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气候变化背景下湖平面上升的生计影响与社区响应——以色林错周边村庄为例 下载:52 浏览:362

陈阿江1 王昭2 周伟3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冰川融化速率加快,以冰川融水为主要补给源的湖泊出现湖平面上升的现象。通过青藏高原色林错的案例研究,发现湖平面上升淹没了周边地区大量的草场,畜牧业的衰退对当地牧民生计造成严重影响,贫困化程度不断加深。然而,现行的草场承包责任制度弱化了牧民的应对能力,牧民自发组织与合作起来,恢复了传统的草场集体使用方式,利用原有的地方性知识以适应气候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计与环境问题。

从榔约到村规:苗族村寨生态治理的实践 下载:53 浏览:329

邢一新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生态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地方自主治理对于有效承接国家生态治理政策,实现国家与地方生态"双向联动"共治的良好局面至关重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族村寨生态治理实践的考察表明,传统村寨以寨老权威为治理主体,以生态榔约为治理规则,促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稳定、良好的互动关系。面对土地承包制引发的林地生态问题,村庄首先重启寨老组织解决生态失序问题,继而实现寨老组织的转型发展,形成以村民自治为主、寨老治理为辅的共治主体结构。批判地继承了传统生态榔约,结合当下生态治理的实际需求,形成新型生态规约并不断修订完善,重现了村庄良好的生态风貌,重塑了村庄的生态优势。

财政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以江苏财政研发投入为例 下载:59 浏览:425

米展1,2 郑垂勇1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8年10期

摘要:
首先对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文献述评,并运用内生增长理论、科技投入的杠杠效应和挤出效应进行理论阐释。其次采用江苏2003~2014年财政研发投入的数据,对财政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最后提出了加快财政研发投入的结构调整,谋求研发投入方式多元化及完善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的监管,强化研发投入资金的绩效评价三方面对策建议。

关于现行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中河流计算模型的探讨 下载:46 浏览:373

刘晓东1 杨婷1 石佳佳1 刘朗2 吴偲1 姜翠萍1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10期

摘要:
水域纳污能力确定是实施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的基本工作,现行的《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GB/T 25173-2010)》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争议。文章在综述水域纳污能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现行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中河流计算模型中的若干问题,推导了改进后的计算模型,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为水域纳污能力计算和未来计算规程的修订提供参考。

权益隐性失衡及其纾解——水库移民妇女的困境与出路 下载:45 浏览:370

施国庆1,2 吴蓉3 周潇君1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因非自愿性迁移活动,水库移民妇女遭遇权益隐性失衡的困境。以《妇女权益保护法》为审视依据,可以发现水库移民妇女权益隐性失衡表征在村两委权职和准入门槛的政治权利,技能培训的文化教育权益,就业机会、同工同酬、薪酬谈判的劳动权益,土地承包经营、宅基地申请和承包地流转决策权的财产权益,生理心理的生命健康权益等方面权益的失衡。造成权益隐性失衡的成因有移民外来者身份和项目利益驱动型发展模式,技能培训的内容和时间不合理,自身人力资本不足、"等闲靠"思想侵蚀、安置区雇主聘用偏好和务农收入下降,安置区土地的稀缺和高附加值,家庭生计受损和自然环境依恋,针对这些情况培本固元型和对症下药型两种策略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一些问题。

“环境-科研效能感”下的高校青年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研究 下载:65 浏览:343

解兆丹1 杨永环2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1期

摘要:
从"环境-科研效能感"关系出发构建了高校青年科技人才创新驱动机制,认为目前我国高校青年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是"高校行政化下的被动式与依附式科研"、"以结果论英雄的过程支持缺乏"、"学术期刊引导性缺位"、"人才分配评价体系不健全",围绕这些因素提出针对性青年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策略。

化工项目地下水事故源强计算与污染预测 下载:56 浏览:434

周梦甜1 韩龙喜1,2 陈博1 刘甜甜1 张奕1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1期

摘要:
以南通市某化工项目为例,分析地下水事故的主要污染途径,进行地下水污染源识别,提出源强计算方法。利用Visual MODFLOW建立三维地下水水流和溶质运移模型,选取特征污染物COD为预测因子,模拟预测事故发生后污染物在地下水的迁移与浓度变化。研究表明,20 a后污染物超标范围已超出厂区,对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厂区应做好分区防渗,建立监控体系等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尽可能减少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

