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处理进展与城市应用若干实例 下载:82 浏览:485

杜培军1,2,3,4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3期

摘要:
遥感对地观测技术正在进入以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为代表的"三高"时代,为城市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持续的数据源。在综述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与目标识别、高光谱遥感影像分析与处理、多时相遥感影像信息提取发展现状与进展的基础上,结合若干实例对高分辨率遥感在城市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国产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城市绿地提取研究 下载:83 浏览:498

刘培1,2 李莹2,3 马威4 张晓颖1,2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3期

摘要:
针对国产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在城市绿地信息提取中分割尺度选择问题,选取国产高分一号(GF-1)和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CBERS-04)遥感数据,在数据融合的基础上,采用控制变量法选取影像分割与合并尺度进行绿地信息提取,通过信息提取精度评价确定最优分割尺度。实验结果表明,对于GF-1和CBERS-04国产遥感数据,面向对象的方法均优于基于像元的方法,其中5m分辨率CBERS-04数据,面向对象方法绿地提取精度为90.53%,基于像元方法绿地提取精度为86.54%,推荐分割尺度与合并尺度为(25,70);2m分辨率GF-1数据,面向对象方法绿地提取精度为97.09%,基于像元方法绿地提取精度为83.49%,推荐分割尺度与合并尺度为(45,80)。研究结果能够为国产高分遥感数据城区绿地信息提取和地物分类过程中尺度选择提供借鉴和支持。

土壤质量与功能:从科学到实践——2019年荷兰瓦赫宁根土壤会议综述 下载:68 浏览:428

吴克宁1,2 杨淇钧1 陈家赢3 吴金凤4 《土壤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第4届瓦赫宁根土壤会议于2019年8月27日至30日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召开,有来自世界各国的300余名科研工作者参加。此次会议在"认识土壤功能"主题框架下,按土壤质量研究的基本逻辑,设置了土壤功能与社会、衡量土壤功能的创新方法、跨尺度的土壤功能建模与制图、土壤功能协同与权衡等4个议题,从土壤功能的视角,展示了以欧洲研究团队成果为主的土壤质量研究最新进展。本文对其内容与组织进行了介绍和评述,得到了以下思考与启示:(1)土壤功能分解与表达已成为土壤质量研究的热点问题;(2)应重视模型与专家系统在土壤质量评价中的综合运用;(3)工作坊、大师课等新型学术会议办会形式值得借鉴与发展。

耕地健康产能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下载:47 浏览:363

张小丹1,2 吴克宁1,2 杨淇钧1,2 李晓亮1,2 《土壤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耕地健康产能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大多数研究只针对于土壤健康、土壤质量和耕地产能的某一方面展开,将耕地健康和耕地产能结合起来的研究较少,对耕地健康产能的认识也不够全面。本文采用文献回顾法,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耕地产能和耕地健康相关的概念和指标,界定了耕地健康产能的内涵,并从气候、土壤、技术水平、生产环境、作物安全性、生产弹性6个方面构建了耕地健康产能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评价思路。本文建议今后应进一步研究指标定量分析和获取方法,探索不同尺度、不同区域耕地健康产能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加强对耕地健康产能的监测,识别限制健康产能的因子,为耕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持。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徐州市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估 下载:97 浏览:513

李洁1 黄岩2 刘昭贤3 欧德品1 谭琨1,4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2期

摘要:
以2016、2017和2018年中高分辨率哨兵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支持下利用变异系数法构建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模型,并对徐州市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定量评估与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市大部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处于较好的水平,但市区生态环境质量略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区域集中在徐州市云龙湖周围的老城区一带,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区域主要聚集在城市郊区以及大龙湖附近。通过引入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发现,地表湿度和地表温度是影响徐州市区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基于土壤图的农用地分等因素解译与校核 下载:58 浏览:337

