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观念与审美——独龙族伤痕文面的美学研究 下载:66 浏览:398

段雪敬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独龙族文面是观念与审美烛照下的独特艺术。独龙族文面的蝴蝶型图案是该民族独有的,深深体现了独龙族人以丑为美的审美观。独龙族妇女文面的初衷是以丑化自己的面容求自保,后来逐渐融入了该民族自己的思想观念与审美理念。从审美的角度来看,独龙族人对文面主要有美和丑两种看法,这两种观点决定了文面具有掩饰美和展示美的功能。同时,文面具有自悦性与悦人性,可以说这是它不同于其他绘画艺术的一个显著特色。独龙族文面是伤痕图案的创造性艺术,可以说是伤痕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类型拓展、“工业美学”分层与“想象力消费”的广阔空间——论《流浪地球》的“电影工业美学”兼与《疯狂外星人》比较 下载:63 浏览:408

陈旭光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流浪地球》以其大场面、"重工业化"大制作,成就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新高度,更以其大想象、大人类情怀和大宇宙格局成就其美学品格。《流浪地球》与《疯狂外星人》走中国科幻电影的两条路向,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工业美学形态,也代表了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两个方向。《疯狂外星人》呈一种"中度工业美学"走向,在"本土化"、现实性、"作者追求"、荒诞喜剧风格等方面为中国特色类型杂糅的科幻喜剧片探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它们都以当下新的电影"空间生产"之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下中国观众日益增长的"想象力消费"或"虚拟消费"的精神需求,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

东亚美术对青春风格画派的影响 下载:62 浏览:404

王才勇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作为现代主义绘画运动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一个重要画派,青春风格画派受到了东亚美术(中国和日本)的重要影响。克里姆特早期(所谓的金色时期)深受日本着色版画影响,后期深受中国美术的影响。对此不仅有大量文献资料可以佐证,而且作品语汇也毋庸置疑地展现出这一点。同属青春风格画派的其他画家对东亚美术的热衷虽没有克里姆特来得直接和具体,但其作品语汇同样展现出东亚影响的痕迹,比如艾贡·席勒、赫德尔等。青春风格画派正像印象派、纳比派那样,在画法创新上明显受到了来自东亚美术的启示,他们将由这个启示而来的约减发展成约减至动感线条,约减至内在生命律动,从而自成一派,在现代画史上稳稳站住了脚。

艺术媒介的历史——从隐匿到突显,而走向终结? 下载:56 浏览:244

彭锋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8期

摘要:
从艺术发展的历史来看,媒介在不同阶段的地位不同。在古典阶段,艺术的媒介或形式不受重视,受重视的是艺术的内容或主题。到了现代阶段,出于对身份的追求和捍卫,艺术不仅区别于其他文化形式,不同门类的艺术之间也相互区分开来。作为艺术身份的确证,媒介的地位被突显出来。进入后现代之后,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边界日渐模糊,媒介在艺术中的重要性被解释取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打破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边界,非媒介与全媒介之间的边界消失。在一切都是被媒介的情况下,媒介有可能走向终结。

梅兰芳绘画艺术的美学品格和形式特征 下载:66 浏览:408

陈池瑜1,2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梅兰芳是我国现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同时他还是一位知名国画家,他创作的人物画和花鸟画具有清丽雅致、潇洒自然的美学品格与形式特征。梅兰芳1915年跟随王梦白学画,后又结识北京画坛的重要画家陈师曾、金城、姚华、陈半丁、齐白石等,他们在梅兰芳家经常相聚创作绘画作品,梅兰芳喜爱书画艺术,并细心体会绘画中的色彩与构图布局,认为绘画的这些形式美特征和戏曲艺术有息息相通的地方,可以启发戏剧表演。

新思想、新组织、新媒介——近年中国文艺评论状况探析 下载:97 浏览:496

唐宏峰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的五年中,我国文艺评论领域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为文艺评论提供了新的思想观念指引;国家高度重视文艺评论,出现众多以文艺评论为主题的国家组织、社会团体和学术共同体等,各种文艺评论活动极为活跃;网络新媒介的迅疾发展极大影响了文艺评论生态,从评论的主体、评论的属性、传播的途径到文本的文体风格、评论的价值与效果等都产生了不同于以往的根本变化。

IP电影热的理性审视 下载:91 浏览:497

史可扬 史之辰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近两年IP电影大热,IP要持续成为中国电影的丰富矿藏,需要解决IP素材本身足够优质,提升投资人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坚持美学情怀,突破陈旧模式,抬高中国电影门槛等问题;而已经出现的IP电影远离现实、偏离传统、艺术创新乏力、重形式轻内容、重技术轻艺术等现象,需要及时总结和认真反思。中国电影有着优良的传统,中国传统文化也为中国电影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100多年的中国电影史,留下了太多的优秀之作,也创造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十七年"、80年代等几个中国电影的高峰,而人道主义情怀、入世精神、美善并举、忧患意识等等艺术原则,是中国电影取得这些成就的基础。所以,电影还须重内功,回归本体,勿忘初心。

