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水文地质勘察中常见的难点及相关对策 下载:85 浏览:479

刘小夕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7期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快以及日益进步的科学技术,使得近年来,我国地质勘察工作进步明显,尤其是在水文地质勘察方面更是发展极大,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还有一些问题与难点亟待解决。为此,本文对水文地质勘察中常见的难点做了简要论述,并提出了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张家口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研究 下载:56 浏览:439

王国晨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6期

摘要:
本文通过对地热资源利用模式的研究,针对张家口地区不同温度、不同类型的地热田提出了多种综合开发利用模式,以使该区内的地热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提高地热资源利用率,从而有效节约和保护地热资源。

浅析无人机测绘引领测绘新领域 下载:75 浏览:492

何文明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6期

摘要:
无人机测绘是遥感领域用于地形测绘的新兴技术,使用成本低、反应速度快、易于移动转场,对复杂的野外测绘环境有很好的适应力,不仅可以完成传统飞机的航摄任务,而且可以进入传统手段无法覆盖到的领域。它机身小巧、结构简单,由人工遥控器送飞,地面工作站操控自主飞行拍摄,可灵活应对整个航摄工作。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74 浏览:463

王韵程1 田树军2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6期

摘要:
在当今测绘工程行业中,无人机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新型技术,在进行相关测量工作中应用中取得了很大成绩。该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更加方便、省时、省力,并且还能够及时、有效的获取测绘工程相关信息。另外,还可以对获得的测绘信息和测绘影像进一步分析处理。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工作环境中,此项技术应用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本文主要阐述了无人机遥感技术的概念、现状、优势以及应用。

基于圈层异旋假说的地球暨地磁成因之探讨 下载:58 浏览:448

周会庄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4期

摘要:
地球最终由旋臂式漩涡状云团分层(体)逐步吸聚而成,先后形成各圈层及其过渡层。过渡层富含流体,起着"气垫层"作用,使得不同圈层(体)之间具有差异自转的趋势和可能。地核处于及其特殊的高温高压状态,其表面相对带电,在差异自转作用下形成运流电流,使核外产生地磁场。本研究基于毕奥—萨伐尔定律,建立了地磁场数学模型,系统阐释了地磁场的形成机理。地壳造陆-造山、剥蚀-夷平作用与地磁场阶段性长期变化密切相关。

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数据库以及成果表输出探索 下载:94 浏览:422

龚甫浪1 李永生2 卢春盛2 周长江2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3期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对不动产的权籍调查成为市政府工作的重点,而农村作为不动产权籍的调查主要部分,如何提高其调查效率和水平成为其中的重点和关键,故此,通过建立农村不动产权籍的调查数据库和成果表输出可以为农村的土地状况进行了解,本文从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面临的困境、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成果输出的要点等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和研究,进而为农村不动产的权籍调查提供丰富的经验,提高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的效率和水平。

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下载:73 浏览:443

田树军1 王韵程2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3期

摘要:
经济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国土资源管理日趋完善,测绘技术也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升,并呈现在每个人面前,与国土资源息息相关。所获得的数据被应用于社会生活中的每个领域,提供社会科学以强大的基本保证。本文首先阐述了在国土资源管理中测绘技术及其应用,最后论述了测绘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白茬山矿山环境治理技术方法 下载:73 浏览:509

陈鹏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2期

摘要:
高陡裸露的白茬山严重破坏当地的自然景观,影响人们的视觉效果,制约城市旅游发展。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生态环境需求不断加深,国家政策的深化改革。本文简述了几种常用白茬山矿山环境治理的几种方法,为今后矿山治理提供参考。

基于倾斜摄影测量的三维不动产登记平台研究 下载:47 浏览:476

覃能 《地球科学探索》 2018年12期

摘要: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是当前一种新兴的测量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构建城市三维模型。本文对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以及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基于倾斜摄影测量的三维不动产登记平台,旨在为不动产登记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广西土地规划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 下载:87 浏览:445

冯桂燕 《地球科学探索》 2018年11期

摘要:
土地规划对于统筹区域土地资源利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直接关系着我国国情和民生问题。广西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区域,该区域的建设尤为重要,本文就广西土地规划的现状做了详细介绍,以期为未来的发展做一个前瞻性的总结。

大红山矿区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分析 下载:73 浏览:490

黄茜蕊 程先锋 徐俊 向云刚 张香群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云南玉溪大红山铁矿于2013年4月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为了检验绿色矿山推进效果,更好地带动云南省其他矿山企业建设绿色矿山,项目组于2016年丰水期(8月)针对大红山矿区周边水体进行调查,对矿山企业进行调研,用单因子评价法和内梅罗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有采样点的水质都为优良,研究区大致的水质情况通过该评价体现出来。对比2008年数据,从评价结果来看,Hg、Cd、Se、Ag、Pb均低于检出限,未见任何超标样点。Cu、Zn、As有检出但均低于国家Ⅰ类标准,43.75%的采样点中Fe的浓度低于国家Ⅰ类标准限制,未见超标,有一个样点属于国家Ⅱ类标准,其余50%的样点低于国家Ⅳ类标准,可见通过绿色矿山建设,循环经济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发育情况及监测方法简述 下载:66 浏览:447

龚绪龙 于军 卢毅 王光亚 《地球科学探索》 2018年4期

摘要:
地裂缝是地表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开裂,在地面上形成具有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苏锡常地区作为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个区域,由于发展早期过度使用地下水造成地面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地裂缝灾害频发,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十分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对苏锡常地区的地裂缝发育情况和目前使用的监测手段进行简要的介绍,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试析如何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加强土地规划与管理 下载:64 浏览:441

