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羊病防疫工作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对策 下载:12 浏览:472

茹敏 《当代畜牧兽医》 2019年4期

摘要:
在羊的养殖过程中会出现羊发病的情况,羊在感染疾病后不仅严重影响到羊的生长发育,还影响到羊产品的品质,并且会影响到羊场的经济效益,使得养羊的成本增大。为了避免羊场遭受到损失,必须要对羊群进行疫病的预防,减少羊群的发病。疫病预防主要是通过防疫来进行的。防疫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正是通过对羊病防疫工作中现在存在的不足以及以后可以采取的改进对策进行归纳和总结,旨在可以为羊养殖场在羊病的防控方面提供一些技术参考。

两病退出对盈江县养猪业的风险分析 下载:23 浏览:399

杨兴娅 《当代畜牧兽医》 2018年12期

摘要:
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以下简称两病)是严重危害我国生猪生产的两个主要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两病,具有传染性强、致死率高,一但发生将给养猪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所以在过去10余年来盈江县通过强制免疫、强化监测、检疫监管,有效防控了两病的发生、流行,但2017年秋季国家出台暂不实施两病强制免疫政策,本文浅析盈江县养猪业受到的影响。

猪肺疫的防治 下载:12 浏览:423

杨丹 《当代畜牧兽医》 2018年7期

摘要:
猪肺疫为猪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后而发生的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细菌性传染病,又称"锁喉风";病猪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和全身缺氧的表现,疾病初期较难诊断,临床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急性型发病较急死亡率高,慢性型以长期咳嗽为主;实验室诊断常用微生物检查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法,结合临床表现即可确诊;猪群定时免疫疫苗,加强管理和消毒能起到有效预防作用,抗生素配合中兽药能有效的治疗本病。

一例鸡传染性鼻炎的防治 下载:14 浏览:410

罗树云 《当代畜牧兽医》 2018年6期

摘要:
在鸡养殖过程中,传染性鼻炎十分常见,这不仅给养殖户带来困惑,同时一旦发生大面积扩散,其控制过程十分困难,若治疗效果不好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本文基于对一例鸡传染性鼻炎的预防与治疗,进行了简明阐述,旨在提高认识,以此为更多的养户提供相关支持。

广西规模猪场除臭技术及措施 下载:10 浏览:398

张爱霞1 莫梅鲜2 梁仕增3 银少华4 《当代畜牧兽医》 2018年3期

摘要:
随着养殖要求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广西规模猪场现如今进入猪场闻不到猪粪的臭味,通过改善日粮配方、饲喂益生菌、粪便微生物发酵处理等除臭技术,促进猪的生长发育,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而且让猪场员工都能在无臭的环境下愉快工作生活。笔者根据广西当地一些规模猪场除臭成功经验,总结归纳出以下广西规模猪场除臭技术及措施,供同行们参考借鉴。

广西规模猪场除臭技术及措施 下载:12 浏览:420

张爱霞1 莫梅鲜2 梁仕增3 银少华4 《当代畜牧兽医》 2018年3期

摘要:
随着养殖要求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广西规模猪场现如今进入猪场闻不到猪粪的臭味,通过改善日粮配方、饲喂益生菌、粪便微生物发酵处理等除臭技术,促进猪的生长发育,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而且让猪场员工都能在无臭的环境下愉快工作生活。笔者根据广西当地一些规模猪场除臭成功经验,总结归纳出以下广西规模猪场除臭技术及措施,供同行们参考借鉴。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 下载:12 浏览:405

李虹1 张育玮2 杜秀华1 王杏燕1 《当代畜牧兽医》 2018年2期

摘要:
因为水产养殖中会获得许多有益身体健康的蛋白质,近年来,水产养殖产业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养殖户急于求成的错误行为,导致污染了水产养殖环境。在这种水产养殖环境被污染的情况下,不仅降低水产养殖物的品质,还会阻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本文就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和相应的控制对策作出详细的阐述,希望提供有效的解决措施。

猪霉菌性肺炎的诊治 下载:10 浏览:424

李娜 《当代畜牧兽医》 2018年1期

摘要:
猪霉菌性肺炎主要是由于猪只采食了发霉变质的饲料所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不具有传染性,在潮湿的雨季,如果没有做好饲料的管理或潮湿导致垫草发霉都会造成该病的发生,发病率在20%左右,死亡率较高,可达到75%,通常情况下母猪和哺乳仔猪不患此病。发病后,如果没有及时正确的治疗,会带来较严重的损失。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与预防控制地下水污染的综合研究初探 下载:93 浏览:492

