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视觉传达设计与跨学科创新研究 下载:68 浏览:292

陈立民 郝俭俭 《中国设计》 2018年11期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为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了一股全新的浪潮。但传统单一的模式无法满足社会及人们的需要,所以我们要转变观念并积极探索,深入分析其学科固有特征,探讨跨学科结合的发展新趋势,指出视觉传达设计与跨学科创新研究的必要性以及多维模式的合作方式,跨学科式创新性学习已成为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必然的趋势,也是个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大势所趋。

电视新闻特写的采访与写作研究 下载:70 浏览:377

杨剑 《新闻传播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为了探索电视新闻特写采访与写作的具体策略,首先对现阶段我国电视新闻特写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新闻性与文学性两个方面对电视新闻特写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主题、新闻性与文学性关系处理、立足于社会热点与国计民生以及趣味性四个方面对电视新闻特写的采访与写作技巧进行了研究。

基于皮尔斯符号学的民国刊物设计及传播研究——以《良友》画报为例 下载:49 浏览:484

朱润秋 傅蓉蓉 《中国设计》 2018年5期

摘要:
纸质刊物的传播符号,主要由图像及文字为主要介质,通过二者的设计来呈现成果。皮尔斯作为符号学的奠基人物,其提出的实用主义符号理论与《良友》杂志诞生的阶段为同时期,更加关注符号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是现代实际意义上的一般符号学。民国时期的平面设计,是中国视觉设计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开端,《良友》作为中国第一本综合性的大型画报,以传播文化、引领时尚为务,风行海内外,是海派文化的杰出代表,具有典型的研究意义。因此,无论是从视觉设计符号,还是从传播符号的角度为出发点,来研究民国时期,画报杂志等刊物的设计、发行及传播,这对于追根求底、深层次思考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的发展及进步,抑或是探究如何引领社会文化的趋势,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崭新的意义。

利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仪探讨角膜屈光手术后泪膜与视觉质量的相关性 下载:54 浏览:381

姚柯婷 廖荣丰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利用欧卡斯双通道质量分析系统(OQASⅡ)探讨近视患者行不同角膜切削深度的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后泪膜与视觉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共收集行FS-LASIK手术的100例近视患者188只眼,按术中角膜切削深度分为1组(切削深度<60μm)、2组(60μm≤切削深度<100μm)、3组(切削深度≥100μm),利用OQASⅡ系统检查术前、术后10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视觉质量(OSI、MTF-cut off、SR)与泪膜参数(mean OSI),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 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做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3组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 204,P=0. 548); 3组患者FS-LASIK术前和术后10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时的MeanOSI与OSI正相关(均P <0. 05); 3组患者FS-LASIK术前和术后10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时的mean OSI与MTF-cut off、SR均呈负相关(均P <0. 05)。结论不同角膜切削深度的FS-LASIK术后泪膜稳定性与视觉质量变化趋势一致,泪膜越稳定,视觉质量越好,呈正相关。

分离格栅视觉诱发电位联合HD-OCT对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效能研究 下载:62 浏览:410

张恒丽 唐广贤 李凡 闫晓伟 马丽华 耿玉磊 李兴茹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应用分离格栅视觉诱发电位(IC-VEP)和高清度相干光层析成像术(HD-OCT)分析、评估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功能和结构变化,为POAG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POAG患者(观察组) 31例(31只眼),平均年龄(43. 11±5. 34)岁(24~56岁);正常对照者(对照组) 30例(30只眼),平均年龄(42. 88±5. 15)岁(27~59岁)。所有受试者均行视野、HD-OCT及IC-VEP检测,统计分析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评估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受试者的性别、年龄、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中央角膜厚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视野平均缺损比较P﹤0. 01。早期POAG患者IC-VEP及HD-OCT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 87%和90%,80. 64%和86. 67%,两者敏感性及特异性比较均P﹥0. 05。IC-VEP检测早期POAG的ROC曲线下面积(AUCs)为0. 901,和黄斑区不同部位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的AUCs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两者的一致性检测率为65. 57%。结论 IC-VEP联合HD-OCT对早期POAG诊断的效能较高,快捷、简便,能够提高POAG早期诊断率,降低青光眼致盲率。

