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禁捕后长江鱼类资源监测的技术指标建议 下载:76 浏览:466

杨海乐 杨俊琳 方冬冬 朱传亚 沈丽 张辉 吴金明 危起伟 《水产研究进展》 2023年3期

摘要:
为了确定监测时长、监测网具、站位布局对禁捕后长江鱼类资源监测评估的有效性,于2021年5—7月在长江中游10个站位开展了鱼类资源捕捞监测,每个站位连续监测15d,从日捕获量、物种记录数、渔获物群落结构等3方面着手,对监测时长、监测网具、站位布局等的设置进行探讨。结果显示,连续11d捕捞监测所得累计日均渔获量基本达到稳定,连续15d捕捞监测可以记录到站位近70%的鱼类种类数,所得累计鱼类群落结构基本达到稳定。网具类型、规格的使用覆盖对监测结果中鱼类种类记录数、鱼类群落结构有明显影响,网具使用量对监测结果中日均渔获量有明显影响。10个监测站位间的鱼类群落结构具有明显差异,结合监测站位间的空间距离来看,鱼类群落结构具有较高的空间异质性。研究表明,为了保障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基于原始监测数据进行相关评估之前,有必要对监测数据的充分性、有效性进行检验,网具类型、规格和使用量对监测结果的影响应予以适当考虑,各具体江段的鱼类群落结构评估应由相应具体江段的监测结果来支撑。本研究将为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禁捕后的水生生物资源监测评估提供科学支撑。

浙江滩涂贝类种业科技创新发展及展望 下载:73 浏览:471

林志华1,2 何琳1,2 董迎辉1,2 《水产研究进展》 2023年2期

摘要:
我国拥有1512300hm2沿海滩涂,而滩涂贝类是潮间带滩涂的优势种类,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因此发展滩涂贝类养殖空间广阔、条件优越、潜力巨大。浙江滩涂贝类养殖历史悠久,在养殖技术与模式、人工采苗与育苗、大规格苗种培育、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同时在种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面面临巨大挑战。本文综述了浙江滩涂贝类养殖产业、苗种生产技术、种质创新与良种创制的历史与现状,围绕经济性状精准测评、育种技术创新、优质抗逆新品种培育、高效扩繁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种业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特别是“十四五”期间滩涂养殖贝类良种创制与种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基于物种分布集成模型的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南极磷虾栖息地研究 下载:79 浏览:462

陈洵子1,2 朱国平1,2,3,4 《水产研究进展》 2022年6期

摘要:
南极磷虾为南大洋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但目前关于该物种栖息地研究仍较为有限,这不利于对该物种分布的理解以及资源管理。实验利用南极磷虾资源密度数据与海表面温度、海表面叶绿素、海表面高度、净初级生产力和季节性海冰覆盖等5个环境因素,通过12种算法的集成模型对南极磷虾栖息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曲线、分类和回归树、多层感知机及递归分区和回归树等6种算法的性能优于其他算法;而尽管生物判别分析、主域分析以及最大似然估计模型的性能各月间有所不同,但整体上表现较差。其次,年际环境变化与南极磷虾潜在栖息地的时空模式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研究表明,南极磷虾适宜栖息地主要位于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中部。本研究通过集成模型对南极磷虾栖息地的预测有助于南极磷虾资源的养护,探究南极磷虾的最佳渔场和未来可能成为重要渔区的空间。