吴昊 刘冬黎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8年5期

摘要: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以下简称"保土耕作措施")以保土、保水、保肥为主要目的,是我国普遍采用的水土保持农业措施之一。笔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在考虑保土耕作措施对控制耕地土壤侵蚀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对保土耕作措施可能对地下水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建议严格控制保土耕作区农作物化肥使用量,提高化肥使用效率,开展区域性水质动态监测,提升保土耕作区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开展宣传教育,科学开展保土耕作等。

昆明臭氧浓度变化与气象要素关系拟合 下载:32 浏览:344

孙俊奎1 杨建斌2 康道俊1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11期

摘要:
收集整理2017~2019年昆明臭氧浓度数据和气象观测资料,研究昆明臭氧污染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统计逐时和逐日臭氧浓度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普查并拟合臭氧浓度的气象要素因子。用多元线性回归、Shepard插值,建立臭氧浓度逐时拟合模型。基于Hougen-Watson模型拟合逐日臭氧浓度,进一步验证臭氧浓度变化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逐时臭氧浓度与气温、相对湿度呈现高度相关,经显著水平0.05检验,均表现为显著相关。逐日臭氧浓度与相对湿度相关性较高,气温和总云量次之;(2)逐时拟合臭氧浓度效果良好,多元线性回归的相对误差非常小,Shepard插值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比较接近,且准确率较高。

昆明臭氧浓度变化与气象要素关系拟合 下载:37 浏览:376

孙俊奎1 杨建斌2 康道俊1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10期

摘要:
收集整理2017~2019年昆明臭氧浓度数据和气象观测资料,研究昆明臭氧污染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统计逐时和逐日臭氧浓度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普查并拟合臭氧浓度的气象要素因子。用多元线性回归、Shepard插值,建立臭氧浓度逐时拟合模型。基于Hougen-Watson模型拟合逐日臭氧浓度,进一步验证臭氧浓度变化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逐时臭氧浓度与气温、相对湿度呈现高度相关,经显著水平0.05检验,均表现为显著相关。逐日臭氧浓度与相对湿度相关性较高,气温和总云量次之;(2)逐时拟合臭氧浓度效果良好,多元线性回归的相对误差非常小,Shepard插值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比较接近,且准确率较高。

综掘工作面喷雾降尘技术与应用 下载:51 浏览:362

仝瑞刚 《煤炭技术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为降低综掘工作面煤尘和岩尘对矿山安全高效生产和工作人员身体健康造成的威胁,本文通过现场实测蒋庄煤矿综掘面粉尘浓度,基于理论分析综掘面产尘机理,模拟井下综掘面风速大小,得到最优类型及喷雾压力,并应用于现场,从而达到有效降低煤矿粉尘浓度的目的。

深基坑边坡支护方案的设计与分析 下载:68 浏览:367

刘兴1 付厚利2 秦哲1,3 亓伟林1 《建筑技术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舒香苑小区7号住宅基坑深16.3m,支护要求高,难度大。设计基坑支护结构时,对独特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二级放坡加局部锚固支护方案。对注浆花管的抗剪和抗弯性能及边坡整体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支护效果明显,能有效控制基坑位移。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基坑支护变形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显示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值远小于规范规定。

咖啡因及其代谢物的检测及应用研究进展 下载:21 浏览:232

韩燕祯1,2 王相际1,2 杨朔鹏1,2 鲍文3 徐向东1,2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11期

摘要:
咖啡因是茶叶、咖啡豆等天然植物中常见的一种黄嘌呤类生物碱化合物,在生活中普遍存在,与生命健康关系紧密,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和昏迷复苏,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活性药物,也因其具有成瘾性,被列入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范围。咖啡因体内代谢过程复杂,现已发现有15种代谢产物。咖啡因及其代谢物因其重要的科研应用价值一直受到普遍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咖啡因及其代谢物的研究,总结了咖啡因及其代谢物的检测方法及应用方面内容,以期为检验或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环境与肿瘤关系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下载:67 浏览:481

赵永东 王菲菲 杨立新 宋统球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8年6期

摘要: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定量分析环境与肿瘤关系研究领域的基本特征及研究热点,阐述环境与肿瘤关系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为相关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不同检测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验菌落总数测定中的运用评价 下载:44 浏览:443

