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2014-2018年天津市南开区疑似麻疹病例血清学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分析 下载:62 浏览:392

刘凤 《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对2014-2018年天津市南开区疑似麻疹病例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麻疹的预防控制和早期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疑似麻疹病例血清和咽拭子样本,分别采用ELISA法和Real-time RT-PCR法进行检测。结果共检测776例疑似麻疹病例,检出麻疹阳性428例,阳性率55.15%。2016年麻疹阳性率最高,为72.87%,高于其他年份(P<0.05)。麻疹的性别分布无差异;麻疹阳性率以<8月龄组最高,为78.57%,不同年龄组麻疹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麻疹多集中在1~5月份。出疹后0~3天采集的咽拭子核酸阳性率最高,为54.93%,高于其他组(P<0.05)。有明确麻疹免疫史的疑似麻疹病例麻疹阳性率低于无麻疹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病例。ELISA法和Real-time RT-PCR法检测麻疹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2)。结论继续做好麻疹常规免疫,开展重点人群的补充免疫工作;控制医院内感染,防止就医感染麻疹;保证样本质量,提高实验室确诊率。

宁夏地区两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情况分析 下载:65 浏览:399

鱼小红1 王瑞庆2 吴忠兰1 沈湜3 杨东智1 曹敏1 《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分析宁夏地区银川市和吴忠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宁夏银川市和吴忠市2008-2016年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且年满15周岁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宁夏银川市和吴忠市2008-2016年累计治疗522例HIV/AIDS,死亡56例。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56.4%),以汉族为主(77.9%),未婚居多(41.4%),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其中同性传播占56.0%,基线CD4~+T值大于350个/μl占46.4%,200~350个/μl占32.6%,小于200个/μl占21.0%。基线CD4~+T值大于350个/μl组免疫功能重建和病毒抑制成功率均优于基线CD4~+T值小于200个/μl的治疗组。结论银川市和吴忠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免疫功能重建较好。切实做好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

江西省萍乡学院二次供水污染所致急性胃肠炎暴发调查 下载:57 浏览:401

黄斯粤1,2 何加芬1 易理萍3 宗俊1 徐岷1 付俊杰1 《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查明萍乡学院急性胃肠炎暴发的原因、传播途径、危险因素,控制疫情蔓延。方法根据病例定义开展搜索、个案调查,学校供水系统卫生状况调查,进行流行病学和卫生学分析,采集各种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共搜索到病例90例,症状以腹泻呕吐多见,全校罹患率为0.76%;东侧供水系统卫生状况差,消毒措施不到位;使用东侧供水系统与西侧供水系统相比,发病风险RR=6.47(95%CI:3.35~12.49);在病例样本、东侧供水系统水样、食堂从业人员样本中检出诺如病毒GII型、札如病毒阳性。结论本次急性胃肠炎暴发主要是由于供水管路渗漏导致二次供水被札如病毒、诺如GII型病毒混合污染引起。

南宁市某公司因蓄水池被诺如病毒污染引起急性胃肠炎暴发调查 下载:87 浏览:496

黄礼庆1 何小玲1 陆婉珠1 吴夏菲1 刘虹兰1 刘创善1 黄开勇2 《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对H公司1起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开展调查,分析感染原因和传播途径。方法根据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对供水系统进行卫生学调查,对危险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集病例肛拭子、自来水、桶装水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疫情历时4 d,共搜索到病例184例,罹患率10.09%(184/1 823);临床症状主要为腹泻(100%)、腹痛(65.76%)、恶心(50.07%)、呕吐(50.35%)、发热(40.21%);市政供水进入蓄水池A、B前余氯为0.17 mg/L,浊度正常;蓄水池A供应的综合楼6楼和18楼末梢水浊度分别为11.7NTU和11.5NTU,有臭味,余氯均为0 mg/L;4份现症病例肛拭子和5份蓄水池A样品均检出GⅡ型诺如病毒,而桶装水和蓄水池B均未检出。食用蓄水池A水洗过的水果和用蓄水池A水洗杯子后装桶装水喝是急性胃肠炎发病的危险因素(OR=6.295,95%CI:4.018~9.862;OR=2.665,95%CI:1.424~4.987)。结论本次急性胃肠炎暴发是由于污水管道堵塞导致生活饮用水受诺如病毒污染引起的,应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的效果 下载:70 浏览:398

