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S7-400 PLC在热镀锌生产线控制系统的应用 下载:62 浏览:356

赵闯 《电路系统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由锌的标准电极电位负于铁,在潮湿环境中可以起到保护钢基的作用,因此镀锌工艺在防腐蚀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热镀锌工艺由于成本低、质量高、工艺简单等优点成为目前的主流镀锌技术。然而热镀锌工艺对温度和生产工艺速度的控制要求较高,只有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才能满足新工艺的控制要求。设计了一套以西门子S7-400 PLC为核心的热镀锌生产线控制系统,在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厂105号矿体铅锌分离无氰工艺试验研究 下载:67 浏览:275

郑文军 《矿山工程与技术》 2020年2期

摘要:
针对大厂105号特富矿体,铅锌硫化矿含量高,铅锌硫难分离,生产中长期使用氰化钠分离锌硫的现状,在优先浮铅采用无毒的腐殖酸钠+亚硫酸钠+硫酸锌组合抑制剂,丁胺黑药为捕收剂进行铅、锌硫分离;在锌硫分离中采用腐殖酸钠+石灰的组合抑制剂进行锌硫分离,铅锌回收率都获得了较高的指标,铅精矿含铅27.29%、铅回收率91.04%;锌精矿含锌48.76%、回收率92.18%。

福建大溪矿区马坑矿段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下载:44 浏览:244

蔡海兵 《矿山工程与技术》 2019年11期

摘要:
通过对大溪矿区马坑矿段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铅锌多金属矿体赋存于侏罗系上统南园组火山岩、南园组与龙伞岽二长花岗岩体接触带中。铅锌多金属矿床成因属中低温火山-次火山热液型。

敦德矿业含金锌铁多金属矿矿物加工试验研究 下载:44 浏览:239

关翔 《矿山工程与技术》 2019年3期

摘要:
对含金锌铁多金属矿开展了矿物加工试验研究。采用破碎—金浮选—锌浮选流程,可获得金品位40g/t、金回收率75%、含锌7%的金精矿;锌浮选通过采用一粗两扫四精浮选工艺,可获得锌品位48%、锌回收率80%锌精矿。

纳米载体包载锌酞菁及其衍生物用于光动力抗癌的研究进展 下载:34 浏览:356

卢小鸾1 张荣1 杨培昕1 彭黔荣2 汤陆扬1 杨敏1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5期

摘要:
锌酞菁(ZnPc)是一种高效的第二代光敏剂,具有良好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可用于癌症的光动力治疗(PDT)。然而,由于共轭分子间的π-π作用力,锌酞菁溶解性差、结晶趋势强,阻碍了其直接用药。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大量纳米载体被研究开发。本文旨在对近五年纳米载体包载锌酞菁及其衍生物用于光动力抗癌的研究进行综述,根据其与锌酞菁及其衍生物的相互作用分为基于聚离子复合的纳米载体、基于物理包封以及化学键合的纳米载体。

某露天矿采场的运输道路优化实践 下载:13 浏览:178

杨超 《矿山工程与技术》 2018年1期

摘要:
针对现有的矿山生产运输道路难以满足现有矿山生产能力及运输设备大型化机械化的要求的情况,分析了影响道路维护的主要因素,因地制宜地,采用多种优化改进措施,较好的解决了目前矿山的技术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工程效果及经济效益。

用电沉积法制备纳米氧化锌/海藻酸钠复合膜 下载:57 浏览:418

李辉 潘捷 曹凯元 刘慧 殷洁 王艺峰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以海藻酸钠为稳定剂用水热法合成纳米氧化锌,再用电沉积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锌/海藻酸钠复合膜。测试纳米氧化锌的粒径和化学结构、观察了复合膜的形貌并测试其性能。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海藻酸钠复合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对亚甲基蓝染料有良好的光催化降解效应。

特种车辆连接件复合粉末渗锌与锌铝共渗工艺对比 下载:65 浏览:476

肖林林1 班塞迷塔1 郑楠楠1 张宝东1 范永哲2 《动力技术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通过对粉末渗锌以及锌铝共渗两种类似的表面工艺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渗锌温度最低可降至(350±10)℃,而锌铝共渗温度最低为(410±10)℃,保温时间120~150 min;渗层保持在25~30μm时锌铝共渗较渗锌的耐盐雾性能好;封闭层对渗锌层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大大提高渗锌耐腐蚀性能.

