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农村妇女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探究 下载:513 浏览:3540

邢二涛 《中国城镇》 2021年2期

摘要:
新时代以来,为了更好的统筹城乡发展,释放广大农村的发展活力,党和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不断探索完善其实施路径。乡村振兴战略五字方针涉及到了多个方面的内容,蕴含丰厚的内涵,是一项需要协调各方资源、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的一项事业。其中,我们要重视到农村妇女这个大群体的力量,把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妇女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在乡村振兴中推动农村妇女发展,鼓励农村妇女群体在乡村振兴中有所作为,达到共同发展的理想效果。

诊疗人工智能侵权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下载:77 浏览:1405

张欣然 《人工智能研究》 2023年9期

摘要:
诊疗人工智能作为人类生物技术发展的产物,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以及医疗手术等各个方面,在解放了医务人员的双手的同时,也给现行法律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诊疗人工智能致害相对于普通侵权更具复杂性,其中的难题主要包括侵权责任主体的认定以及侵权责任类型的认定。其中,对于侵权责任主体的界定,学界讨论的最为激烈,提出了“主体说”“客体说”“折中说”以及“阶段说”等观点。“阶段说”既未社会发展脱离现状,又具备动态性和前瞻性,具有其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提出现行的侵权法制度在适用于诊疗人工智能侵权案件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实现责任的合理分配,最终维护各方主体的利益。

我国“大数据杀熟”的反垄断法规制研究 下载:23 浏览:655

刘可 《数据与科学》 2024年12期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大数据杀熟”现象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引发了对于反垄断法规制的讨论和研究。本研究围绕“大数据杀熟”现象,探讨了其对市场公平竞争的影响,并分析了现有反垄断法律框架对于该现象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互联网数据利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律问题研究 下载:82 浏览:1269

雷婉萍 《数据与科学》 2023年11期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到来,网络平台作为互联网企业运行的重要商业模式,依靠优秀的资源整合能力被大众所接受。相较其他模式而言,网络平台能够连接互联网企业与用户,及时反馈用户需求,加强企业的创新积极性,提升企业竞争活力。然而,目前我国并未出台单独的个人数据保护法,网络平台在运行过程中对于用户的个人数据进行利用存在法律上的风险。本文研究视角主要针对互联网数据利用不正当竞争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依托现有法律规定及前人研究为基础,立足于中国实际经验,提出解决我国互联网平台数据利用不正当竞争问题的具体办法,通过从立法方面来解决我国互联网平台数据利用不正当竞争中关于立法不完善的问题。

数字经济视域下企业数据竞争法保护路径研究 下载:86 浏览:1279

刘冠男 《数据与科学》 2023年10期

摘要:
数据是网络时代的新型生产要素,企业数据权益相关问题研究也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所关注的重点,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2年7月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2%,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3.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39.8%。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据这一生产要素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与此同时企业之间的数据冲突,企业数据与个人信息保护冲突等矛盾频发,如何利用经济法对其进行保护和规制成为企业数据流通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醉酒型危险驾驶罪的司法适用 下载:68 浏览:1015

曲海萌 《法学学报》 2024年10期

摘要:
《刑法修正案(八)》通过新增《刑法》第133条之一,将醉酒驾驶机动车纳入刑事处罚范畴,从而有效遏制了酒驾问题,但其规范目的尚未充分实现。尽管醉酒驾驶属轻罪,却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加上我国浓厚的酒文化,醉酒驾驶案件屡见不鲜,这对司法量刑提出挑战。刑罚并非目的,而是一种手段,通过刑罚预防犯罪。为实现这一目标,需均衡裁量和规范适用。本文围绕醉酒型危险驾驶罪的量刑现状展开研究,系统梳理相关法律,分析司法实践中的不足和法律问题,找出影响因素,提出相应调整对策,旨在准确统一司法、实现危险驾驶罪规范化目标。