视觉艺术应用识别系统对高校文化品牌的作用 下载:47 浏览:441

李刚 张晓雁 李唯羽 《中国设计》 2018年4期

摘要:
品牌在企业的发展中历史非常悠久也深受重视,但是对在高校文化的品牌建设却关注甚少。在世界的大竞争时代,中国的高校急需通过构建特色的文化品牌才能在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使高校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视觉艺术应用识别系统对高校文化品牌的作用进行论述,从教学办公事务用品类、校园导视类、宣传海报类和校园文化产品类的作用进行论证,视觉艺术应用识别系统在高校文化品牌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对视觉艺术应用识别系统作用的研究,使更多的专业人士关注高校文化品牌建设、重视高校文化品牌的构建。

综合材料视觉艺术发展中的“跨边界”现象研究——以安塞尔姆·基弗作品为中心的讨论 下载:33 浏览:409

李培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1945年以后,西方视觉艺术的发展呈现出崭新的局面。各国艺术家们纷纷展开了以综合材料进行艺术创作的实践,并体现出一种"跨边界"的主流创作趋势,实现了艺术与生活以及架上绘画与雕塑艺术之间的融合。德国新表现主义的画家安塞尔姆·基弗在继承主流"跨边界"现象的同时,拓展了超越"边界"的理论和方式。他成功完成了作品结构、意义、主题等诸多方面生命的延续,使其作品以一种无边界感的循环状态展示出来,这对西方当代艺术的发展起了相对重要的推动性作用。

视觉叙事:舞台美术的叙事系统构建 下载:295 浏览:308

狄野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舞台美术是戏剧等演出的重要叙事元素,其独有的多类型、多层次的设计形式与语义结构构成了演出叙事文本与艺术话语的丰富性和延展性。舞台美术叙事过程是以"创作者、媒介、作品和观众"的四个核心要素构建起来的立体传播系统。这一系统模式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舞台美术叙事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微切口白内障术中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的远期疗效观察 下载:52 浏览:351

管宇 王惠芬 吴坚 管怀进 周婧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评估微切口白内障屈光手术中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IOL)的远期疗效。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入选术前角膜规则散光≥0. 75 D的白内障患者87例(96只眼),其中42例(46只眼)植入Alcon Acrysof Toric IOL(试验组),45例(50只眼)植入Hoya YA-60BB IOL(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2年的视力、残余散光、角膜内皮计数(EDC)、IOL旋转度和旋转稳定性及脱镜率等。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84例患者完成2年随访。与术前相比,试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未矫正视力(UCVA)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 01和<0. 05)。试验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UCVA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周至2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1)。两组术后1 d的EDC较术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两组术后平均残余散光度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术后1 d至2年的Toric IOL轴位旋转度<3°的病例≥70%,轴位旋转度<5°的病例≥81. 8%。术后2年,两组视远脱镜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 70,P <0. 01)。结论微切口白内障屈光手术中远期植入Toric IOL能够安全、有效地改善轻中度角膜散光,减少对眼镜的依赖,提高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并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

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分析 下载:49 浏览:382

王婷婷 任雁琳 崔慧娴 史春生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比较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和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视觉效果以及初步探索影响患者满意度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根据植入人工晶状体类型将他们分为SBL-3组和HOYA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视力及对比敏感度,通过问卷调差初步分析影响患者术后满意度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矫正远视力无明显差异(P>0.05),SBL-3组最佳矫正视力下的中、近视力好于HOYA组(P<0.05);SBL-3组患者在明视、暗视、明眩、暗眩下不同频率(3、6、12、18c/d)的对比敏感度好于HOYA组(P<0.05)。另外,术前宣教、患者及家属学历、人工晶状体的选择以及来源途径均可影响患者术后的满意度。结论 SBL-3人工晶状体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近视力,同时可以获得较好的中、近视力及对比敏感度。影响患者术后满意度的相关因素有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

双通道视觉质量系统评估强脉冲激光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疗效 下载:59 浏览:392