快重离子辐照对氧化锌材料内部结构特性的影响 下载:97 浏览:508

宋银1,2 吕康源1,2 张胜霞1,2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使用拉曼光谱和透射电镜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高能快重离子辐照对ZnO单晶内部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快重离子辐照后,在ZnO单晶的拉曼光谱中出现了两个新的振动吸收峰。采用不同轴向的拉曼入射光表征方法,证实了位于576 cm-1的振动吸收峰与氧空缺位(V0)密切相关。经离子辐照后透射电镜图像显示出现了许多间隙原子、空位和位错等缺陷,而电子衍射图表明试样没有出现明显的非晶化。这个结果表明,较高的能量和辐照剂量对氧化锌的整体结构和性能几乎没有影响,也充分证明ZnO单晶具有良好的抗辐照性能。

保护层对背沟道刻蚀型金属氧化物IGZO TFT性能的研究 下载:30 浏览:252

陶家顺1,2 刘翔1,2 《光电子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研究了保护层对背沟道刻蚀型IGZO TFT性能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正电压应力下TFT的阈值电压正向漂移。通过数据分析得知,保护层对水汽的阻挡能力直接影响到IGZO TFT的性能和稳定性。通过优化TFT的保护层,可以有效阻挡水汽渗透到背沟道表面形成缺陷态,提升IGZO TFT器件的稳定性。

基于IGZO的249 cm 8K4K液晶面板技术 下载:38 浏览:317

徐阳 闫金波 蓝东鑫 王海宏 《光电子进展》 2019年4期

摘要:
采用铟镓锌氧化物(IGZO)技术开发了249 cm超高清8 K×4 K(7 860×4 320)面板,面板像素结构使用1G1D结构并搭配单边源极驱动的方式,此结构像素的充电时间仅有3.7μs,为改善充电不足的问题,在IGZO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新的驱动方案。同时还采用了铜配线制程,降低RC延迟。采用这种技术产出的超高清面板显示性能得到很大提高。

新疆阿勒泰塔尔浪银铅锌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意义探讨 下载:28 浏览:353

崔世臻 《地球科学探索》 2025年4期

摘要:
塔尔浪银铅锌矿床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境内,矿区位于东昆仑造山带西段北阿尔泰造山带中段,福海县以南。矿区主要地层为下古生代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断裂构造发育,主要为一套北西向和近东西向的断裂构造;岩浆岩不发育。

宁夏引黄灌区水稻锌锰微肥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22 浏览:380

张丽1 耿荣2 任杨1 《农业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为了进一步优化宁夏引黄灌区水稻施肥方案、提高产量、提升品质,试验通过探究不施微肥(CK)、基施锌肥、基施锰肥、基施+喷施锌肥、基施+喷施锰肥5个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株高、产量因子、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明确其适宜种类及施用方法。结果表明:采用基施+喷施锌肥处理水稻株高、穗长表现最好,采用基施+喷施锰肥处理水稻总穗粒数、结实粒数表现最好;基施+喷施锌肥、基施锰肥处理水稻产量分别比不施微肥处理(CK)增加了872.8,681.6 kg/hm2,增产率分别为9.09%和7.10%。稻米品质因子分析显示,基施锰肥或基施+喷施锰肥能够提高稻米蛋白质含量、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降低碳水化合物含量、垩白粒率、垩白度;在宁夏引黄灌区采用基施锌肥或基施+喷施锌肥处理能够提高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和糙米率,降低碳水化合物含量;基施+喷施锌肥处理能够提高稻米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锌肥的施用采取基施+喷施水稻增产效果较好,锰肥采用基施水稻的增产效果较好。

供锌水平对不同燕麦品种生长及锌积累的影响 下载:45 浏览:282

孙艳楠 齐冰洁 贺鑫 王敏 刘景辉 《农业学报》 2019年10期

摘要:
为了探究燕麦锌高效的生理机制,试验采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6个锌水平下4个燕麦品种锌积累的差异。结果表明:对不同燕麦品种苗期进行锌效率差异性评价的最佳锌胁迫浓度为10-8mol/L。4个低锌水平(0,10-9,10-8,10-7mol/L)对地上部生长及锌积累的影响程度大于根系,在低锌培养下4个燕麦品种苗期锌效率系数为燕科1号>白燕7号>草莜1号>加7,燕科1号为锌高效燕麦品种,加7为锌低效燕麦品种,白燕7号和草莜1号则为中度敏感品种;低锌胁迫对锌高效品种燕科1号的整株锌积累量、地上部锌积累量及根系锌积累量影响均较小,且在低锌胁迫下燕科1号根冠比均小于其他3个品种,而锌转运系数则大于其他3个品种,说明锌高效燕麦品种对低锌胁迫适应性更强。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获得性锌缺乏皮炎的护理 下载:10 浏览:372

程晓英 樊小燕 王琴 罗飞翔 2018年11期

摘要:
总结了8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获得性锌缺乏皮炎的护理措施。护理要点包括:早期识别获得性锌缺乏皮炎特征性皮肤损害,防止原有皮肤损害进一步加重,预防新的皮肤损害出现;冲洗腔口周围皮肤损害创面、清除浆液性分泌物、预防创面感染;各类厚痂的处理是护理的难点,除鼻腔的厚痂外,其余厚痂均不主张积极清除;预防摩擦性脱发和甲板裂,揭除各类敷贴和粘胶时避免皮肤撕脱伤;做好保护性隔离措施,预防院内获得性感染。8例在锌摄入治疗9~19 d后皮肤损害完全愈合,治愈出院。