冷冻胚胎的法律属性 下载:63 浏览:1025

刘钊至 《法学学报》 2024年10期

摘要:
文章探讨了人体冷冻胚胎的法律属性,特别关注其在人工辅助生殖中的技术争议。指出解决冷冻胚胎纠纷需要明确其法律地位,以助法院准确判定相关法律主体的关系。介绍了关于冷冻胚胎法律属性,包括主体说、客体说和中介说。提出冷冻胚胎应属于“伦理物”,即在法律上具有特殊人格和伦理属性的物体。

借名买房的法律问题探究 下载:69 浏览:1236

关旭 《法学学报》 2024年10期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房价一步步高涨,由于限制购买数量和购买自由,导致了大量“借名买房”的行为产生。通过对案例的梳理发现,借名买房纠纷的数量日益增多,但《民法典》及其相配套的最新司法解释均未对借名买房行为的效力及物权归属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亦无统一的裁判思路与规则,导致“同案不同判”现象长期存在。现将对借名买房行为的效力认定与物权归属问题作出分析,探讨解决借名买房纠纷的最佳途径。

司法改革背景下法官助理制度研究 下载:73 浏览:1128

董鲜 《法学学报》 2024年10期

摘要:
通过文献研究法、论文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司法改革背景之下的法官助理制度进行研究,发现法官助理制度目前存在岗位缺乏吸引力、基层法院的法官助理“案多人少”矛盾加剧两方面问题。对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法官助理岗位吸引力、动态调整法官助理编制数量两种解决办法。作为司法改革的关键一环,法官助理制度是推进法院人员分类改革,实现法官精英化、专业化的基础性保障,对法官助理制度提供的相关建议,期待在今后的司法改革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退休再就业人员因工受伤法律权益保障的反思与重构 下载:89 浏览:1122

朱倩 《法学学报》 2024年9期

摘要: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这一时代背景下,部分退休者,或出于经济原因,或出于社会交流原因,选择退休返聘或者参加其他工作。这一现象不仅有利于缓解家庭这一小单元的经济压力,也有利于缓解社会的养老压力。但由于我国立法相关规定尚不系统完善,退休再就业人员与用工单位之间法律关系尚未厘清,致使退休再就业人员因工受伤时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本文将在梳理学术界关于退休再就业人员与用工单位之间法律关系的讨论的基础上,反思我国退休再就业人员因工受伤法律权益保障的问题现状,并斗胆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对退休再就业人员合法权益保护的完善贡献绵薄之力。

未成年人网络直播打赏行为法律问题研究 下载:104 浏览:1459

王随随 《法学学报》 2024年8期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直播行业的蓬勃发展,网络直播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凭借传播迅速、内容丰富、互动即时等优势广泛受到各年龄层次人群的喜爱,直播用户数量呈现出逐年递增趋势。但与此同时,许多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未成年人直播打赏乱象,在实务中,未成年人巨额打赏网络主播、充值游戏等纠纷层出不穷,他们甚至不惜偷取家中救命钱进行打赏,长此以往,极易走上不归路,因此对未成年人的打赏行为进行研究极具意义。

金融科技平台算法价格歧视的反垄断监管 下载:124 浏览:832

丁彦之 《金融研究杂志》 2024年3期

摘要: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利用先进技术如大数据分析,针对不同消费者提供个性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已成常态。然而,伴随而来的算法价格歧视问题却引发了公平性问题和大众对透明度的担忧。本文探讨了算法价格歧视现象以及反垄断监管的必要性与挑战。此外,本文讨论了算法价格歧视对消费者和市场的影响。最终,文章提出了具体的监管建议,旨在加强金融科技生态系统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合规司法制度问题研究 下载:134 浏览:1828

赵唯萱 《法学学报》 2024年6期

摘要:
本论文探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合规司法制度,重点分析涉案企业合规检查的延伸及法院在合规案件中的定位。首先强调合规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随后分析合规改革在司法实践中的趋势及在侦查、审判中的作用。同时,探讨建立企业合规信息共享机制,强调统一管理和信息共享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关建议。研究旨在为企业合规经营、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浅析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中律师的有效参与 下载:123 浏览:1729

