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上证A股网络结构及其特征分析 下载:52 浏览:408

刘广 刘艺萍 柯凡尘 肖文鑫 《软件工程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使用上证A股2009—2014年的周收益率数据,根据相关系数大小确定阈值并构建其复杂网络结构,进行网络度数中心性、凝聚子群和小世界效应等特征分析,发现能源、交通运输和房地产类股票在沪市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波动对整个市场的影响较大;部分股票在不同"团体"中出现,或与同类股票形成"小世界"。研究揭示了A股市场的微观复杂结构,对把握市场主要矛盾运动和转化方向、实施系统性风险管理等具有重要启示。

城市道路径流雨水初雨量特征分析和计算方法 下载:61 浏览:313

苏冬阳1 胡婧娟2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为探求海绵城市的路面集雨技术,本文以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的混凝土路面和砂石道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路面雨水径流的水质状况,确定了初期弃雨量和年均可收集雨量。研究结果可丰富和充实海绵城市路面集雨技术,并为雨水蓄集技术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嫩江流域湿地变化特征分析 下载:76 浏览:482

汪雪格1 刘洪超2 吕军2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9期

摘要:
嫩江流域是我国湿地集中分布区之一,湿地主要分布在嫩江流域的上游及中下游的河流沿岸及尾闾区域。为揭示嫩江流域湿地变化的特征,将研究区划分成17个评价单元,分析各评价单元湿地的面积及其变化,结果发现:湿地的减少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主要表现为开垦湿地为耕地,耕地化率为54.6%,主要集中在嫩江中、上游区域;其次是压缩湿地生态需水而导致的湿地退化、盐碱化,退化率和盐碱化率分别为31.8%和2.5%。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为:①人类生活、工业和农业需水量增大,占用了一部分湿地的生态需水;②水利工程的阻隔,减少或切断了河流与湿地的水力联系;③人类开发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湿地反补地下水。

黔西南喀斯特洞穴沉积物粒度特征分析 下载:77 浏览:462

张育林1 王恒松2 程星1 涂鑫1 张辉华3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9年7期

摘要:
通过采集贵州北盘江峡谷石漠化研究区内唐家大洞地下洞穴沉积物土壤和基岩样品,利用MASTERSIZER 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土壤样品进行测定,按照乌顿-温德氏粒级标准,利用Folk-Ward公式计算出平均粒径、标准偏差、偏度和峰度等土壤粒径参数,对5个基岩样品进行浸泡溶蚀试验,计算出溶蚀率(R)及溶蚀速率(Rv)。结果表明,北盘江喀斯特地表侵蚀及溶蚀较严重,洞穴向地层裂隙方向以纵向发育为主;洞穴地下河道沉积物分选性较差,土壤样品粒径以黏粒、粉砂、细砂3个粒级为主;洞穴沉积物粒径变化范围不大且分选性较差,沉积物粒径相对较细且分布特征基本一致;根据沉积物表层HJ-01与下层HJ-02至HJ-05粒径分布特征,沉积过程中可能存在降雨量大小两种情况且二者相互交替具有循环性,主要受水文环境与碳酸盐岩溶蚀程度影响。

佘山地震台DZW重力仪同震响应特征分析 下载:38 浏览:354

叶青 倪友 忠方韬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7期

摘要:
利用2016~2018年3年佘山台DZW重力仪观测数据,对观测到的地震进行相关分析,从同震响应时间、最大响应幅度与震中距的关系、最大振幅和震级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时结合测震CTS-1宽频带地震计进行波形对比,得到佘山台重力仪的同震响应特征。

近40年来天山北坡不同土类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分析 下载:88 浏览:310

侯艳娜1 武红旗1 田建华2 范燕敏1 张文太1 董通1 信会男1 《土壤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利用1980年新疆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2014年新调查的土壤资料,对比分析了两个时期天山北坡农田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旨在为该区域土壤的合理利用和改良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2014年与1980年相比:(1)各类土壤0~100 cm深度土层有机碳含量均随深度增加而递减。(2)随海拔高度下降依次分布的地带性土壤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棕钙土和灰漠土的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黑钙土呈降低趋势、平均值降幅为14.09%,栗钙土、灰钙土、棕钙土和灰漠土呈增加趋势,其平均值分别提高了12.03%、34.73%、7.52%和112.74%;非地带性土壤草甸土和沼泽土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呈降低趋势,其平均值分别降低了21.08%和59.31%;而潮土则呈增加趋势,增幅为15.53%。(3)近40年来土壤管理利用水平提高,施肥、秸秆还田和作物产量增加、机械化程度提高等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双湖石墨矿激电异常特征分析及验证 下载:33 浏览:310