陈小兵 《地球科学探索》 2018年4期

摘要: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土地的需求正在增加,但是在土地规划与管理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土地浪费、土地流失、滥用土地等等,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树立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优化土地的结构与布局,有助于科学规划与管理土地资源,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南海北部海域油气资源调查技术及其应用研究——震源子波检测及模拟分析 下载:82 浏览:497

曾宪军 翟继锋 韦成龙 《海洋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在野外采集中考察气枪的稳定性以及室内进行确定性子波反褶积处理,都要求能够获得气枪阵列的实时远场子波。从震源子波检测方法出发,阐述了近场子波采集、幅值转换及记录流程,并列举出实测近场子波时需要考虑解决的问题;接着介绍了震源远场子波的获取方法和主要途径;震源近场子波及远场子波的实测方案,检测震源子波所需的仪器设备和采集技术方法。文中分析了气枪子波的气泡干扰问题,虚反射与后续气泡震荡间的关系以及吸收衰减对子波的影响,并根据实测远场子波,对齐氏和范氏两种气体模型进行了模拟效果对比,结果表明:采用范氏气体模型所模拟的子波与实际子波更为吻合,模拟出的气枪的子波波形、振幅大小、气泡周期上,与业界通用的Nucleus软件的模拟结果吻合较好,在后续的使用中将继续优化。

中国陆地植被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分析 下载:84 浏览:479

陈福军1,2 张玉翠2 李倩1 《中国农业》 2018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我国不同区域气候变化类型对当地生态系统植被长势的长期影响。[方法]利用1981—2010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植被指数NDVI与气温及降水之间的响应关系,定量识别植被与气候的相互作用机制,结合中国气候变化区划,完成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中国陆地植被覆盖度预测。[结果]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云贵高原等地区植被更适应当地气候暖干化趋势,西北地区大部、东南地区(长江下游除外)植被更适应当地气候暖湿化趋势,为气候变化利于植被生长区;我国内蒙古东部及北部沙漠化严重地区植被不适应当地气候暖干化趋势,为气候变化不利于植被生长区。我国其他大部分区域植被长势与气候变化无显著响应关系。[结果]该研究成果可为我国不同区域生态系统的差异化管理提供参考。

测绘技术在现代工程测量中的运用 下载:11 浏览:256

刘铭璋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5年4期

摘要:
测绘技术在现代工程测量中的作用愈发明显,其中包括矿山测量、水利工程、制图测绘、建筑施工、地籍测量等,可以说测绘技术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为多个行业提供了便捷,并且GPS、GIS、RS等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测绘精度和效率等到了大幅提升,要想进一步提升测绘技术的运用水平和成效,则应当掌握测量测绘的作业特征和原理。本文就介绍了现代测绘技术的主要特征,并就测绘技术在现代化工程测量工作中的具体运用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借鉴。

建筑工程测量中智能化测绘技术运用分析 下载:32 浏览:349

王俊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5年2期

摘要:
当下将建筑物与智能化技术进行结合,所形成的智能建筑工程,搭建楼宇公共安全系统、建筑设备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等诸多系统,让建筑工程的功能性、安全性得到有效的提升,在本文的分析中,主要从原图数字化、地面数值测图等多方面出发,阐述了当前建筑工程测量中智能化测绘技术的运用手段,为相关领域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我国国土规划存在的问题探析与对策 下载:82 浏览:505

易典俊 谭德宽 《农业研究进展》 2019年7期

摘要:
受到众多历史因素影响,我国的农村产权制度存在较多的漏洞,产权主体划分不明确,这严重限制了农村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先阐述了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历程及作用,然后分析了不同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

地理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空间信息分析 下载:68 浏览:710

王淑璇1 吴德强2 张娜2 王虎2 《农业研究进展》 2024年9期

摘要:
随着信息化科技的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农业生产中,空间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数据资源, 对生产决策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本文探究了地理信息技术如何在农业生产中进行空间信息分析以进行决策支持的作用。地理信息技术通过收集、处理和分析农田、气候和作物条件等空间信息,为农业生产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中,我们使用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地理信息技术,对农田的种植情况、土壤条件等进行了实时监测和精准分析。特别是借助GIS进行空间分析,能够准确定位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位置,进而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及品质。此外,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用于精准农业、智能农业的实施,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可持续性。本文表明,地理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有助于农业生产的科学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辽东湾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质量评价 下载:74 浏览:347

蓝先洪1,2 孟祥君1,2 梅西1,2 徐扬1,2 黄龙1,2 陈珊珊1,2 《海洋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本文研究了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及污染特征,评价其生态风险及环境质量。对辽东湾表层沉积物8种重金属(As、Cu、Cd、Cr、Hg、Ni、Pb、Zn)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采用Hankanson法和Igeo(地累积指数)分析了该海域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并评价了该海域的环境质量。在辽东湾葫芦岛附近海域、西南部六股河口东南部海域以及西部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As、Cu、Cd、Cr、Hg、Ni、Pb和Zn含量偏高。地累积指数法及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结果一致,辽东湾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危害的重金属主要是Cd、Hg和As,8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Cd、Hg、Cu、Pb、As、Zn、Ni和Cr,各站位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大于150,生态风险总体上处于中等生态风险等级。Cd和Hg是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中主要污染物,局部区域达到中、中-强污染程度。环境质量评价表明,辽东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引发有害生物效应的可能性不大,但Cd和Hg显著富集,应予以重视。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