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汾河兰村至义棠河段的洪水特性分析 下载:56 浏览:262

郭维维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为更详细了解汾河流域洪水灾害发生的情况,本文选取汾河兰村至义棠河段的洪水进行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段洪水主要集中于7—8月,占到了77.4%;上游站点的洪峰流量大于下游站点的洪峰流量且成正相关,其中二坝洪水受兰村或芦家庄洪水及其他区间暴雨洪水的共同影响,义棠洪水主要来源于上游二坝;研究区域上游洪峰与传播时间相关性较好,上游洪峰越小,传播时间越长,对于中上部,兰村—汾河二坝和芦家庄—汾河二坝的洪水规律有一定的差异。

不同厚度铝合金试样的应力腐蚀开裂特性分析 下载:86 浏览:508

涂凤娟 《冶金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铝合金材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腐蚀敏感性问题会导致应力腐蚀断裂严重问题。从铝合金试样应力腐蚀的主要影响因素入手,以40 mm厚双悬臂梁试样和26 mm厚度的试样为例,对不同厚度的铝合金试样的应力腐蚀开裂问题进行了分析。

鹅公岩大桥动力特性分析 下载:46 浏览:253

段力1 李元松1 龚国锋2 裴野2 《交通技术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以重庆市鹅公岩大桥为工程案例,对大跨径自锚式悬索桥的动力特性进行研究。基于MIDAS/CIVIL软件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与子空间迭代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分析矢跨比、边中跨比、构件刚度以及服役期荷载集度、温差等参数对600m跨径的自锚式悬索桥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成桥状态下,结构基频为0.103 1 Hz,加劲梁纵飘振型起主导作用;矢跨比的改变使多阶模态的频率受到影响,其中,加劲梁振动受到的影响最为显著;边中跨比主要影响结构的竖向振动,减小边中跨比有利于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主缆抗拉刚度对频率的影响较小,反之,主梁抗弯刚度对结构的竖向及横向频率的影响较为显著;桥梁服役期间,模态频率受恒载集度、温差因素的影响不可忽略。

高雷诺数双螺旋涡尾迹演化特性分析 下载:56 浏览:429

李高华 王福新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5期

摘要:
螺旋状尾迹涡是直升机悬停旋翼流场的主导特征之一,其时空演化特性对旋翼气动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揭示悬停状态下旋翼尾迹涡的演化特征,对两桨叶刚性旋翼在高雷诺数悬停状态下的双螺旋状尾迹涡开展数值研究,采用基于流场特征的网格自适应技术,结合低耗散迎风/中心混合格式以及延迟脱体涡模拟方法对Caradonna-Tung旋翼在桨尖马赫数为0.439、桨尖雷诺数为1.92×10~6的悬停流场进行了高分辨率计算.基于欧拉和拉格朗日两种描述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双螺旋尾涡系统的演化特性:后缘尾涡面在桨尖附近的反向卷起及其与下游桨尖涡的相互作用是影响涡系稳定性以及涡-涡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涡龄小于720°时,在固连于桨叶上的旋转坐标系中观察,涡系具有时空稳定性,涡管中心处轴向涡量随涡龄按照幂函数规律衰减.在固连于漩涡中心的局部极坐标系中,周向速度分布以及涡核半径随涡龄的变化与理论涡模型相符合,环量随涡龄的变化显示了漩涡的生长、平衡及耗散等演化阶段;模态分析结果表明,除点涡模态外,来流与点涡的复合模态在漩涡演化过程中对流动特征的转变有重要影响;涡系轴截面速度场的拉格朗日拟序结构直观地显示了漩涡场的时空演化过程,揭示了漩涡配对和共旋穿越等流动特征,同时也展示了后缘尾涡面卷起现象在漩涡演化过程中的作用.