罗传根 高士银 王军成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4期

摘要:
双湖地区石墨矿体赋存于东海岩群班庄组大理岩段,通过开展大功率激电工作,圈定激电异常,并对低阻高极化激电异常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石墨矿的激电异常特征,确定矿体的位置及空间赋存状态。经槽探与钻探验证,低阻高极化的激电异常与石墨矿(化)体无论在平面及空间位置都高度吻合,说明激发极化法在该区石墨矿勘查中合理有效。结合石墨矿的激电异常特征,通过开展井中激电推测盲矿体的位置、规模及其延伸情况,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隧道衬砌典型结构与缺陷的地质雷达图像特征分析 下载:66 浏览:386

王锦标 张志勇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2期

摘要:
为了更好地提高地质雷达在隧道衬砌检测中的准确性,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大量的实测数据,讨论了地质雷达在隧道衬砌结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方面的应用。定量分析主要讨论总结了隧道衬砌钢筋、拱架、界面等目标体的图像特征;定性分析主要讨论总结了隧道衬砌层间脱空和空腔等结构缺陷的图像特征。通过应用研究表明,总结各类目标体的特征波形能较好地服务于工程实践,为确定隧道二衬钢筋间距、初支拱架间距、二衬厚度值以及衬砌结构缺陷的处治工作等提供依据。

桂南沿海诸河流域土壤侵蚀特征分析 下载:13 浏览:383

王丹媛1 卢远1 刘斌涛2 黄萍1 《土壤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桂南沿海诸河流域人口密度大,土地垦殖率高,降雨充沛且暴雨、台风天气多发,降雨侵蚀力极高,水土流失问题是当地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鉴于此,以土壤侵蚀通用方程USLE为基础,利用我国已有的水土流失各个因子的研究成果,选取最适合桂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因子计算方法,定量评估该流域土壤侵蚀情况,土壤侵蚀空间分布与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类型以及人工桉树林等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域土壤侵蚀整体呈现范围广、侵蚀破碎等特点,流域平均侵蚀模数146.93 t km-2a-1,土壤年均侵蚀总量为360.67×10~4 t,从空间分布上看,侵蚀主要集中大风江和防城江流域。合理开展5°25°旱地及桉树的种植方式,为构建良好的广西桂南地区农业生态发展、水土流失治理起到促进作用。

保利裕丰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及水害特征分析 下载:57 浏览:365

郝德华 《煤炭技术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本文以山西保利裕丰煤业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矿井区域地质构造背景、井田水文地质类型、主要含水地层特征,并对矿井可能存在的水害类型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矿井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为中等,并为矿井防治水工作提出了建议。

云南高鲁山自然保护区地貌特征分析 下载:50 浏览:423

段霄 王平 朱妙园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结合野外实地考察,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就高鲁山自然保护区主要地貌特征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基本地貌类型为山地,以中起伏亚高山(42.43%)为主,其次是中起伏中山(34.89%);河谷切割深,地势起伏大,层状地貌发育;平均坡度23.4°,以较陡坡(32.58%)、陡坡(25.86%)为主;半阴坡(26.61%)和阳坡(26.43%)的面积略高于阴坡(24.58%)和半阳坡(22.15%);平均面积—高程积分值(HI)为0.532,地貌发育处于壮年期;各片区起伏高度差异小,基本地貌类型、坡度、坡向的构成,剥夷面级数和HI值存在明显差异。

