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益阳传统村落民居建筑保护和更新模式研究 下载:32 浏览:322

林向武 《建筑技术学报》 2025年3期

摘要: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影响之下,许多乡村地区的民居建筑和传统文化等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实现地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益阳市发展历史十分悠久,大量的民居建筑中都承载了历史和民族的特征,在实际保护工作的开展进程中,需要有合理的方式和可持续性的规划才能够实现,形成自上而下的全民式保护。因此,系统介绍益阳古村落民居建筑的现状,结合其保护原则和传统特色,详细探讨运用设计手段对其进行保护和适宜性的更新模式探索。

乡村建设中“农业+”模式的研究与思考——以徐州市柳泉镇北村更新设计为例 下载:82 浏览:491

王栋 赵彤 《中国建筑》 2019年6期

摘要:
对于五千年农业文明的中国来说,农业是中国文化的集中展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乡村农业文明逐渐失去立足之地,从乡村更新的角度来看,需要重新发掘农业的多元价值。该文以徐州市柳泉镇北村更新设计为例,分析农业在乡村建设中的基础作用,研究了"农业+"的乡村更新模式,为乡村更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场所更新改造——山西省柳林明清街盘子空间更新设计 下载:84 浏览:493

陈嘉男 王崇恩 《中国建筑》 2019年6期

摘要:
近几年来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在我国许多城市兴起,保护重点由整体风貌要素扩展到建筑风貌与非物质文化内容并重。在柳林历史文化街区,盘子会作为其独有的传统文化活动形成了固定的公共文化场所,该文通过对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文化场所的传承与更新设计,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具有改善居民日常生活、发展旅游商业的现实意义。

传统乡村更新的空间形态及动力机制研究——以河南信阳郝堂村为例 下载:90 浏览:495

刘晶1 闫增峰1 李成2 《中国建筑》 2019年3期

摘要:
该文分析了当下传统乡村改造和更新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如乡土景观缺失、空间场所感丧失、民居建筑特色消退等;从支持力、政府推动力、市场需求力三方面分析乡村传统特色延续的动力机制,并对三个动力主体的作用机理进行剖析。结合实例,研究提出重构乡村空间特色及文化特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需关注乡村传统空间特色的传承,探索良性循环的动力机制。乡村改造和更新应立足地区要素禀赋,以乡村自身的地域文化特色为支撑,尊重村落原有格局、文化脉络,坚持新发展理念,要保持乡村独有的魅力,才能不被城市同化。

古村落保护型乡村建设思考——以河南省孟州市西虢镇莫沟村为例 下载:94 浏览:516

王松涛 陈星星 《中国建筑》 2019年1期

摘要: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古村落的消失速度也在加快,加之人口老龄化,农村空心化以及城乡二元体制带来的挑战,村落保护更新成为我国越来越重视的乡村建设问题。该文以河南省孟州市莫沟村的古村落保护更新为例,以特殊的角度来审视、借鉴,探讨古村落型乡村建设发展的新途径。

探究城市工业遗产更新阻力——以广州红专厂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例 下载:50 浏览:461

尹新1 孙一民2 《中国建筑》 2018年12期

摘要:
自北京"798艺术区"大获成功后,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城市更新的进程,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将城市工业遗产更新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热潮。而近几年,部分文化创意产业园却由于用地性质模糊等因素影响,发展受到了制约。该文以珠江沿岸的广州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转型文创园(1)——红专厂为例,研究城市工业遗产更新过程中产生的新一轮的问题,试图分析现阶段所面临的阻力,并力求提出有效建议。

高校建筑更新改造设计探讨——以淮海工学院浴室改造商业用房为例 下载:63 浏览:483

张毅1,2 杨柳1 《中国建筑》 2018年9期

摘要:
该文以高校建筑改造作为切入点,提出高校建筑改造遵循的原则:"建筑个体"与"校园整体"协调、校园"历史性"与"现代性"兼顾,经济性与安全性结合,总结出置换空间功能、改进结构安全和重构建筑形态三个改造方法。最后,通过淮海工学院浴室改造项目,为高校建筑改造提供借鉴。

