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燃煤发电企业低碳综合评价 下载:31 浏览:333

杨磊1 任健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根据燃煤发电企业低碳综合评价构建原则确立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三层次指标体系结构模型,同时结合专家经验分层次确定不同指标间的重要程度关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软件确定各个指标权重,在明确指标基准值取值方法后,计算每一个指标得分并进行标准化,采用加权评分法对指标量化结果进行合成运算,实现燃煤发电企业低碳发展的综合评价。以区域内某2个电厂为例,比较低碳综合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分析结果对国内燃煤发电企业低碳发展给出相应的建议。

我国执业(助理)医师需求集成预测——基于GM、ARIMA和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下载:33 浏览:236

李蕾1,2 李超3,4 丁雪辰1 乔晗1 《当代管理》 2018年7期

摘要:
医疗卫生人员需求预测对于我国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深入推进医药卫生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本文通过建立GM(1,1)、ARIMA和VAR模型,分别对我国执业(助理)医师需求量进行了建模预测,基于集成方法的思想,将上述三个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集成分析,有效地提高了预测精度。集成预测模型的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执业(助理)医师需求量恰与同期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目标吻合,但2030年规划目标值低于居民的需求。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以"扩大规模、稳定队伍、拓宽渠道、节约利用"为思路的若干政策建议,可供国家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湿态附着力在防腐涂层性能检测中的应用 下载:32 浏览:344

祁东东1 王思卜1 赵文亮1 程家庆1 王冬梅1 张晓玲1 张祥金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按标准规定,防腐涂层浸泡一定时间后,若未出现起泡、开裂、脱落等失效现象,评价结果为合格。但部分评价合格的涂层,其附着力已大幅下降,防腐性能大大降低。该文选取浸泡后评价合格的8种防腐涂层,对其干态附着力和酸性环境浸泡后的湿态附着力进行了对比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浸泡后部分涂层的附着力已大幅降低或丧失,金属基体有明显腐蚀特征;部分涂层附着力有所降低;2种常温固化的防腐涂层附着力略有升高。可见,通过对比涂层干/湿附着力,或者跟踪涂层服役过程中附着力的变化,可量化掌握涂层性能的保持状况和发展趋势。

探析多能协同下的综合能源系统协调调度策略 下载:62 浏览:301

徐玮 曹敬 《能源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随着新能源和化石能源互补的"混合能源时代"的来临,传统的化石能源时代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由此也引发人们对综合能源系统的关注和重视,在互联网支撑的智能电网前提下,衍生出以供电、供热、供气等系统相集成的综合能源系统,要重点研究多能互补和能量梯级利用的IES优化调度模型和策略,探析其与上级电网互动的IES综合需求响应模型和策略,更好地实现多能互补及能量的梯级利用,促进各能量管理系统之间的协调与互动。

城市建设用地污染治理问题探析 下载:82 浏览:475

常莺莺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8年9期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也快速增长起来。城市快速发展提高了经济水平,让城市快速繁荣起来,但是同时也带来各种隐患,对人们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建设用地的污染问题,不仅对建设用地开发利用产生影响,同时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埋下安全隐患。阐述了城市建设用地污染治理的意义,分析了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1-D和2-D导热模型对LOCA事故的影响 下载:65 浏览:327

李彦霖 何晓军 张毅 季松涛 《能源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预测元件包壳的峰值温度在再淹没阶段的变化情况时,是否考虑元件的轴向导热,即计算时采用1-D或2-D导热模型会对预测结果造成一定影响。文中选择百万千瓦电厂为研究对象,首先修改了用于全厂计算的RELAP输入卡的堆芯部分并进行调稳,随后利用SCDAP程序建立相同尺寸的堆芯模型替换掉原输入卡堆芯部分并进行调稳,而后在两张输入卡上建立破口模型进行失水事故计算并对计算结果的部分参数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由SCDAP程序计算所得的包壳峰值温度会显著低于RELAP程序的计算结果。

基于重金属污染的太原市小店污灌区土壤综合肥力质量评价 下载:84 浏览:501

韩文辉 赵颖 刘娟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8年8期

摘要:
为了解太原市小店污灌区的土壤肥力质量,应用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法将污灌区采样点分为3个区域,并按分区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前两个主成分的6项理化性质作为评价指标,确定其相应权重系数,应用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法定量评价分区土壤肥力质量。结果显示:污灌区土壤污染以安全等级为主,土壤肥力质量状况总体较好;北部地区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偏低,阳离子交换量尤其低;西南部地区除阳离子交换量偏低之外各项指标都属上等水平,土壤肥力质量良好;中部地区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效磷含量偏低。对3个区域而言,有机质均为重要的土壤肥力质量评价因子,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有效磷是土壤肥力质量的主要限制因子。3个区域均属一级土壤肥力水平,但不同区域的土壤肥力质量存在差异,污灌区西南部土壤肥力质量总体优于中部及北部地区,其中北部地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值最低。该结果可为污灌区土壤的精准施肥及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基于“3S”技术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下载:87 浏览:484