高雷诺数双螺旋涡尾迹演化特性分析 下载:53 浏览:444

李高华 王福新 《现代物理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螺旋状尾迹涡是直升机悬停旋翼流场的主导特征之一,其时空演化特性对旋翼气动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揭示悬停状态下旋翼尾迹涡的演化特征,对两桨叶刚性旋翼在高雷诺数悬停状态下的双螺旋状尾迹涡开展数值研究,采用基于流场特征的网格自适应技术,结合低耗散迎风/中心混合格式以及延迟脱体涡模拟方法对Caradonna-Tung旋翼在桨尖马赫数为0.439、桨尖雷诺数为1.92×10~6的悬停流场进行了高分辨率计算.基于欧拉和拉格朗日两种描述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双螺旋尾涡系统的演化特性:后缘尾涡面在桨尖附近的反向卷起及其与下游桨尖涡的相互作用是影响涡系稳定性以及涡-涡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涡龄小于720°时,在固连于桨叶上的旋转坐标系中观察,涡系具有时空稳定性,涡管中心处轴向涡量随涡龄按照幂函数规律衰减.在固连于漩涡中心的局部极坐标系中,周向速度分布以及涡核半径随涡龄的变化与理论涡模型相符合,环量随涡龄的变化显示了漩涡的生长、平衡及耗散等演化阶段;模态分析结果表明,除点涡模态外,来流与点涡的复合模态在漩涡演化过程中对流动特征的转变有重要影响;涡系轴截面速度场的拉格朗日拟序结构直观地显示了漩涡场的时空演化过程,揭示了漩涡配对和共旋穿越等流动特征,同时也展示了后缘尾涡面卷起现象在漩涡演化过程中的作用.

直接空冷机组变工况运行特性分析 下载:23 浏览:252

陈雅丽1 高全娥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水资源的减少及分布不均问题促进了火力发电系统中空冷技术的产生,但是空冷机组也有能耗较高的缺点。凝汽器是空冷机组的核心设备,其排汽压力是影响整个系统性能的最关键指标之一。以某电厂600MW机组为例,提出一种冷凝器背压的简便计算方法,分析了迎面风速、环境温度、凝汽流量以及污垢热阻对凝汽器排汽压力的影响,为优化空冷机组运行、节能降耗提供参考。

涂覆石墨烯的非对称并行电介质纳米线波导的模式特性分析 下载:51 浏览:428

彭艳玲1 薛文瑞1 卫壮志1 李昌勇2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采用多级展开方法,对涂覆石墨烯的非对称并行电介质纳米线波导的模式特性进行了分析.首先对这种波导中的表面等离子模式进行分类,然后对七种低阶模式的有效折射率和传播长度随工作频率、几何结构参数和石墨烯费米能的依赖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工作频率、几何结构参数和石墨烯的费米能,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调节模式的特性.与有限元法进行的对比表明,基于多级方法的半解析结果与有限元法的数值结果非常符合.研究结果可为涂覆石墨烯的非对称并行电介质纳米线的设计和制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综合能源系统中热力子系统的稳态特性分析 下载:34 浏览:382

屈鲁 欧阳斌 袁志昌 张树卿 曾嵘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涵盖能源形式多样,涉及运行模式复杂,包含控制设备和耦合环节丰富,给其稳态建模和稳态潮流计算带来了挑战。为了获取综合能源系统中热力子系统的稳态特性,给出了典型综合能源系统的拓扑架构;分别建立了电力子系统、热力子系统、冷力子系统和分布式能源站的稳态模型,进而建立了混合潮流模型,并利用Newton-Raphson算法进行了混合潮流求解;分析了热力子系统的关键技术参数(包括源节点的供水温度、负荷节点的出水温度、热网管道的长度和直径、热负荷功率)变化对综合能源系统稳态潮流的影响。分析结果可支撑综合能源系统的规划、设计及优化运行。

曲柄式剪板机剪切机构运动特性分析 下载:43 浏览:450

张效杰 《冶金技术》 2018年8期

摘要:
把曲柄式切头飞剪剪切机构的杆件简化成曲柄四连杆机构,通过对杆件结构在工作过程中的位移变化,得到曲柄式切头飞剪的剪刃运动轨迹为一椭圆形结构,这对提高曲柄式切头飞剪机的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BPSK系统对信号载波频率的敏感特性分析 下载:88 浏览:487