江春霞 张燕 《医学研究前沿》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ASVMC)合并急性肾衰竭(ARF)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ASVMC合并ARF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30例)与观察组(预见性护理,30例),比较两组心、肾相关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平均动脉压(MAP)、血尿素氮(BUN)、肌酐(Cr)]、炎性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FN-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并发症(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死亡)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7 d后CK、CK-MB、cTnI、MAP、BUN、Cr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7 d后TFN-α、IL-6、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死亡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改善ASVMC合并ARF患者心、肾功能,减轻机体炎性反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小儿腺病毒肺炎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实施效果观察 下载:42 浏览:381

李海磐 《现代康复医学》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腺病毒肺炎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94例小儿腺病毒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化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咳嗽停止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护理中实施综合化护理能够获得显著护理效果,缩短退热、咳嗽及临床症状,可显著促进患儿病情恢复,值得推广。

刮痧疗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运用初探 下载:61 浏览:375

刘娜1 郭明凯2 柯尊兰1 李际强1 《现代康复医学》 2020年1期

摘要:
刮痧疗法作为中医外治法的一种,以其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等特点一直运用至今,刮痧疗法具有疏经通络、活血祛瘀、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的作用,对于疫情引发的呼吸系统症状刮痧疗法也有文献记载,此次新冠病毒引发的肺炎虽已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某些地区出现了反弹,探求简便有效的防治方法尤为重要。刮痧疗法有许多优势,本文将从中医病因病机及作用机理探析刮痧疗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治疗中的作用。

中国部分地区埃可病毒30型分离株VP1区基因序列的特征分析 下载:54 浏览:419

姚学君1 张雪峰2 沈进进1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研究中国部分地区埃可病毒30型(Echovirus 30,Echo30)分离株的基因特征和遗传进化规律。方法利用Mega6.0软件对Gen Bank核苷酸数据库收录的分离于中国10个地区的Echo30分离株全长VP1区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测算分离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计算核苷酸分子进化速率。结果纳入中国10个地区E-cho30分离株合计361株,分析结果显示中国10个地区地区Echo30流行毒株潜在的优势基因型为D。收录中国10个地区Echo30分离株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差异性为7.8%~26.1%和1.2%~9.1%,与其他基因型分离株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差异性为17.3%~28.5%和5.3%~9.5%。基因型D分离株核苷酸进化速率为5×10-3/(位点/年)。结论 Gen Bank数据库收录的中国地区Echo30分离株以基因型D为主,各亚型间毒株序列核苷酸差异性较小,亲缘性较近。

HIV感染儿童的自尊、信任他人和心理健康调查 下载:74 浏览:461

曾小良1 唐峥华2 张晓庆2 陆春燕1 鲁鸿燕1 覃祺1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了解HIV感染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自尊水平以及信任他人情况。方法以截至2017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爱门诊正在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10~18岁HIV感染儿童262人作为研究组。按性别、年龄匹配原则选取学校的一般儿童262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尊量表(SES)、信任他人量表(Trust in People)分别对两组儿童进行心理问卷调查。结果研究组儿童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10个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儿童自尊得分、信任他人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艾滋病儿童心理问题突出,自尊及信任他人水平较低,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尽早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保证HIV感染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2015-2017年贵州省威宁13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序列分析 下载:63 浏览:482

万永虎1 雷强2 赵德恩2 谢江松3 唐光鹏1 庄丽1 郑勤妮1 任丽娟1 杨桃梅4 李世军1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了解2015-2017年贵州省威宁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为禽流感病毒的研究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选取的13株病毒进行核酸的提取、血凝素基因(hemagglutinin,HA)的扩增和测序,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H9N2禽流感病毒(AIV) HA基因的同源性、遗传进化、受体结合关键位点、致病相关位点和糖基化位点变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3株H9N2AIV的HA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 1%~99. 9%和95. 7%~100%,均属于DK/HK/Y280/97分支。HA基因与致病性高低相关的裂解位点区域2株为PSRSNR↓GLF,11株为PSRSSR↓GLF,均属于低致病性毒株。与传播感染相关的受体结合位点均发生E198T和Q234L的突变,具有人样受体结合特征。13株毒株HA均含7个与毒力相关的糖基化位点,218位点均存在一个糖基化位点缺失,313位点均存在一个糖基化位点的增加。结论贵州省威宁县H9N2AIVs属于DK/HK/Y280/97系,均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存在人易感位点,病毒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异之中,故应加强其监测与防控。