刘林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8年8期

摘要:
建立现代化的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对于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采用C/S系统构架,以离石王家沟流域为例,在水土保持信息资料收集与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用户需求,应用GIS、RS与GPS技术,构建了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强调"一键式"设计理念,简化操作流程,降低用户专业要求,利用GIS优越的空间分析功能和MIS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不仅实现了对水土保持数据的分析、检索、地图标绘、影像显示等功能,还能通过数学模型和算法快速完成各类水土保持专题图制作及3D虚拟漫游,为用户提供科学、快速、准确、直观的决策依据。

元素碳含量检测在燃煤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中的应用 下载:21 浏览:227

朱德臣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元素碳含量检测是保障单位热值含碳量核算准确的必要步骤,对燃煤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尤为重要。为深入理解元素碳含量检测对碳排放核算的影响,采用不重复抽样分析方法,就元素碳检测对单位热值含碳量的影响、元素碳检测推行存在的障碍进行定性分析,并提出了推动元素碳检测发展以及解决元素碳执行过程相关问题的建议。研究表明,元素碳检测的推广有利于发电企业合理争取碳排放权交易利益,并不会给企业带来过多经济负担。

投运低压省煤器后汽轮机背压变化分析 下载:23 浏览:250

刘传玲1 柳明辉2 陈振江2 宋昂1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机组投运低压省煤器后,锅炉的烟气余热进入回热系统,排挤回热系统的抽汽返回低压缸,排汽量增加,从而引起汽轮机背压的变化。该文根据等效焓降理论,建立了背压变化的计算模型。通过某220MW机组的试验分析,验证了该模型在220MW工况下,汽轮机背压上升0.29 k Pa,背压变化修正后"等效焓降法"节能量减少0.19%,与"热力试验法"节能量更加接近。说明"等效焓降法"在分析投运低压省煤器节能效果中,还需要考虑背压变化对节能量的影响。

火电机组EH油管道泄漏典型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 下载:24 浏览:262

王甲安1 王兴合2 张瑞臣1 贺军1 马龙信1 郭佳雷1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汽轮机EH油系统管道连接供油系统、危急遮断系统与执行机构构成整个回路,其作为油介质的传输通道,一旦发生泄漏,将直接造成发电机组非计划停运,让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损失。针对某集团公司近期火电机组发生的多起EH油管道泄漏案例,从金属材料角度概括了EH油管道常见的几类失效机制,并结合每个典型案例,对失效分析过程及要点做了简单介绍,重点从技术监督角度提出了治理和防范措施,具体到相应的检查方法和检查内容,切合现场,以供借鉴。

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近期研究热点介绍 下载:23 浏览:255

朱永利1 石鑫2 王刘旺3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大数据驱动下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由传统知识表示转向深度、自主知识学习,不再需要人的过多干预,展现出了更加智能的一面。近年来,深度学习成为人工智能研究热点。该文重点介绍了深度学习的特点、原理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分析了新一代智能方法研究趋势及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基于分布式机器学习和增量学习的解决方法,旨在为相关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

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研究 下载:24 浏览:258

顾水福1 张媛2 陈西颖3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对供电可靠性、电压分布、网损均产生一定影响,传统配电网规划方法已无法适用。构建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ADN)规划设计体系结构,从电网现状、负荷预测等方面制定主动配电网规划内容,重点研究基于分布式电源风险度出力置信区间的源网荷一体化平衡及网荷协同性规划方法,最后给出主动配电网电气校验方法,验证方案制定的合理性。

计及级联失效的电力信息系统脆弱性评估 下载:23 浏览:256

马世英1 郭逸豪2 宋墩文1 郭创新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电力信息系统对保障电网正常运行至关重要。电力信息系统发生故障会导致系统中负载的重新分配,由此引发的网络拥塞等问题可能导致新的设备或子系统故障,从而形成级联失效。将电力信息系统抽象为复杂网络,在此基础上,改进了传统的负载-容量模型使其满足电力信息系统数据流特点,同时将节点在物理世界中的分布反映在节点负载中;从拓扑结构和网络性能两方面建立了脆弱性评估指标,并给出了完整的脆弱性评估流程;最后,通过对测试系统进行仿真计算,分析了级联失效的过程和冗余系数对系统脆弱性的影响,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三端背靠背柔性直流输电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及其在配电网中的应用 下载:31 浏览:334

