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优秀高校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模因研究 下载:84 浏览:232

李春梅 《国际教育论坛》 2019年1期

摘要:
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是教师教学的工具和媒介,也是学生获得可理解性目标语输入的主要来源和输出形式。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复制和传播对英语学习起到重要作用。研究者对一名优秀高校英语教师课堂话语进行质性研究,发现优秀高校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因得到学生积极反馈而形成教师话语模因,可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种类型;促成话语模因形成的积极因素有教师幽默话语、凝练话语和贴近学生话语,阻碍其形成的因素有远离学生思想话语和课堂紧张气氛。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改革与实践——以成都师范学院为例 下载:41 浏览:419

唐瓷 《国际教育论坛》 2019年1期

摘要:
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新时代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本文依据《师范生信息教学能力标准》,系统思考师范学生和未来教师的双重特性,从"信息素养课程体系建构、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信息化教学能力应用实践及信息化教学大资源建设思考"等四个方面重构了师范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模式,提出了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九维一体"实践路径。

高校美术师范生教育实习方式的改革与实践初探 下载:32 浏览:259

吴萍 《国际教育论坛》 2019年1期

摘要:
基于综合性高校美术师范生传统教育实习方式的弊端,本文提出了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构建有效课堂,将所"见"转化为所"用"的高校美术师范生教育实习方式改革新思路,期望结合近两年的实践探索,为完善师范专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与途径提供参考。

教师权威的失真与回归 下载:66 浏览:417

耿丹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12期

摘要:
教师权威的失真表现为师生冲突升级为教育暴力,师生关系简化为教学关系,师生互动表现出教育依附,这些无不降低了教师权威对学生发展的引导性作用。究其原因,教师权威的失真主要是由外部科层制的学校管理、量化的教学评价和内部教师自我身份认同偏差、自我发展意识不足导致的。因此,教师权威回归的实践路径有:以专业取向来管理教师,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标,转变量化的评价方式;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构建教师专业认同;提高教师自我实现的期待,培育教师专业精神。

教师职业意识基本内涵及养成路径 下载:63 浏览:93

涂睿1 周芳2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11期

摘要:
教育职业意识的基本内涵包括角色意识、职业道德意识和服务意识。教师需要角色意识是因为在履行教育职责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主观感受,教师要实现对个人职业角色的了解、认同和接纳。教师需要职业道德意识是因为教学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活动,它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同时教学也是一种道德活动,它要求教师遵循较高的社会道德标准和通行的教育伦理。教师需要服务意识是因为在职业活动中教师职业作为一个服务性职业,其服务对象具有特殊性,教师要通过良好的教学技能和技巧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职业意识的研究通过探析教师职业意识的基本内涵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养成教师职业意识的途径,以促进教师职业意识的养成。

小学全科教师:内涵、价值及培养 下载:48 浏览:236

周妍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11期

摘要:
2014年,教育部提出要在小学卓越教师领域"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小学全科教师是相对于分科教师而言的,是指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学的教师。小学全科教师最早出现在我国农村地区,是因教育资源匮乏而被动出现的,小学教师"被全科"向"主动全科"转化是小学教育的应然选择。培养小学全科教师是适应"全人培养"理念、解决农村教育资源匮乏问题以及培养卓越教师的关键。基于小学全科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小学全科教师必须具备"全人教育"理念、课程整合素养以及协同教学能力。

立德树人理念下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考 下载:28 浏览:293

黄菁菁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11期

摘要:
师德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职业素质的核心,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师德建设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更新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发展;更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更新评价标准,坚持以人为本;更新合作模式,构建立德树人共同体;更新学习理念,提升专业素养。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探究 下载:43 浏览:409

陈文娟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10期

摘要:
目前,中小学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存在流于形式、重视不够等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作用成为中小学教育不得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解决此问题需要学校全面加深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切实贯彻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健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制度。

论文写作规范与教师科研能力培养思考——以华中师范大学合办学校为例 下载:76 浏览:180

涂丹霞1 涂世友2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10期

摘要:
学术论文写作作为一种表现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的载体,是中小学教师素养的重要体现。从学术论文规范的角度探讨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对教师专业成长有重要意义。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平台论文大赛提交的论文中存在中小学教师在论文写作中的常见格式问题与表述问题。其中一些论文写作规范表现良好的教师呈现出较强的科研意识,具备一定的学术素养与科研能力;而这些教师所在的学校则形成了以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的氛围。因此,为了有效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从教师个人层面而言,要加强学习,提高科研意识和实践能力;从学校层面而言,要加强课题引领,形成科研立校的氛围与环境;从管理者层面而言,要开展教育科研培训,为教师提供专业的科研指导。

论教师权力研究的静态视角及反思 下载:34 浏览:272

张春草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10期

摘要:
教师权力是保障教育系统内部得以规范运作的重要条件,并且渗透于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纵观对教师权力的研究以及援引,既有视教师权力为"教育暴力"的贬斥态度,也有认为教师权力在好的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功效,以及试图兼顾两极的折中式立场,但这些教师权力研究都是基于静态的视角,具有单面性。教师权力表现形式多样,历经变迁而发生更迭,是一个变力。以静态视角看待教师权力的性质是孤立无依的,会阻碍对教师权力的正确解读,当下的教师权力研究应该警惕单向度的静态倾向。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现状调研及对策研究——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 下载:70 浏览:361