渤海莱州湾硬骨鱼类早期资源群落结构及演变 下载:77 浏览:485

卞晓东1,2 万瑞景1 金显仕1,2 单秀娟1,2 《水产研究进展》 2022年2期

摘要:
莱州湾作为黄渤海众多渔业生物关键栖息地,其鱼类早期发生量和补充量直接影响渤海乃至黄海渔业资源动态及其可持续性。实验基于历史调查资料并结合补充调查,构建莱州湾鱼卵、仔鱼调查数据集,通过数理统计和时间序列分析阐述近40年来莱州湾鱼类早期资源(浮性鱼卵、仔稚鱼)群聚特性和演替过程。结果显示,莱州湾鱼类早期资源结构处在持续更替过程中,不同时期早期资源的种类组成、资源丰度、优势种类和物种多样性水平等呈明显季节更替。鱼卵和仔稚鱼种类数和资源丰度均在2010s (2010—2019,以下同此表示)初期跌至历史低值,近年来均又呈现一定程度回升。鱼卵和仔稚鱼种类数由1980s的44种,1990s前期的34种、后期的40种,2000s的35种,逐次下降至2010s前期的24种,2010s中后期开始逐步回升至38种。当前鱼卵种数仅为1980s的60%左右,资源丰度不足彼时三分之一;仔稚鱼种数为1980s的四分之三左右,资源丰度约为彼时的90%。生命周期短、性成熟早、处于食物链低端的中上层和底层小型鱼类为莱州湾鱼类早期资源的主体成分。长期变化,相同季节优势种种类更替现象明显,且近年来呈明显加快趋势;鱼卵仔稚鱼物种多样性水平呈年际和年代际剧烈波动;栖息类型、适温类型产卵亲体种数均呈先降后升变动趋势,全年综合陆架浅水中上层鱼类所占比例升高,中底层和底层鱼类所占比例降低。研究表明,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莱州湾鱼类早期资源已发生结构性改变,这些变化均由一系列复杂并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与鱼类早期资源每个物种数量动态相互作用驱动,是捕捞和环境双重压力下导致鱼类群落内生态位错位交替和结构性渔业资源衰退的具体体现。

浙江缢蛏群体糖原含量变化与gys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 下载:83 浏览:486

陈燕园1,2 刘圣3 何京2 姚韩韩2 林志华2,3 董迎辉2 《水产研究进展》 2021年6期

摘要:
为了探讨缢蛏糖原含量与糖原合酶基因(sc-gys)的特性及其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可行性,实验检测了浙江缢蛏群体糖原含量的周年变化,克隆获得糖原合酶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分析其在不同组织、不同月份的表达差异,并进一步筛选出与糖原含量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结果显示,养殖缢蛏在2—6月糖原含量较高,4月达到最大值。sc-gys基因的cDNA全长为2 402bp,开放阅读框为2136bp,编码711个氨基酸。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c-gys基因主要在外套膜和足中表达,其不同月份的表达水平与糖原含量周年变化规律一致,4月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月份,表明该基因与糖原合成关系密切。在"甬乐1号"品种和台州野生群体sc-gys基因的外显子区共筛选到2个与糖原含量相关的SNP位点,且两位点之间没有连锁不平衡,优势基因型组合个体的糖原含量比群体均值提高11.8%,这些位点和优势基因型组合可为缢蛏糖原含量的遗传改良提供候选标记。

珠江口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关键功能群的遴选方法 下载:71 浏览:487

周卫国1,2 丁德文1,2 索安宁1,2 何伟宏1,2 田涛3 《水产研究进展》 2021年6期

摘要:
功能群是研究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结构和能量流动的基础。实验以2016年和2017年对珠江口万山海域渔业资源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珠江口海域渔业资源历史资料,通过渔业资源优势度、生物量和渔获率指标排序分析,首次提出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关键功能群概念及其顶级经济物种遴选原则,以食物链营养级为基础构造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关键功能群。结果显示,丽叶鲹、棘头梅童鱼、周氏新对虾、隆线强蟹、凤鲚、口虾蛄、太阳强蟹和锐齿蟳为渔业资源优势度、生物量、渔获率排序中处于前30位的共有经济物种;底栖动物食性和浮游动物食性类群构成了珠江口海域的优势类群,分别占34%和20%;依据遴选原则遴选出名贵鱼类、高产鱼类和虾蟹类组成的7种海洋牧场渔业资源顶级经济物种,构造了7种由顶级经济物种及其食物链各营养级生物组成的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关键功能群,包括银鲳功能群、云纹石斑鱼功能群、鲈功能群、黄姑鱼功能群、鲻功能群、斑节对虾功能群和锯缘青蟹功能群。研究结果为我国现代化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功能群构造提供思路与方法。

