酶促反应机制为前提,优化大蒜内源蒜氨酸酶生成大蒜油的酶促反应条件,而后采取超声辅助乙醇提取大蒜中的大蒜油,并对其抗氧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30 g蒜泥(精确到0.1 g)计,加入2 mmol/L磷酸吡哆醛溶液、15 mmol/L氯化锰溶液、10 mmol/L甘油、10 mmol/L氯化镁溶液各5 mL,在35℃、p H6.5条件下酶解60 min后再超声萃取,大蒜油的提取率可达0.449%。抗氧化性实验表明:随着大蒜油添加量增大,其抗氧化活性也随之提高,添加量0.01%的柠檬酸与0.04%的大蒜油混合后,其协同抗氧化作用同0.01%添加量的没食子酸丙酯相当。优化的大蒜油提取工艺合理可行,所得大蒜油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