盛春1 卢萧2 刘秋皊3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9期

摘要:
如果从高校教师的文化建设、工作成就感、关注的社会话题等方面来看,高校教师整体上属于社会上较为优秀的群体。但高校教师的思政工作依然不能有丝毫放松,因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现状不仅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和素质,同时对高校的和谐稳定、科学发展和人才培养也至关重要。当前高校教师的思政工作有被边缘化的困境,本文从转变话语体系、阵地建设、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创新教师思政工作路径思考。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执行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以四川省X县和Y县为例 下载:75 浏览:435

付卫东1 彭士洁2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8期

摘要:
2015年6月,国家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0-2020)》,给予乡村教师特殊的支持和关照。通过对四川省X县和Y县的调查,发现《计划》取得了初步成效:创新了教师补充机制,为乡村学校补充了大量优秀师资;采取多种方式,乡村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呈年轻化;音、体、美教师实行特殊化管理,初步保证了学校学科教师均衡配置;实行小学区制管理,促进了乡村教师"置换轮岗";实行乡村教师荣誉制度,乡村教师的职业荣誉感有所增强;实行差异化教师津补贴制度,乡村教师工作积极性有所提高,有利于农村偏远地区学校留住优秀师资。同时,《计划》实施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乡村教师对《计划》了解不足,乡村教师补充渠道仍然单一,乡村教师工作生活满意度不高,乡村教师流动不畅,乡村学校教师缺编和超编现象同时存在。为此,提出关注乡村教师多元需求、完善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等建议。

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下载:42 浏览:356

刘桂影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8期

摘要:
小学全科教师是指能够独立承担国家规定的小学各类课程的教学,并能从事小学教学管理和研究的教师。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不仅能够应对农村小学教师短缺的问题、顺应国际小学教师规格要求,而且满足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需求、有利于促进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实现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微观策略在于:课程体系综合化;课程内容小学化;理论教学实践化;实践教学多样化;评价方式多元化。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与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同情的中介作用 下载:57 浏览:365

谭锦绣1 王博2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8期

摘要:
本研究采用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对103名高职院校教师进行职业倦怠、领悟社会支持和自我同情水平展开调查研究,调查发现:高职院校教师的自我同情水平在性别、学历、职称、工作性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其领悟社会支持和自我同情水平,以及其领悟社会支持与自我同情水平都呈显著负相关;领悟社会支持和自我同情不仅可以直接显著负向预测教师的职业倦怠,领悟社会支持还可以通过影响其自我同情水平进而间接地负向预测职业倦怠;自我同情在领悟社会支持影响职业倦怠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研究 下载:96 浏览:501

瞿光龄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中愈来愈发展,在现代教育中举足轻重,对小学数学教育具有极大的意义和价值。因为教师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加容易,进而减轻学生在学习中的负担,并且还有效的提升了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知识的效率和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因此本文就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进行分析。

教师资格面试科学化:问题与对策 下载:36 浏览:341

钱海锋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7期

摘要:
面试由于其直观性、灵活性和有效性成为教师资格认定中举足轻重的一个环节。面试的关键问题是评分的客观性和一致性,这也是提高教师资格面试科学性的关键。对考生和考官的调查表明,当前我国的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科学地考查教师能力,教师资格面试考核需要采用更简明的评价指标,加强对学科教学认识的考查,强化教师资格考试的实践导向功能,密切与教师教育课程的联系,形成公正的、技术全面又目标有效的综合性评价体系。

“国培计划”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的实践与思考 下载:71 浏览:206

王国强1 周红莉2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7期

摘要:
《乡村教师培训指南》的出台是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重要举措,同时为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了蓝图。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基础是乡村教师培训团队建设,而培训团队建设的关键是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环节。我校在2015、2016年承担了四个项目县的小学语文和小学数学学科教师培训团队培训任务,围绕培训团队的培训目标打造一支"用得上、干得好"县级教师协调机制、方案设计、团队建设、组织实施、考核评价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在教育部组织的第三方满意度匿名测评中,我校的教师培训工作位于湖北省第一名。

基于用户体验视角的教师网络培训发展 下载:65 浏览:269

周晓燕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7期

摘要:
在体验为王的体验经济时代,用户体验是决定用户是否喜欢某产品、并长期保持黏着度的核心因素;用户体验是产品存在的根基和永恒追求。为改善教师网络培训中体验感差的状况,教师培训机构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树立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为提升教师学习体验效果,增加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和愉悦感,教师网络培训需从内容、平台及服务三个维度去思考,创新改进相应的项目设计。

工学矛盾对教师继续教育的影响 下载:53 浏览:376

杨泉良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7期

摘要:
工学矛盾是影响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因素。由于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不仅使他们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继续教育的学习之中,而且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与继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混杂在一起,又严重地影响了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学习的兴趣。造成教师继续教育的效果不能尽如人意。因此,有效解决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工学矛盾,成为提高继续教育效果和效率的重要内容。

转化学习理论视角下高中教师学习的困境审视及突破 下载:45 浏览:316

刘丹1 毛齐明2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6期

摘要:
教师学习的有效性问题有待深入探讨,当前教师学习面临主客观两方面的困境,表现出过程形式化、方法单一化、内容碎片化、目的功利化等特征。根据转化学习理论,突破高中教师学习困境,需在重构经验课程体系、建立教师学习进阶制度、形成教师学习交流机制等方面着手。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