邹丹1 艾欣1 王奥1 王坤宇1 黄仁乐2 陈乃仕3 蒲天骄3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探讨了一种在10 kV配电网中引入三端背靠背(back-to-back,BTB)柔性直流输电(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HVDC,VSC-HVDC)系统的接线方案,通过VSC-HVDC的控制实现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抑制环流的目的。VSC-HVDC系统中换流站在传统控制模式下几乎没有转动惯量,难以有效地参与电网调节。为了提高电网受端系统频率的稳定性,改善系统发生故障后的运行特性,在中压(10 kV)交流配电网的背景下,提出了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控制策略在三端BTB VSC-HVDC系统中的应用。首先在10 kV系统中加入三端BTB VSC-HVDC互联装置建立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建立换流站在传统控制和VSG控制下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PSCAD/EMTDC平台进行仿真,在2种控制方式下得到系统在受到扰动和发生故障时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三端BTB VSC-HVDC系统受端换流器使用VSG控制能有效地参与电网调节,增加系统惯性,改善系统的暂态特性,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额尔齐斯河中游发现七鳃鳗——中国鱼类新纪录 下载:71 浏览:491

谢春刚 郭焱 《生物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2018年5月,在额尔齐斯河中游河段渔获物中发现七鳃鳗,经鉴定为西伯利亚溪流七鳃鳗Lethenteron kessleri(Anikin,1905),系中国鱼类新纪录种。

磷钾配施对基质栽培番茄品质、产量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下载:20 浏览:235

刘中良 高俊杰 闫伟强 谷端银 《土壤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为探明基质栽培番茄合理的磷钾用量,改善番茄品质,提高肥料利用率,采用周年栽培、二因素裂区设计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磷水平(P1:303.8,P2:258.2,P3:212.6 kg hm-2)和钾水平(K1:810.0,K2:745.2,K3:680.4,K4:615.6 kg hm-2)配比对设施番茄品质、产量及基质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量处理(P1K1)相比,磷钾配施能够提高番茄产量,改善品质;在各施肥处理中,P3K3处理产量最高、达146.8 t hm-2,较对照P1K1处理增产10.62%。品质指标Vc含量以P3K2处理为最高,为32.98mg 100 g-1;而番茄红素含量以P3K3处理最高,为7.42 mg 100 g-1,且处理间差异显著。与常规施肥量处理(P1K1)相比,磷钾肥减量配施处理的基质细菌数明显增多、细菌/真菌比值上升。此外,磷钾配施对果实养分积累量依次表现为N> P> K,且肥料利用率显著提高,磷肥利用率和钾肥利用率增幅分别为7.78%~23.74%和0.69%~19.19%.综合品质、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等指标,可以认为P3K3处理(P2O5212.6 kg hm-2+K2O 680.4 kg hm-2)效果最佳。研究结果可以为基质栽培番茄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与预防控制地下水污染的综合研究初探 下载:93 浏览:495

吴昊 刘冬黎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8年5期

摘要: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以下简称"保土耕作措施")以保土、保水、保肥为主要目的,是我国普遍采用的水土保持农业措施之一。笔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在考虑保土耕作措施对控制耕地土壤侵蚀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对保土耕作措施可能对地下水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建议严格控制保土耕作区农作物化肥使用量,提高化肥使用效率,开展区域性水质动态监测,提升保土耕作区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开展宣传教育,科学开展保土耕作等。

基于实验的科学概念构建教学设计——以“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从太阳光中捕获能量”为例 下载:67 浏览:488

卢晓华1 乔文军2 周有祥3 《生物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教学中,以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采用实验探究策略进行概念构建教学。改进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流程,节约实验时间,增设实验结果分析与拓展实验环节。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充分利用创新的拓展实验环节激发兴趣,引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思考。用事实和证据构建光合作用相关概念,为理论课的学习做好充分的铺垫与准备。

大规模新能源集中外送系统源网协调风险及仿真评估 下载:25 浏览:270

马世英 王青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大规模新能源集中外送系统新能源占比高、耐受直流故障扰动冲击能力低,在源网协调方面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该文分析了我国大规模新能源集中外送系统主要的风险隐患,包括电压波动、频率波动和低频振荡问题。指出大规模新能源集中外送系统源网协调仿真评估的建模重点,包括励磁系统辅助控制环节、发电机涉网保护、含动力系统的发电机调速控制精细化建模等方面。提出了大规模新能源集中外送系统源网协调仿真评估流程及注意事项,可为实际电网源网协调提供参考。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