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管理方面的运用 下载:42 浏览:318

孙智勇 《地理研究进展》 2025年4期

摘要: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带来比较大的转变。将地理信息系统与森林资源管理进行结合,可以明显提高森林资源管理质量和效率,有效保护森林资源,避免森林资源出现损失,真正做到了实时对森林资源进行监管。本文简要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特征,从森林资源管理、森林结构调整、森林经营管理发展、天然林保护保护工程角度对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进行了分析,以期对相关行业人士起到参考价值。

国际海洋保护区发展趋势与中国应对策略 下载:34 浏览:344

段克1 韩立民2 《中国海洋学报》 2022年5期

摘要:
研究总结国际海洋保护区发展历程和建设目标,笔者认为2030年将30%的海洋建成保护区成为国际共识,在海军基地基础上设立远海大型海洋保护区成为国际趋势。梳理我国海洋保护区建设现状和问题需求,提出我国大型海洋保护区建设初步方案,即近期在南海设立西沙、南沙群岛海洋国家公园,中沙群岛海洋国家公园纳入中长期规划。建议建立和完善海洋自然保护地制度体系,尽快形成海洋保护区规划和管理体系,积极对接国际2030年海洋保护区建设目标,将南海国家公园建设纳入“十四五”专项规划和海洋强国重大部署,合理安排南海国家公园建设路径和时间节点,推进南海岛礁的军民融合建设。

专属经济区内设立保护区对外国航行的管制问题 下载:35 浏览:344

李文杰 《中国海洋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随着当前国家在其专属经济区内设立海洋保护区数量的激增,沿海国的生态养护与非沿海国的航行活动必将因此发生更多矛盾。然而,海洋保护区与特别区域以及特别敏感海域不同,不仅至今概念尚不统一,而且在述及该区域的相关国际条约中亦严重缺乏具体配套制度。通过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虽然可以寻及国家在专属经济区内设立海洋保护区的权源,但同样无法获得管制他国航行活动的特殊权利,其中第211条规定中的"特定区域"虽然在功能上有助于促进海洋保护区目标的实现,但二者却并非同一制度。为此,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体系下明确"航行自由"的内涵,并将与航行间无直接关联的活动剖离其外,乃是破解当前现实困境的有效路径。对于单纯的航行活动,由于考虑中国海洋权益的长远发展,并不建议在该区域内推进管辖权的扩张,仅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下有机运用相关规则,并合理把握限制的尺度即可。而针对其他活动,则必须将之明确归入"剩余权利"的范畴之内,并通过推动习惯国际法的发展而加以应对。

论公海保护区全球管理机制构建中面临的机制重叠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下载:55 浏览:377

胡斌 《中国海洋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公海保护区被认为是解决公海生物多样性养护与可持续利用问题的有效工具之一,也是当前国家管辖外海域生物资源养护全球立法中的重要议题。在公海国际法律机制高度密集背景下,拟议中的公海保护区制度难免与现有全球和区域海洋法律机制之间产生机制重叠,进而造成机制的重复建设,甚至机制间的竞争和冲突。为避免与现有国际法律机制之间的消极互动,新的全球立法应明确自身补充立法的角色定位,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避免实现与现有全球、区域和部门组织和机构的合理分工。在具体制度安排设计上,宜建立一个以利益相关主体广泛参与为基础的缔约方大会"轻机制",以实现与现有全球、区域和部门组织和机构的良性互动。

新疆大头鱼养鱼技术及效益提升策略研究 下载:75 浏览:795

艾尼瓦尔·依布拉音1 阿曼古丽·阿布都热合曼2 《中国水产学报》 2025年3期

摘要:
大头鱼,又名扁吻鱼,产自新疆,是我国四种一类重点保护鱼类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稀有且珍贵的物种之一。它生长速度快、个体大,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本文深入探究了新疆大头鱼的饲养技术,并提出了相应的效益提升策略,旨在实现更为优异的养殖成果。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珊瑚菌资源研究 下载:248 浏览:2646

李超荣1 林芳2 何淑娴3,4 林玉华2 黄伟斌2 李华盛5 谢德春6 钟国瑞3 莫美华4 宋斌3 《交叉科学研究》 2023年2期

摘要:
通过实地调查和分类鉴定,报道了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珊瑚菌种类6种,占中国珊瑚菌种类的10%。研究为该保护区珊瑚菌资源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提供科学材料和数据。

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下载:361 浏览:3714

王庆凯 《交叉科学研究》 2021年11期

摘要:
环境问题一直是国家发展期间比较重视的问题,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发展形势下,自然保护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其在改善生态环境和气候环境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从当前自然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还存在许多不足,缺乏科学完善的保护地管理体系,导致相关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无法保证自然保护地的管理效果,要结合生态保护红线理论,构建针对性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以此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

河源大桂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研究 下载:344 浏览:3387

李华 《交叉科学研究》 2021年8期

摘要:
在实地调查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大桂山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多样性和区系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保护区野生维管植物多样性丰富,共有1481种,713属,192科,由热带成分组成的区系成分,热带成分573属,占总属数的80.32%;温带属仅140属,占总属数的19.71%;保护区植被可分为四种植被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和荔枝林。

