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杂志
预防医学杂志
《预防医学杂志》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预防医学领域内最新研究及成果展示的相关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预防医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79-921X (Online)
ISSN: 3008-010X (Print)

《预防医学杂志》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 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预防重症医学科失禁性皮炎中的实践效果评价 下载:55 浏览:611
  • 李莉 田俊华 皮启露 《预防医学杂志》 2025年2期
  • 摘要: 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预防重症医学科失禁性皮炎中的实践效果。方法此次纳入本院在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失禁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22年11月至2023年12月之间,总人数为68例,通过护理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分别给予集束化护理策略和常规护理。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失禁性皮炎的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明显更短(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失禁性皮炎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策略效果显著,不但能缩短患者愈合时间,同时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失禁性皮炎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 感染性疾病科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 下载:91 浏览:1031
  • 姚彦花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12期
  • 摘要: 本文的研究目的:细致探讨感染性疾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然后结合具体的风险因素“对症给药”,针对性的提出防范举措,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借鉴与指导。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工作正式开始于2021年6月,截止到2022年6月,利用为期一年的时间来分析来我院感染性疾病科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配的方式把选中的20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00例对象。其中,针对实验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举措,而针对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方案。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为97%,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仅为65%,同时差异的统计学意义存在,即p值<0.05.,对比分析两者医疗纠纷的发生情况,实验组医疗纠纷发生率为8%,对照组医疗纠纷的发生率高达33%,差异的统计性意义同样具备,p值<0.05;对比分析两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同样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质量评级,实验组护理人员在沟通能力、服务态度、护理技术、主动性、责任意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存在,即p值<0.05.研究结论:针对感染性疾病科的护理工作,需要结合常见护理风险,针对性的制定行之有效的风险预防举措,这是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认可度的关键之举,同时也是将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控制在尽可能低的水平的有效举措,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助力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健康高效发展。

  • 卫生院护理管理对门诊感染控制的影响 下载:109 浏览:1053
  • 李云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11期
  • 摘要: 本文探讨了卫生院护理管理在门诊感染控制中的重要作用。护理管理作为感染控制的关键环节,通过加强护士的培训教育、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强化环境清洁消毒、落实个人防护措施及完善感染监测与报告系统,有效降低了门诊感染的发生率。护士作为感染控制的主要实施者,其专业素养和操作规范对感染防控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建立健全的护理管理体系,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对于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医药化工行业溶剂废气治理存在的问题及防治对策 下载:107 浏览:1054
  • 1王海洋 2王浩华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11期
  • 摘要: 在医药化工领域,溶剂废气的排放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环境和健康威胁源。大量的废气排放不仅显著污染空气,还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潜在的风险。本文深入探讨了当前医药化工行业在溶剂废气治理方面面临的主要挑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应对措施。通过实施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提升废气处理的效果,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还将有助于维护公众的健康安全。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医药化工行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和实际操作指南,彰显了其在现实应用中的重要性。

  •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医院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下载:105 浏览:1049
  • 汪小微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11期
  •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的数量不断增加,医院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医院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压力,为保证医院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各项业务可以顺利进行,需要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本文主要分析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医院内部审计以及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策略,希望可以为医院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 风险防范护理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103 浏览:1046
  • 朱磊磊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11期
  • 摘要: 目的:分析风险防范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医院儿科于2022年2月落实风险防范护理模式,分别选择实施前后医院儿科分别收治的2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总结儿科护理质量结果差异。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考核结果明显高于实施前,且护理差错发生率、患儿家属投诉率等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风险防范护理模式对于提升儿科护理质量管理水平的意义重大,该护理模式对于预防风险发生以及降低家属投诉率的意义重大,具有先进性。