贾锐 焦斌 赵琳锋 《无线电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为研究标准BPSK系统对信号载波频率的敏感特性,讨论了当干扰信号的码速小于或等于期望信号的码速时的情况,以及当2个信号的中心频率相同或不同时,频率偏移对误码率的影响。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构建期望信号、干扰信号和噪声模型,得出误码条件概率函数,并基于此,研究信号频率偏移量对标准BPSK接收系统的敏感特性。结果表明,当干信比相同时,在相同的频率偏移下,干扰信号的码速越高,其干扰效果越好;在相同干信比下,接收系统的误码率随着频率偏移量的增大而呈现减小的趋势,且其减小的程度呈现周期性的震荡,震荡的周期仅与期望信号的码速有关;在连续波干扰信号频率偏移量周期变化处,不同码速干扰信号的干扰效果相同。

热电联产机组集成热泵实现热电解耦的潜力与能耗特性分析 下载:42 浏览:392

刘忠秋1 张国柱1 邱寅晨1 张钧泰1 王珊2 刘明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在热电联产机组中集成机械式热泵可以实现热电解耦,并影响机组的能耗特性。以某350MW热电联产机组为例,建立了供热机组变工况计算模型以及机械式热泵供热计算模型,比较了热电联产机组采用抽汽供热和压缩式热泵供热时最低电负荷率及煤耗量的差别,同时研究了热泵性能系数、电负荷率、热负荷率对机组能耗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基准工况下,压缩式热泵供热较热电联产节能,且其机组的电负荷可调节范围更大。压缩式热泵供热相比抽汽供热减少的煤耗量随着热泵实际性能系数aCOP1、热负荷率增大而增大,随着电负荷率增大而减少,aCOP1为6.119,热负荷率为2.5,电负荷率为0.8时,节煤率为2.60%。

交流变频调速系统仿真建模及谐波特性分析 下载:21 浏览:232

曾令华 程亮 张靖宗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交流变频调速系统以其强大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的直流调速传动,其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方便和效率的同时,也造成了电力系统谐波污染加重的问题。因此,设计了一种开环正弦脉宽调制(sinusoidal pulse width modulation,SPWM)控制的交流变频调速系统并搭建仿真模型,实现了对系统中变频器输出电压频率和幅值及电机转速的灵活控制。对系统网侧电压和电流进行了谐波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网侧电压的波形比较理想、畸变很小,而电流波形畸变严重;且随着变频器输出频率的增加,电压波形畸变程度有所加剧,电流畸变程度有所减轻。

不同热解温度制备的水稻秸秆生物炭理化特性分析 下载:93 浏览:406

徐亮1 王豹祥2 汪健2 卢剑3 于晓娜1 伍德洋4 叶协锋1 刘晓涵1 李雪利5 《土壤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以不同热解温度(100~800℃)制备的水稻秸秆生物炭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热解温度下制成的生物炭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热解温度为100~300℃制成的水稻秸秆生物炭呈弱酸性,400℃以上时呈碱性;水稻秸秆生物炭表面碱性含氧官能团数量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酸性含氧官能团则减少;水稻秸秆生物炭中的官能团C=C、C-O-C、-OH和-C=O在较高的热解温度下发生缔合或消除,促进了芳香基团的形成;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水稻秸秆生物炭的阳离子交换量(CEC)、比表面积、孔径、比孔容、氮气吸附量和颗粒表面的分型维数(D1)均先增加后降低,阳离子交换量(CEC)在300~500℃时、其它性状在400~600℃之间达到最大值;以不同热解温度制成的水稻秸秆生物炭颗粒的孔隙结构均以孔隙宽度2~50 nm的中孔为主。随热解温度的升高,水稻秸秆生物炭的产率逐渐降低;400~500℃炭化2 h,生物炭产率最高,其孔隙结构最为复杂,所以可以认为400~500℃是水稻秸秆炭化的最佳温度。