2015-2017年南宁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下载:74 浏览:500

詹鑫婕 农皓 裴建新 杨丞 秦剑秋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3期

摘要:
目的了解2015-2017年南宁市手足口病病原谱及其流行特征,为其防控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2015-2017年南宁市采集的南宁市手足口病病例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检测,并对病原学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15-2017年,共采集手足口病病例标本4 633例,阳性标本3 886例(83. 88%)。其中EV71型、Cox A16型和他类型的EV的构成比分别为31. 29%,14. 59%,54. 12%。南宁市全年均有手足口病病例报告,发病高峰期为每年的3-11月。每年手足口病病毒的型别特征各不相同。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96. 29%),男性病例阳性检出率(85. 49%)高于女性(80. 97%)(χ2=16. 120,P <0. 001)。1 899例重症患者标本和7例死亡病例标本中,重症病例EV71型阳性率为43. 29%,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为47. 68%。死亡病例全部为EV71型。结论南宁市手足口病病原谱变化多样,除了EV71和Cox A16型,还应加强对其他肠道病毒的检测。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4岁以下的儿童是防控手足口病,防止病程进展为重症、死亡病例的重点关注的人群。

乙肝病毒携带者父母乙肝防治知识现状及其对心理状态影响的研究 下载:81 浏览:501

何海艳 吴伟慎 赵莹 张颖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2期

摘要:
目的了解低龄As C父母乙肝知识现状及其对心理状态的影响,为乙肝防治提供新的流行病学证据。方法收集低龄As C,调查其父母乙肝相关知识知晓率,同时采用SCL-90、SAS、SDS量表对其父母进行测评,并探讨父母不同知晓水平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低龄As C父母乙肝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偏低,平均知晓率只有57. 90%。知晓率较高的知识点有:乙肝病人是传染源(100. 00%)、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根本措施(80. 95%)等;而对于共同进餐(17. 1 4%)、握手拥抱(16. 19%)不会传播乙肝等知识点知晓率极低。男性(父亲)和文化程度高者知晓水平叫高(P <0. 05)。乙肝相关知识知晓高组其SCL-90总分和SDS得分均高于知晓率低组(P <0. 05)。在控制As C父母的人口学混杂因素(性别,年龄,收入,文化程度)后,低龄As C的父母其乙肝知晓水平对SCL90总分以及SDS得分产生影响(P <0. 05)。结论 As C父母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会对心理状态影响,应针对此特殊人群开展防治知识宣传、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为低龄群及家人营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阜阳市HIV单阳家庭及时开展抗病毒治疗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下载:65 浏览:455

胡冰1 胡允凯1 贺磊1 吴荣涛2 《预防医学杂志》 2018年12期

摘要:
目的分析阜阳市HIV单阳家庭抗病毒治疗及时性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收集截至2015年12月31日阜阳市HIV单阳家庭的基本情况和治疗与随访信息,根据单阳家庭确诊后开始抗病毒治疗的时间分为及时治疗和未及时治疗组。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HIV单阳家庭阳性配偶及时开始抗病毒治疗相关的因素。结果全部1 121名HIV单阳家庭阳性配偶中,及时开展抗病毒治疗比例为47.7%(535/1 121),并呈逐年增高的趋势(Z=-5.70,P<0.001)。HIV单阳家庭阳性配偶治疗及时性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是女性的0.61(0.45~0.82)倍,CD4+T淋巴细胞计数(个/μL)200~349、350~500、>500者分别是<200者的0.43(0.31~0.60)、0.14(0.10~0.21)、0.08(0.05~0.13)倍;31~45岁与46~岁组是30岁以下组的1.84(1.18~2.87)、2.10(1.30~3.40)倍,其他职业是农民的1.66(1.21~2.29)倍... 更多

病毒性肺炎患者临床康复的相关调查研究 下载:129 浏览:1525

王超 张志虎 李晓妹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8期

摘要:

目的:总结病毒感染患者病毒性肺炎后期临床康复的诊疗经验。方法:220例病毒性肺炎患者病毒感染后给予加强序贯氧疗、俯卧位通气等呼吸支持、中西医结合抗病毒、抗菌、对症支持治疗、心理疏导和临床康复锻炼。结果:220例患者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康复出院205例、治愈好转15例,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在病毒性肺炎病毒感染后,立足中西医结合特色的临床治疗、护理及康复过程中,医护人员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采取具体精细化、个体差异化的优质医疗服务措施[1] ,展现出学科优势,科学、有效地展开治疗、护理、康复,使患者尽早回归社会。

心理干预对新冠肺炎患者康复治疗的影响 下载:234 浏览:2490

刘建洪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新冠肺炎患者)隔离区康复治疗的影响,帮助新冠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态,树立治病的信念。方法:通过对新冠肺炎患者隔离治疗期间出现的心理问题,心理专家小组先分析患者心理状况,从减轻心理压力、改善睡眠、情感关怀、康复训练以提高疾病方面自我保健全程给予干预指导。结论:对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对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消除其顾虑,使患者不良情绪得以释放,极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快速排除心理因素对疾病康复的影响,加快了患者康复进程。