刘嘉慧1 单阿丽1 吴克宁1,2 赵瑞1 《土壤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要求完善耕地分等调查评价基础数据,满足该要求的技术关键在于校核农用地分等因素准确性。本文在明确农用地分等因素内涵及归纳数据来源的基础上,以温县为例,在县域尺度上探讨分等因素选择的合理性,解译各土种质地和剖面构型指标值,参照农用地分等数据库实地布设55个采样点对分等因素开展校核,结果表明:质地解译校核结果不一致的样点有9个,剖面构型解译校核结果中褐土化淤土、褐土化两合土、小两合土构型存在差异;分等数据库中黏土区域及黄庄镇、武德镇、北冷乡接壤处砂土区域表层土壤质地与调查结果不符。因此,建议在合理选择农用地分等因素的前提下校正农用地分等数据库并细化质地与构型的分等标准;建议进行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为耕地分等调查评价工作提供更准确的基础数据。

二三维楼盘表联动展示查询在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中的应用 下载:92 浏览:498

肖亮明1 徐月生2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1期

摘要:
二维楼盘表展示查询方式在原有不动产登记系统或地籍管理系统中曾发挥独特作用,但随着复杂建筑物、构筑物的兴起和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推进,二维楼盘表展示查询方式逐渐暴露其弊端,如权属信息表意不明、缺乏三维立体可视化效果等。三维楼盘展示查询方式的提出,能有效弥补二维楼盘表展示查询方式的缺陷,却缺少二维楼盘表展示查询方式的便捷。因此,提出一种遵循二三维联动思路来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查询的方案,基于Cesium开源框架、FineReport报表和GeoJSON地理数据结构编码格式实现二三维楼盘表联动展示查询模块的研发,在金坛区二三维一体化不动产权籍信息管理系统中得以应用,并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给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中的信息管理与查询提供了一种新的理念和应用模式。

框幅式数码航摄仪影像质量检查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下载:98 浏览:510

蒋汪洋 陈荣波 柴永利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1期

摘要:
目前,数字航空摄影技术已经成为获取地表信息的主要途径,它因具有航摄面积大和应用范围广等特点,从而广泛应用在农业、林业、水利、军事、城市规划等各个领域。但现有的框幅式数字航空摄影质量检查方法效率很低。本项研究以Visua1 C++为集成开发工具,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图形学技术,研究了框幅式数码航摄仪影像质量检查系统,从而实现程序软件自动质量检查,并输出检查报告。此项研究可以减少人工投入、提高效率、增加自动化程度,并实现全新的质量检查解决方案。

东北旱作区粮食产量冷热点格局及耕层特征差异 下载:17 浏览:252

卓志清1 兴安1 孙忠祥1 黄元仿1,2 曹梦1 李勇1 《土壤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基于2005~2015年东北旱作区85县市的粮食单产数据和土壤属性数据,探讨了东北旱作区粮食单产冷热点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分析了不同冷热点区耕层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1)2005、2010和2015年东北旱作区粮食单产全局Moran’s I值分别为0.57、0.41、0.65,呈现明显空间集聚特征。吉林省旱作区中部、黑龙江省旱作区南部县市是稳定的粮食单产热点区;而各级冷点区在吉林省旱作区西部和黑龙江省旱作区北部、西南部集中连片分布。(2)粮食单产一、二级热点区土壤容重在10~20 cm土层最高,分别为1.51 g cm-3、1.53 g cm-3,呈现亚表层较高的特点。粮食单产一级冷点区各土层深度有机质含量均大于其他类型区;而二级热点区各土层深度有机质含量均小于其他类型区。(3)东北旱作区56.00%的样点耕层厚度在15~25 cm之间,53.03%的样点压实层厚度在5~10 cm之间。一级热点区耕层厚度在15~25 cm和压实层厚度在5~10 cm的样点各占该类型区样点数的81.82%和68.18%,呈现"耕层较厚、压实层厚度适中、穿透阻力相对较小"的特点。