尼罗罗非鱼清道夫受体基因Scara3的克隆及病原微生物刺激后的表达响应 下载:43 浏览:337

胡惠玲1,2 汪志文1,2 黎源1,2 鲁义善1,2 简纪常1 《中国水产学报》 2022年2期

摘要:
为探究清道夫受体3(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a member 3,Scara3)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抵御病原微生物过程中的作用,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克隆得到罗非鱼Scara3基因,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Scara3在健康尼罗罗非鱼组织分布及细菌、病毒感染后的表达情况,并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得到尼罗罗非鱼Scara3基因cDNA全长序列为3 889bp,开放阅读框(ORF)为1 827bp,编码608个氨基酸,具有跨膜结构域和胶原(Collagen)结构域;多序列比对发现,Scara3氨基酸序列在脊椎动物中相对保守;亚细胞定位显示,Scara3蛋白在全细胞分布;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Scara3基因在健康罗非鱼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血液、肠道、皮肤和胸腺等组织中表达量较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经脂多糖(LPS)、灭活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和聚肌胞苷酸(Poly I:C)刺激罗非鱼头肾白细胞后,Scara3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经灭活无乳链球菌和Poly I:C刺激后,肠道、头肾和皮肤组织中的基因表达量表现出时序性。研究表明,尼罗罗非鱼在对细菌和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活动中,Scara3基因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后期硬骨鱼类中Scara3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了科学参考。

农业植保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 下载:20 浏览:263

王飞 《农业研究进展》 2025年4期

摘要:
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建设,而农作物种植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一旦农作物发生病虫害,在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的情况下,容易扩大侵害范围,使农作物遭到破坏,不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且作物产量得不到保证。本文分析了农业植保技术的应用要点,总结了农作物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旨在强化农业生产的实效性,且能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助力,逐步实现现代化农业发展目标。

温度、饵料和物种对滤食性贝类碳氮稳定同位素分馏的影响 下载:71 浏览:519

田甲申1 王震1 李多慧2 鹿志创1 《中国水产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为研究不同因素对滤食性贝类碳氮稳定同位素分馏的影响,选取物种(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温度(6、14、23℃)和饵料(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叉鞭金藻Dicrateria inornata)3因素进行正交试验,通过检测3种贝类及饵料的稳定同位素变化,探讨了3种因素对滤食性贝类碳氮稳定同位素分馏的影响。结果表明:饵料的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5N)波动较大,无法满足试验要求;各因素对碳稳定同位素半衰期(t1/2)的影响由大到小均为温度>物种>饵料,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碳稳定同位素判别值(Δ13C)的影响程度极为接近,Δ13C的变化范围为-5.57‰~1.75‰,已超出经验值范围。研究表明:在以微藻为饵料的稳定同位素判别值研究中,要谨慎选择氮稳定同位素作为参考指标;应用稳定同位素法研究食物网的营养关系时,需全面、系统考虑综合因素对判别值的影响。

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下载:54 浏览:603

刘春晶 王晓晨 张弘 《中国水产学报》 2025年4期

摘要: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传统的淡水水产养殖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因其环保、高效和可持续的特点,逐渐成为淡水水产养殖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通过探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水产养殖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如养殖环境选择、养殖物种选择、应用菌类选择和水质调节,并提出了改善淡水绿色生态养殖的措施,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园林绿化植物种植与养护技术管理解析 下载:89 浏览:2126

张哲 杨宏 《中国农业》 2024年5期

摘要:
成功实施园林绿化工程,既要有科学的技术管理,又要有策略的优化,更要有通盘考虑,有持续性的努力。通过选地、栽植技术管理、养护技术管理、实践与策略优化等措施,可确保植物健康成长,持续美化园林环境。同时,要注意环保,合理利用资源,创新科技,为园林绿化事业的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浅析园林景观工程的植物种植技术管理与搭配应用 ——以“温州市鹿城区万象府住宅项目景观工程”为例 下载:146 浏览:2373

王洪宇 《中国农业》 2023年7期

摘要:
为了达到更好的城市发展目标,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技术,根据各个地域的特点及其所需要的,积极推行科学的管理方法,不断改善技术手段,提升日常维护水平,完善种植流程,从而使植物得到良好的发展。采取全面的园林管理措施,充分利用可用的资源,提升园林绿化植物的种植标准、科学性和系统性,从而促进可持续的发展。

