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煤焦油沥青污染特性分析研究 下载:76 浏览:414

王小娜1,2 黄相国1,2 邢峰1,2 许增贵1,2 刘博1,2 刘光聪1,2 卞思思1,2 《中国环境保护》 2020年5期

摘要:
以山西某煤焦油深加工企业产生的煤焦油沥青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质谱联用仪分析美国环保局列出的优先控制的16种多环芳烃,讨论了多环芳烃的组分、环数分布及等效致癌毒性等。采用BCR连续提取方法,分析了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煤沥青中16种多环芳烃主要以低环(2~3环)和中环(4环)为主,高致突变性物质、致癌性物质总含量均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煤沥青的总BaP等效毒性浓度为2 746.46 mg/kg,高于煤焦油之外的其他煤化工残渣,具有潜在致癌性;煤焦油沥青中重金属含量大小排序为Pb>Cr>Zn>Ni>Cu>Cd>Se;Pb、Cd的残渣态略占优势,Cu和Cr的氧化态含量略高,Ni的还原态含量最高,Zn的氧化态最高。

场地土壤有机氯污染物暴露途径贡献率分析 下载:53 浏览:367

苏燕1,2 程卫国1,2 李亚斌1,2 王坚1,2 梁坤3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10期

摘要:
场地污染物的暴露途径对致癌风险与非致癌风险评估结果具有显著影响,选择化工、制药等场地中常见有机氯污染物作为研究重点,探究场地土壤中常见有机氯污染物经不同暴露途径致癌风险及非致癌风险的贡献率。研究表明:挥发性有机氯污染物(氯苯类、氯代烃类)主要的致癌风险与非致癌危害熵的主要暴露途径为室内空气入侵或经口摄入,通过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下层土壤挥发性气体的贡献率大于75%,经口摄入土壤中污染物的贡献率大于20%(1,2,3-三氯丙烷除外,其经口摄入土壤中污染物的贡献率达98%)。半挥发性有机氯污染物(有机氯农药类、多氯联苯类)的主要致癌与非致癌风险暴露途径为经口摄入及皮肤接触,通过经口摄入土壤中污染物的贡献率大于70%,通过皮肤接触吸收土壤中污染物的贡献率均大于25%。

沈阳市供热锅炉运行现状分析 下载:56 浏览:445

惠宇1,2 胡赟1,2 王维宽1,2 贾鑫1,2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1期

摘要:
文章对沈阳市燃煤供热锅炉运行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在了解了供热锅炉运行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排烟温度、过量空气系数、炉渣含碳量、负荷率等能效指标的现状,掌握了供热锅炉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锅炉节能建议。

沈阳市机械加工企业的环境风险排查与防控实践 下载:76 浏览:427

李一倬1,2 赵岩1,2 侯海盟1,2 卞思思1,2 《中国环境保护》 2020年1期

摘要:
以沈阳市某大型机械加工企业为对象,对企业环境风险排查与防控开展了实践研究,并进一步梳理了该行业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结果表明:该企业在日常环境管理制度上,污水管网与处理设施、废气排放处治、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监管等方面存在一定环境风险。针对环境风险排查出的问题,从"第三方"视角提出了防控方案。

沈阳市挥发性有机物减排形势分析与对策 下载:51 浏览:366

王龙1,2 李一倬1,2 李雄勇1,2 祝雷1,2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2期

摘要:
通过实地调研和收集资料,对沈阳市各类VOCs大气污染物排放源进行了系统识别和分类,按照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估算得出沈阳市VOCs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并分析了排放特征。研究发现,沈阳市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来源于工艺过程源(55.02%)、溶剂使用源(16.51%)、移动源(12.7%)和生物质燃烧源(8.87%)的排放,主要涉及的行业包括:石油化工、有机化工、表面涂装、橡胶制品等。在此基础上,文章对现有VOCs治理技术进行了评估,结合沈阳市的VOCs排放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沈阳市VOCs污染控制对策。

垃圾浓缩液固化材料的防水和除臭性能研究 下载:34 浏览:487

孔德勇1 刘光聪1 李宝磊1 侯海盟1 赵岩1 刘舒1 宋军2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1期

摘要:
通过利用3种凝胶固化材料对垃圾浓缩液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处置,同时利用浓缩液与固化材料形成的浆状混合物喷射至垃圾堆体表面,考察其作为膜覆盖的防水、异味隔绝效果。结果表明,3种固化材料对浓缩液中COD、氨氮和盐分均具有较高的固化效率,其中固化材料C效果最为明显,3种污染物固化效率分别为87.2%、93.7%和86.6%,汞和砷两种重金属的固化效率分别为87.6%和94.6%。恶臭阻隔实验结果表明:3种固化材料对于生活垃圾和市政污泥两种臭气污染源均具有较高的臭气阻隔效果,尤其是固化材料C在密闭实验组中对于两种污染源臭气浓度的隔绝效率仍然为77.73%和71.62%。此外,此覆盖材料还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冲刷水中污染物浓度值极低。