考虑环境因素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能耗特性分析 下载:57 浏览:392

王惠杰 赵立坤 《能源学报》 2018年8期

摘要: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具有较高的效率和环保特性,是发电领域的热点之一。联合循环的能耗特性会随环境条件和负荷条件变化而变化。考虑环境条件变化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机组变工况特性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分析研究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主要设备特性,采用差分进化法,结合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6F发电机组的运行数据和设计数据对联合循环进行建模,挖掘出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中各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能耗随环境温度变化的规律,这对优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紫椴人工林直径分布规律及生长特性分析 下载:57 浏览:381

陆斐 杨世桢 陈晓波 初艳 王有菊 王璧莹 《林业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对吉林市林科院松花湖紫椴人工林胸径和解析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紫椴人工林胸径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和Logistic分布,胸径和树高在第3~6年为快速生长期,目前林分生长处于慢速生长期。

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示范系统运行特性分析 下载:63 浏览:381

危日光1 刘中良1 李聪2 高建强2 《建筑技术学报》 2018年11期

摘要:
将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与土壤源热泵相结合,在某四合院搭建了一种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示范系统,并为该系统冬季供暖制定了运行模式及运行策略。在供暖期内对系统全天运行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全天平均性能系数COPall随太阳能的贡献比例fsc升高而增大;随地热能对热负荷的贡献比例fsc升高而减小;随电能对热负荷的贡献比例fe升高而减小。太阳能对热负荷的贡献比例fsc集中在0.6左右。

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在新能源发电场的虚拟同步特性分析 下载:86 浏览:443

王帅1 荆龙1 吴学智1,2 李金科3 田若宁1 《电网技术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在可再生能源电场并网点处增设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unified power quality conditioner,UPQC),能够在不改变新能源发电装置原有控制的前提下使其具备传统同步发电机的频率和电压支撑能力,可以认为是一种提高可再生能源并网稳定性的有效措施。为此,主要研究UPQC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及特性,该方案仅需在可再生能源电场出口处进行外部改造。首先介绍了接入新能源场站的UPQC输电系统运行方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系统的功率数学模型,设计了基于UPQC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然后阐述了不同工况下UPQC内部功率流动机理,探讨了影响串、并联变流器视在功率的限制因素,并进一步设计了在特定情况下的系统容量参数指标。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了UPQC的输电模型并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可以实现UPQC的虚拟同步化控制。

变质心高超声速再入飞行器建模与特性分析 下载:20 浏览:372

樊博璇1 陈桂明1 林洪涛2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建立了一维变质心滚控高超声速再入飞行器的完整动力学模型。对变质心飞行器弹道及姿态动力学进行研究,明确了变质心滚控飞行器的控制机理与特点,同时针对其通道间的耦合效应以及执行机构参数设置对控制能力的影响分析,提出了飞行器结构设计和控制系统设计的相关要求,为高超声速再入飞行器的工程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黑美人松及复选优树特性分析 下载:57 浏览:379

金晓红1 苏琳1 金培林1 吴纪峰2 《林业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黑美人松是以黑松为母本、长白松为父本的人工杂交子代。测定发现其具有高生长量、高保存率的特点,树形、树皮颜色、针叶、芽、球果和花色等生物学特性表征较为复杂,分离严重,在抗逆性方面表现突出,尤其是复选出的15株优树在耐寒性、抗病虫危害方面表现更优。

轮式牵引机器人优化设计及运动特性分析 下载:51 浏览:518

吴伟 李博 刘娜娜 马广志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0年10期

摘要:
为定量评价轮式牵引机器人在同一管径水平井内的动态运动特性与越障性能,建立了轮式牵引机器人爬行模块的受力模型,优化了结构及尺寸参数,实现了机器人ADAMS整体建模,并构建了对象机器人驱动机构、支撑机构及牵引阻力的Simulink控制模型。提出了轮式牵引机器人的ADAMS/Simulink联合仿真建模方法,进行了对象机器人运动特性及越障性能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结构优化后提高了该型机器人在水平井内的动态运动特性,验证了其较好的越障能力,且仿真计算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