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的社区生活复兴经验与启示——以武汉市都府堤社区为例 下载:91 浏览:502

陈铭1 周启航1 伍超2 《中国建筑》 2019年3期

摘要:
在我国当代大城市发展进程中社区文化普遍缺失,在以社区生活影响为背景的情况下,城市社区规划对提升城市特色文化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以武汉市都府堤社区为例,从社区生活复兴视角探索其对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的影响,探索社区生活复兴在城市特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研究进展 下载:94 浏览:496

​李菡 袁红 宋洪福 张亮 段良霞 盛浩 《农业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概述了湿地、林地、草地、耕地等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有机碳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原生植被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保持;热量充足、湿度适宜、物种丰富地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高寒草地的有机碳库最为稳定。人类活动对有机碳组分变动的贡献率远大于自然因素。耕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研究对解释土壤有机碳的周转机理有重要意义,未来应重视长期施肥管理措施改变对土壤有机碳及组分的影响研究。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盐渍土土壤盐碱特征的变化 下载:49 浏览:249

景宇鹏1,2 高娃2,3 狄彩霞1 栗燕芳1 莎娜1 王文曦1 张欣昕1 连海飞1 《农业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为探讨土默川平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盐渍化土壤盐碱特征的影响,采用野外取样与室内分析测试相结合的方法,以盐渍化土壤经5种不同利用类型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利用类型下土壤盐分离子组成、全盐量、pH、碱化度在土壤剖面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盐分离子组成、全盐含量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属中强度变异性,其中牧草地和林地剖面土壤全盐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表现为先增大后降低、盐荒地和改良地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降低、农用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土壤pH与碱化度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征基本一致,盐碱地在不同利用类型下土壤的盐碱化程度均有所下降,大小依次为:盐荒地>改良地>牧草地>林地>农用地,该研究可为土默川平原盐渍化土壤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内蒙古四子王旗为例 下载:20 浏览:151

余雅婧 李跃进 李青春 王丹斓 《农业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研究以内蒙古四子王旗为例,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及室内分析,探究了农牧交错带草地、林地、耕地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土壤养分综合评价,并与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养分含量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草地和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值分别为21.22 g/kg和23.14 g/kg,显著高于耕地,并且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值也都高于耕地。整体来看耕地土壤养分含量等级水平低于草地和林地;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土壤养分综合得分林地>草地>耕地;与1982年相比,2017年草地、耕地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104.0%和21.6%,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含量均有所恢复,且草地土壤养分恢复程度大于耕地。据此,对于内蒙古四子王旗农牧交错带,加大林地和草地的保护及耕地的管理是维持土壤可持续发展的较好选择。

论安徽省土地利用及可持续发展 下载:94 浏览:496

​王子康 《农业研究进展》 2019年3期

摘要:
本文对安徽省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及问题分析,从土地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给出了改进建议与对策。

从高标准农田建设看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下载:42 浏览:320

肖韦江 《农业学报》 2025年4期

摘要:
现代农业的发展面临着多重挑战,包括土地资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各国纷纷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路径。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模式,旨在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改进农业生产条件和推广绿色技术,推动农业的高效、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这一建设不仅能够提升土地利用效率,还对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及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深远的影响,是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之一。

土地管理中的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策略 下载:75 浏览:833

任学强 《土壤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土地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其利用效率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当今人口增长、城市化加速和资源紧张的时代背景下,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日益凸显。然而,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建设用地闲置浪费、农用地产出效益不高、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等。因此,深入探讨土地管理中的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策略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可持续城乡规划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土地利用优化研究 下载:79 浏览:867

沈怡萍 《土壤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可持续城乡规划中生态环境保护与土地利用优化的相关问题。通过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土地利用优化理论的分析,结合实际案例研究,探讨了在城乡规划中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土地利用的双赢。研究发现,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策略和建议,旨在为未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新时期如何优化土地利用水平的土地管理工作 下载:91 浏览:960

方智文 《土壤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为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本文深入剖析了新时期背景下土地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文章首先指出了当前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规划滞后、管理体系不完善以及管理非系统化等问题。随后,详细阐述了优化土地利用水平的具体措施,包括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构建科学的土地管理体系以及推动土地资源管理的系统化进程。本文旨在为土地管理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与指导。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水补给来源影响研究 下载:154 浏览:1585

王子明 《土壤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变化中最直接、最显著的驱动因素之一,其对土壤水补给来源的影响已引发广泛关注。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不仅影响土地表面的物理性质和生态功能,还深刻改变了土壤水循环过程,包括水分的蓄存、输移和散失。这种变化对农业生产、城市供水安全以及生态系统稳定性都产生深远影响。尽管现有研究已初步映射了土地利用转变的直接影响,但对土壤水补给源的量化评估,特别是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如何具体影响水资源的动态变化,仍需深入探讨。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可持续管理水资源、优化土地利用模式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价值。