视觉领先·电视公益广告的传播美学审视 下载:58 浏览:355

杨志强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1期

摘要:
电视公益广告的出现,通过将义务献血、安全出行、邻里关系等变成了画面明快并加入动听的音乐,在短时间内就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其追求的是一种社会效益,更高层次的是精神追求。本文将简要分析当代电视公益广告的传播美学审视方面的相关内容,以及媒体广告宣传中的政治敏锐和责任担当,旨在进一步促进电视公益广告的传播艺术的发展。

中国武术美学思想探索研究 下载:44 浏览:260

郭敏进 《体育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本文是对传统武术中体现出的美学思想,其中包含了包括武术姿势、套路特征分析、修炼中自身体验及悟道等在美学方面的展现去做重点研究的,对武术从自身存在的审美意识像武术美学学科体系挖掘的过程进行探索。经此研究,对于武术之美,可以带领人们对其进行正确的学习与体会,对其美学思想与内涵,包括对人精神生活的丰富,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挖掘。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体育文化美学艺术价值研究 下载:54 浏览:309

高敏 《体育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多元文化视角下对体育文化美学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提出了新的诠释。对此在多元文化视角下详细研究了体育文化美学的艺术价值。主要针对体育文化的肢体美学艺术价值、感悟美学艺术价值以及情感美学艺术价值进行深刻分析,明确体育文化美学的多样化艺术价值,为体育文化事业和文化美学艺术价值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借鉴。

蚌病成珠:读《管锥编》中的《史记》论 下载:35 浏览:172

路新生 《历史教学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优秀作品往往是穷愁困厄的产儿,明确全面阐述这一理论的是钱钟书。钱钟书的《管锥编》也正是他"人"——"生"困厄的产物,是钱先生"在内心里意识到了自己",意识到了自己"心中有什么在活动,有什么在动荡和起作用",借助"言古"而"节今"(钱先生评钱谦益语),用《管锥编》"刻下"钱先生"内心生活的烙印"。这一点鲜明地体现在《管锥编》之评论《史记》中。

黑格尔艺术哲学重述 下载:54 浏览:390

贾红雨1,2 《哲学研究进展》 2020年3期

摘要:
概念与其展现方式之间的关系是黑格尔哲学体系叙述的内在理路,它规定了在黑格尔艺术哲学中成为核心概念的Ideal及其与一般理念的区别。从这个内在理路和Ideal出发,我们不仅可以回应20世纪30年代以来德国学界基于新文本而对刊印本的忠实可靠性提出的质疑,也得以在比较新、旧文本的基础上,对过去我们在黑格尔艺术哲学中理解不到位的、发生误解的,乃至根本没有讨论过的问题尽可能作出更客观的表述。

表征的张力:农民叙事话语、文学修辞与数码语言 下载:44 浏览:317

南帆 《文学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文学修辞的特殊意义是劝导读者进入作者暗示的"价值领域"。文学语言"大众化"背后的"价值领域"是"文学为什么人"的问题。由于农村包围城市的著名革命构想,文学史仿佛形成一个观念:文学语言的"大众化"总是与乡村的农民语言联系起来。以赵树理小说语言为例,论文讨论了农民叙事话语与知识分子叙事话语的内在差异,继而指出农民叙事话语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遭遇的困境。论文认为,一批以农业合作化运动为题材的小说可视为另一种知识分子叙事话语的产物,论文具体分析了《创业史》的文学修辞。虽然农业合作化运动已经中止,但是知识分子叙事话语意识到的问题并未消失,可以在张炜的《古船》之中发现相似的文学修辞,只不过这种文学修辞从社会学图景的想象退回象征性的审美意象。李子柒小视频的农村叙事提供的文学修辞建立于数码语言与小资美学的基础上,这种语言背后的合作模式远远超出了传统农民叙事话语与知识分子叙事话语的视野。新的可能正在出现。

生态美学的情动转向——兼论生态美学的合法性 下载:41 浏览:432

张惠青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12期

摘要:
情动转向遵循从斯宾诺莎的"情动的起源和性质",到德勒兹和加塔利的"感动和情动的组合体",再到加塔利的"变异的感动和情动"的思想脉络。变异的感动和情动从人类知觉的核心处将生态美学引向生成论,以一种全新的时间观(延绵的时间)、身体观(无器官身体)和事件观(降临事件),通过生成—他者开启了生态美学的潜在生态学面向。生成论视角下,人类的审美感知系统一分为二:变异的感动和情动逻辑下的审美创造模式,从先验的无意识层面在审美感知中获得优先权,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性和共通感的美感经验,将生态审美引向康德美学的"审美无功利",经由生成—他者使生态美学走向"因爱而美",从而使所有物种的生态公平成为可能;一般性感知逻辑下的审美再现模式,以生态知识和生态伦理等功利因素为基础助益于生态审美感知,从而确保了生态审美中生态价值的获得,将生态美学引向"因智而彰"。情动转向使生态美学走向一种伦理美学范式,它化解了"生态—审美冲突",赋予生态美学以美学自律和作为独立美学学科的合法性,并最终使生态美学走向一种面向后媒体时代的"分形的本体论"。