地铁车门故障诊断及管理软件的研究与应用 下载:57 浏览:378

姜春霞1 张程光1 张帆2 《中国设备》 2019年11期

摘要:
地铁客室车门系统是地铁车辆的重要组成设备,由于运用中开关频繁,客室车门的故障率较高。为提高故障临修效率,积累车门系统故障案例数据,为调整部件的检修方法、检修周期、改进检修工艺提供依据,实现车辆设备精细化管理。

水泥工业自行监测方案的设计研究 下载:65 浏览:443

金福杰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8期

摘要:
分析了我国水泥企业自行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相关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技术规范等研究设计了水泥企业的自行监测方案,对监测点位、监测指标及监测频次作出了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为今后我国水泥企业自行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技术依据,进一步规范了水泥企业自行监测行为,同时为我国水泥企业实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基于广域量测和高斯过程分类器的暂态稳定评估 下载:61 浏览:437

高凯1 闫春生1 李正文1 韩子娇1 田博文1 李扬2 李国庆2 《电力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为了克服现有基于模式识别的暂态稳定评估(PRTSA)方法的不足,本文考虑广域测量系统可以提供的故障后实测信息,在合理选取一组具有代表性的输入特征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组合核函数高斯过程的PRTSA方法。相对于支持向量机,该方法具有参数自适应选取、输出具有概率意义等优点,并通过将不同特性的单一协方差函数相加构造组合核函数,进一步提高了评估模型的分类能力。应用于新英格兰39节点系统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大连市地下水水质超标原因分析 下载:37 浏览:482

王主华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0年12期

摘要:
近年来,大连市地下水污染超标现象较为严重,本文采用单因子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2019年大连市41处地下水井监测资料进行了全指标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41处地下水均出现超标现象,其中微生物指标污染最为普遍和严重,其次是金属元素、含氮化合物、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以及碘化物。超标原因主要是人为污染(农业、生活、养殖业)和自然因素(地质构造、地理条件、气候)共同作用导致。

初中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人本理念研究 下载:246 浏览:1112

巴海燕 《国际教育论坛》 2024年11期

摘要:
人本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主要是指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策,以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在初中教育管理中应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可以更好地满足初中生的个性化需要,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的整体素质的发展,从而使中学的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使初中的教育效果得到最大的改善。

水中铝元素检测方法对比研究 下载:65 浏览:427

王主华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0年9期

摘要:
生活饮用水中铝含量的及时准确检测是对饮水安全的保障。光谱法和原子吸收法是目前测定水中铝含量的两大常用方法,相比于传统的分光光度法、电化学法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和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对含铝样品进行平行检测,从校准曲线、精密度、准确度以及加标回收率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适用于水中铝的检测,且各具特点,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检测范围更广,精密度略高;ICP-AES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且高效快捷、省时省力。

大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风险评价 下载:6 浏览:356

宏瑾靓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随着沿海地区的开发建设,大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该区域水资源并探讨其风险现状,本文分别从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水资源现状、社会经济水平等方面建立评价体系,根据不同的突变类型确定各指标的风险值,然后运用突变理论对水资源开发利用风险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大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处于高度风险状态,评价结果基本能够反映区域水资源利用现状;所建立的评价体系和风险等级标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合理性,可为该区域水资源管理规划和风险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景观-生物膜系统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48 浏览:362

张成1 吴荣2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景观-生物膜系统是一种新型废水、污水处理系统,对于水环境的修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美人蕉、鸢尾及海寿3种植物在景观-生物膜系统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水质情况下,美人蕉的生长状况优于其他两种植物;美人蕉的生物量随运行时间呈"适应生长、快速生长、缓慢生长"三阶段变化特征,而鸢尾和海寿则呈"快速增加、缓慢增加"两阶段变化特征;三种植物对于TN、TP去除均有较好效果,并随时间呈幂函数降低;美人蕉、鸢尾及海寿对于TN的去除率分别为59.4%、50.0%和47.8%,对于TP的去除率分别为54.3%、45.7%和37.1%;植物吸收并不是影响元素去除的唯一因素,美人蕉相较于鸢尾及海寿,具有去除效率高、见效快等优势。

大连市地表水化学特征分析 下载:51 浏览:362

孙大明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为全面掌握大连市天然水体化学特征情况,采用总硬度、矿化度以及阿列金分类对大连市44个地表水功能区监测断面的地表水化学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连市地表水化学特征矿化度以低中等矿化度为主,总硬度主要为硬水和极硬水,水化学类型以CCaⅢ型水为主。此外对全市25条主要河流的矿化度、总硬度和地表水化学类型分布规律及占比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大连市矿化度和总硬度均由东北部的庄河向西南地区的旅顺呈增加趋势。该研究可为大连市的环境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对于水环境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变密度地下水流模型分析预测沿海地区海水入侵 下载:38 浏览:430