生态环境治理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探讨 下载:56 浏览:623

​宋青 《中国环境保护》 2025年3期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通过分析当前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和措施,包括建立保护区网络、促进生态修复和恢复、加强法律法规保护等。同时,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不同地区和国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经验和做法。研究表明,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的关键,需要政府、社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健康发展。

气候变化对植物物候影响的研究进展 下载:67 浏览:589

​邓玉洁 《气候变化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植物的物候变化主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气候为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通过气候和环境等角度,对植物物候、气候之间变化等关系展开分析,明确国内外此课题研究进展,总结出温度可对植物物候产生决定性影响。本文对于课题研究价值简要分析,并从气温、光照和水分三方面对于影响植物物候的气候变化原因展开分析。

气候变化对自然保护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下载:43 浏览:527

​林华锋 《气候变化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其对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首先详述了当前气候变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强调了其对生态系统及其服务的深远影响。接着,深入探讨了气候变化对自然保护的多方面冲击,包括物种分布范围变化、生态过程扰动以及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等,揭示了气候变化对自然保护工作的紧迫性和复杂性。针对这一现实,本文提出了系统性的自然保护策略。一方面,建议加强气候变化影响的监测和评估,以提高自然保护的响应能力和适应性。另一方面,提倡构建气候变化下的自然保护网络,通过整合不同保护区的资源和能力,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基于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精准实践探究——以开平市大沙镇鹤州水乡水库移民片区为例 下载:275 浏览:2659

徐豆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3年8期

摘要:
在“共同富裕”和“高度现代化振兴中国乡村”的发展总目标下,乡村市场被业界学者和从业者们广泛关注,同时得益于线上网络平台、短视频等兴起传播,丰富的乡村生活正逐渐被看见,但当前乡村如何振兴的问题似乎并未得到有效改善,村庄社区长期被无视的矛盾逐渐凸显,这不由得引起我们对以往认识乡村的思维方式和建设模式产生质疑。基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好生活初心,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这一路径走好,以江门开平市大沙镇鹤州水乡水库移民片区规划为例,借助乡村振兴战略背景,研究践行“规划引领——市场运营——村社组建”治理框架,探索乡村振兴在二级水源保护区内的生态发展模式,为整个水库移民片区脱贫致富搭建了一套实践指南,实现生态敏感区域内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有机结合提供参考价值。

关于福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及水质提升思考 下载:119 浏览:1457

卢兴润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3年5期

摘要:
本文以福鼎市饮用水源保护为例,简要介绍了福鼎市饮用水源地调查情况,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饮用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及水质提升思路,对改善农村饮水质量提出了初步设想与对策,对谋划饮用水源保护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林业生态资源的保护研究 下载:63 浏览:683

徐炳权 《林业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林业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保障,促进人类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不仅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保障,而且还直接决定林业产品是否可以有序、正常供给。但目前,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存在保护疏漏,分析了我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并提出了对应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有效措施,希望为我国生态环境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法探究 下载:382 浏览:3694

李福玲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2年6期

摘要:
基于水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因此,节约用水以及对水资源的保护工作成为了目前我国的基本工作任务之一。而本文主要以地下水水源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为例,根据地质结构分布情况,分析目前存在的基本问题,明确新时期工作的目标和方案。同时,应当合理应用科技信息技术手段,研究科学划分水源地保护区域的方法,以确保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爆破振动智慧监测系统在地铁保护区施工影响监测中的应用 下载:325 浏览:3671

徐晓庆1 宋波波1 林丽丽2 《动力技术研究》 2022年4期

摘要:
随着青岛地铁运营线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地铁保护区内施工项目逐渐增多,其中爆破施工产生的振动是地铁保护当中一项极为重点的监控项目。考虑地铁运营时段与管理的特殊性,常规人工布点监测爆破振动的方式无法在轨行区内实现,故需寻求对地铁正常运营影响较小的自动化监测方法。本文结合青岛地铁3号线永平路站至青岛北站区间地铁保护区自动化监测工程,阐述爆破振动智慧监测系统在地铁保护区施工影响监测中的应用,为类似地铁保护区施工影响监测提供借鉴。

甘肃裕河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新纪录 下载:274 浏览:2738

李爱玲 《当代畜牧兽医》 2021年2期

摘要:
2020年3月,甘肃裕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宝兴歌鸫,经鉴定确认为该保护区鸟类新纪录。

新时期森林抚育经营技术研究 下载:148 浏览:2577

王琼 《中国科学研究》 2021年9期

摘要:
森林抚育经营工作对于我国林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当今新时期下的森林抚育工作进行了讨论,文章首先对当今较为常见的森林抚育经营问题进行了介绍说明,从规划、抚育方式和资源应用等多个方面对森林抚育经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对造成各种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说明,文章后半部分则针对新时期下森林抚育经营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对于森林抚育经营技术的改进应用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乡村振兴背景下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与利用 下载:85 浏览:1347

王军锋 李桢 《中国城镇》 2024年12期

摘要:
自然保护区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森林资源是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保护和开发利用中,自然保护区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研究 下载:104 浏览:1015

王日明 《林业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是新时期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保障人类长久生存的重要任务。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可维护生物物种多样性,对生态平衡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对新时期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管理进行研究,分析自然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为同领域提供参考。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