基于慢特征分析对连续系统的外强迫提取 下载:68 浏览:392

卢文旭1 段明铿1 王革丽2 《气候变化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外强迫随时间的变化对于非平稳系统的影响十分重要,如何从该系统中重构或提取外强迫信息则成为研究其中动力学特征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慢特征分析方法(Slow Feature Analysis,SFA)以连续系统(改变的Lorenz系统)为参考模型,分别讨论在周期型强迫、减弱的周期型强迫、指数衰减型强迫、伴随指数衰减的周期型强迫等条件下,SFA方法对模型中不同强迫信号的提取能力。结果显示,SFA方法能够提取作用于连续系统中的外强迫信息,其提取效果与外强迫的强度、噪声以及嵌入维数m有关:对于越弱的外强迫或者存在越强的噪声干扰,提取效果越差,提取信号中将出现虚假的高频波动;嵌入维数m的增大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外强迫信号的提取效果。试验还表明,作用在单一变量上的外强迫会将其驱动信息嵌入于系统中,因此,可以通过SFA分析方法从其他变量中提取其外强迫信号。

环渤海近海岸雾产生的天气条件及边界层特征分析 下载:83 浏览:413

田梦1 吴彬贵2 黄鹤2 王兆宇3 张文煜1 《气候变化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利用渤海沿岸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四分量辐射仪和超声风速仪等多种观测反演资料,并结合常规站点气象资料,卫星云图,浮标气象水文观测和FNL(Final)再分析资料研究了2016年12月17~19日一次环渤海大雾个例产生的天气水文条件以及边界层垂直分层的辐射和湍流特征。研究发现:(1)此次大雾出现在大陆低压前部、入海高压后部的西南低空急流控制区域,与强急流相伴的暖湿平流输送为雾区提供了稳定的逆温和持续的水汽积累,非常有利于大雾天气的形成;(2)水汽通量的分布与低空急流的移动密切相关,近地面比湿的增速与低空急流的强度成正比;(3)由于低空急流的水汽输送增湿了环渤海低层大气,从而增强了大气辐射的衰减效应,导致雾形成前向下短波辐射逐渐减小,向下长波辐射不断增加,净辐射在大雾形成后趋近于零;(4)逆温有效抑制了湍流的发展,近地层湍流动能和摩擦速度微弱。

拌摩擦焊焊缝缺陷超声检测信号特征分析与神经网络模式识别 下载:76 浏览:447

徐蒋明1 柯黎明2 《核工业与技术》 2020年1期

摘要:
以搅拌摩擦焊(FSW)焊缝的包铝层伸入、未焊透、隧道孔缺陷为对象,将小波分析理论应用于缺陷超声检测信号特征提取问题的研究,使用小波包分解重构节点能量、小波包分解节点系数、缺陷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小波分解这三种方法对缺陷的超声检测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利用类别可分离性判据和BP神经网络分别对提取的特征量进行评估和识别。结果表明,缺陷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小波分解这一特征提取方式具有最好的类别可分性,并且以该特征量为网络输入的BP神经网络具有85.71%缺陷识别率。

淮河流域风场垂直结构特征分析 下载:40 浏览:221

毛文茜1 冷文楠1 樊旭1 肖霞2 郭燕玲1 赵艳茹1 张文煜1 《气候变化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为进一步加深南北气候过渡带上山地丘陵地区的风场认识,利用淮南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ST(Stratosphere-Troposphere)风廓线雷达的探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20 km高度内风场的变化特征及垂直结构。结果表明:淮河流域850 h Pa、700 hPa、500 h Pa、100 h Pa等压面高度上,风场有明显的垂直变化,风速及其波动幅度随春、夏、秋、冬先减小后增大,且随高度增加,夏季最小、冬季最大的季节规律逐渐增强;风场的垂直分布存在差异,在中低层以下,以小于10 m/s的风为主,风向转换多,中低层以上10~25 m/s的偏西风居多;年平均风场结构为低层以5 m/s北风为主,到2 km左右向西偏转,风速小于10 m/s,在5 km高度处形成15 m/s的西风,且风速持续增大,10 km左右达到25 m/s后逐渐减小,到15 km左右风向顺时针向北偏转,直到20 km附近与低空风场相近。