三抗体夹心酶联试剂盒中南芥菜花叶病毒阳性对照替代物研制 下载:51 浏览:488

赵世恒1 高润蕾2 张光3 李雪娇4 云晓鹏5 《农业学报》 2018年9期

摘要:
在研制的南芥菜花叶病毒三抗体夹心酶联(TAS-ELISA)检测试剂盒中,山羊抗鼠多克隆抗体能够起到很好的阳性对照作用,具有替代侵染性的南芥菜花叶病毒的功能,可以监控整个酶联反应体系是否正常工作,避免了检疫性南芥菜花叶病毒扩散到环境中去,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验证了研究的可行性。

3种核果类果树病毒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下载:70 浏览:516

赵世恒1 王吉腾2 李雪娇3 高润蕾4 云晓鹏5 《农业学报》 2018年6期

摘要:
根据李痘病毒(PPV)、李坏死环斑病毒(PNRSV)和李矮缩病毒(PDV)3种检疫性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在建立各种病毒单个RT-PCR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多重RT-PCR反应条件,初步建立了同步检测这3种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体系。结果表明:3对引物特异性较强,分别可以扩增出172,675,945 bp的目的片段,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为同时检测多种检疫性病毒提供了参考。

联合救治模式下综合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房的护理管理 下载:20 浏览:434

冯梅1 王茜2 苏洁2 曹晓翼3 王文秀1 吴小玲1 吴颖1 朱晶1 张焱林1 李玲利4 蒋艳3 2020年11期

摘要:
探索联合救治模式下,综合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房中应急护理管理的方式和效果。方法通过对病房环境、医疗条件、患者病情和护士结构现状进行评估后,对武汉市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的隔离病房采用联合救治模式进行护理管理。通过重构三级责任制护理管理,进行护士优势组合排班、多形式规范培训、"两手准备"保障物资供应、"双保险"供氧、落实网格化督导防控措施等方式对隔离病房实施应急护理管理。结果在医护人员的紧密合作下,联合救治模式开展顺利。2020年1月27日—3月15日,病房共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97例,治愈出院84例(86.59%),病死1例(1.03%)。无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交叉感染发生。结论通过开展联合救治,实现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的人力资源、医疗物资和专业技术支援,为患者成功救治赢得时间,同时有效避免医护人员院内感染的发生。

浙江省血液透析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管理实践 下载:21 浏览:493

袁静 张萍 应金萍 王微娜 王春燕 潘梦燕 章洁雯 陈江华 2020年11期

摘要:
总结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血液透析中心的防控管理经验,提高血液透析中心的防控效果,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风险。方法制订血液透析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实践方案,对浙江省267所血液透析中心在组织管理、防控流程制订、患者教育及管理、工作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管理,规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血液透析患者的接诊流程和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居家观察血液透析患者隔离透析治疗流程。结果浙江省共收治血液透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患者2例,与其密切接触的1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隔离,经14 d医学观察后均未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8例疑似感染病例及78例居家观察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规范隔离血液透析或连续肾脏替代治疗,14 d后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事件发生;4 700名血液透析室医护人员未发生院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结论血液透析中心感染防控管理实践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有效,对预防血液透析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效果较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综合医院住院患者陪护人员的管理 下载:122 浏览:447

王伟1 张晓曼2 孔冬3 周文红3 金琳3 魏民3 杨丽娟3 2022年11期

摘要:
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山东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患者陪护人员的管理措施。方法对住院患者陪护人员从数量控制、风险筛查、疫情调查告知、身份证和陪护证双证管理、辅助检查陪检服务、医保预审核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并通过时点稽查法评价措施落实效果,用信息化手段反馈结果促进质量持续改进。结果 2020年1月28日—3月2日,综合管理实施前1周及实施后第1周,患者与陪护人员比值为1∶1.083和1∶1.002;实施后第2~4周,患者与陪护人员比值分别为1∶0.988、0.932、0.918。3次时点稽查结果显示,实行门禁管理、陪护人员签署告知书、每日2次常规体温监测并登记、无外出就餐等多个项目管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陪护人员电梯入口处双证管理落实率为23%~46%,在医院入口、电梯入口口罩佩戴规范率较高(91%~100%),但住院病区内口罩佩戴规范率较低,3次稽查结果分别为58.76%、61.54%、77.69%。结论住院患者陪护人员综合管理措施落实有效,电梯入口双证管理落实率、住院病区内口罩佩戴规范率较低,需要进一步改进。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