城市更新——绿色主题的中山电子商务产业园设计 下载:65 浏览:481

李凯 《中国建筑》 2018年8期

摘要:
绿色生态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以此作为城市更新的理念和策略可以更有效地解决许多城市问题。该文以中山电子商务产业园改造设计为例,提出基于亚热带地理气候条件,以立体绿化技术为主要手段,采取建筑和绿化景观相结合的旧工业区改造策略和方法。实现了生态修复,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城市发展的完美结合,创新具有岭南地域特征的城市更新模式。探索了现代景观都市主义理念及其实践意义,体现了绿色生态发展理念。

城市旧工业厂区的活力再生策略研究——以山东潍焦集团薛城老厂区更新规划为例 下载:90 浏览:500

张红红 王全伟 《中国建筑》 2018年2期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带来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郊区发展为新的城市中心区。在土地价值和产业升级的双重影响下,工厂异地重建,留下废弃、闲置的工业厂区,如何保留工业记忆的同时使其活力再生是中国城市及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该文以山东潍焦集团薛城老厂区转型为例,通过分析厂区现状特点和问题,提出了产业功能更新、空间重构、景观提升与文脉延续的活力再生策略。

医养理念下的里分建筑适老社区改造模式研究——以汉润里为例 下载:90 浏览:498

陈李波 吴诗瑶 徐宇甦 《中国建筑》 2018年2期

摘要:
在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和城市旧城区过度开发的双重背景下,笔者试图将医疗养老社区与里分建筑改造相结合,利用里分建筑独特的区域位置、亲切的建筑尺度与周边齐备的医疗资源进行医养理念下的里分建筑适老化社区改造,并选取汉润里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体系、功能业态、街巷风貌进行研究设计,进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更新改造策略。

旧城更新背景下工业遗产景观化的规划探索——以宁波市甬江北工业基地为例 下载:90 浏览:502

孙亮 何依 《中国建筑》 2018年2期

摘要:
该文以宁波市甬江北工业基地为例,探讨旧城更新背景下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问题。从景观视角出发,研究工业遗产的景观属性,提出工业遗产在城市空间中的"景观化"方法。通过单元保留、要素重组、抽象再现三种方式,分别实现工业建筑、工业构件、工业场地三类不同遗产要素的景观化过程,从而解决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之间的矛盾。

场景与实物的原真性——广州南汉宫苑药洲遗址保护更新设计 下载:98 浏览:514

郭谦 李腾 《中国建筑》 2018年1期

摘要:
历经千年之久仍保有地面遗存的皇家园林——广州南汉宫苑药洲遗址于2015年进行了新一轮的文物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结合广州最新的南汉国建筑考古成果,将严谨的史料研究成果,通过工程设计转化,并最终施工落地,还原药洲遗址最为辉煌的南汉国时期建筑实物的原真性。同时在狭小用地的限制下,尽力丰富园林空间序列,扩大园林气息,力图营造南汉国时期的"千亩西湖"的文化场景原真性意向。基于对南汉国时期文化场景与建筑实物两方面的原真性考量,是此次整治工程最核心的设计理念。

论造林技术更新与环境保护 下载:59 浏览:405

崔智松 《农业研究进展》 2018年5期

摘要:
伴随着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出现的社会工业化问题尤为突出,并且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害,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全球性问题。由于人们过度开发森林资源,导致森林相关面积不断缩小,森林资源愈加匮乏。因为森林减少诱发的温室效应、洪水泛滥等问题,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诸多困扰造林更新恰好与环境保护存在密切联系,造林更新备受关注。但在此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必须对于这些问题制定出相应解决的措施与方案。