郭婉若 杨燕宁 李经纬 吴晓玉 方静雯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2期

摘要:
目的利用双通道视觉质量系统研究强脉冲激光(IPL)对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确诊为MGD患者20例(40只眼)。随机分为IPL组和对照组各10例,IPL组给予人工泪液与IPL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对照组给予局部人工泪液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利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Ⅱ(OQASⅡ)检测,记录两组中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调制传递函数(MTF)截止频率、斯特列尔比(SR)、平均客观散射指数(OSI)。所有患者均进行3个月的治疗,门诊定期随访。结果在IPL组中治疗后与治疗前MTF截止频率、SR均升高,平均OSI降低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在对照组中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MTF截止频率、SR均升高,平均OSI降低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治疗后IPL组与对照组比较MTF、SR、平均OSI三项指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为P <0. 05)。结论两者治疗方式均有疗效,但IPL联合人工泪液与熏蒸按摩联合人工泪液相比效果更好,依从性更好。

双眼白内障患者两眼手术疼痛差异的比较 下载:57 浏览:358

张鹏1 李丹2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双眼白内障患者两眼分次手术时的疼痛差异及对策。方法对40例双眼白内障患者,间隔1~3周分别行两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测两次手术过程中的麻醉镇痛效果并记录分析。结果两眼手术时间及眼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显示患者第1眼手术疼痛程度均低于第2眼,麻醉过程及手术过程评分比较,两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眼手术总体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眼白内障患者分次手术的第2眼手术时的疼痛程度明显高于第1眼,不存在眼别差异,有必要实施干预,提高患者手术满意度。

恶劣天气视觉感知增强技术研究 下载:65 浏览:393

李传秀 田丰 《国际科技论坛》 2020年1期

摘要:
恶劣天气下,采集到的图像质量明显下降,需要通过视觉感知增强技术对退化图像进行增强。暗通道算法是一种经典的恶劣天气视觉感知增强技术,本文对经典暗通道算法的缺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先验知识大气散射模型进行了介绍与验证,针对原暗通道去雾算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自适应的暗通道去雾算法,自适应求取算法中使用的各种参数,选取薄雾与浓雾天气的图像对算法性能进行验证,并通过与其他去雾算法进行比较和采取一些较为有效的客观评价指标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通过比较与客观评价可以得出,本文提出的算法较好地实现了对图像的去雾,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有改进的空间。

青少年近视进展与双眼视功能缺损关系研究 下载:53 浏览:402

孙国荣1 陈忠飞2 石秋梅2 珍珍2 褚航3 张阳3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青少年近视进展与双眼视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方法选择在沧州眼科医院小儿眼科门诊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就诊的8~14岁的青少年近视患者共104例,比较患者初诊时和1年后复诊时的屈光度和眼轴变化,根据变化幅度分为:A组(近视进展慢组,屈光度增加≤0.5~0.75 D;眼轴增长<0.3 mm/年)和B组(近视进展快组,屈光度增加≥1.0 D;眼轴增长0.3 mm/年)。然后对104例近视眼儿童进行视感知觉功能的检查(包括知觉眼位检查,立体视功能检查)。结果 104例,A组(屈光度增加≤0.5~0.75 D;眼轴增长<0.3mm/年)51例,占49.04%;B组(屈光度增加≥1.0 D;眼轴增长0.3 mm/年)53例,占50.96%。A组近距离知觉眼位水平偏移度平均值为57.62像素,B组近距离眼位水平偏移度平均值为100.52像素,采用SPSS pe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两组变量的P值为0.043(P<0.05),A组的51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存在随机点动态立体视缺损,百分比为23。5%。而B组的53例患者中有36个患者存在随机点动态立体视缺损,百分比为67.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近视眼度数的发展与认知感觉功能有着密切关联。用修复认知感觉功能缺损能改善近视眼儿童近视的发展。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眼与正常年轻人眼视觉质量对比分析 下载:57 浏览:383