城市权利的法理意蕴 下载:47 浏览:377

胡杰 《法学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城市因人民而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构成并确立城市存在的基础范畴,人民的城市权利则构成了城市存在的核心价值。建设改造自己和自己城市的自由是最宝贵的权利,也是迄今为止被我们忽视最多的一项权利。城市化进程中折射出的问题是公民与市民之间关于利益的多元性以及主体的多样性之间的平衡与断裂。城市权利的话语构造了城市理论以及人的尊严理论的关联耦合。法治建设的核心推动力及主战场是且只能是城市。只有在城市空间中,利益的表达、权利的聚合、自由的汇总以及社会的多元才有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彰显,权利的种类和内容才有可能渐次得到更新与发展,法治的理论与实践也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从文本到行动、从理念到现实的有机协调。认真对待城市权利将成为我们构筑城乡区域均衡发展、实现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以及法治发展三位一体建设的重要战略支点。

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结构之变” 下载:65 浏览:436

王蓓蓓 高雪梅 《物理进展》 2019年2期

摘要:
当前,新一轮的产业革命迅猛展开,国家所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对现代工程技术人才的知识、能力等方面均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新兴产业的发展急需新型的卓越工科人才,产业升级转型引发工科教育的新一轮变革,我国的"新工科"建设应运而生。研究发现,"新工科"建设使得工科高等教育的相关结构发生变化,如:学科产业结构、知识结构、课程结构、能力结构等。为了解"结构之变"的变化之处,本文将对"新工科"建设的相关结构变化进行研究。

无人机低空遥测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76 浏览:503

倪用鑫1,2 吕锡芝1 杨二1 鲍宏喆1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11期

摘要:
以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弃渣场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进行低空遥感监测,分别采用Pix4Dmapper、PhotoScan和Pixel-Mosaic软件对无人机低空遥测影像进行处理,通过三维建模分析弃渣场的最大堆渣高度、堆弃面积和堆渣量等水土保持监测指标,探索智能化、高精度监测手段在工程实例中的应用实效。结果表明,处理结果与实测值最大误差不超过4%,满足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精度要求,且更加高效便捷,可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开展提供技术支撑。

基于河长制的农村河道整治创新路径探究 下载:71 浏览:416

杜倩雯1 胡媛媛2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本文以盐城市亭湖区为例,对全面推行河长制过程中的河道整治状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亭湖区农村河道整治的前期探索,总结了当前农村河道整治中存在的问题,为在河长制的推动下探索农村河道整治提供新路径。

考虑我国驾驶行为特性的可变限速适应性研究 下载:67 浏览:423

唐一夫 杨海飞 翟学 《交通技术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可变限速技术通过自动化采集交通流运行数据,并按照控制策略实时调整限速值以适应交通流运行的时空变化特征。目前,该技术已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广泛推广,在我国尚未开展大规模的实践应用。以我国驾驶员的驾驶行为特性为主要考虑因素,通过采集城市快速路驾驶员驾驶行为特性数据,标定参数得到符合我国驾驶员行为特性的智能驾驶员(IDM)模型,构建微观交通仿真环境,研究快速路可变限速技术在我国驾驶行为环境下的适应性。仿真结果表明,可变限速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国快速路通行效率,但受驾驶行为特性参数差异性的影响,其改善幅度低于国外驾驶环境的快速路交通流。

城市停车管理措施对市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 下载:57 浏览:439

刘腾辉 杜牧青 李悦超 《交通技术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为研究城市市民以通勤为目的的出行行为及其关键影响因素,设计SP(stated preference)出行意向问卷调查表,通过细致的调查获取不同出行情境下市民的出行方式选择数据。建立出行方式选择的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解析城市停车管理措施对市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工作单位是否配备停车位和停车费对市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显著。与工作单位未配备停车位的情况相比,工作单位配备停车位时市民更倾向于选择私家车出行;而随着停车费的提高,市民选择私家车出行的比例逐渐减少,选择地铁和公交出行的比例逐渐增加。研究结论可为城市停车管理措施制订提供理论支持,也可应用于城市停车规划与管理、停车收费定价及效果评价上。

计及蓄电池寿命的冷热电联供型微电网多目标经济优化运行 下载:25 浏览:267

孙黎霞1 鞠平1 白景涛1 刘甜甜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冷热电联供(combined cooling,heating and power,CCHP)型微电网不仅能为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良好的平台,降低能源消费带来的环境污染,而且能够改善供电电能质量,降低系统损耗。为使CCHP型微电网经济计算更加符合实际运行工况,考虑将蓄电池寿命损耗带来的经济损失加入经济调度计算模型,同时考虑CCHP型微电网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建立CCHP型微电网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根据最大满意度的原则将多目标优化模型转化为单目标优化模型,利用改进型遗传算法,优化日内各微源的出力。通过算例对比分析多目标优化和各个单目标优化对微电网中各微源出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目标优化模型能够兼顾CCHP型微电网的经济性和环保性,更加接近CCHP型微电网的实际运行工况。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箱涵设计与施工 下载:42 浏览:359

