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驱动机制与保障策略研究 下载:66 浏览:424

吴言动1 彭凯平1,2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8年7期

摘要:
在广义"新兴"语境下,探索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的3个阶段,明细每一阶段的主要内容,并从原有产品(业务)品质改进、新产品(业务)开拓、创新商业模式与构建合作网络、制度规制、低成本创新等多个角度论述转型升级的创新驱动机制。最后,从制度设计层面提出保障转型升级的相应措施。

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效率评价及激励政策研究 下载:81 浏览:429

王智新1,2 梁翠3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8年7期

摘要:
构建了我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效率评价指标,测度了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效率并进行效率提升潜力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不过部分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效率比较低下;不同县域之间的创新驱动知识发展效率水平和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效率水平差距较大;部分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协调推进,还有部分县域创新驱动知识发展和经济发展出现背离现象。提出: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移转化,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培育县域创新创业专业人才,推动我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效率不断提升。

数字赋能与用户需求双重驱动的产业价值转移研究——以海尔集团为案例 下载:48 浏览:230

王文倩1 肖朔晨2 丁焰1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7期

摘要:
基于"用户需求"和"数字赋能"的视角审视传统企业向数字化企业转型的机理和模式。依据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阶段性特征,从价值共创与价值转移作为研究切入点,通过案例分析,将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策略划分为用户需求驱动的双赢模式、员工赋能和用户赋双重驱动模式和基于用户需求的全面化数字赋能模式的三个阶段。通过对海尔集团案例的归纳总结可知,传统产业价值转移演化进程中的驱动因素主要体现在移动互联化、数字化、融合化、信息化和生态化等方面。基于此,对于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具有较高的实践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数字赋能与用户需求双重驱动的产业价值转移研究——以海尔集团为案例 下载:47 浏览:235

王文倩1 肖朔晨2 丁焰1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7期

摘要:
基于"用户需求"和"数字赋能"的视角审视传统企业向数字化企业转型的机理和模式。依据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阶段性特征,从价值共创与价值转移作为研究切入点,通过案例分析,将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策略划分为用户需求驱动的双赢模式、员工赋能和用户赋双重驱动模式和基于用户需求的全面化数字赋能模式的三个阶段。通过对海尔集团案例的归纳总结可知,传统产业价值转移演化进程中的驱动因素主要体现在移动互联化、数字化、融合化、信息化和生态化等方面。基于此,对于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具有较高的实践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基于Kollmorgen伺服运动控制的静力加载系统研究 下载:71 浏览:318

张黎 马星博 胡由宏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9年8期

摘要:
不同于常规的静热复合试验静力加载需求,本文针对试验需求中响应速度快,位置控制精确,多点多域小载荷分布加载,按真实飞行历程实现静热同步加载,通过对多轴伺服运动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设计了基于Kollmorgen伺服运动控制的静力加载系统。进行了最小系统的搭建与调试,并在MOOG Smartest航空测试控制系统中,按正式试验给出飞行谱完成了试验控制,验证了系统设计的正确性,试验的安全保护、应急等功能,测控精度大大高于液压伺服加载,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拓展性。

智慧农业发展的双向驱动机制与实现路径 下载:51 浏览:235

唐浩1,2 周一3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6期

摘要:
从智慧农业发展的驱动因素方面阐述了智慧农业在中国发展的内外驱动力,进而研究了中国智慧农业双向驱动系统的模型构建,随后从其发展路径上进行了机制等方面的探究,最后从智慧农业双向驱动机制方面总结出政府及市场互相联动的双向机制会助力中国智慧农业发展的结论。智慧农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农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加速融合,很可能促进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升综合国力。

科技创新驱动草原畜牧业现代化 下载:49 浏览:304

宋良媛 杜富林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6期

摘要:
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的基础、优势产业,同时也是牧民的主要生计来源。在我国传统草原畜牧业向现代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科技的创新和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梳理不同生产关系阶段中有关科技与草原畜牧业融合发展的演进历程,分析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要从生产管理智能化、产品营销网络化、社会服务平台化及科技投入多元化四个方面促进科技创新与草原畜牧业的融合,加快科技创新驱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传统草原畜牧业的转型升级,助推现代草原畜牧业的实现。