  • 武山县域血小板减少流行现状及病因和防控对策研究 下载:101 浏览:1041
  • 赵慧敏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11期
  • 摘要: 目的:分析武山县域血小板减少的流行现状与病因及防控措施。方法:以武山县域3486例进行血小板检测的群体为例(时间段:2022年7月~2022年10月),其中血小板下降患者共1396例,血小板上升共139例,血小板正常共1951例,按照血小板计数把人群分成正常组和减少组,对两组血小板水平以及血小板减少组干预前后血小板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血小板水平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显著,(P<0.05)。在1396例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病因排在前三位的有肝脏疾病(530例),血液系统疾病(420例),感染性疾病(319),其肝脏疾病原因高于血液系统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等病因,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小板减少病因包含血液系统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等,针对出现此种情况患者应注意饮食、增强个人体质,且应注意避免受到外伤等,以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

  • 碘缺乏病防治有效性研究与思考 下载:99 浏览:1034
  • 张锦梅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11期
  • 摘要: 碘缺乏病顾明思议,是指人体因缺乏“碘”这种元素,引起的各类疾病。就目前全国疾病控制中心相应统计数据来看,碘缺乏病整体发病率相对非常高,对人们的生活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对此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为持续降低碘缺乏病的不良影响,研究疾病预防、治疗手段,持续加强碘缺乏病控制,借助相应的宣传方式对碘缺乏病进行有效宣传,促使社会对碘缺乏病及其防治工作认识程度提升,继而在全民重视程度、关注程度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提升碘缺乏病防治效果,降低疾病危害性,整体提升国民身体健康水平。就此,本文以“碘缺乏病防治有效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碘缺乏病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危害性、病情分布情况等,具体结合相应的现实防治问题,给出几点切实可行的碘缺乏病防治建议,助力促进碘缺乏病防治水平提升。

  • 苏州市某医疗机构VTE防治策略研究报道 下载:97 浏览:1032
  • 唐崇镜 汪馨怡 李守龙 李甘 江永吉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11期
  • 摘要: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E)。它已成为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本文主要阐述了苏州某医疗机构在开展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建立健全VTE防治管理组织架构、梳理流程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加强院内培训和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等。目前,该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包括提高了VTE风险评估比率和出血风险评估比率,以及降低了VTE发生比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首页填写不规范、缺乏相应的收费条目、VTE中高风险人群及患者的院后随访管理有待提升等。

  • 新冠常态化防控下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情况研究 下载:95 浏览:1029
  • 黎耀敏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11期
  • 摘要: 目的:进行新冠常态化防控下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情况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启动新冠应急一级响应后到新冠常态化防控一年内的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情况与上一年度(非常态化防控期间)的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情况的比较。结果:2020年流行性感冒1848例、水痘849例、流行性腮腺炎114例、猩红热19例、麻疹1例、风疹1例。2020年启动新冠应急一级响应后到新冠常态化防控一年内的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例数明显减少。结论:通过新冠疫情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到常态化防控,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明显降低,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对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同时具有明显的预防控制作用。

  • 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及风险管理策略 下载:93 浏览:1031
  • 李娟萍 张悦 马晓华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11期
  • 摘要: 供应室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面临多种职业暴露风险,包括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的暴露。本文分析了供应室职业暴露的现状,指出现有防护措施的不足,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建议和风险管理策略。通过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人防护设备、优化工作环境、定期培训和教育、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制定应急预案以及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可以有效降低职业暴露风险,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提高供应室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本文的研究成果为供应室职业健康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 日常皮肤护理对预防皮肤老化的作用机制 下载:91 浏览:1027
  • 李芸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11期
  • 摘要: 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不断提高,预防皮肤老化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大家愈发注重皮肤健康,渴望留住青春容颜。各种护肤方法层出不穷,从基础的清洁保湿到先进的医美技术。对此,本文针对皮肤老化的原因、日常皮肤护理的主要环节、日常皮肤护理对预防皮肤老化的具体作用机制进行研究。

  • 传染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补遗 下载:107 浏览:1049
  • 王佳 孙芳芳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10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科护士职业接触现状,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在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间用调查表对我院感染科护士90人,进行了调查。结果:(1)职业性接触患病率为51.1%,主要包括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双暴露、艾滋病病毒、梅毒螺旋体等。(2)护士的工作疏忽是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其次是不规范的医疗垃圾处置和防护措施的执行度问题。(3)教育程度越高者,其职业接触的比例越小,而且自我保护意识越高。结论:在日常的工作中,护士需要不断地加强自我的学习,把有关的规章制度都按照标准要求去做,增强自己的保护意识,按照操作程序去做,做好传染病的防范工作,并逐渐增强自己的心理保护