青海省表层土壤属性数字制图 下载:50 浏览:407

庞龙辉1,2 刘峰2 赵霞1 宋效东2 李德成2 张甘霖2,3 石平超1,4 王欣烨1 代子俊1 《土壤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对于土壤景观复杂的大区域,样点往往较为稀疏,如何准确地进行土壤预测制图仍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以青海省为研究区,基于近年采集205个土系调查点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分别建立了表层(0~20 cm)土壤全氮、有机碳、粉粒含量和pH四个基本土壤属性与环境协同变量(海拔、坡度、地形湿度指数、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归一化植被指数、地表温度和地表反射率)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对该地区进行了土壤多要素预测制图,分析了影响土壤空间变异的控制性因素。交叉验证结果显示,全氮、有机碳、粉粒含量和pH的R2分别是0.61、0.53、0.47和0.54,这说明随机森林模型可解释47%以上的土壤空间变异。表层土壤全氮和有机碳空间分布趋势东南高,西北低,pH呈现出相反的空间模式;粉粒含量东高西低,预测结果高值出现在柴达木盆地和南部玉树、果洛地区。环境变量的重要性分析表明,年降水量对表层土壤全氮、有机碳、pH空间分布模式具有控制性影响,夜间地表温度与表层土壤粉粒含量空间变异具有较强的协同关系。

新型城镇化建设期农户耕地功能认知与变化研究——以湖南省沅江市为例 下载:19 浏览:60

陈畅龙1 吴克宁1,2 段建南3 刘霈珈4 冯喆1 《土壤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研究目的: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分析农户耕地功能认知水平及变化情况,探寻影响农户认知主要因素,以期为中国耕地合理利用与优化配置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实地调查与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农户对耕地功能的认知趋于多元,但对基本生活保障、粮食安全保障、家庭经济贡献功能认可度最高,其认知水平主要受年龄、文化水平、家庭年收入和承包耕地数量影响。(2)景观文化功能、旅游观光休闲功能认可度上升明显,就业保障功能、生态环境保护功能认可度明显下降,影响其认知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政策影响。研究结论:农户对耕地最直观的感受依然是种植粮食庄稼维持家庭周转,但开始意识到耕地景观文化功能与旅游观光休闲功能的重要性,同时认为就业保障功能与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在逐步弱化。

对自然资源调查与监测的辨析和认识 下载:54 浏览:406

崔巍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9年12期

摘要:
从调查与监测的基本词义辨析、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出发,针对当前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涉及的土地、森林、草原、湿地、水、海洋、矿产等七大自然资源类型,经过系统调研,分析了调查与监测的区别与联系,并结合"两统一、六方面"职责要求定位,提出了自然资源监测方面的建议。认为:①在若干年开展一次的自然资源调查之间,适宜开展每年一度的综合性自然资源监测;②针对特定自然资源类型、特定地区、特定自然资源考核指标,开展一年一度甚至更高频次的专题性自然资源监测;③针对突发自然资源事件开展不定期的应急监测;④针对自然资源综合管理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多方面需求,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评价分析。

河北张家口季节冻土温度水分时空演化相关性研究 下载:16 浏览:311

庞丽丽1,2 董翰川1,2 冯建华1,2 李康1 《土壤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河北张家口属于季节性冻土区,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土体结构和强度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土壤温度和水分变化相关性对于分析土体结构稳定性和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国产智能化墒情监测设备,在张家口坝上与坝下过渡带选择一个典型坡面为研究区,采用垂向分层监测方法,对土壤进行温度和含水率观测,历时一个水文年。通过监测数据分析,探究季节性冻土不同土壤层温度、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以及纵向空间不同土壤温度梯度、含水率变化关系。研究表明:典型坡面0.6 m以上土壤层,受大气温度影响,并相对于大气温度变化滞后。0.75 m以下土壤层全年温度高于0℃,最大冻土深度为0.6 m。斜坡面以下0.3 m、0.75 m处含水率变化受气温影响最大,变化规律一致,但影响因素不同;斜坡表面以下0.45 m和0.6 m温度的变化对于土壤层含水率的变化影响较小,且不同层位影响程度不同。