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 下载:75 浏览:502

​张颖1 俞春江2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探讨锌指蛋白(ZNF)512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黑龙江省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自2012年9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ALS患者47例。提取患者外周血DNA后采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基因风险片段的SNPs。所有患者均接受临床随访及定期评估,记录患者生存时间及病情进展情况。应用Prism 5.0软件绘制不同等位基因型患者生存曲线并采用Cox回归分析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ALS临床预后相关的ZNF512B基因片段rs2275294包括CC、CT和TT 3种基因型,C为风险等位基因,含有风险等位基因的患者(CC型+CT型)较不含风险等位基因的患者(TT型)生存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CC型与CT型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6)。风险等位基因、起病年龄、起病部位、起病到确诊时间都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ZNF512B基因中风险片段rs2275294的SNPs对评估ALS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特发性少弱畸形精子症患者精子形态学参数的相关性探讨 下载:102 浏览:493

刘鹏1 练锋2 倪晨1 孙建明1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7期

摘要:
目的分析特发性少弱畸形精子症患者精子形态学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3例特发性少弱畸形精子症患者(观察组)及39例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者(对照组),利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分析精液质量,精子形态分析软件及Diff-Quik染色法分析精子形态、多重异常指数(MAI)、畸形精子指数(TZI)、精子畸形指数(SDI),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精浆α-葡糖苷酶活性(速率法)和锌含量[1-(2-吡啶偶氮)-2-荼酚法]。结果观察组精浆α-葡糖苷酶活性、精子头部异常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指标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发性少弱畸形精子症患者MAI、TZI、SDI均与精子颈部和中段、尾部异常百分率及过量残留胞浆(ERC)百分率呈正相关(P<0.01),而与精子头部异常百分率和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特发性少弱畸形精子症患者精浆α-葡糖苷酶活性低于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者,且精子异常头部、颈部和中段、尾部及ERC都有可能是导致体内生育力下降和体外受精失败的原因。

ICP-MS测定全血中5种微量元素及其参考区间的建立 下载:96 浏览:516

徐凤仙 于嘉屏 吴娟娟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4期

摘要: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全血中铁(Fe)、镁(Mg)、钙(Ca)、锌(Zn)、铜(Cu)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方法。方法将全血样本混匀后用含Triton 100的稀硝酸溶液进行50倍稀释,以锗(Ge)元素为内标,建立ICP-MS检测全血Fe、Mg、Ca、Zn、Cu的方法。收集495名体检健康者全血样本,按性别和年龄(≤16岁和>16岁)分别分组比较并建立5种元素的参考区间。结果 5种元素的标准曲线线性均良好(r值为0.999 6~1.000 0),批内精密度为0.31%3.62%,批间精密度为1.37%7.15%,添加回收率为98.2%112.7%。正常人群、男女性之间全血Fe、Mg、Ca、Zn、Cu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6岁组与>16岁组之间5种元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以x±2s方式建立参考区间:≤16岁者Mg为30.2~43.4 mg/L、Ca为47.2~69.6 mg/L、Fe为320.6~466.0 mg/L、Cu为0.64~1.36 mg/L、Zn为3.1~6.8 mg/L;>16岁者Mg为27.0~43.6 mg/L、Ca为42.6~64.6 mg/L、Fe为275.2~530.3 mg/L、Cu为0.40~1.58 mg/L、Zn为4.3~8.3 mg/L。结论建立的ICP-MS方法可同时测定Fe、Mg、Ca、Zn、Cu,敏感性高,操作简便、稳定,准确度高,可用于临床大样本分析。

聚合物包覆热分解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的工艺研究 下载:59 浏览:548

曾宪华1 樊慧庆2 李国才3 史运则4 《纳米技术研究》 2022年4期

摘要:
采用聚合物包覆热分解法化学工艺制备了纳米氧化锌,对其工艺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对所得粉体进行XRD与SEM表征.发现利用该工艺所得粉体为六方晶系纤锌矿结构(空间群为P63mc)的纳米氧化锌.该方法制备的氧化锌衍射峰尖锐,表明此种方法合成的氧化锌结晶程度高.所得的氧化锌粉体XRD图谱中没有杂质衍射峰,说明产物纯度都很高.产品SEM表征结果显示了此工艺产物在形貌方面的高度一致性--为菊花状氧化锌纳米杆团簇,对产物形貌形成的原因做了探讨.

软磁锰锌铁氧体纳米粉体的烧结特性研究 下载:84 浏览:517

王永明 王新 姜延飞 郝顺利 刘春静 《纳米技术研究》 2023年3期

摘要:
研究了烧结温度和掺杂对软磁锰锌铁氧体材料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采用传统成型工艺和冷等静压成型相结合,进行分段烧结,研究坯体的致密化程度和晶粒生长情况.烧结体的密度、微观结构和相组成分别采用阿基米德法、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测试分析.烧结体的磁性能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来测定.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在850℃时材料密度、微观结构和磁性能较好,但还未能达到高性能产品的标准,需要通过掺杂等其他手段进行进一步研究。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