基于测绘数据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策略分析 下载:162 浏览:1684

赵福1 贾永莲2 钟洁3 《土壤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土地资源利用与城市规划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规划建设的科学性成为了刻不容缓的任务。在当今社会,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为了有效规划城市的发展,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测绘技术成为一项关键的工具。测绘技术作为一种高精度的空间信息获取和分析手段,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测绘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在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下载:168 浏览:1768

杨文 《土壤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黄土丘陵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脆弱区,土壤水分变化直接影响着区域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在这种地形条件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表现出显著差异。农地、林地、草地和灌丛等多种土地利用方式在土壤水分垂直分布、季节性变化以及与其他利用方式的比较中,均表现出独特的规律性。这些变化特征不仅反映了土壤的水分动态,也为科学管理和优化土地利用提供了依据。研究这些特征,有助于理解土地利用与水分动态之间的关系,为区域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机融合发展探究 下载:37 浏览:442

丛悦竹 《中国土壤》 2025年3期

摘要:
现阶段,在规划城市土地资源时,需基于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范围,将区域环境展开合理优化,并且完成环境设计,为城市土地整体性能,满足环境管理需求奠定基础,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规划,满足城市现代化发展需求。城市化过程中,空间规划、地理信息系统一起协调,相关的地理分布数据用于数据集成和核融合处理。本文章分析了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机融合发展要点,以期为业内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村镇土地管理中的耕地保护措施 下载:34 浏览:455

古丽加孜拉•沙尼亚孜 《中国土壤》 2025年3期

摘要:
现代化发展背景下,不断提高对村镇土地管理的要求,传统的土地管理模式中,缺少对生态环境的重视,过度的耕地开发与利用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无法满足现阶段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需求。为此,村镇土地管理部门应重视加强耕地保护,本文分析了导致耕地保护形式严峻的原因,明确了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间的密切联系与耕地保护的必要性,并提出加强耕地保护的有效路径,旨在提高村镇土地资源管理质量,让耕地得到有效保护与科学利用。

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保护平衡策略 下载:35 浏览:468

张晓倩 《中国土壤》 2025年3期

摘要:
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保护平衡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宝贵且紧缺,同时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在实现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的基础上,保护并实现生态平衡,成为了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

探析从土地管理角度完善土地利用与规划的途径 下载:175 浏览:1836

周萌 《土壤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许多矛盾和问题。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虽然相关部门完善了土地资源政策,但发展速度依然缓慢,与市场的契合度有待提高。例如没有合理规划土地类型和建设用地,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因此,要做好土地利用规划设计,全面保证土地利用的科学合理性,促进土地利用率的提高,促进城市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分析 下载:34 浏览:476

蔡青 《中国土壤》 2025年2期

摘要:
我国幅员辽阔,土地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依然存在用地紧张的问题。所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势在必行。土地资源不可再生,高效化、科学化、规范化利用土地资源是最大限度发挥其价值的关键,成为土地资源利用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基于此,本文概述了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转型的内涵,介绍了二者的互馈机制,并探讨了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转型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分析 下载:39 浏览:529

赵晓红 《中国土壤》 2025年2期

摘要:
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立足之基,也是从事生产生活的根本保障。随着工业进程的推进,土地资源显得尤为稀缺。因此,应与国家的发展结合,通过土地资源管理,实现长期发展规划及土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土地资源不可再生,高效化、科学化、规范化利用土地资源是最大限度发挥其价值的关键,成为土地资源利用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基于此,聚焦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从实际出发,对相关工作的实施要点加以分析,以期为实践优化提供参考。

黑龙江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下载:173 浏览:1775

徐墨涵 《土壤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为探讨黑龙江省2005、2010、2015及2020年共4期的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获得30m网格土地利用变化空间信息,并结合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黑龙江省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土地利用主要以耕地和林地为主,15年间耕地面积增加了691.25km2,林地面积减少了158.75km2,整体减幅为5.54%。耕地地持续增加,其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研究期间内林地主要转化为耕地和草地。黑龙江省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以社会经济因素为主,非农人口的影响次之。

夯实地籍管理工作实现土地管理的新突破 下载:172 浏览:1778

杜卫国 《土壤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地籍管理作为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对于促进土地合理利用、维护土地市场秩序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地籍管理在当前土地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探讨了提升地籍管理效率和准确性的策略以期为实现土地管理的新突破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南,通过技术创新、制度优化和数据共享等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地籍管理的质效,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坚实基础。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