pH对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及乳化性的影响 下载:72 浏览:451

任中阳1,2,3 崔雅清1 陈玉峰3,4 石林凡1,2 郝更新1,2 杨燊1,2 邱绪建1,2 刘淑集5 翁武银1,2 《水产研究进展》 2024年4期

摘要:
为深入探究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MP)的乳化性,以满足大黄鱼蛋白质高值化开发利用的需求。实验探究了不同pH对大黄鱼MP结构性质及其乳化性的影响。采用pH分别为2、4、6、8、10、12的低盐磷酸缓冲液处理大黄鱼MP,通过SDS-PAGE分析大黄鱼MP降解情况,利用接触角测量仪和荧光分光光度计考察其疏水性变化。将不同pH下大黄鱼MP溶液与大豆油以体积比为1∶1的比例经高速均质制备乳液,并对其乳滴电位、粒径以及乳液的乳析指数进行测定,综合分析在不同pH下乳液的稳定性。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在pH4时,大黄鱼MP条带颜色较浅,在pH6~12时,肌球蛋白重链条带基本消失,肌动蛋白条带颜色逐渐加深,且在浓缩胶顶部出现了高分子聚集物。对接触角和荧光光谱的综合分析表明,大黄鱼MP疏水性随pH增加而增加。对不同pH下MP乳液特性分析显示,在pH8时,乳滴带负电且Zeta电位绝对值大[(49.63±1.52) mV]、粒径较小、乳液稳定性较好,而pH12条件下容易出现破乳,不利于乳液的稳定。在pH8时,大黄鱼MP结构更有利于提升乳液稳定性。研究表明,在弱碱性条件下更有利于大黄鱼MP形成稳定的乳液体系。pH对大黄鱼MP结构性质和乳化性的影响探究,有望为大黄鱼MP在食品工业中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寻求“教”与“学”的最佳契合——以《回忆我的母亲》教学为例 下载:89 浏览:490

周洁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十分重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创新教学方法,寻求"教"与"学"的最佳契合成为教师努力的方向。以《回忆我的母亲》教学为例,结合教学实践与思考谈谈如何促进"教"与"学"的最佳契合。

浅谈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下载:56 浏览:610

刘庆龙 《中国法学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程中,只有不断地加强中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将传统文化渗透进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中,才能及时地更新教育理念,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文章主要分析了当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现状,具体探讨了在中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如何有效地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威海南部近岸泥质区晚更新世以来的重矿物组合特征及对物源的指示 下载:66 浏览:320

刘金庆1,2 宋红瑛3 印萍1,2 张勇1,2 曹志敏4 《海洋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对威海南部近岸泥质区WHZK01孔(孔深25.1m)岩心开展重矿物分析,结果表明,WHZK01孔主要以普通角闪石(22.1%)、磁铁矿(20.0%)和绿帘石(17.7%)为主,晚更新世以来自下而上可分为3个矿物组合带。氧同位素3期晚期河流相沉积(DU3)主要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末次冰后期河漫滩-河口湾相沉积(DU2)主要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钛铁矿-褐铁矿。全新世滨-浅海相沉积(DU1)主要矿物组合为磁铁矿-绿帘石-片状矿物-自生黄铁矿。重矿物物源判别表明,DU3和DU2层沉积物主要来自山东半岛南部沿岸河流输入。DU1层沉积物主要来自沿岸流输运的大量黄河细粒物质,沿岸河流物质和岛屿侵蚀物也有少量贡献。

煤矿机电设备的维护更新改造技术的应用研究 下载:100 浏览:1037

杨玉璠 《煤炭技术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煤矿机电设备维护技术的应用现状,包括预防性维护、条件监测维护及故障维护,并探讨了维护策略的发展趋势,尤其是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此外,本文还对煤矿机电设备更新改造的策略、方法进行了深入讨论,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更新改造技术在提升设备性能和安全性方面的成效,希望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更新教学理念改进道德与法治教学 下载:148 浏览:1921

李保才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1期

摘要:
初中阶段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习生涯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学校在进行教学工作时要充分关注并了解这个阶段的学生,研究其心理和学习特点。在整个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便于帮助学生深化基础知识,帮助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对学生的思想层面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教育,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成效。

城市土地更新与再利用规划研究 下载:182 浏览:1982

陈正虎 《土壤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城市土地更新与再利用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针对老旧、闲置或低效用地等土地资源进行规划与利用的过程。城市土地更新与再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之一,通过重新规划和利用这些土地资源,可以有效减轻城市土地资源紧张以及城市环境压力,并保障城市发展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