王海霞 《法学学报》 2024年6期

摘要: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创新,不同于美国的辩诉交易制度,它立足于中国本土化国情,是平衡公平与效率的法治利器,有效解决了我国目前司法资源不足,“案多人少”的司法困境。伴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深入实施,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以快捷简明的方式对刑事案件进行审结,但律师的有效辩护缺位、值班律师对参与认罪认罚案件角色异化,进而影响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实施效果。因此,为使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更好的在实践中实施,应解决目前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促使律师实质化参与到认罪认罚案件中,充分激活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独立价值与内在动力。

我国退休再就业若干法律问题探析 下载:136 浏览:1805

韩美艳 《法学学报》 2024年3期

摘要: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衍生出了新的用工形式——退休再就业。区别于传统用工形式,老年人就业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由于立法的滞后性,实践中退休再就业人员的权益保障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之一。

浅析法适用下的法和法律、正确法理论及其与良法善治的关系 下载:454 浏览:2043

李飞蝶 《法学学报》 2023年2期

摘要:
法律适用在当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律实践问题,法律适用分歧的现象早就在业内引起重视,但是如何解决法律适用分歧问题,最重要的是解决法和法律的关系问题,大多学者会把法和法律混为一谈,但两者不是一个概念。在法和法律的关系上再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下的良法善治中的“良法”究竟指的是什么法以及何为正确法及二者的关系,正是我们要深思的问题。

代位权诉讼与仲裁协议关系的法律适用 下载:396 浏览:2071

张磊磊 《法学学报》 2023年12期

摘要:
代位权诉讼是基于法律直接规定而对于突破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突破,该例外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及时保全债务人的责任财产,避免因债务人的消极行为而对债权人合理权利的行使造成阻碍,是一次全新且大胆的制度设计。由于代位权诉讼必然涉及债权人、债务人以及次债务人三方主体,而债权人又是基于债务人的地位向次债务人主张权利,所以此时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及约定的纠纷解决模式势必会对债权人的权利主张产生影响,而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的仲裁协议是否能产生拘束债权人的法律效力。明确债权人提起的代位权诉讼与债务人和次债务人约定的仲裁协议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平衡多方主体利益、节省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应及时补足相关法律制度的缺位。

浅议我国辩护律师忠诚义务的内涵与限制 下载:333 浏览:2143

胡官花 《法学学报》 2023年12期

摘要:
作为辩护律师的首要职业伦理,忠诚义务内涵随着国家相关律师法律制度的修订而不断发展,实现从无到有,并不断强化的过程。目前,将辩护律师的职业伦理定位为“受限的忠诚义务”模式是我国学界共识,从理论上解决了长久以来的矛盾和冲突,却造成难以兼顾忠诚义务与公益义务、辩护律师职业定位混乱、混淆与司法工作人员的职业伦理等司法实践难题。通过明确辩护律师以维护当事人利益为首要任务,将公益义务视为忠诚义务外部边界,同时恪守尊重当事人意志要求,确立法律代理人的职能定位等方面实现制度完善,有利于实现律师的有效辩护。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制度价值 下载:399 浏览:2118

李永威 《法学学报》 2023年12期

摘要: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是特殊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该制度所保护的法益侧重于生态利益,即环境要素和生物要素的不利改变,以及上述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独立价值在于,通过磋商,由涉突发环境事件企业现行垫付前期费用,让“环境有价,损害担责”贯穿于突发环境事件处理的始终,真正落到实处;保障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内发生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件损害赔偿的迅速启动,最大限度控制和挽回不利的生态环境损失。

律师职业伦理问题探究 下载:385 浏览:2141

薛冲 《法学学报》 2023年10期

摘要:
律师这一群体相比我国其他社会群体而言是有很大不同的,律师一职既体现了法律规定的强制属性又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属性,这就要求在理解律师职业伦理时不能再像其他职业一样一成不变。律师职业伦理应是随着社会与法律的发展而变化的,在不同的环境下应当有不同遵循,但不可违背自然规律,这就要求带有底线思维和最高道理伦理思维去看待律师职业伦理问题。但尽管如此各伦理之间,律师职业伦理与大众伦理之间还会有冲突,不过通过以这两种思维为引导以法律强制力予以规范,可以最大限度上面对律师职业伦理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更好的促进律师行业的发展。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