基于附加绝对值编码器和伺服驱动的定位系统 下载:55 浏览:430

金德华 《中国设备》 2020年7期

摘要:
常用的通用型伺服系统构成的绝对位置系统存在位置容易丢失等缺点。提出采用附加绝对值编码器的绝对位置控制方案,给出具体实现方法。在一些工业控制场合,这种控制方式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电动汽车电机及电控系统综合性能检测试验台 下载:34 浏览:466

李孝云1 付贝贝1 刘琴1 鲍国勇2 《中国设备》 2020年5期

摘要:
采用ABB公司ACS880系列变频器和重庆德马高速交流变频电机作为加载装置,配合高精度电参数测量仪和转矩转速传感器的电动汽车电机,及其电控系统综合性能检验的测试系统。系统采用能量回馈方式进行对拖加载试验,能够满足60~215 k W的电动汽车电机及电控系统的综合性能测试。

创新驱动导向下财政政策促进科技创新的路径探索 下载:65 浏览:385

王波 张念明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4期

摘要: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由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节点。作为创新驱动战略的基本内容,科技创新的公共产品属性、外部性与不确定性特征可以为财政政策的适度介入提供现实依据。财政政策可通过有的放矢的精准化财政投入渠道,为科技创新输入供给端推力;通过有扶有控的差异化税收优惠管道,为科技创新构筑引导性激励;通过导向明确的选择性政府采购通道,为科技创新设定需求端拉力。近年来,中国财政科技政策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政策布局碎片化、施力结构重"果"轻"源"、政策系统性合力不足等问题。在创新驱动导向下,要提升财政政策促进科技创新的有效性,就应遵循法治性、整体性、过程性与差异性的原则,破除现实约束,才能形塑规范透明、运行高效的"三位一体"的联动政策体系。

乡村创新系统的兴起 下载:77 浏览:473

陈劲1,2 尹西明1,2 赵闯1,2 朱心雨3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8年3期

摘要:
本文着眼于创新发展的最新趋势和联合国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针对目前创新领域对乡村创新关注不足的问题,首次提出乡村创新系统的概念。乡村创新系统是围绕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主题,与创新相关的主体要素和非主体要素、地理要素和时空要素以及协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制度、政策和文化在创新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经济系统。本文对比了乡村创新系统和城市创新系统的异同,提出乡村创新系统建设的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网络组织建设"三位一体"驱动乡村振兴的机制,简述了乡村创新系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挑战,通过总结乡村创新系统促进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与典型案例,对国家和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有重大的理论贡献,同时对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精准扶贫方略,完善国家创新与扶贫政策,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研发投入、政府支持驱动农业企业绩效提升效应研究 下载:77 浏览:436

白全民1,2 张同义2 李晓力1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8年2期

摘要: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是国内外通用的评价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政策扶持企业创新的重要依据之一。政府对农业上市公司一般性财政扶持力度比较大,且开始对创新活动进行重点支持。本文以2012~2016年48家农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研发经费投入量而非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对农业企业绩效提升具有正向作用,政策侧重点需要转变;政府一般性财政补贴对企业绩效提升的作用并不明显,为提升创新驱动效果,需要更好地与农业企业创新活动结合进行实施。

微纳米马达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 下载:57 浏览:414

苏沛锋 吴鸿鑫 陈永明 彭飞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受到自然界中高效生物马达的启发,研究人员提出了人工微纳米马达的概念,即人工微纳米动力装置。目前,通过结合化学与其他交叉学科的先进技术,研究人员已制备出具有不同结构、驱动方式以及控制方式的人工微纳米马达。这些微纳米马达在传感、环境治理、生物医用等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药物递送是生物医用领域的重要方向。在这一方面,利用微纳米马达可以实现药物的有效递送,给癌症等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可能。本文将针对用于药物递送的微纳米马达的驱动机理、基本结构、运动控制这几个方面进行综述,首先介绍了马达的运动机理,其驱动机理可分为自场驱动和外场驱动;其次,分别介绍了可用于药物递送的微纳米马达的结构,主要包括聚合物囊泡、空心管、纳米线等;为了实现精准有效的药物递送,微纳米马达的可控运动非常重要,本文将具体阐述微纳米马达的开-关控制、方向控制和速度控制。最后,分析了药物递送微纳米马达的研究现状,并对本领域的未来方向进行了展望。