  • 无创助产护理技术在降低产妇疼痛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105 浏览:1046
  • 康桂娟 王润润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10期
  • 摘要: 目的:研究无痛分娩的护理方法对减少产妇痛苦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180例孕妇,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双侧局麻下进行会阴推拿、 C形切口保护会阴,对照组采用传统助产方式保护会阴,比较两组产妇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减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应用非侵入式助产,能有效地缓解产妇的痛苦,保护会阴的完整,减少产妇的疼痛。

  •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与预防分析 下载:103 浏览:1039
  • 何丽华 蔺以啟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10期
  • 摘要: 目的探究在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时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结合原因制定预防方法。方法选择在2021年9月~2023年5月在我院进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的300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总结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结果患者在服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胃肠反应、肝功能损伤,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血液系统反应或肾功能损伤。结论在临床疾病治疗中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着显著应用效果,但是患者在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所以要积极应用预防措施,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概率,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性。

  • 重症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与感染防控 下载:101 浏览:1041
  • 杜连江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10期
  • 摘要: 目的讨论在处理重症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时,采取不同临床护理措施后的效果对比,进而探讨防控效果。方法从2022年6月到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了52名患有重症流感病毒性肺炎的患者。研究中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各26例,才用对比法进行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及感染防控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肺功能指标及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干预后,临床症状改善更显著、肺功能各项指标评分更高,并且感染发生率更低,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重症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及感染防控,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降低感染风险。

  • 宫腔镜术后口服避孕药与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疗效观察 下载:97 浏览:1033
  • 张伟静 吴乾凤 柳肃芬 姚敏 余立群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10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宫腔镜术后服口避孕药与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航空总医院妇科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因子宫内膜息肉住院行宫腔镜电切(TCRP)的患者200例,根据术后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A、B、C三组, A组80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回报后予宫腔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evonorgestrel-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LNG-IUS,商品名:曼月乐),B组80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回报开始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yasmin)治疗,C组40例:患者不做任何处理。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3组患者术后3月、6月月经改善情况、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和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A、B、C三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较术前月经明显改善,术后3月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三组月经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08, P<0.001)。两两比较发现,A组与B组、B组与C组,A组与C组的月经改变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6月子宫内膜厚度情况:A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月A与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内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B、C三组血红蛋白较术前均明显升高。且A、B组术后3月、术后6月血红蛋白改善情况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与B组比较,术后3月血红蛋白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6月血红蛋白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与A、B两组月经改变及宫内膜厚度改变结果是一致的。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是子宫内膜息肉有效的处理方式,因复发率高,术后采取长期而有效的管理措施至关重要,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能有效抑制子宫内膜的增殖,降低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短期口服避孕药对宫腔镜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有一定的优势,长期用药可能给患者带来更长远的获益,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 盆底重建术治疗老年子宫脱垂的效果及其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分析 下载:95 浏览:1041
  • 王春燕 余星梅 陈晨 杨佳艳 邢雪丽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10期
  • 摘要: 目的:探究老年子宫脱垂患者开展盆底重建术治疗临床效果以及对盆底功能影响分析。方法:分组对比研究,在近期来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子宫脱垂患者中精选10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患者所选取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实施盆底重建术治疗的50例患者设置为研究组,将实施阴道壁修补术治疗的5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对两组不同手术治疗方案后,患者临床效果、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7 (PFIQ-7) 评分、盆底功能障碍问卷-20 (PFDI-20) 评分、盆腔器官脱垂问卷-12 (PISQ-12) 评分及复发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盆底重建术治疗的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ISQ-12、PFIQ-7、PFDI-20各项指标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治疗后,跟踪统计发现患者子宫脱垂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子宫脱垂患者的疾病治疗中,采用盆底重建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以较好的实现对患者盆底功能障碍的改善,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且具有较低的复发率,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采用。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预防医学杂志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86
访问量 190632
下载量 60985
总被引次数 962
影响因子 1.068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