陆海统筹空间大数据平台技术体系 下载:65 浏览:439

高光军1 卢向伟2 李自力1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9年9期

摘要:
在当前自然资源机构改革的新形势下,自然资源信息化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连云港市拥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数据,为了能够更好的管理和使用这些数据,连云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依托云环境,建设了国土空间大数据平台,以全市统一的陆海统筹自然资源大数据体系为支撑,逐步建立全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和管理与服务体系,采用微服务架构模式,建成部门联动、开发共享、安全可靠的国土空间大数据平台。在大数据平台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对平台总体设计和功能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建成了数据更全面、应用更广泛、共享更顺畅的平台,最终达到全市自然资源"可查询、可分析、可共享、可决策"的目标。

伊洛河流域样区不同坡度下水土和土地利用多样性特征 下载:62 浏览:284

郭漩1 张学雷1,2 任圆圆1 《土壤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为探索坡度与不同地学要素间相关关系,选取河南省伊洛河流域8个典型县域作为研究样区,在2 km×2 km网格尺度下,以不同的仙农熵变形公式计算坡度、地表水体、土壤、城镇建设用地及交通运输用地等地学要素的空间分布多样性,并利用互熵关联分析及偏相关分析探索坡度与各地学要素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地表水体与坡度间相关性强,除主要分布在低等级坡度外,地表水体在15°25°中高等级坡度的山谷地区也较多分布。(2)不同等级坡度与各土类间75%以上的相关系数大于0.500,每种土类都趋向集中分布在某些坡度等级上,两者相关关系紧密,不同等级土壤类型的划分及分布也与坡度分级有关。(3)城镇化土地利用类型与0°8°适宜坡度间相关性强,适宜坡度对城镇建设用地的影响高于对交通运输用地的影响。综上,坡度与水土、城镇化土地利用等要素间关系密切,是影响地学要素多样性格局的重要因素。

多技术融合的房地一体测量方法探讨 下载:39 浏览:381

梁爽 徐喜旺 李晖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10期

摘要:
以陕西省境内的某镇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及传统测绘技术手段等多种技术融合的方法在房地一体测量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分析了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房地一体测量中的精度。研究结果表明:(1)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测量精度基本上处在项目精度要求的边缘,如果在数据生产的任何环节操作不当都容易出现精度超限的情况;(2)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虽然能获取大部分房屋建筑的三维信息,仍无法解决由于遮挡造成的数据漏洞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及传统测绘技术可以从地面上对数据进行补充;(3)通过3种技术手段融合的方式可以满足精度要求,提高工作效率。

自然资源三维动态信息系统构建 下载:85 浏览:495

罗震霄1,2 王斌1,2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9年4期

摘要:
当前全国组织开展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何对自然资源调查确权工作中利用和形成的多源异构、多时相数据,按照几何三维、时空四维特征进行存储、管理、展示则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如东县自然资源调查试点工作,借鉴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建库与管理系统开发经验,从自然资源数据管理的实际需求与后期深化应用角度出发,探索了覆盖陆海空间、涵盖地上地下、过程动态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数据管理方法,设计了市县级三维自然资源时空数据库及其管理平台的数据模型、数据结构及数据组织方式,构建了自然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为自然资源数据有效管理、分析与应用提供有益借鉴。

建立健全国家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下载:65 浏览:414

强海洋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8期

摘要:
建立健全国家生态补偿机制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推进实施国家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文章结合国内外生态补偿典型经验与模式,提出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补偿机制意见建议:构建长效稳定的生态补偿新机制、建立顺畅统一的生态补偿新制度、推进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新模式、加强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研究,以期为新时代建立健全国家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

沈阳新民地区林畜和谐发展及必要措施 下载:59 浏览:369

郝福荣 《林业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本文介绍了沈阳新民地区林业和畜牧业现状,分析了畜牧业对林业的影响,提出林畜和谐发展的措施。

淄博市野生动物及栖息地保护管理建议 下载:53 浏览:373

姚志诚1 赵杨1 张栋2 成方永1 李宁波3 侯宪省4 《林业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淄博市野生动物及栖息地管理现状,针对当前野生动物和栖息地保护管理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