赵琨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 分析在食品微生物检验采用不同检测在菌落总数检测效果差异。方法 抽取2021.1-2022.1月本疾控中心管理辖区内的食品加工厂100份样本,按照相关要求对样本进行前期处理后分别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菌落总数试片检测法、TTC培养基法检测,对比检测差异。结果 平板菌落计数法合格率为92.00%、菌落总数试片检测法合格率为93.00%、TTC培养基法检测合格率92.00%,无差异(P>0.05)。结论 实际检测中应根据情况选择不同检测方法,从而提高检测合格率,确保食品安全。

食品营养学教育对大学生校内食品消费行为的影响 下载:42 浏览:461

郭春英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调查为大学生开展食品营养学教育对学生校内食品消费行为的影响作用。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12月到2020年2月,选取122名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纳入对象根据专业类型不同均分为2组,分别命名为分析组(n=61)与对照组(n=61),未接受食品营养学教育大学生纳入对照组,接受食品营养学教育大学生纳入分析组。比对分析2组大学生食品营养安全知识掌握情况、对明知存在风险食品的消费行为。结果:分析组大学生对于专业性食品营养安全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大学生相比分析组对于安全风险的重视程度明显更低(P<0.05)。结论:大学生食品消费态度、认知情况以及消费行为分离相对较为明显,开展食品营养学教育可有效提高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健康饮食习惯的形成。

2013-2017年江苏省淮安市食管癌和贲门癌内镜筛查结果分析 下载:55 浏览:365

孙中明1 文进博1 潘恩春1 杨欢1 孙晴1 缪丹丹1 张芹1 陈思红2 周金意3 《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了解淮安市高发区居民食管/贲门癌及癌前病变检出情况,为本市食管/贲门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2017年度淮河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中洪泽、金湖和涟水3项目点的食管/贲门癌筛查资料,并对筛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2 014例高危人群食管和贲门阳性病例检出率分别为0.89%和0.18%,早诊率分别为88.83%和45.00%,治疗率分别为94.42%和95.00%。除食管浸润性癌外,男性食管和贲门各级病变的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5)。除贲门癌前病变外,食管和贲门各级病变的检出率均随着受检者年龄的增加而上升。从时间分布看,近2年我市食管癌前病变检出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食管阳性病例检出率总体较平稳,维持在1.00%左右,个别年份有波动,而贲门各级病变检出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淮安市食管/贲门癌早诊早治工作已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推动"社会性筛查"和"机会性筛查"的有机结合,将会有利于促进癌症筛查工作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广西南宁市部分腹泻标本诺如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下载:60 浏览:385

农皓 刘昊晖 杨丞尹 刘江 詹鑫婕 秦剑秋 《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了解南宁市部分腹泻患者中诺如病毒感染情况,分析南宁市诺如病毒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9年3月南宁市部分腹泻患者粪便或肛拭子标本1 199份,采用实时荧光PCR进行诺如病毒GⅠ型和GⅡ型检测,Excel2007整理信息数据,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5月-2019年3月,南宁市部分腹泻人群中诺如病毒总阳性率为19.85%,GⅠ型占9.24%,GⅡ型占88.24%,GⅠ型和GⅡ型混合感染占2.52%。3月和11月阳性率高,武鸣区阳性率最高33.18%;各年龄段、性别、标本类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段GⅠ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74,P=0.015)。31岁~组阳性率最高。结论南宁市GⅡ型的感染比GⅠ型更加广泛,流行时期是早春和秋季。监测范围应覆盖全市,规范样品采集数量和质量,对阳性率高的年龄组进行重点采集。开展部分腹泻人群诺如病毒基因测序,为我市诺如病毒预防和控制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支持。

2014-2018年天津市南开区疑似麻疹病例血清学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分析 下载:62 浏览:385

刘凤 《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对2014-2018年天津市南开区疑似麻疹病例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麻疹的预防控制和早期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疑似麻疹病例血清和咽拭子样本,分别采用ELISA法和Real-time RT-PCR法进行检测。结果共检测776例疑似麻疹病例,检出麻疹阳性428例,阳性率55.15%。2016年麻疹阳性率最高,为72.87%,高于其他年份(P<0.05)。麻疹的性别分布无差异;麻疹阳性率以<8月龄组最高,为78.57%,不同年龄组麻疹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麻疹多集中在1~5月份。出疹后0~3天采集的咽拭子核酸阳性率最高,为54.93%,高于其他组(P<0.05)。有明确麻疹免疫史的疑似麻疹病例麻疹阳性率低于无麻疹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病例。ELISA法和Real-time RT-PCR法检测麻疹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2)。结论继续做好麻疹常规免疫,开展重点人群的补充免疫工作;控制医院内感染,防止就医感染麻疹;保证样本质量,提高实验室确诊率。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