张野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0年8期

摘要:
辽宁大清河发生的海水入侵一方面是由于潮汐作用下的海水沿河道上溯,并向四周补给低水位地下水所产生的入侵;另一方面是由于地下水的大量开采形成降落漏斗,降落漏斗中心水位远低于海平面,海水沿水力坡降方向入侵。本文采用变密度地下水流动数学模型模拟该区域海水入侵过程,从监测井数据与模拟数据对比分析来看,该模型识别所得参数基本符合该区域的海水入侵的实际情况,效果较好。

基于滦河流域水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思考 下载:53 浏览:378

林田野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本文针对滦河流域内出现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河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退化、水旱灾害频发、流域内水环境监测监管不完善、外流域供水受益方和保护方不平衡等诸多问题,提出强化需水管理、优化用水结构、大力开展污染源治理、严控入河入库污染物排放量、修复河湖水生态系统、提高防洪减灾整体能力、监测全流域水情况、流域调水的受益方支付生态补偿费等对策,以期为滦河流域水生态、水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提供参考。

大连市2012—2016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下载:56 浏览:377

岳杨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本文采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对2012—2016年大连市9条主要河流水功能区水质变化情况进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英那河、庄河水质整体较好;大沙河、北大河水质总体呈好转趋势;碧流河、岚崮河主要污染指标CODMn上升趋势明显,水质呈现恶化趋势;复州河、湖里河和吊桥河水质变化趋势趋于稳定。通过两岸陆上、上游来水的综合调研,恶化断面的原因主要是农田面源污染,农村养殖业牲畜排泄物、生活污水垃圾无节制排放,以及受上游河道水源补充不足和树木植被覆盖面积较少,雨洪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等。

大连市河流水生态工程建设成效及存在问题分析 下载:52 浏览:379

李博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河流作为水生态环境的载体,其健康程度直接影响水环境的好坏。本文以大连市河道水环境治理为切入点,系统介绍了大连市河流水生态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目前大连市在水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措施,对大连市河流水生态工程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基于双硫键的荧光传感器在生物检测及靶向治疗药物输送系统中的应用 下载:78 浏览:420

张晓琳1,2 丰晓婷1,2 詹世平1,2 卢春兰1,2 李鸣明1,2 侯维敏1,2 《新材料》 2020年8期

摘要:
谷胱甘肽几乎存在于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是细胞内重要的调节代谢物质,对维持人体内正常的免疫系统及生化防御体系不可或缺,实时快速地实现谷胱甘肽的检测对疾病的监控以及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双硫键的荧光传感器可对细胞内谷胱甘肽实现荧光检测,响应迅速,灵敏度高,得到了研究人员的普遍关注。基于双硫键的荧光传感器不仅可通过荧光强度实现对谷胱甘肽的荧光检测,近年来还实现了对谷胱甘肽的比率荧光检测,避免了生物体内背景荧光的干扰。但是大多数荧光传感器在生物体内检测没有靶向性并且只能单纯地实现硫醇含量的荧光检测,而在硫醇含量远超过正常细胞的肿瘤细胞内,更迫切需要实现的是在诊断后实现肿瘤治疗。近年来,研究者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过巧妙设计将基于双硫键的荧光传感器与抗肿瘤药物、肿瘤细胞靶向单元有机结合,实现了集诊断与治疗为一体的、基于双硫键的荧光传感器。该类荧光传感器若要同时实现荧光信号诊断与靶向肿瘤释放药物,四个重要的元素不可或缺:(1)荧光信号;(2)可切断的连接;(3)靶向配体;(4)抗肿瘤药物。这类荧光传感器设计关键就是可切断的连接,而双硫键在肿瘤细胞内高浓度的谷胱甘肽环境中能够实现双硫键的断裂,成为设计的核心环节。当双硫键断裂后可实现抗肿瘤药物(如喜树碱、阿霉素、胞苷和顺铂等)的释放。通过引入性能优异的荧光发色团可实现双硫键断裂前后荧光信号的变化,为降低对生物体的损伤,近红外荧光团如氟硼吡咯和菁类等荧光团受到了更多的关注。靶向配体则选择了叶酸、半乳糖、维生素等局部定位基团靶向肿瘤细胞,靶向性的提高极大降低了药物的副作用。近年来该领域发展迅速,不仅能实现靶向肿瘤释放药物的个性化治疗,还可以通过双硫键断裂前后的荧光信号来监测药物释放过程。本综述重点总结了近年来基于双硫键切断基础上设计的各种荧光传感器以及靶向肿瘤的药物输送系统进展,并简单阐述了其在生物成像、药物输送等领域的应用,以进一步加深对细胞摄取以及药物释放机制的理解,促进细胞内荧光检测传感器以及药物输送系统的分子设计进一步发展。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