乡村文化复兴视野中的乡愁美学生成 下载:73 浏览:406

范玉刚1,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4期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是阐释乡愁美学生成的理论基础,并为构建现代城乡命运共同体及其新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思想指南。在价值生成的意味上,乡愁的核心是家园感的迷失与追寻。乡愁美学的生成不仅有着内生的乡村自美的本体性结构和肌理,还有着外在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感的投射与审美体验的共享交融,由此构成乡愁美学的双重结构。乡村文化复兴是乡愁美学生成的现实支点,"两山理论"的生态文明观和乡村文化场景的建构,是乡愁美学生成的外在支撑。乡愁美学的生成有利于在城乡良性互动中弥合对立性的割裂态势,进而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推动城乡文化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空间美学的意义生成与文学研究方法的建构 下载:44 浏览:334

裴萱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空间美学全方位地建构起有关"空间"的、立体化的、共识性的知识生产模式和阐释方式,从而给文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方法策略,并形成一种关于"文学"的空间美学理论。从内容的角度而言,空间美学改变了文学活动中对"场所""空间"等被动机械的表达,而是将其修正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本体存在。空间形象可界定三种类型:其一是对现实空间的"再现";其二是主体的精神空间和现实空间的意向性"融合";其三是主体精神空间的释放。这三者构成完整的空间形象谱系。从文学形式的角度而言,空间美学调整了文学叙事中"空间"仅作为"场景""背景"的存在策略,而是将空间纳入到推动文本叙事的核心要素,"空间并置"与"空间隐喻"共同构成空间介入文学形式的重要表征因素。空间美学给文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知识资源和方法论策略。

论中国当代文学期刊研究的进展与路径 下载:49 浏览:381

黄发有 《文学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本文对中国当代文学期刊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回顾与反思,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有待解决的四个问题:史料整理的系统化,典型个案研究的推进和提升,当代文学期刊研究的学术化和历史化,研究理论的深化。当代文学期刊研究要突破惯性,首先要让研究"活"起来,其次要让研究有人无我有的特色和绝活,再次不能就期刊论期刊,最后研究视角与方法要多样化。

从“传统”到“现代”: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现代悲剧理论 下载:56 浏览:324

何信玉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9期

摘要:
悲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领域。马克思以现实的革命运动为给养,在《致拉萨尔》的信中首次真正意义上提出了"现代悲剧"的理论概念——一种革命悲剧理论,从历史必然性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现代悲剧的本质内涵,不仅为悲剧研究开辟了崭新的理论视域,也对随后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悲剧观念产生重要的影响。概括说来,在现代,"悲剧"已然成为一个与政治、与历史、与人们日常生活和情感经验都密切相关的广义文化概念,因而在对现代悲剧的研究中需要综合运用精神分析、审美人类学等理论方法,使美学研究切入到对社会现实问题的阐释与人的深层情感经验的表达,以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现代悲剧理论也为反思中国现代悲剧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契机。

从“传统”到“现代”: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现代悲剧理论 下载:57 浏览:378

何信玉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9期

摘要:
悲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领域。马克思以现实的革命运动为给养,在《致拉萨尔》的信中首次真正意义上提出了"现代悲剧"的理论概念——一种革命悲剧理论,从历史必然性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现代悲剧的本质内涵,不仅为悲剧研究开辟了崭新的理论视域,也对随后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悲剧观念产生重要的影响。概括说来,在现代,"悲剧"已然成为一个与政治、与历史、与人们日常生活和情感经验都密切相关的广义文化概念,因而在对现代悲剧的研究中需要综合运用精神分析、审美人类学等理论方法,使美学研究切入到对社会现实问题的阐释与人的深层情感经验的表达,以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现代悲剧理论也为反思中国现代悲剧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契机。

屏幕意识主导的俄罗斯戏剧舞台 下载:39 浏览:365

陈晖 《当代艺术》 2019年5期

摘要:
屏幕催生出现代人类的屏幕意识,产生心理与思维模式的更迭,导致新文化意识的形成。俄罗斯现代戏剧以屏幕为依托打造的多元化戏剧舞台,引发人们对屏幕意识的产生与文化更迭、屏幕意识与俄罗斯现代戏剧的融合、屏幕意识与戏剧全球化问题的思考。具有屏幕性质的俄罗斯戏剧与其所处时代存在对应的美学关系,是值得关注的艺术现象。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