陈志明1 刘朵2,3 张建东2 孔维良3 《交通技术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通过对预制装配式箱涵设计与施工的调研分析,结合预制装配式箱涵的施工工艺特点,提出了箱涵预制节段及截面划分的原则、主要连接构造形式及防水设计方法,介绍了箱涵节段工厂化预制和现场拼装施工的技术要点,并总结了预制装配式箱涵施工工艺的技术优势,为箱涵工程逐步发展为模数化、标准化和工业化的生产模式提供技术支撑。

不同车速多前导车对跟驰行驶特性的影响 下载:37 浏览:279

杨海飞 粟海琪 胡欢 刘昶成 李睿 谯洋 《交通技术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单车道跟驰是驾驶员的主要跟驰行为之一,掌握微观跟驰行为特性对于深入认识宏观交通流特征、改善交通拥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已有研究发现,除相邻前导车外,下游多辆前导车的行驶状态亦对驾驶员跟驰行为产生影响。然而,目前尚无对下游前导车辆影响跟驰行为的空间范围的定量研究。以美国NGSIM数据为研究对象,定量化研究下游多前导车行驶速度对跟驰车辆运行特性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不同速度区间下,前导车对跟驰车产生影响的空间范围及变化趋势。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下游车辆速度与跟驰车辆交通参数间的相关系数,进而分析其相关强度,评价其影响程度,为构建考虑下游多车影响的跟驰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一种基于变分自编码器的高光谱图像分类方法 下载:84 浏览:488

徐朋磊 薛朝辉 车子杰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3期

摘要:
深度学习可以有效表达影像的深层特征,在遥感图像处理特别是在分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自编码网络的高光谱遥感影像深度学习分类方法,该方法利用变分自编码器进行无监督训练,用分类层替换解码层,输入训练样本进行分类网络的微调,最后在分类器预测的类别概率图基础上使用条件迭代模型求解马尔可夫随机场,对分类结果进行优化。在两幅通用高光谱数据集上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变分自编码器的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方法取得了优于其它方法的分类效果。

一种顾及背景信息的遥感影像自动化水体提取方法 下载:99 浏览:500

李林蓉 吴曌月 郑盼姚 文静 苏红军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2期

摘要:
水资源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有效的水体提取可为水文、气候建模、生态系统评估等不同学科研究提供基础性数据。针对遥感水体提取方法中存在的最优阈值难以确定、建筑阴影噪声难以抑制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遥感特征指数的水体提取方法,能够削弱指数法对最优阈值的依赖性并抑制建筑阴影产生的噪声。针对水体提取模型自动化程度不高、单一方法难以针对不同背景水体完成高质量提取等问题,发展了顾及背景信息的自动化水体提取方法,基于OTSU阈值法利用植被指数、建筑指数与坡度等信息对背景进行分类,然后采用不同的策略进行水体提取。实验证明,提出的方法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依赖先验知识,能在保证水体提取结果完整性的同时抑制由建筑与山体阴影产生的错误信息。

短线法节段梁预制匹配测量之无塔测量方法 下载:90 浏览:488

陈建华1,2 张雷1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9年3期

摘要:
本文探讨一种不需要专用测量塔的匹配测量方法,即无塔测量。在模板平台上安置全站仪,观测固定端模上的5个控制点,由仪器内置后方交会程序计算设站坐标,进行平面定向、高程设置等测站操作,直至完成匹配测量。通过理论研究及实际数据比对分析,无塔测量能够代替测量塔匹配测量方法,可以满足轴线±3 mm、高程±2 mm的匹配测量要求,同时也省去了测量塔的建造和维护成本,具有一定的生产实用价值。

基于运动恢复结构的非量测相机三维地质重建 下载:50 浏览:415

陈钰1 张荣春2 衣雪峰3 陆凤4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12期

摘要:
大型工程项目从可行性研究到详勘阶段都需要大量的野外地质资料。而山区等特殊区域往往由于山高路陡等原因较难获得细节三维地质信息。本文根据计算机视觉和摄影测量领域的运动恢复结构(Structure from motion,SfM)原理,用简单便携的非量测相机对南京市石头城出露的紫红色砾岩露头进行三维重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快速、准确地对地质体进行三维重建,且重建结果良好。该方法将为野外地质工作提供一种新思路,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