绿化植物种植施工技术在城市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下载:176 浏览:2436

陈晓莉 《中国农业》 2023年4期

摘要:
园林景观工程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最基础工程,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优秀的园林景观绿化工程能够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情境,同时也能够保证周围的生态环境更加和谐,调控好城市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建造过程中,绿化种植面积占据着很高比例施工,建造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城市的景观建设的整个项目产生一定的影响。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管理者来讲,在园林绿化景观种植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各个部门能够高效配合,并且要配置具有丰富经验的工作队伍,如此才能够对种植材料和人力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调配。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建造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绿化种植也是城市建设的最基本的步骤,绿化种植项目的质量会对整个项目工程的施工建造带来极大的影响,对此就需要深入分析当前绿化种植施工所存在着诸多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切实提升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绿化植物种植施工技术在城市园林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智能农业技术在作物种植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32 浏览:1323

丁文强 《中国农业》 2025年2期

摘要: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农业技术逐渐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本文首先介绍了智能农业技术的概念和发展现状,随后详细探讨了智能农业技术在作物种植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包括精准种植、智能灌溉、智能施肥、病虫害监测等方面。通过对实际应用案例的分析,本文总结了智能农业技术在作物种植管理中的优势,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论农机深松技术在农作物种植中的作用 下载:286 浏览:2885

乔宏伟 《中国农业》 2022年11期

摘要:
我国在农业行业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农业在我国有着很久的发展历史。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主要依靠农民自认进行农作物种植,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涌入农业行业,方便了农业人员的工作,解放了农民的双手,促进了我国农业水平的发展。同时,随着种植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农机深松技术便是改善土壤结构的技术,农机深松技术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应用可以很大程度的推动农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对农机深松技术进行阐释,分析其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提出农机深松技术在种植农作物中需要注意的关键,推动农机深松技术为农业更好的应用。

浅析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下载:276 浏览:2685

罗维肖 《中国农业》 2022年4期

摘要:
目前,在城市中建设公园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这种发展方向不仅能提高城市绿化面积、增加居民休憩空间,还能给居民提供游览、集体活动的空间,甚至有不少城市将公园作为发展程度的重要反映。本文先分析了城市公园园林植物种植的设计原则,着重阐述了相关设计策略,旨在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良好的休息和娱乐空间。

论园林绿化植物种植与养护管理技术 下载:321 浏览:3287

孙中兴 王辉 《中国农业》 2021年1期

摘要: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人们对生活的要求随之不断提升,城市化建设也不断完善。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开展有助于改善城市生活环境质量,园林绿化对城市生态平衡的保持具有重要作用。绿化植物的种植和养护是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基础,种植养护技术的提升,可以促进城市绿化率的不断提高,有效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因此探究讨论园林绿化植物的种植与养护管理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对农作物种植的影响 下载:84 浏览:834

王世麟 《气候变化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在农作物种植中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病虫害防控、农业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影响,探讨其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研究发现,科学合理的气象服务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有力支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减轻病虫害压力,提高农田管理效率。通过建立健全的设施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农业可更好地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深入研究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对农作物种植的影响对于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探究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 下载:131 浏览:1510

​朱保存 《气候变化研究》 2023年9期

摘要: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和自然经济都造成了巨大影响。并且近几年来全球气候越加异常,极端天气或是灾害都在频发,不仅对人类生活造成了影响,也对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产生了一定影响。为了能够使读者更为深入去了解气候变化以及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本文围绕探究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展开论述,希望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农业植保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 下载:254 浏览:1272

王飞  《农业学报》 2023年11期

摘要:
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建设,而农作物种植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一旦农作物发生病虫害,在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的情况下,容易扩大侵害范围,使农作物遭到破坏,不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且作物产量得不到保证。本文分析了农业植保技术的应用要点,总结了农作物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旨在强化农业生产的实效性,且能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助力,逐步实现现代化农业发展目标。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