安琳连 慧芳 陈琛 韦秋红 曾悦 高伟娜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眼与正常年轻人有晶状体眼视力、高阶像差(HOAs)及调制传递函数(MTF),分析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眼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5~10月就诊于我科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中植入多焦点IOL患者13例(21只眼),对照组为正常有晶状体眼的年轻人14例(26只眼)。术后3个月检查各组纳入眼的裸眼远视力(UCDVA)、裸眼近视力(UCNVA),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视远矫正下的近视力(BCNVA)、屈光状态(球、柱镜度数)以及使用i TRACE全视觉功能分析仪测量角膜高阶像差(HOAs)及调制传递函数(MTF)。结果 MIOL组术后裸眼远视力与对照组裸眼远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及远视矫正下近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OL组术后3个月球镜、柱镜度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mm瞳孔下MIOL组全眼总高阶像差、球差、三叶草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慧差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 10 15 20 25及30 cpd各空间频率下,MIOL组与正常年轻人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远、近全程视力、高阶像差及调制传递函数均接近正常年轻人眼水平,明显改善了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

氟米龙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干眼疗效观察 下载:51 浏览:348

朱江1 李石磊1 黄振平2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氟米龙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干眼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诊断为SLE相关干眼患者35例(70只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17例(34只眼),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B组患者18例(36只眼),使用氟米龙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记录患者用药前、用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泪膜破裂时间(BUT)、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泪膜稳定性(OSI)值。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治疗前A、B两组患者的Schirmer I test、BUT、MTF cut off、OS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1.60、-0.95、1.59,P>0.05);A组患者用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Schirmer I test、BUT、MTF cut off、OSI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62、112.79、36.84、15.25,P=0.00);B组患者用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Schirmer I test、BUT、MTF cut off、OSI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0.80、230.00、42.32、38.18,P=0.00);A、B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时间段比较,Schirmer I test在治疗一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P=0.04),BUT、MTF cut off、泪膜OSI在治疗1周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4、-3.03、4.52,P<0.01)。结论氟米龙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SLE相关干眼较单纯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效果更佳,可以增加泪液基础分泌,延长泪膜破裂时间,改善泪膜质量,提高视觉质量。

视觉领先·电视公益广告的传播美学审视 下载:58 浏览:359

杨志强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1期

摘要:
电视公益广告的出现,通过将义务献血、安全出行、邻里关系等变成了画面明快并加入动听的音乐,在短时间内就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其追求的是一种社会效益,更高层次的是精神追求。本文将简要分析当代电视公益广告的传播美学审视方面的相关内容,以及媒体广告宣传中的政治敏锐和责任担当,旨在进一步促进电视公益广告的传播艺术的发展。

基于脑科学理论的中职财经课堂视觉思维工具的应用研究 下载:29 浏览:296

王路帆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6期

摘要:
学习是大脑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着学生的思考和学习,不断触发学生的思维。文章基于脑科学理论,针对"烧脑"的专业问题,提出"健脑"的策略,开发视觉思维工具,运用视觉思维引导教学,通过"动眼"的途径,优化专业课教学,达到"醒脑"的效果,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不同注意对视觉工作记忆外部特征绑定的影响 下载:52 浏览:281

孙娜娜 吕晓蕾 李寿欣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采用变化觉察范式,在工作记忆保持阶段插入客体特征辨别或视觉搜索次任务,探讨基于客体的注意和基于空间的注意对视觉工作记忆外部特征绑定表征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单特征相比,两类次任务均对外部特征绑定的记忆成绩损耗更大。这表明视觉工作记忆中外部特征绑定的表征比单特征消耗更多基于客体的注意和更多基于空间的注意。

连续报告任务中无效后线索对后线索效益的影响 下载:60 浏览:300

林毅辉 孟迎芳 刘童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本文采用连续报告任务,从非线索指示项目的角度入手,探讨无效后线索的存在是否会影响后线索效应的产生,以此进一步了解"后线索效益"的产生机制。结果表明,无论采用空间后注意线索,还是非空间的颜色后注意线索,都产生了"后线索效益",即后线索确实提高了被试视觉工作记忆的表现。无效后线索的存在不会影响"后线索效益"的产生,该效益的理论解释符合优先提取说,即被试会利用后注意线索优先提取线索指示项目,产生更快和更准确的反应。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