1980~2017年厦门地区小时尺度极端降水特征分析 下载:48 浏览:193

吴伟杰1 郑伟鹏2 郑秀云4 杨奇志5 彭婕3 郭林6 《气候变化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利用1980~2017年厦门逐小时降水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厦门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气候特征,并初步讨论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极端降水事件的年发生频率呈现减少的趋势,厦门岛的减少趋势要比内陆更为显著。2)小时尺度的极端降水事件在较小尺度空间内无论是发生频率还是强度都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内陆地区在发生频率和强度上均高于厦门岛,但强度的平均值一致。3)造成极端降水事件的天气系统有4类,分别是热带气旋型、冷式切变型、西南风气流型和低槽冷锋型。随着城市抗灾能力的提升,对极端降水预报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基于小时值的结论可以为未来厦门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预报提供参考基础,进而提升预报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云南地区强降水物理量场特征分析 下载:60 浏览:444

刘磊 闵颖 尹丽云 《地理研究进展》 2019年10期

摘要:
对云南省2015~2016年的32个强降水过程进行研究,采用强降水发生时的T-logp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温湿廓线的两种分类,讨论各物理量场相关阈值的特征。结果表明:云南地区强降水天气的物理量阈值有特定的分布规律,以热力不稳定、湿度、零度层高度的特征值作为预报指标,可以有效提高强降水预报准确率。

导管架平台冰振特征分析及冰振风险应对措施 下载:55 浏览:341

吴奇兵 张士超 《石油科学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冰激振动是威胁海冰区海洋石油导管架平台结构安全的主要因素。为分析导管架平台冰振特征,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C平台的动力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平台的振动模态等参数。结合监测及仿真数据对比分析表明:平台结构基频与平台所处区域冰力频率相近,会产生明显的共振现象。针对导管架平台冰振特征分析结果,提出了包括预警、监测、结构改造及配置冲冰装置等几种应对措施,现场应用显示抗冰效果明显,对冰区导管架平台冰期风险管理有一定指导意义。

北京地区一次PM2.5重污染过程的边界层特征分析 下载:70 浏览:194

贺园园1 胡非2 刘郁珏3 刘磊1 《气候变化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利用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和美国大使馆的细颗粒物(PM2.5)逐时监测数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325 m气象梯度塔资料以及实况天气图和探空资料,对2015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北京的PM2.5重污染过程的边界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这次重污染过程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其中PM2.5浓度超过75μg/m3的时次共计126 h,超过150μg/m3共计116 h,小时最高PM2.5浓度为522μg/m3。在高低空环流场配置的影响下,近地面静风和多层逆温结构抑制了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输送,加上边界层内的深厚湿层,使得其中气溶胶不断吸湿增长,高PM2.5浓度得以维持。在重污染期间,湍流动能较低,不利于污染物的水平和垂直扩散。垂直方向的湍流动能一直占水平方向的15%~20%左右,水平湍流动能占主要贡献。摩擦速度与湍流动能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不同高度之间的摩擦速度差别不大。超出前后时次一个数量级的湍流强度尖峰的出现是湍流场发生调整的一个信号,是PM2.5浓度发生剧烈转变的前兆,预示着污染状况更加糟糕。重污染过程中感热通量的输送方向为从地面向大气输送,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都大幅减少,并且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对湍流功率谱计算和分析表明,在重污染过程期间,时间尺度为5 min至6 h的中尺度过程对从地面到大气方向的动量和热量通量输送做出了重要贡献。 还原

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内部组件电气状态仿真与分析 下载:70 浏览:449

杜林1 严涵1 吴学光2 谭亚雄1 常莎1 欧阳文敏2 《电网技术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融合了机械开关、半导体器件、避雷器等多种组件,组件状态与断路器的开断可靠性密切相关。通过分析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的暂态参量时序及故障电气特性,建立了级联全桥型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的开断仿真模型,分析了断路器内部控制信号异常、避雷器劣化及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衰老退化等3种类型组件故障状态与暂态电气参量的关系,提取了各模块及支路间的电压比值Ku、Ku0、电流比值Ki、K_t、避雷器吸能比KQ及电流延迟时长σi、电压延迟时长σu等作为反映不同故障或缺陷的电气特征参量,并总结了不同故障状态对于断路器内部均压、均流、吸能特性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类型的组件故障,故障特征参量有较大的差异,可以体现内部组件及支路的均压、均流特征,反映不同组件故障状态特性。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