方位驱动系统中摆线针轮减速机的选型分析 下载:79 浏览:461

钱建国 李红梅 《中国机械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介绍了某雷达方位驱动系统的构成和摆线针轮减速机的原理和特点。通过对某雷达方位驱动系统中摆线针轮减速机输出轴径向力的校核,发现该摆线针轮减速机的选型可能存在与伺服电机不匹配的问题。指出在进行摆线针轮减速机选型时,除了考虑输入转速、减速比、许用输入功率、许用输出转矩这些参数,还必须校核摆线针轮减速机输出轴的径向力。如果不满足要求,可以考虑选用较大型号的摆线针轮减速机或选用重径向负载型的摆线针轮减速机予以解决。

基于双中介模型的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的驱动力分析 下载:51 浏览:388

李创1 李多多1 王丽萍2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12期

摘要:
本文将城市居民作为生活垃圾分类的主体,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结合计划行为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将"分类意愿"和"分类能力"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不同因素对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驱动的双重机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行为态度对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直接作用路径不显著,仅通过分类意愿作用于分类行为;(2)自主规范仅通过分类意愿作用于居民的分类行为,分类能力的中介效果不存在;(3)价值感知对居民的分类行为呈现出反向效应;(4)分类意愿和分类能力共同发挥中介效应,分类意愿在"能力"的影响下作用强度被弱化,但仍是主要的中介变量。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建立相关制度体系,同时以强制为主、引导为辅的措施引领居民形成垃圾自主分类的意识和生活方式,推动居民分类行为逐渐发展为自发性行为。

主斜井带式输送机选型设计 下载:80 浏览:502

邱毅清 武建新 陈强 张涵 《中国机械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带式输送机的选型设计主要根据具体煤矿的生产能力、运输距离和布置倾角通过计算带速、带宽、皮带张力、运行阻力与运转扭矩等选择当前已知的各个部件,并且以输送能力为依据校核所选部件以满足生产能力。带式输送机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大型运输设备,本次设计主要包括驱动方式的确定、带强的确定、主要部件的选用包括驱动装置、保护和拉紧装置的选取等以及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最终实现具有长距离、大运量、连续运输,并且运行可靠,易于实现自动化、集中化控制的高可靠性带式输送机。

某高线轧机液压马达驱动系统故障分析 下载:35 浏览:466

宋端阳1,吴杰2 《冶金技术》 2020年5期

摘要:
针对某高线轧机液压马达驱动系统在运行试验时出现的马达油封损坏现象进行了分析,通过现场调试、改进,以及马达运行数据计算的结果得出,液压控制原理、马达的选型、回油管径的选择及铺设,都会影响到整个液压马达系统的使用性能。给出了设计注意事项和解决办法。

数据驱动下的电信业务数字化转型 下载:58 浏览:532

刘楠 刘颖慧 蔡一欣 廖军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20年12期

摘要:
针对新形势下电信运营商传统业务发展乏力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全球运营商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以用户为中心、以大数据贯穿电信业务发展所涉及的渠道、建设、营销等流程,实现电信业务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数字化提质增效。

用双稳态势场模型研究观点转变的驱动-响应关系 下载:61 浏览:389

王鹏1 潘凤春1 郭晶晶1 李婷婷1 王旭明1,2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从物理学的视角看,群体观点演化实质可以看作是观点粒子状态变化的集体效应.本文考察在双稳态势中噪声诱导观点粒子的状态转变,利用加权拉盖尔完备正交函数法计算了时间关联函数和描述驱动-响应关系的弛豫时间.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噪声诱导作用存在一个临界值Dc,若噪声强度高于临界值,时间关联函数随关联时间呈指数型增加.结果还显示,存在弛豫时间随势垒纵横比/噪声强度变化取值趋于无穷的双奇异点现象.奇异点处无法实现观点粒子状态的转变.弛豫时间与势垒纵横比之间存在线性关系,预示着在双稳态势场中观点粒子受噪声驱动呈现类似牛顿第二定律的驱动-响应关系,而弛豫时间在这个关系中充当表征惯性质量的角色.

新时代科技创新驱动二元经济转型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下载:78 浏览:479

孙亚南1 赵思敏1 方苏春2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9年7期

摘要:
新时代推进科技创新驱动二元经济转型,能够激发创新活力,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在探讨科技创新驱动二元经济转型作用机理的理论基础上,考察了吉林省二元经济转型的历史演进与发展现状,发现科技创新是当前吉林省破解二元经济结构的突破口。但目前,吉林省科技创新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科技创新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投入不够、动力不足等问题。为更有效地实现二元转型,吉林省应在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激活创新潜能、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农业科技体制等方面采取措施。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